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与伦比!一部描写二战史最好的书
有关二战的历史著作真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但其中具有永恒价值者则屈指可数,而有“20世纪的克劳塞维茨”“军事理论教皇”之称的利德尔·哈特花了23年时间完成的这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可以说无出其右。
这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让大半个地球都燃起了战火,对世局的冲击甚至延续到了现在。可是你知道吗?它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是一场“不必要的战争”。在战争之初,希特勒是最不希望发生又一次世界大战。而德国军方将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心有余悸,也尤其害怕爆发又一次世界大战的风险。
本书在分析战争的起因之前,首先检点了大战导致的后果。作者表示,只有明白了战争的后果,才能对它的起因有一个更加现实冷静的分析。如果仅把战争的爆发和扩大完全归罪于希特勒的侵略扩张,这种对战争起因的解释未免过于天真和浅薄。
作者用大量的数据论证了希特勒未曾预谋发动一场以英国为对手的全面战争。相反,他一直避免与英国作战。最终滑向战争的深渊,有一战后对德的制裁,德国人口增加争取生存空间,当然也包括希特勒的侵略野心等原因,但真正重要的是,西方列强一直以来对他的侵略行为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
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对这场战争全面冷静的分析,提升了读者对这场战争的认识。也颠覆了我们以往从教科书上学到的很多观点。
比如,事后很多人都把德国在战争初期的压倒性胜利归功于兵力和武器方面的巨大优势。但事实并非如此。作者通过对比英法、波兰和德国的军备数据得出,德国并不占优势。希特勒之所以能迅速击溃波兰、法国,是对方军事思想落伍而不是兵力劣势。而德方决定胜利的也是有新思想的古德里安。事实上,德军总部还嫌他推进太快暂停了他的指挥权,但他继续硬冲。
日本军队奇袭珍珠港的时候,航空母舰是开到最接近目标的地点放飞机,然后退到一个较远的地点等飞机返航。这样日机航程是一短一长,而美机要来攻击航母则来回都是长程,战机油料就不够。
很多书都写到,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结束了亚洲战场。其实原子弹的使用也只是起到加速其投降的到来而已。日本投降已是板上钉钉,实际上并不需要使用这样一件武器——而全世界从此生活在了原子弹的阴影之下。
看战史最大的感受,就是看一场接一场犯错的比赛。但战略的天平总是基于经济实力。最后获得胜利的是实力强、资源多的一方。因为弱的一方犯十次错就得出局。强的一方犯一百次错还有增援。

揭秘战争背后的战略与决策,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军事巨著!
当我们回望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战火蔓延全球,无数生命在炮火中消逝,家园在硝烟中化为灰烬。这场战争的规模、影响与后果,堪称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 在众多二战史著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凭借其权威性、翔实性和深刻性脱颖而出,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战略专家,利德尔·哈特凭借其丰富的军事经历、详尽的资料文件、与当事人的访谈纪录,以及长达二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完成了这部被誉为“二战史”的经典之作。这部著作不仅是对二战事件的叙述与铺陈,更是对这段惨烈历史的现实研究与客观分析。
此次后浪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在保持原作准确度和专业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翻译和编辑,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加流畅和舒适。这本书的译者顾剑,曾翻译过汗青堂多部著作,豆瓣评分高,口碑好。书中还附有54幅珍贵的战场手绘地图,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进程和态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中,作者以时间为主线,纵向梳理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潮流起伏、形势发展,横向讲述了欧洲、北非、苏德、太平洋等各个战区的重要战事。他的笔触既宏观又微观,既关注了战争的整体态势,也深入剖析了每一场战役的胜负因素及其为整场战争带来的军事后果。这种全面的视角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场战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作者在书中对于日本侵华只是一笔带过,更多地关注了日本对新加坡、印度支那、太平洋诸岛等美、英、法的殖民地的入侵。
除了对战役的深入剖析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还展现了作者对于参战国战略决策和战役行动的透彻讲解与精彩点评。作者站在一名军事理论家的高度,对各国的战争决策进行了深入剖析,特别是对于英国的连连失误更是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批判。这种客观而深刻的分析,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于战争进程的影响。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还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洞见的著作。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将复杂的军事理论和战略思想娓娓道来,无论你是二战史小白还是资深粉丝,都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知识和启示。 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是一部极具吸引力和价值的著作。这部著作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战争的真相,更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历史、反思战争的重要视角。在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里,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追求进步!
二战秘史之苏联反击战
《二战秘史之苏联反击战》主要讲述了,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迭2200万平方公里。本套书从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达华智能的战败国德国向法国乞和写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全面投降为止,参看了英、德、美、法、苏、日、中二战史专家撰述的大量二战史著作,搜罗各类解密文献,印证有据,逻辑严密,论述精彩。
《二战秘史之苏联反击战》作者陈咸宁犹如一位标新立异而又尽显乖张才华的导演,他仿佛洞察每一位读者隐秘的心理需求,趣昧盎然、爆料不断又险象环生的历史大戏吊足读者胃...
《二战秘史之苏联反击战》主要讲述了,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迭2200万平方公里。本套书从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达华智能的战败国德国向法国乞和写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全面投降为止,参看了英、德、美、法、苏、日、中二战史专家撰述的大量二战史著作,搜罗各类解密文献,印证有据,逻辑严密,论述精彩。
《二战秘史之苏联反击战》作者陈咸宁犹如一位标新立异而又尽显乖张才华的导演,他仿佛洞察每一位读者隐秘的心理需求,趣昧盎然、爆料不断又险象环生的历史大戏吊足读者胃口,充分满足读者求真窥隐的欲望。在他的“导演”之下,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千古留名的巨人褪去了令人敬畏的神圣或恶魔光环,还其本来面目:一个奥地利的小下士(希特勒),一个幻想重建罗马帝国的记者(墨索里尼),一个半生失意的烟鬼政客(丘吉尔),一个格鲁吉亚鞋匠的儿子(斯大林),一个“上厕所都需要人搀扶的国王”(罗斯福)……
陈咸宁,祖籍湖北麻城,生于四川自贡,常用笔名万国咸宁。酷爱咬嚼战争史,对二战史尤为痴迷、精专,被草根拥趸封推为“二战史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