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母猪喂养老虎,天敌般的双方,老虎长大会吃了母猪么?

更新时间: 2025-07-13 13:56:31

阅读人数: 311

本文主题: 几乎没有天敌的动物

2023-01-15 11:56

老虎,最威猛霸气的动物,也是人们口中的万兽之王,单说个体战斗力,估计没有动物是老虎的对手。如果除去人类,老虎可以说是处在自然界食物链的最顶端。如果一个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那就可以称之为英雄,比如《水浒传》中的武松,不仅被人称之为打虎英雄,更是因为打虎当了一个捕快。和老虎这样的猛兽对应的,差不多就都是它们的食物了,这些动物几乎都是食草类的,比如猪、鹿、羊、牛等等,这些动物也都没多少战斗力,对我们人类也没有什么攻击性,而这些动物也很弱小,不仅是老虎这些猛兽的食物,也是我们人类喜欢吃的肉食。

那如果一只老虎一样的猛兽,和一头猪那样的弱小动物,长久在一起生活会怎么样?老虎还会伤害猪么?本文讲的事件,恰好就是一只母猪和老虎在一起生活的事情。

这只老虎和母猪的事情是在泰国,在泰国的野外,一只小老虎出生后,便没有了母亲。这样的幼崽,如果独自在野外生存,几乎是不可能的,先不论会不会被其他野兽杀死,但它目前就没有办法捕猎,也会活活饿死。在动物保护救助的工作人员发现它后,于是就把它带到了附近的动物园中照顾。

来到动物园之后,为了能让这只小老虎可以健康地成长,在咨询了一些动物专家给予的意见后,就让一只才生产了小猪的母猪来喂食它。在小老虎见到这只母猪的时候,没有一点害怕和排斥,反而是很开心地前去喝起来母乳。这让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还为它们跨物种情况的担心全部都放下了。这头母猪,也正因为这个小老虎,也使得它不会再被宰杀。

就这样,一虎一猪生活在了一起,小老虎也开始一点一点地长大。小老虎也有了猛兽的特征,嘴里锋利的獠牙也逐渐的长了起来,体型也慢慢的和自己的猪妈妈一样了。这时候,动物园的饲养员就害怕小老虎,或者现在已经不是小老虎了,哪天突然就把自己的猪妈妈吃掉。所以就把它们分开了。

可是没想到,在猪妈妈离开老虎之后,这只老虎的性情就开始不温顺了,每天看起来都特别暴躁,明显一副心情不好的样子,好像在为失去自己母亲而感到愤怒,也开始不好好的吃饭了。没办法,只好再让猪妈妈和这只老虎继续生活在一起。在猪妈妈回来之后,老虎不但不去伤害猪妈妈,而且它们看起来就像真正的母子一样,老虎每天都会在猪妈妈怀里去睡觉。

通过这只老虎的表现,即便是万兽之王,森林里面最凶猛的野兽,也一样是有感情,知道感恩的。虎毒不食子,这句话也不是无中生有。而且这样的故事,在全世界有很多,比如有的动物在被人类救治之后,就会特别依赖这个人类,还会经常去这个人类居住的地方去看望他。还有一只狗妈妈养大的三只老虎,那三只老虎比狗妈妈体型还要大,可是每当狗妈妈凶它们的时候,它们都特别乖。

老话总说动物是不会通人性的,它们都是原始的本能,尤其是凶兽,都是残忍血腥的。可是无数的事实,都证明了动物都是极富感情的,尤其是哺乳动物,它们有着大脑,是会有着自己的感情,也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

可能有的动物要比我们人类更加知道知恩图报。

母猪喂养老虎,天敌般的双方,老虎长大会吃了母猪么?

原创陆地之主大象,没有天敌不会患癌,为什么却没有一只自然死亡?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那就是我们人人熟知大象,在我们记忆里它不仅体积庞大,还拥有无可匹敌的爆发力,是自然界极少数没有天敌的动物,其单挑能力也是数一数二,即使是草原之王狮子遇见它也只能绕道而行,丝毫不敢动一点异心。

大象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动物,一条长长的鼻子能解决自己大部分日常生活问题,其体重可达8吨,身高4米,实实在在的陆地霸王。拥有如此庞大的身躯,每天进食的食物量也是非常惊人的,大象一天要消耗自身体重2%的食物,大约150千克,一天用16小时吃饭,除了吃饭就是睡觉。这也是为什么是食草动物的原因之一,如果是食肉动物可能早已灭绝,如此笨重的身躯是很难捕捉猎物。

更神奇的是,大象的寿命甚至比人类还高,人工饲养的大象寿命可以达100岁,通常野外的大象都有60或70年的寿命。此外,母象怀孕的周期达22个月,是人类的2倍,也是陆地哺乳生物怀孕周期最长的动物,更神奇的是每个象宝宝出生就有90厘米高重达100kg。

大象它们具备自己的感情,能够和人类建立深厚的友谊,在非洲的一个小国博茨瓦纳就存有14万头大象,占非洲的总大象数量的三分之一,这里的大象和人类共同生存在一块土地上,随处可见大象和人类嬉戏的画面。当然不是所有的大象都比较温顺,一部分大象也是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因此在这个国家经常出现大象伤人事件。

大象也是智商非常高的动物,他们喜欢群体居住在一起,极强的团结意识,如果有一头大象被其他动物攻击了,他们会集体过去协助伙伴。大象还拥有预判自己死亡的能力,每当大限将至它们会自己偷偷脱离部队,随后找一个孤僻的地方自己安详的死去。如果在迁移的途中有大象突然死去,伙伴们会给它举行简单的葬礼,用枯枝败叶铺在它的身上,默哀后才离开。

自人类诞生以来,癌症一直是我们噩梦,每年因为癌症去世的人数数不胜数,科学家们也一直为攻克癌症不懈努力,但最后都不尽人意。20世纪7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查德·皮托表示,理论上动物的体型越大其寿命越长,细胞分裂的次数也相应较多,而得癌症的可能性越大,在动物界中绝大多数动物确实因循这个规则,但只有癌症的病发率和动物的寿命、体型没有联系。

因为动物和人类的体内有一种P53的基因,它能够抑制DNA的突变,防止癌症发生。在科学家的检测中发现,人类体内只有一份P53基因,一但它出现了问题我们身体就没有了抗癌性,从而很容易患上癌症。同样,在大象体内却有20份P53基因,也就是说它们有20次抑制癌症突发的机会,即使体内有一份P53基因被破坏了,也不能影响其他19份P53基因工作。通常大象的一生最多被破坏3到4份P53基因,这也是为什么大象不会患癌的原因。

在大自然中,人类几乎找不到因癌症死去的大象,所以这也是被称之为上帝的眷顾者,不会患癌,也没有天敌,放眼整个自然界也找不出几个。

其实,在大自然中许多动物患癌概率都比人类低,理论上说越大的动物它分裂细胞的次数越多越容易患癌,除了大象以外,连鲸鱼都有抗癌基因,在自然进化过程它们能够把癌症很好的遏制住不让其癌变。为什么同样是生物,人类就没有这种能力呢?

人类癌症发病率从最初的30%降低到如今的12.84%,但依然每8个人中有一个死于癌症,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数也上百万。如今,科学家们并没有找到彻底根治癌症的方法,只能用抑制的方法降低癌症发病率,我们从大象体内P53基因中受到了启发,增加人类的P53基因份数,从而增强抵抗癌症的能力。

既然大象没有天敌也不会患癌,为什么却说大象没一个善终的呢?对于大象来说,最致命的不是食物和生存环境的问题,最致命的是牙齿。我们都知道,牙齿是咀嚼食物最重要的器官,而大象一生中虽能更换6套新牙,而第六套新牙却是30岁后重新长出,也就是说往后几十年内只能用最后一套牙齿。

要知道大象作为大型动物,每天吃的食物数量重达几百斤,牙齿却要不停的咀嚼,当它们到40岁过后第六套牙齿也会随之慢慢坏掉,从而无法更好的进食,直至饿死。大多数大象在晚年都是无法很好的进食,从而慢慢饿瘦,最后到了无法支撑庞大身体的时候慢慢倒下再也站不起来,等到它死去过后又成为其他食肉动物的大餐。

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吧,每一个生物都有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同样也有许多不足,如果进化出非常完美的生物反而是一种违背自然。

毒蛇和蟒蛇真的横行无阻没有天敌吗?遇到这种小动物,瞬间被秒杀

越是美的蛇毒性越大。毒蛇是蛇类中可以分泌特殊毒液的一种动物,它们性格狡猾,而且擅长出其不意的咬伤敌人和猎物,让对方还来不及躲闪,就被快速的攻击,击中要害。动物学家介绍,毒蛇的都来自于它们的尖牙,人们往往认为毒蛇的毒液来自于血中,但是如果口腔中没有伤口,我们喝毒蛇的血并不会让我们中毒。

除了毒蛇之外,还有一种非常可怕的——蟒蛇。它们属于大型爬行动物,体长在3-5米左右,它们在捕猎的时候会用身体紧紧的缠绕住猎物,然后一口吞下,即使是鹿、山羊等这些较大型的草食性动物,也会被

对于老虎、狮子这种顶级的掠食者来说,它们也从不主动攻击毒蛇和蟒蛇,那么,这是不是就表明,毒蛇和蟒蛇没有任何的,可以在自然界中自由的来去呢?我们都知道,大自然的规律讲究“万物相生相克”,毒蛇和蟒蛇也有属于它们的天生克星,不过这种小动物却非常的迷你,甚至可以用“萌”来形容。

在非洲的草原上,生活着一种体长不足1米,体重在20斤左右的,它们被世界吉尼斯记录成为“世界上最无所畏惧”的动物,它们生性好斗,凶猛,虽然独居行动,但是它们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都非常强悍,即使是老虎、狮子这种大型猫科动物,它们也敢于上前一战。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都猜出这种小动物的身份了,没错,它就是被称为“非洲平头哥”的蜜獾。

为什么说蜜獾是毒蛇和蟒蛇的杀手呢?动物学家多次在野外捕捉到过蜜獾和毒蛇、蟒蛇搏斗的精彩片段,虽然毒蛇的毒液非常可怕,但是蜜獾却“百毒不侵”,并不会被毒蛇给毒死,反而因为被毒蛇咬了一口,立刻激发了蜜獾的斗志,不整死毒蛇誓不罢休。

即使是非洲对可怕的毒蛇——黑曼巴蛇,也不是蜜獾的对手,黑曼巴蛇又被成为“非洲死神”,从名字上看,就可以知道它有多厉害,同时黑曼巴也是世界上爬行速度最快的蛇,不过因为蜜獾百毒不侵,而且同样行动敏捷,所以黑曼巴蛇也经常被蜜獾给活活咬死,真的是应了那句话“非洲乱不乱,蜜獾说得算”。

蟒蛇也是如此,蟒蛇的捕猎方法主要是缠绕,不过蜜獾体型小小,行动速度非常快,蟒蛇根本来不及缠绕,反而会因为躲闪不及,被蜜獾连连咬中身体的要害部位,所以在蜜獾与蟒蛇的战斗中,往往用不了多久,蟒蛇就会被蜜獾给活活咬死。

动物学家表示,蜜獾发起狠来连自己人都吃,每年死去的蜜獾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自行残杀而死去的,并不是被其它动物给咬死的,而且蜜獾连自己的幼仔也吃,可以说除了睡觉,蜜獾不是在战斗,就是在去战斗的路上。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