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走好|您笔下的江湖是我们的青春
点击进入“文艺星青年”gt;gt;
【文艺星青年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0月30日,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去世。他去世的消息来得突然,就像很早之前他亲口说过的那样,“人生,就该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从《射雕英雄传》到《鹿鼎记》,其撰写的15部小说发行总量超过3亿册;他是华人世界里毫无疑问的武侠宗师,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层出不穷的金庸迷;他的笔下的江湖,更是几代人的青春……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生于海宁的名门世家。海宁自古有文脉,金庸的海宁查家,则是这条文脉中显赫的一环,康熙曾为查家祠堂题:“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金庸回忆说,小时候母亲和姊妹、姑嫂们喜欢读《红楼梦》,大家经常比赛背诵《红楼梦》的回目词,赢了的就得一粒糖。家外战火连天,家中书香浓郁,嗜书为伴的金庸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
身高背宽,正方形的脸上架一副近视眼镜,17岁的金庸在浙江《东南日报》副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他的一位好友被训育主任教训,末了训育主任说:“你真是狂得可以!”他在文章里写道,“狂气与少年似乎是不可分离的。固然,这可以大闯乱子,但未始不是某种伟大事业的因素。我要这样武断地说一句:要成就一件伟大的事业,带几分狂气是必需的。”文章的题目就叫《一事能狂便少年》,也是他最早公开面世的作品。
金庸凭着年少时的这股“狂气”,带我们走近了那个有血有肉的江湖。
“办报拼了性命,写小说只是玩玩”
时人常感叹,金庸武侠世界里刀光剑影、风云变幻多么精彩,殊不知,金庸的报业人生亦不输他武侠的江湖。
1947年,他进入上海《大公报》,从三千名投考者脱颖而出。第二年,《大公报》香港版创刊,金庸被派入香港,那年他24岁。当时的香港与上海相比,并不发达,但金庸说,“我一生很喜欢冒险,过一点新奇的生活。”
作为武侠小说大家,这个身份或许是他享誉最盛的。而另一个在金庸一生中不可磨灭的标签,便是报人,一个杰出的报人。1959年,35岁的金庸创办《明报》,便是看不惯《大公报》所报道的“虚假事实”。他说:“我办《明报》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主持公正,把事实真相告诉给读者。”
他的社评文章,高峰期每日一篇,他的武侠小说,几乎也是以日更的节奏推进,数十年间无间断。
在这般工作状态下,还有个颇有趣的故事。当年《天龙八部》在《明报》连载时,金庸曾数次离港外游。小说连载不能断,他便请好友倪匡代笔。在小说第89回中,阿紫的双眼被丁春秋戳瞎,这个情节其实是倪匡写的。后来,金庸则以换眼治疗手段让阿紫复明了。
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评,奠定此生基业,30年时间,金庸将《明报》塑造成香港极具影响力的报纸。金庸曾说自己“办报是真正拼了性命来办的,写小说是玩玩”。
金庸长期在《明报》撰写社论,想改变香港人的精神,而在不知不觉间,他却通过武侠小说改变了整个华人的精神世界。
业内有学者曾如此评价金庸,二十世纪以来,能让读者记住小说主人公名字的作家,以鲁迅和金庸为最。的确,几乎没有人没读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即使没读过他的书,也至少看过他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即使没看过影视剧,也至少知道郭靖、黄蓉、令狐冲、乔峰、张无忌、韦小宝、降龙十八掌、华山论剑……
如果说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是经典中的经典,倒不如说他的作品早已成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金庸在 《神雕侠侣》中借郭靖之口说的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更是成为中华武侠文化,或者说中国人尚武精神的核心注解。
金庸的小说中,涉及易学的方位、经络、穴道,中国传统的算术、医药、书法、音乐、饮食、山川地理、风景名胜传说等等;对儒、释、道、墨、诸子百家也多有阐述;传统文化艺术门类如诗、词、曲、赋、绘画、音乐、雕塑、书法、棋艺等等,金庸往往也能使之与武功相结合,创造出雅致的招式和形式,使武侠小说上升到更高的文化层次。
萧峰的豪迈飒爽,郭靖的侠义耿直,令狐冲的率性洒脱,韦小宝的古灵精怪……我们在他笔下人物身上看到的是独特的人性光辉。
“武侠小说的精神在“侠”,这个“侠”字不是“武”字。“侠”就是牺牲自己利益去帮助人家主持正义,这种精神在社会上永远存在的,永远有的。只要人与人之间有关系,这种“侠”的精神永远存在的。”
1972年,《鹿鼎记》连载结束,金庸宣布封笔时,不少读者为之遗憾。
在金庸的小说中的这些经典句子,句句精辟、字字千金,长久萦绕在读者心中,你还记得多少?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凡人有生必有死,生固欣然,死亦天命。
天地四方为江湖,世人聪明反糊涂。名利场上风浪起,赢到头来却是输。
人生在世,去若朝露。魂归来兮,哀我何悲。
一座山,隔不了两两相思,一天涯,断不了两两无言,且听风吟,吟不完我一生思念。
世上最宝贵之物,乃是两心相悦的真正情爱,决非价值连城的宝藏。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查良镛教授学识渊博,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其作品承袭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糅合历史与文化,脍炙人口,深受世界各地华人喜爱。其著作更多次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对传承中华文化有莫大贡献。
武侠小说终归是通俗小说,通俗小说故事情节往往会压过很多文学性的东西,金庸能有如此大的成就,能在封笔多年后还始终为人所记忆,绝不仅仅是靠着他不断写让读者喜爱的人物和情节,而是在小说中灌入了他的思考。
金庸作品多年来一直通过不同媒介影响读者,包括电视剧、电影、漫画、舞蹈、音乐,甚至是电玩,为成长于不同年代的人带来娱乐,这是很重要的成就。金庸是带给我们欢乐的作家。
挟一腔豪情,聚千古江山。你创造的武侠世界气势恢宏、波澜壮阔,布衣英雄热血肝胆,重情重义,为国为民,震撼人心!你用丰富的学识和深厚文化修养,宏大的气魄和娴熟的笔法,融历史传奇故事,写华语文化传奇!
金庸小说,天下第一,古今中外,无出其右。
久矣不读金庸了。但目光常会不经意地落在书架上,“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5本金庸,它们都在,霎时,心中便一片澄明,十分妥帖。
唉,俱往矣。大师的凋零,让我们重温那些凝固在上个世纪的背影,在感动中,更有孤独。感谢金庸的长寿,让他的生命韧成了一根飘忽的丝线,串起两个世纪的侠胆义胆,让我们踏实到了现在。
“他们忠于理想,不停止地追求理想,忠诚地、不声不响地生活下去、追求下去,他们身上始终保留着那个发光的东西”——这是巴金在《爱情三部曲》中热情赞美过的知识分子,也是金庸留给我们人生中的一抹亮色。

神雕侠侣十大反派人物神雕侠侣坏人角色神雕侠侣十大恶人排行榜
霍都是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角色,本为蒙古王子,蒙古国师金轮法王的第三个弟子,达尔巴的师弟。为人阴险狡诈,善使诡计。霍都曾用奸计夺走打狗棒,更在襄阳城的英雄大会上以其狡计赢了耶律齐。
达尔巴是《神雕侠侣》中的人物,金轮法王的二徒弟,蒙古密教金刚宗。金轮法王的二徒弟达尔巴是一个绝对够水平的蠢人,虽愚钝,但为人忠义。杨过神功初成,和小龙女合力打伤金轮法王,霍都逃跑,达尔巴明知不敌也要救下师傅,遂被杨过放走。
中国四大武侠小说家,两个已仙去,一个封笔四十年,一个还在创作
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类别,是一种中国特有的小说。在中国,相信不论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看过武侠小说,即便没看过武侠小说,也看过由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因为由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其可观性非常强,引发了收视热潮,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就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楚留香传奇》等等。中国武侠小说及其影视作品,不仅风靡中国,还深受外国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回归主题,尽管武侠小说及其影视作品多么火爆,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些幕后的原著作者,也就是那些武侠小说作家。在中国,有四位最著名、最高成就的武侠小说作家,他们是金庸、古龙、梁羽生,还有一位温瑞安。这四位武侠小说作家,两个已经仙去,一个已经封笔四十年,一个还在创作。
金庸无疑是最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身浙江世家大族海宁查氏,近代著名文学家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金庸从小深受家族文化熏陶,十几岁就开始写散文、随笔。新中国成立后,金庸到了香港,在报社任职编辑、记者等职业,又帮电影公司写过剧本。1955年,金庸创作处女作《书剑恩仇录》,开始武侠小说创作生涯。后来,金庸又创作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重量级作品,奠定了他武侠小说泰山北斗的地位。1972年,金庸的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创作完毕,宣布封笔。
金庸一共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即“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还有一部短篇的《越女剑》。虽然金庸从1972年封笔至今已经四十多年,但近年来金庸对他的作品进行过一些修订。金庸的成就,使他荣获了诸如香港中文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知名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教授等称号。
很多人都拿金庸和古龙一较高下,但无论怎么比较,两人都应该是齐名的。古龙原名熊耀华,1938年生于香港,后随家人到台湾生活。古龙从小对武侠小说充满兴趣,大量阅读过包括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等民国武侠小说作家的作品。1960年,古龙创作处女作《苍穹神剑》,但古龙早期作品文笔生硬、情节疏漏,没有引起较大反响。后来古龙受到金庸、梁羽生等人影响,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武侠风格,创作了《楚留香传奇》《多情剑客无情剑》《武林外史》《绝代双骄》《圆月弯刀》《萧十一郎》《陆小凤传奇》等一部又一部家喻户晓的武侠作品。古龙因为这些情节引人入胜、曲折离奇、触动人心的武侠作品,成为了和金庸齐名的武侠大师。
1985年,古龙因为长年酗酒导致的肝硬化,在台湾病逝,终年47岁,一代武侠小说作家仙去。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4年出生,广西蒙山人,出身地主家庭,自幼对文学有浓厚兴趣。新中国成立后,到香港谋生,与金庸是好友。1954年,梁羽生创作处女作《龙虎斗京华》,这部作品无论从写法、人物、故事、表达意义等各方面,都与民国武侠小说不同,人们称之为“新派武侠”,所以梁羽生也被称为新派武侠的开山祖师。随后,梁羽生创作了重量级作品《白发魔女传》《云海玉弓缘》《七剑下天山》等等。1980年,梁羽生的《武当一剑》创作完毕,从此封笔。
2009年,梁羽生因病在澳大利亚去世,终年85岁,一代武侠小说开山祖师仙去。
除了金庸、古龙、梁羽生,新派武侠作家当中最出色的还有温瑞安。温瑞安原名温凉玉,1954年出生在马来西亚,跟金庸、古龙、梁羽生相比,温瑞安出生晚,出道也晚。温瑞安自幼博览群书,年仅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写文学,他习文之余,还习武,是武侠小说作家当中寥寥无几的文武双全(还珠楼主也是文武双全)。1970年,温瑞安创作处女作《四大名捕》,这是一部系列武侠小说,随后又创作了《布衣神相》等著名作品。
在金庸、梁羽生封笔,古龙仙去之后,温瑞安几乎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大旗。近年来,温瑞安仍在从事武侠创作,作品风格和写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变,期待温瑞安创作出更优秀的武侠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