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促高效:全国铁路列车调图运行

更新时间: 2025-07-09 13:44:59

阅读人数: 584

本文主题: 京沪爱情列车小说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樊曦、魏一骏、朱文哲)10月1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第四季度列车运行图。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调图后,全路开行旅客列车5286对,较以前增加21对;开行货物列车10829对,较以前增加41.5对,铁路客货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运输保障。

家住杭州余杭区的庞锦涛因为工作关系,需要经常在杭州和湖州往返。“以前去湖州到杭州东站坐车,去车站的时间比在高铁上时间多一倍。”庞锦涛说,“现在从杭州西站出发,从家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车站。”

“本次调图,铁路运力进一步释放。”铁路杭州站副站长马鸿介绍,合杭高铁湖杭段于9月22日开通运营,西湖至太湖间多了一条高铁通道。新图中,合杭高铁湖杭段开行52对动车组列车。

国铁集团运输部负责人表示,此次调图是铁路部门统筹考虑铁路新增线路、车站、车辆等运输资源和客货运输市场需求,对运输组织作出的调整,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铁路运输产品供给,促进客货运输服务更加便利高效。

新图实施后,铁路新增线路等资源运能得到有力释放,助推区域协调发展。以京津冀地区为例,京唐城际铁路燕郊至唐山段、京滨城际铁路宝坻至北辰段年内开通运营后,北京至唐山、秦皇岛、北辰间运行时间进一步压缩优化;增开经由京九铁路、霸州至徐水铁路运行,北京至雄安新区至保定的时速16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新图实施后,京津冀地区共安排旅客列车运行线865对,“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成型。

此外,新图实施后,铁路部门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11日,两对南昌西—北京西“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首发开行,运行时间首次压缩至6小时以内,最快一趟运行时间5小时45分。

根据大数据分析,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对294列客车的停靠车站和停留时间进行了优化调整,调图后,武汉局管内的128个客运站共增加了155个停靠点,旅客出行更为便利。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探索在上海、杭州至成都间开行白天动卧列车,改善中长途旅客的出行体验。

货运方面,围绕群众温暖过冬带来的电煤运输需求,铁路部门发挥重载铁路和煤运大通道作用,进一步增强保通保畅和能源保供能力。

唐包铁路是我国北煤南运、西煤东运主要运输通道之一,年煤炭发运能力超2亿吨。呼和浩特南站是唐包铁路沿线重要的运输枢纽和煤炭万吨列车集结地。

“调图后,增加了呼和浩特南站到曹妃甸西站的煤炭万吨列车开行数量,呼和浩特南站日均发运煤炭达40万吨,将有力保障华东、华南等地区的煤炭需求。”呼和浩特南站站长李爱军说。

国铁集团运输部负责人说,新图针对提高煤运大干线的整体运输能力作出安排,比如优化浩勒报吉至吉安、瓦塘至日照、唐山至包头等煤运通道列车开行结构,增加万吨重载列车比例,增开煤运列车3对。

与此同时,围绕巩固经济恢复运行需要和客运淡季、货运旺季的市场需求,铁路部门优化京广、京沪、襄渝等普速铁路列车开行结构,动态调整客货列车开行,增开货物列车20对;增加连云港至舞钢等跨铁路局集团公司大宗直达货物列车运行线13条;将中老铁路跨境货物列车由5对增加至7对,更好发挥国际物流黄金通道作用。

促高效:全国铁路列车调图运行

夕发朝至,沪港高铁动卧“一路繁花”

迎着清晨的阳光,16日6时45分许,从香港西九龙站发出的D908次首班高铁动卧列车驶入上海虹桥站。

经过一夜安眠,难掩兴奋的乘客们走出车站,开启各自的上海之行,欢声笑语汇入这座城市。

来往京港沪港的夕发朝至高铁动卧列车15日正式通车。记者跟随首发班次由香港前往上海,从日落到日出,见证“一路繁花”。

15日傍晚,香港西九龙站内人声鼎沸。发往北京的D910次首班高铁动卧列车于18时24分开启一夜奔驰,前往上海的旅客们还在抓紧行前时间,和站内随处可见的精美海报、展板拍照。

10天前,从香港前往京沪的首发动卧车票一开售便很快售罄。“我一开始没抢到,但不甘心。”香港市民周先生向记者“传授”经验,“后来不断在网上搜索,找到一个包含这趟车票的旅行团,就立刻报了名!”

周先生年轻时因工作常常乘坐广州到北京的绿皮火车,因此对夜车情有独钟。“那时还是三层卧铺,一开始全程要三天,提速后变成两天……”已经退休的他回忆,“国家的发展变化真是太大了!”京港、沪港普速直通车升级为高铁动卧列车后,行程分别由24小时31分、19小时34分压缩至12小时34分、11小时14分。

旅行团导游何先生说,长三角地区的旅行线路一直在港热度很高,此前大多数团都会选择飞机往返,“如今有了高铁动卧,对旅客来说省时又省钱”。他说完,便赶紧招呼团内旅客集合通关。

其实,合理便捷的安排下,出行无需太匆匆。如今通关模式由原来始发、终到站“两地两检”改为在港“一地两检”。从票务大堂经过安检、海关等各项流程,记者仅花费10多分钟即到达检票闸口。

19时30分左右,列车进站。身着紫色制服的乘务员在车厢口微笑迎接旅客,胸前的白玉兰状胸针引人注目。

“这是本车乘务组的专属装饰,希望以上海市花来迎接香港旅客。”国铁上海局集团上海客运段队长徐隽说,大家还特意学习了一些广东话。

19时49分,列车准时开行。缓缓起步的瞬间,许多乘客不约而同发出欢呼,还拥到窗边录影记录。

沪港高铁动卧由2个二等座车厢、13个动卧车厢和1个餐车组成。每个二等动卧车厢内共有上下4个铺位,包厢门后是一面全身镜,旁边设有温控和光控按钮。每间车厢末尾的洗手间配备有简易的洗漱用具,还摆放了香薰以减少异味。

记者的“室友”是利用周末去上海访友办事的一家人。第一次在火车上过夜的5岁小女孩正在激动地纠结铺位的选择。看到记者将行李放在上铺,她才下定决心“睡上面”。

旅客陈耀成特意选择体验沪港高铁动卧特设的一节高级软卧车厢。许多旅客前来参观,他热情展示:一面是上下铺,另一面是一张沙发。介绍完毕,他又跟着参观者前往二等动卧车厢拍照记录。

这名香港“铁路迷”手机里存有大量关于火车的照片,十多年来“解锁”过诸多线路。他说:“期待西九龙站能开通直达内地更多城市的列车,让港人的出行更方便,也让我的‘收藏’更丰富。”

22时,熄灯时刻到来,车厢渐渐安静下来。有的包厢很快进入梦乡,为明日的行程养精蓄锐;有的包厢还开着阅读灯,点亮夜的精彩。

记者旁边的包厢内,4名相约前往上海游玩的学生在窸窸窣窣地聊天。几个小时的动卧体验后,高三年级的彭宛琪毅然将上海铁路博物馆加入白日的行程中,想要通过铁路的发展来了解国家历史。

另一包厢中,旅客陈燕君也在跟同行的朋友夜谈,“好像回到了大学宿舍”。曾在上海读大学的她,过去没少乘坐从红磡发出的普速直通车,以后打算多多乘坐动卧回母校看望老师。

夜色渐浓,只剩餐车还留有喧嚣。特区立法会铁路事宜小组委员会主席张欣宇在此和内地同行交流了很久。他说,香港和京沪之间商务交往频密,高铁动卧的开通可以让双向往来更为高效。

夜更深了。乘务组为旅客准备了眼罩、耳塞、静音贴等助眠用品,部分工作人员还坐在过道值夜,守护旅客的好梦。

这一夜,在D910、D908次列车首次从香港前往北京、上海时,D909、D907也分别在同一线路上相向而行,驶向对方的来处。

(记者褚萌萌 王昕怡)新华社香港6月17日电

京沪高铁演绎的传奇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题:京沪高铁演绎的传奇

京沪高铁是世界上一次建成运营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在这里,诞生过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纪录,创造了开通运营4年半运送旅客约4亿人次的奇迹,实现了开通仅3年就实现盈利的传奇。

8日,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11年6月30日,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列车穿越1318公里的“时光隧道”,让京沪间列车运行缩短到5小时左右。

走近历史,追溯京沪高铁的起源,国家勘察设计大师、中国铁建铁四院总工程师王玉泽这样介绍:“从1978年编制《高速铁路》一书开始算起,铁四院就着手京沪高铁相关研究与设计。从理论研究到京沪高铁正式开工建设,历时整整30年。”

1990年12月,铁道部完成“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到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开工建设,京沪高铁做了近18年反复论证。再经过3年多十几万铁路职工的紧张建设,终于通车。

京沪高铁是我国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快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横跨7省市,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最高时速300公里。特别是在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以380公里时速要求建设,在中国乃至世界也绝无仅有。

京沪高铁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涉及机械、土木、电子、电气、材料、信息、测量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堪称“高铁技术博物馆”。无论是工程建造、高速动车组研制、列车控制系统、运营管理模式等,都无现成经验。铁路部门通过组织相关科研力量进行科技攻关与自主创新,构建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把京沪高铁这个综合体系拿下。

从权威评价看:2013年2月,京沪高速铁路工程项目通过了国家验收,认为“全线运营安全稳定,各项检测指标稳定地保持在相关规定指标的最优水平,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该项目获得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116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8项,国家级工法9项,专著14部,论文235篇。

看旅客“用脚投票”:京沪高铁广阔的辐射能力使运送旅客量逐年攀升。2011年日均运送13.4万人次;2012年日均17.8万人次;2013年日均23.0万人次;2014年日均29万人次;2015年截至6月底,日均31.2万人次。2015年4月30日,运送旅客达48.9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蔡庆华表示,四年来的运营实践证明,京沪高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凸显。京沪高铁大幅提高了我国铁路的运输能力和运输品质,建立完善了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形成了我国高速铁路自主创新能力,也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城市发展格局和产业转移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

时速300公里,是接近飞机起飞的速度,无论哪出现一点问题都不堪设想。京沪高铁有多牛?体现在众多细节中:

先说列车下面的轨道,那叫CRTSⅡ型无砟轨道技术,源于德国,却超越德国。3.2万个桥墩,29251孔900吨级箱梁;40万块精确到“毫米级”标准的CRTSⅡ型轨枕板,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和京沪高铁建设者创新能力的集中展现。

还有列车上面的接触网,京沪高铁共计4066公里接触网,每米的平直度误差在0.05毫米以内,低于标准要求的0.1毫米。

有了平顺的轨道和接触网,还要有高速的列车。新一代高速动车组CRH380已经成为京沪高铁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当它以时速300公里行驶时,每秒推进83米,如离弦之箭。

“通过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技术创新,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铁技术体系成熟完备,时速380公里的高铁技术得到了初步验证,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动车组最高设计速度、接触网接触线的强度和导电率、平均旅行速度等技术指标均居世界首位。”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何华武说。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