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狐外传》与《雪山飞狐》:为何那么特别
展开全文1956-1959年夏,金庸在《香港商报》连载了《碧血剑》与《射雕英雄传》。同时1959年2月,他在《新晚报》开了新坑,《雪山飞狐》。《射雕》1959年5月19日结束,《雪山》1959年6月18日结束。所以他是写一会儿射雕,写一会儿雪山。一会儿写成吉思汗归天,一会儿写胡斐和苗若兰同床。1959年5月20日《射雕》结束,《神雕》开始在《明报》连载。他一会儿写郭靖大战欧阳锋,一会儿写胡斐大战苗人凤。此后就是《白马啸西风》和《倚天屠龙记》,一直连到1963年。而在此期间,就是神、白和倚的间隙,金庸又在《武侠与历史》上,连完了《飞狐外传》。即:金庸写着射雕的同时,写完了《雪山飞狐》。金庸写着神白倚的同时,写完了《飞狐外传》。飞与雪,都属于副连载。大概类似于井上雄彦连载《浪客行》时,顺便画着的《Real》。类似于吉永史连载《大奥》时,顺便画着的《昨日的美食》。写过东西的诸位都知道,一般开大坑的同时顺便开小坑,往往带缓解和休息的意味。所以飞和雪的风格,也和金庸当时风格大大不同。《雪山飞狐》的格调,其实很接近大仲马的小说,故事讲法很西式:故事中的现实时间,其实也就在一天之内。与故事有关的人物,集中到玉笔山庄,依靠各人的叙述往事,补完了一整段恩怨史。只论叙述技法,大概是金庸小说里最西化的了。故事其实是靠众人的回忆推动的,只有最后,胡斐推动了一点情节。后来三联版后记里,金庸也承认:“原书十分之六七的句子都已改写过了。原书的脱漏粗疏之处,大致已作了一些改正。只是书中人物宝树、平阿四、陶百岁、刘元鹤等都是粗人,讲述故事时语气仍嫌太文,如改得符合各人身分,满纸他妈的又未免太过不雅。限于才力,那是无可如何了。”我个人认为,《雪山飞狐》的真主角,实在是书中这些勾心斗角、却又各自叙述往事的庸人。天龙门饮马川刘元鹤宝树之流,为了宝藏的蝇营狗苟彼此算计、卧底偷听各种盘算,写得出彩之极。后来在《连城诀》里也有类似的影子:狄云在小说后半部分,其实也更多是个武功绝高、看恶人们彼此争夺的旁观者。胡斐、胡一刀和苗人凤是正面角色,是《雪山飞狐》故事运转的核心,但其实并非真主角。所以许多读者大概会觉得:胡斐存在感着实不强,还不如胡一刀在回忆中显得威风凛凛。且《雪山飞狐》里,写到李自成与李岩的段落,多有《碧血剑》的影子;后来《鹿鼎记》里也有李自成与吴三桂段落。大概他对描写李自成的兴趣,从此中生发而出。至于风格不同,我觉得,金庸也是写《射雕》,写郭靖一个视角三年下来,写累了,想写这么个风格,调换一下手感。“那边郭靖的史诗征途写好累,这里就写一个一天之内结束的故事吧。”《飞狐外传》是补完《雪山飞狐》和《书剑恩仇录》的。在金庸长篇里,算是情节线简单的。说来无非是胡斐个人行侠仗义追杀凤天南、救助苗人凤的冒险,与程灵素、袁紫衣的情感纠葛。考虑到金庸同时在写杨过和张无忌的大篇章,中间写写胡斐,也可以理解了。金庸的原话:在报上连载的小说,每段约一千字至一千四百字。《飞狐外传》则是每八千字成一个段落,所以写作的方式略有不同。我每十天写一段,一个通宵写完,一般是半夜十二点钟开始,到第二天早晨七八点钟工作结束。所以《飞狐外传》的单独篇章,大多很好看;但整体情节,又稍微有点单一。一以贯之的,其实是情,是求不得。《雪山飞狐》的叙述方法很大仲马,《飞狐外传》也有类似意味,金庸自己说:“这部小说的文字风格,比较远离中国旧小说的传统,现在并没有改回来,但有两种情形是改了的:第一,对话中删除了含有现代气息的字眼和观念,人物的内心语言也是如此。第二,改写了太新文艺腔的、类似外国语文法的句子。”举个例子,程灵素死后,有大段抒情旁白。熟悉的诸位自然看得出,这与金庸之前的句法不太一样。更抒情,也更恻然。“她什么都料到了,只是,她有一件事没料到。胡斐还是没遵照她的约法三章,在她危急之际,仍是出手和敌人动武,终致身中剧毒。又或许,这也是在她意料之中。她知道胡斐并没爱她,更没有像自己爱他一般深切的爱着自己,不如就是这样了结。用情郎身上的毒血,毒死了自己,救了情郎的性命。很凄凉,很伤心,可是干净利落,一了百了,那正不愧为毒手药王的弟子,不愧为天下第一毒物七心海棠的主人。少女的心事本来是极难捉摸的,像程灵素那样的少女,更加永远没人能猜得透到底她心中在想些什么。”大概可以说,金庸在《商报》和《明报》连的,都是相对跌宕起伏宏伟热闹适合改编电视剧的大长篇:郭靖、杨过、张无忌们的传奇冒险,以至于《天龙八部》。而在连载大长篇期间,写的副连载,就技法更多样,风格更有实验性:一天之内讲完故事的《雪山飞狐》、更抒情的《飞狐外传》。就在金庸后来连《天龙八部》时,他还顺便连了《连城诀》;连《鹿鼎记》时,一个月写完了《越女剑》。《连城诀》和《越女剑》,也属于风格相对特异的了——相比于大长篇们——调子也更低沉些。不妨将射雕三部曲和鹿笑天这样,大交响乐大歌剧大调作品,当做金庸的商业片3A大作。将飞雪连越这样相对低调、也更抒情的室内乐般的小调作品,当做金庸的文艺片独立游戏。是不是有感觉啦?

《飞狐外传》:武侠味回归,可惜江湖早已逝去!|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苗人凤
虽然是金庸先生的作品,但和“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脍炙人口的作品相比较,《飞狐外传》无疑算是较为冷门的一部。 尽管几十年两岸三地陆陆续续也拍了不少影视版本,可基本都是和《雪山飞狐》合并,或者干脆直接将剧情魔改,真正能把《飞狐外传》精髓拍出来的作品少之又少。 在金庸作品中,胡斐这个角色第一次出现其实是中篇小说《雪山飞狐》,不过虽整本小说围绕着胡斐展开,但他更多只是一位线索人物,看过小说的读者都知道,《雪山飞狐》真正的核心人物是已经死去多年的大侠胡一刀,或许金庸也觉得不能浪费胡斐这个人物,于是多年之后又以胡斐为中心创作另外一部小说,即《飞狐外传》, 与《雪山飞狐》中那个性格模糊的胡斐不同,金庸在新作品中赋予主角一个崭新面貌,他不仅聪明、嫉恶如仇,更可为不相干的普通人千里追凶,不求回报只为遵从本心,正是在《飞狐外传》这部作品中,胡斐才真正完成角色的成长,并成就一代大侠的美名。 一、剧情有改动但主线脉络还在 影视作品和小说最大的不同,在于小说可以用文字进行描述,然后让观众产生遐想,所以一万个人心目中才会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可影视作品却需把所有的想象变成具体实物,故难免要对文字进行较大改编,《飞狐外传》也不例外。 相比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电视剧不仅让诸多角色提前出场,同时也对故事结构进行重新编排,尽量去符合当下观众的观剧习惯,例如苗人凤与南兰的相遇、药王谷的提前出现等,如此处理可在前期制造更多戏剧冲突,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尽管电视剧前后顺序有些差异,但大脉络方面并没有面目全非,既基本保留原著小说的主线情节,也可照顾广大书迷的感受。 鉴于原著小说篇幅不长,于是本片中间增加大量情节去充实人物之间的关系,前段最明显的地方就有福康安如何勾引马春花,以及苗人凤初见南兰的过程,这些在小说中可能只是匆匆带过的情节,在电视剧中却变成重点描述的方面。 福康安与马春花如何相识、恋爱中女人的状态,福康安为了事业始乱终弃,皆交待的很完整,而苗人凤客栈中救下南兰的故事,更是表现的细腻无比,不过,对于感情丰富的观众来说,这样的改编固然可以满足他们对爱情的想象,但换个角度也确实有注水的嫌疑,考虑到56万字的小说无法填充40集电视剧的体量,如此加戏的做法倒也情有可原。 二、武打写实又飘逸,老戏骨表演出色 作为一部武侠片,武打当然是重头戏。 和六脉神剑、葵花宝典、九阴真经等过于玄幻的武术相比,金庸在创作《飞狐外传》时,更多注重招式的写实和真实性,这样就给改编者出了一个难题,因为写意的武术只要加点特效观众就能够接受,可写实的武术却是实打实的一招一式,稍微处理不好就可能闹笑话。 本片一开场就是原著小说中的名场面——胡一刀与苗人凤的比武,无论旷野中的刀剑相向,还是近身的短兵相接,电视剧均拍的有模有样,看的出来在武术设计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这在武侠剧花架子越来越明显的当下,更显珍贵。由于前几集胡斐还未成年,故大部分武打场面均由苗人凤包办,金面佛的剑法兼具实用和写意,商家堡及客栈救南兰两战将其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看完有种上世纪九十年代武侠片剑客大战的味道。 全片的服化道具都较为考究,虽不能与历史正剧相比较,但至少不让人出戏,尤其胡一刀的造型高度还原原著小说,一出场就有种扑面而来的关外大侠风范,与之相对应的是,苗人凤这次造型争议反而较大,一方面可能因为他留着与清朝乾隆年间完全不搭的长发,另一方面在于其整体形象太过潇洒俊朗,与小说中那个木讷、不苟言笑的金面佛截然不同。 虽然剧情中有交待苗人凤是因为家中至亲被朝廷杀害,因此不剃头,但在那个留头不留发的年代,这样披着长发到处江湖闯荡显然不切合实际,而其酷帅的气质和性格,更难让观众相信妻子南兰后期会被田归农拐跑,要知道单论长相和气质,电视剧中的苗人凤不知道强过田归农多少倍。 很多电视剧在改编时,都会考虑到为让角色更受欢迎,而尽量让帅哥去饰演一些长相很普通的侠客,但将苗人凤如此一个重要角色进行性格和外貌的大改,仍然很难让人接受。同时,演员林雨申在塑造角色时,没有充分去挖掘角色的沉默寡言、不懂风情一面,反而过份追求苗人凤的各种甩帅动作,更有种穿越到其饰演的另外一个角色“杨逍”的错觉。 本片前几集真正让人刮目相看的是由刘雪华饰演的商老夫人,在观众心中一贯以柔弱女性形象出现的她,这次却带来了颠覆性的表演。 为给丈夫报仇,商老夫人不惜以龌蹉手段迷倒马春花,甚至将苗人凤与丈夫故交一并锁到铁墙房中准备烧死,其绝情、狠辣一面被刘雪华展现的入木三分,可同时,刘雪花又赋予该角色可怜又可悲的一面,丈夫惨死,自己独自一人将儿子抚养长大,眼看自己越来越老无法手刃仇人,那种悲伤绝望的心情换位思考也可以理解,刘雪花的精彩之处在于她把握住了商老夫人的多重性格,让整个人物在事件中显得立体又丰满,存在感十足,观众在看待该人物时不是简单的喜欢或者厌恶,而是充满着多种复杂的情绪,这可能才算真正成功的表演。 由于目前主线故事还只是放在对上一代人物及其恩怨的展示上,男女主角戏份不多,相信随着胡斐、袁紫衣、程灵素的情节不断推进,以及众多红花会英雄人物的逐一出场,电视剧会变得越来越精彩。 三、武侠剧的无奈 上世纪九十年代,可称之为武侠电影和武侠剧的黄金岁月,一大批由金庸小说改编的作品占据着大银幕和小屏幕,观众痴迷于令狐冲的潇洒、忘情于杨过与小龙女的旷世爱情,也感叹于萧峰难逃命运捉弄,一直以来,武侠剧都以它磅礴大气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恩怨纠葛而让观众流连忘返,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然而,随着观众的欣赏口味发生转变,武侠剧突然一夜之间不再是票房和收视的灵丹妙药,取而代之的是众多打着侠义旗号,实则不过是言情剧的变身——古装偶像剧,太多的爱情戏份严重冲淡了江湖气,胭脂水粉取代粗狂豪迈,江湖再也不是那个血雨腥风、波诡云谲的战场,反而到处你侬我侬,莺歌燕舞。 《飞狐外传》处于被古偶剧包围的夹缝之中,它在保留金庸原著小说的大部分精髓下,又对部分内容进行创新,虽爱情戏份偏多,观感上也有很多不合理、甚至严重注水的地方,却可以在角色行走江湖的历练中,感受到那种久违的江湖气回归,对于渐渐老去的金庸迷来说,能够在小屏幕中欣赏一部味道正宗的金庸武侠小说作品,同样是值得庆幸的事情。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飞狐外传(上下册) (豆瓣)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程灵素听他说到古庙邂逅、凤天南黑夜兔脱的经过时,言语中有些不尽不实,说道:“那位赠玉凤的姑娘也在古庙之中,是不是啊?”胡斐一怔,心想她聪明之极,反正我也没做亏心之事,不用瞒她,于是索性连如何识得袁紫衣、她如何连夺三派掌门人之位、她如何救助凤天南等情,也从头至尾说了。程灵素问道:“这位袁姑娘是个美人儿,是不是?”胡斐微微一怔,脸都红了,说道:“算是很美吧。”程灵素道:“比我这丑丫头好看得多,是不是?” (查看原文)卢十四4 回复24赞2014-04-17 00:00:11——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 古怪的盗程灵素一笑,说道:“我八岁的时候,拿妈妈的镜子来玩。我姊姊说:‘丑八怪,不用照啦!照来照去还是个丑八怪。’哼!我也不理她,你猜后来怎样?”胡斐心中一寒,暗想:“你别把姊姊毒死了才好。”说道:“我不知道。”程灵素听他语音微颤,脸有异色,猜中了他的心思,道:“你怕我毒死姊姊吗?…… (查看原文)卢十四4 回复24赞2014-04-17 00:00:11——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 古怪的盗> 全部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