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过得更好,我们能对付的只有我们自己
之前看过一部电影,里面的女主角是黑皮肤,能力很强,但却遭到白色皮肤同事的区别对待,他们不准女主角和他们用同一个咖啡机,不准女主角和他们用同一个厕所,甚至在整栋大楼里都没有女主角可以用的厕所,他们对黑人超级歧视。
就像今天看的《紫颜色》这本书一样,书里写了几位黑人女性的成长过程,作者艾丽斯·沃克在书里描画了有色族裔女性在性别、种族的压迫下充满卑屈、痛苦、挣扎、自立的人生画卷,塑造了一个最终战胜种族和性别双重歧视,并从单纯懦弱走身成熟独立的黑人女性形象。
作者艾丽斯·沃克是首位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非裔女作家。她从小生活在充满种族歧视的地方,又在小的时候不小心被哥哥弄伤了一只眼睛,幸运的是后来她找到了自己的追寻——
《紫颜色》是她小说创作的巅峰代表,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改编成了音乐剧。
《紫颜色》中的西丽年少的时候被继父欺负,生下了两个孩子,后来又被继父像丢垃圾一样丢给了一位带着四个孩子的鳏夫,结婚后她丈夫对她就像对奴隶一样,总是拳脚相加,没有一点尊重可谈。西丽的妹妹和身边的朋友都告诉她要反抗,但最总觉得只要活着就可以了,其他她的不用想那么多。后来经过身边的人的影响,看着别人活出自己,她终于觉醒,开始反抗,最后活出了自已想要的样子。
《紫颜色》整篇是由书信构成,看着书上的文字,就像在读一位朋友的来信,听她讲述她的故事和发生在她身边的故事,小说里每个有都是主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故事,文字简练,情节引人入胜,让人很容易沉浸在其中,想了解她们的故事,想了解她们的变化,书一到手我就熬夜看完了,已经强烈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了。
后来西丽勇敢回怼她丈夫,勇敢反抗,勇敢说再见,一是和一直虐待她的人再见,一是和懦弱的自己再见,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真是激动得想给她鼓掌,前面所有的憋屈似乎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后来西丽找到了自己,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像西丽说的:我们要是想过得更好的话,我们总得从某个地方着手干起来,我们能对付的只有我们自己。这句话送给所有深陷黑暗又迷茫的人。

看尽世间繁华,方知国色倾城
当潘通色卡的国际标准色号席卷全球,当数字屏幕上的RGB光带定义现代审美,那些深藏于华夏文明深处的色彩密码,却始终保持着独特的生命力。看尽世间繁华,方知国色倾城——中国传统色彩,自其诞生便美得惊心动魄。从"天水碧"的雨过晴空,到"海天霞"的暮色瑰丽,这些浸润着东方智慧的色调,早已超越视觉的定义,成为镌刻在民族基因里的文化符号。 中国传统色彩的精妙,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早在《尚书》记载的"五采彰施于五色"中,赤、黄、青、黑、白便已构建起独特的色彩体系。《周礼·考工记》更将五色对应五方天地——东方之青象征木德生发,南方之赤寓意火性炽烈,西方之白暗含金质肃杀。这种将自然规律、哲学思想与色彩感知融为一体的智慧,让每一抹颜色都成为解读中国文化的密码。而古人对色彩的诗意命名,更是将自然之美与文学意境完美融合,使色彩不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成为流淌的诗篇。 《国色300色》宛如一座色彩博物馆,将300种经典中国色娓娓道来。书中以八个章节为脉络,从先秦五正色体系到明清精细色谱,既以严谨的文献考据追溯色彩本源,又以生动的文化阐释展现其在诗词、绘画、服饰、建筑中的魅力。敦煌壁画的石青石绿诉说着丝路文明的交融,宋代瓷器的天青色釉承载着文人雅趣,明清服饰的织金绣彩彰显着工艺巅峰。更难得的是,书中将传统染色技艺与现代色值体系相结合,让古老的"植物染""矿物染"通过RGB、CMYK与Coloro的精准转换,重新焕发生机。 在西方色彩标准主导时尚话语权的今天,这本书的出版更显意义非凡。这些历经千年淬炼的国色,非但没有因时光流逝而褪色,反而在历史的沉淀中愈发醇厚。它们是中国人观察自然的诗意结晶,是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更是亟待激活的美学宝藏。无论是文化研究者、设计师,还是普通读者,都能在书中感受到:中国传统色彩绝非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翻开《国色300色》,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千年文明的窗。在这里,每一种色彩都是文明长河的浪花,都是民族精神的注脚,都在诉说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浪漫与智慧。看尽世间繁华后才懂得,最深沉的美,始终藏在这些浸染着东方韵味的国色之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传承、去让它们在当代绽放新的光芒。
她喜欢五月花
说起这本书就不得不提一下宋星河,这个人年轻有为,风度翩翩,出身大家族,名校毕业,姿色上乘,手段了得并且温润如玉。他会偶尔屈尊降贵出没在街边的馄饨小店,还会没个正行的去计较谁来买单。宋星河会像风一样,随着夜色乘着星河而来,三两句话放出来不咸不淡的便已经深刻至极。且不说这位宋总到了后半部分才出场,但他出现的那一幕,我就知道这人与众不同。
怀揣着一颗鲜红的少女心,便宋星河这个角色喜欢更多了三分。他的人物设定还算讨喜,极像了某本我很喜欢的言情小说男主。所以开玩笑的对室友说:“你可以不喜欢这本书,但是你必须喜欢宋星河。”其实站在女主角的角度来讲,也该喜欢宋星河。他似乎总能在女主角华年需要引导的时候,恰好出现给她想法。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是华年的贵人,虽然他会相当不要脸的对华年说:“十万火急的事情就是吃夜宵。” 宋星河的出现,足矣证明我高中时代常挂在嘴边的话:“只有自己优秀,才会遇到优秀的人。”当然不止宋星河一个,乔飞明,Miss周都是这类人。可以比较的是华年和乐宝出到上海遇到的人,忘恩负义的沈妙音,嫌贫爱富的张天娜,保守怕苦的未然,出轨的于成龙.......不谈他们品性如何,但他们相遇时至少落魄。优秀的人身边都是优秀的人,这句话固然绝对但至少优秀者身边优秀者还是居多的。
书中有句话很是深刻,最后未然说:“我知道你有梦想,可是梦想不是用来给普通人实现的。”这句话多么消极,又多么真实。说出口固然是让人心痛,特别是家道中落的华年。有时候真相就是残忍,但我不懂这么深刻的一句话,华年为什么是没有触动的。她可以没有一丝动摇,但她不能没有动容。不知是我读书不够细致没有发现,还是作者设定即是这样。想起当下流行的一句话是对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话虽然搞笑,但正能量多了。如果未然有那么一丝正能量,或许就能和华年走的更远一些。 这本书是讲家道中落的华年,去上海打拼,凭借更多的努力,自身的文化积累和天赋,加之贵人相助,稍微顺利的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在情节上我想吐槽的就是这个“稍微顺利”了,华年成功路上遇到的人都是斯坦福等名校毕业的大佬,而她的毕业学校并不怎样。当然不能说,只有名校毕业的人才会成功。但至少她或许该多一些波折,不然女主光环也太过强大。遇到挫折,她会稍有伤心一下,然后慢慢元气归来。不知该说她恢复能力快,还是该说她薄情。之于华年的成长,我觉得是少许的,如果非要说大的方面那或许是在工作能力上了。感情到了那个年龄,也是该沉淀的都沉淀起来了。 作者的文笔还是真的可圈可点的,文笔很是细腻,文字温和又有韵味。特别是前半部分,颇有张爱玲和王安忆的味道。不过最难读的也是文艺的前半部分,描写很多,但是感情却不浓烈,像已经褪了色的老照片,痕迹还是清晰,颜色却是模糊的。看作者笔下的文字,就像在看一个风姿绰约的民国名媛缓步走来,举止皆是别致的,有腔调的,甚至连呼吸都流于优雅。她温柔似水,又深藏不漏,卷着些微微的茉莉香。 也正是因为作者风味很浓的民国笔调,开始让我误以为这故事发生在民国,后来又推测到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直到我看到“王者荣耀星耀段”这几个字,才敢确定是当下的故事。总体下来,写小说的重头戏在后半部分。精彩的商战,投资人之间的就某策略,相当不错。读完这本书,还是能学到许多东西的。不过情节上是没有多少悬念的,不是跌宕起伏的那种,这也是我说的“女主光环”。最后是留白式结局,可能这是本书唯一的大悬念,让你没法忘记。最后一部分对宋星河和华年的描写很让人佩服,短短的篇幅就把这两人的心理矛盾的状态呈现出来,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 我很喜欢书中插叙的写法,对人物背景进行了补充,把以前的事情展开。不会大篇幅的回忆的描写和眼前的事情产生隔阂感,很柔和简单的过渡。既让读者明白以前,也能让读者自然地回到现在。我自己写起小说来,也爱用这个方法,当然还远远不如作者的功力。 最后要记得,五月花就是玫瑰。华年喜欢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