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死因最荒诞说法:与叶挺拔枪互射致飞机坠毁
凤凰资讯 > 历史 > 历史纪事 > 密档 > 正文戴笠死因最荒诞说法:与叶挺拔枪互射致飞机坠毁2009年04月27日 09:14书摘【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评论0条摘自:《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作者:魏斐德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戴笠也许曾经考虑过文强的建议,但不仅在预计的重庆会议召开之前他来不及去美国,而且他急于回上海,看看情人胡蝶的离婚证书是否已经报到法院,好跟这位影星结婚。他还打算从上海飞到重庆,解除李士珍对中央警察学校的职权,并准备主持4月1号的首次战后军统成立纪念仪式。3月16日,戴笠携222号专机的机组人员从北平飞往天津,在那里过夜。但次日天气恶化。戴笠不理会飞行员的担心,坚持让他们在青岛加足了燃料向上海飞去。如果气候险恶的话,他们就在南京降落,假如南京也不行,就直飞重庆。除了戴笠和机组人员之外,飞机上的其他八位人员是:军统人事处长龚仙舫,总参谋学校毕业生、军统局专员金玉波,香港大学文学士、英文翻译马佩衡,三名保镖,一名密码员,还有戴笠的朋友黄顺柏。222专机于1946年3月17日上午11∶45分从青岛起飞。当他们在空中飞行时,没有雷达的飞行员获悉上海机场正值暴雨如注。于是他转飞南京,但是那里也是滂沱大雨,雷电交加。空军派出了4架飞机导航,但云层太低,他们无法与222号专机取得联系。飞行员向地面发出了两次信号:第一次,222号专机准备返回;第二次:仍拟在南京降落。13∶13分,该机发出信号说,他们正在降落。接着联络中断了。岱山村坐落于南京西南方向、距板桥镇约20里的江阴县马鞍山之中。3月17日下午,雷雨刚过后的天空显得格外阴沉压抑,乌云弥漫在草木覆盖的丘陵之上。午饭后不久岱山的村民们听见低得罕见的飞机引擎声响盘旋在布满了三丈高的树梢的地面上。不久,附近的居民就看见一架飞机撞在一棵树上,然后随着惯性又冲了200来米后便撞在一个山顶上,一声爆炸巨响后便是万丈火焰。显然岱山的村民无法立刻向南京报告这一事故。然而当局已经估计到情况不妙。天气刚好转,航空委员会、中国航空和美国海军一起协同进行搜寻。当地时间20∶00,美国飞机发现了222号专机的残骸。后来于当天晚上赶到岱山的军统人员,很容易就发现了马鞍山一带的飞机残骸,但无一人存活下来。关于飞机失事的消息被压了5天。直到3月22日,军统的参谋长李崇诗有机会调查失事地点,戴笠的死讯才得以公布。《大公报》尤其谨慎地避免早下定论:就本月十七日从青岛起飞的军用飞机在南京附近被发现坠毁一事,国家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参谋长李崇诗,昨天(三月二十一日)从上海到达此地(南京)调查这架失事飞机的情况。据悉戴笠将军也在那架飞机上。因此,所有部门都对他的安全表示了极度关切,但他的下落有关部门尚未确定。《申报》则不那么吞吞吐吐:据一位记者调查,国家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戴笠将军乘飞机从北平途经青岛飞往上海,因飞机在南京西南郊外撞到马鞍山山头坠毁而死亡。据悉,他烧焦的尸体已被确认,并于二十二日装殓。尽管戴笠因事故而死已经被通告,但相反内容的流言却立刻传播开来。首先,有人相信,他的死并非出于事故。《中央日报》在3月24日报道说:据有关部门透露的消息,不久前被释放的重要共产领导人叶挺将军也在飞机上。在飞行中,据说叶挺和戴笠争执起来,并拔出了各自的手枪,随即而起的射击导致了飞机着火。还有人说,飞机坠毁是共产的破坏。另一个猜测是,美国战略情报局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这个看法认为,飞机里一种气压计的保险丝被做了手脚,它被调成在5000英尺的高度上爆炸。然而,尽管斯坦利·拉维尔(StanleyLovell)在诸如222号专机的原产地等重要细节上搞错了,但战略情报局的这位间谍用品发明家坚信,戴笠是这么被谋杀的:在政府中最招人恨的是戴笠将军,这位残酷的秘密警察头子,连中国人都管他叫“中国的希姆莱”。暗杀与处决是家常便饭,以至于人们只能耳语他的名字。日本人投降后,戴笠及其部下在重庆上了他的飞机飞往北平,去组织一场对所有据说与日本人合作过的中国人进行的大清洗。所有的人都感到这将是一场没有正义的大流血。有人告诉我,戴笠的飞机在飞到5000英尺高度时尾部爆炸了。但更为普遍的说法是,那天戴笠根本就没有上那架飞机,而是假造了自己的死来挫败他的敌人。莱司特·沃克(LesterWalker)在《哈珀斯》杂志(Harper's)撰文,把戴笠作为“中国的间谍王”介绍给美国公众。关于戴笠的死亡,他写道:这个故事天衣无缝,但没人相信。新闻简报是4月1日发出的,也就是愚人节。那天你只要问任何一个中国人他今天的看法,他只会笑,说“这不可能”,也就是说,中国人认为这不可能,相反,他们相信,这位世界上最大的“间谍王”仍在享受着迷人的生活,而不可能被杀死。但大量的证据表明,在残骸中发现的那个浑身烧焦、失去右手和右腿的遗体,是戴笠的尸体。军统自己的调查人员根据特别的牙板、羊毛内衣残片以及梅乐斯4年前在重庆送给他的38口径的短管自动手枪,确定了他们上司的身份。就像沈醉对听了很多谣传的胡宗南说的那样:“我们告诉他,经过多方调查,证实没有什么人对他进行谋害,的确是由于气候关系,驾驶员不慎撞在山上失事”。

文明6间谍活动指南
文明6中间谍是很有特色的兵种,使用的好的话可以让自身文明在对局中变得更有优势,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文明6间谍活动指南,一起来看看吧。 待玩家挺过外敌无数的远古时代、在工业时代与其它文明竞争技术发展并正式进入「现代」后,就能够生产并使用间谍来进行谍报活动。玩家可将间谍派往各文明的首都或殖民地,要求他们在该处架设情报站,或是进行风险极大的破坏或窃盗作业;由于其它文明一样会派出间谍,玩家也可以选择让间谍停留在我方的都市中进行反间谍活动,阻止敌对文明破坏自国的区域或盗窃重要文物。随着市政树的发货在哪,每个文明最多可以拥有五个间谍。 当玩家选择风险较高的间谍活动时,该名间谍有可能会被抓到,这时他有可能会直接丧命该地,或是让玩家替他选择逃离该城市的方法(有四种交通方式,通常步行最保险),逃脱失败时可能就会被该文明俘虏或直接杀害;与之相对地,敌方的间谍也有可能因为行动失败而落入玩家的手中,有些文明在之后会以交易的方式要求玩家释放俘虏。这时就是敲竹杠或让对方失去重要人才(拒绝交易)的好机会,虽然间谍的价值无法以文物和重要战略资源(如关系到核战的铀)交换,但依然可以交换到一笔数量不小的金币。虽然想获得胜利并不是非使用间谍不可,但就某方面来说他和宗教非常相像,运用得当时就能给敌手一个意想不到的迎头痛击。 间谍和军事单位一样,会因为活动的次数与成功与否得到相对应的经验值,间谍升级以后,进行高风险活动的成功机率便会大幅提升。【编辑:煌少天】
女作家打入汪伪特务机关胜利后因汉奸恶名精神崩溃
1946年,王炳南随周恩来到南京与国民进行谈判。此时,王炳南已与其德籍妻子王安娜离异,他决定到苏北找关露商定终身大事,行前向周恩来汇报了他和关露之间的关系以及到苏北的计划。几天后,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以劝慰的口吻对他说:“炳南同志,关露同志是个好同志。但是由于她这一段特殊经历,在社会上已经留下了不好的‘名声’。不少人以为她是‘文化汉奸’……炳南同志,你长期以来从事的外事工作,如果你们两人结合,恐怕会给社会上带来不好的影响,这对我们开展工作并不利……”在的声誉与个人感情之间,王炳南没有其他选择。1949年3月,关露去看望12年没有见面的王炳南,表达了“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的执着,而王炳南则三次重复:忘掉过去吧。 关露的故事是令人伤怀的。王炳南在悼念关露座谈会上说:“我认为,让一个已经驰名的左翼作家去当‘文化汉奸’,在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现在看来这样的安排是不妥当的。”1996年12月,胡绣枫对来访的关露传记的作者柯兴说:“我不该把我姐姐认识李士群的事情告诉潘汉年!到76号李士群那里,本应我去,结果却让我姐姐代我去了。我姐姐后来受潘汉年案牵连,两次入狱,十年坐牢,皆因我这句话引起。去76号和后来受牵连遭罪的也都应该是我,可都让我姐姐代替了!我这一辈子都觉得对不起我姐姐!” 关露自杀用的安眠药装在牛皮纸大信封里。信封的里面,有王炳南当年送给她的照片。在王炳南题字“你关心我一时,我关心你一世”的下面,是关露的题词:“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政治原因阻碍着王、关的婚姻。这不是王炳南的错,即使王炳南顶着压力与她结婚了,在日益严峻的政治形势中也不会有什么好日子。在关露遭遇灾难的时候,王炳南似乎一帆风顺,直至担任外交部副部长。但他的婚姻始终为政治所左右。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德国人王安娜,这位有着自由主义思想的德国女性是最早一位随夫到中国参加革命的欧洲人。1938年12月,根据周恩来的安排,王安娜到香港和上海,通过“保卫中国同盟”以获得一批支援延安的医学器材。在沪期间,王安娜遇到一个留学德国时与她相识的日本人K博士,并受后者之邀到东京一游。此行给王安娜蒙上了一个阴影并直接影响到王炳南,甚至有人怀疑她是双重间谍。“王安娜为此很苦恼、很失望。她为我做了许多出生入死的工作……而今,却因为这件事先无法请示的‘日本之行’,让自己的丈夫在内挨整。她很寒心。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和前途,也为了解脱自己的苦恼,她只好与王炳南分手”。(程远行《风云特使——老外交家王炳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这是1945年的事情。此后王安娜去担任宋庆龄的秘书,王炳南随周恩来与国民谈判。1950年,王与外交部秘书张浴云结婚。1966年初,在外交部副部长任上的王炳南被认为是“特嫌”(起因是他与曾经为工作的董竹君女儿董国瑛有过联系,而董国瑛当时被怀疑是美国特务),在家闭门思过,不久被关进外交部办公楼的地下室。张浴云也受到牵连,受到批斗,她曾两次逃狱、两次被抓回,在无法忍受诬陷、谩骂和污辱的绝望中,自缢身亡。“王很明了,张浴云之死是由于他的株连造成的。他心如刀绞,双眼涌泛了泪水,几十年的夫妻就这样诀别,连一句她受委屈的话都没有听到……在王炳南的要求下,外交部专案组同意王回家把张浴云去世的事告诉孩子们,但只许十分钟,而且还要专案组人员陪同前往”。(《风云特使——老外交家王炳南》)“”结束后,在双方孩子们的策动下,王炳南与老朋友、也是被迫害致死的潘自力的妻子姚淑贤结婚。晚年的王炳南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的身份推动了民间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