抗日战争史之血泪河山高广深前言 1937年,日本法西斯首先制造“七·七”事变,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战火迅速扩大到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冀、察、绥、晋、鲁、苏、浙、豫、皖、赣、鄂、粤等10余省区,战区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中日双方投入兵力400余万人。“七·七”事变实际上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局部战争向全面战争的转折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全面爆发的起点。 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中国奋起抵抗日本的全面侵略战争,实质上这是世界基本矛盾在亚洲地区的全面激化,是世界各大国在亚洲剧烈争夺的初期形式。中日全面战争把30年代初期欧亚两洲的局部危机,扩大成了牵动全局的世界性危机,日本法西斯的刀锋开始直接触动英、法、美、苏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尽管欧美各大国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困扰或从本身利益出发,企图让中国打头阵,拖住日本的手脚,自己避免正面与日本对撞,不愿过早陷入战争。但是,现实存在的尖锐矛盾却将有切身利害关系的各大国以不同方式卷了进来。苏联从反对法西斯侵略和保卫其远东安全出发,在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的一个月,即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并迅速以贷款形式向中国提供军事物资援助。英法美等国虽对日本侵略采取妥协政策,但也不得不表示一定的抗争。国际联盟多次召开会议,虽未作出制裁日本侵略的具体措施,但谴责日本违反“九国公约”和非战公约,鼓励援助中国。世界各国共产和各国人民及正义人士,都把中国全民抗战看成世界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第一线,纷纷给以道义的、物质的和人员的支援,一时间在中国汇集了国际反法西斯的一支可观的力量。 不畏强暴的中国人民,没有辜负世界人民的期望,以空前的民族团结和战斗,粉碎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日本的侵略计划,初步稳定了东方的战局,为各民主国家争得了加强国防迎击侵略准备的宝贵时间,并为自己坚持长期抗战,积蓄反攻力量,进一步转变战略态势,奠定了有利基础。 第一章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实行全国性抗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