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邀请优秀校友传授成长心得
解放军报讯 王宗怡、黄薇薇报道:“期待大家在基层一线锤炼摔打、淬火成钢,以岗位奋斗的出色表现为母校增光添彩。”7月上旬,北部战区陆军某部干部昌旭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回到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结合荣立二等功的经历与大家分享成长体会、畅谈强军担当。近段时间,该学院邀请优秀校友回到校园,与毕业学员面对面交流,激励大家在新岗位施展才华、实现青春价值。
据了解,该学院在抓好日常教育管理、毕业综合演练等工作的基础上,专门组织“优秀校友助成长”系列活动,帮助毕业学员夯实任职能力基础、坚定岗位建功信心。其间,他们邀请奋战在基层部队、表现出色的多名校友代表,登台讲述岗位成长、任务锤炼等方面的奋斗故事,并围绕“胜任新岗位需要什么”“如何融入基层带好兵”等毕业学员关心的话题,开展授课辅导、交流互动。
此前,他们先后与多个军兵种部队协作开展联合育人试点,通过公开聘请、部队推荐、校友互荐自荐等方式,建立起“优秀校友资料库”;依托自主研发的学员信息跟踪反馈系统,定期汇总更新资料库数据,并结合数据分析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助力沙龙·优秀校友对你说”“缘续母校·写给学长的一封信”“榜样带飞·我的学长伴我行”等配合活动,引导学员在与优秀校友的良性沟通中互促共进、逐步提升。
“与优秀校友面对面交流,我不仅找到了追赶的榜样、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而且学到了处理基层常见问题的实用方法,干好岗位工作的底气更足了。”聆听了几位优秀校友的心得分享后,毕业学员王骏立信心更足。他说,走上新岗位后,自己将严格要求、树好形象,以扎实务实行动赢得官兵信任与支持。

国防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网
习主席致信祝贺国防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向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连日来,军政基础教育学院新训大队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习解读、讨论交流,各学员队多措并举、灵活形式,把学习习主席贺信与辉煌历史、丰硕成果和先进典型相结合,多形式多维度推进习主席贺信深入兵心,持续掀起学习贯彻习主席贺信精神热潮,催生新学员实现“两个转变”新动力。
第一次适应性拉练中,新学员屈功堃脚磨起了水泡,几乎跟不上队伍,当队干部让他上收容车时,他坚持自己走完全程。在“学主席贺信,做时代先锋”主题交流讨论活动中,他主动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在收听习主席贺信后,作为科大一员,我倍感振奋。训练的小伤不算什么,要在军政基础强化训练中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早日完成从一名地方青年向军校学员的转变,以实际行动回馈领袖的关心厚爱。”
“习主席的回信让我感到无上光荣,更感到责任重大,我一定铭记从军报国初心,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决不辜负习主席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在某学员队俱乐部,来自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的新学员叶大山正在讲台上分享。该队将学习习主席贺信与学习习主席回信结合起来,开展“学主席回信,话强军梦想”大讨论。亲切回信如万里长风,把统帅的勉励和关怀带到新训一线。叶大山表示要把习主席嘱托转化实现“两个转变”的实际行动。前不久,叶大山因训练成绩突出被评为“训练标兵”。
激发思想共鸣,汇聚精神力量。某新训学员队邀请学校“硕博宣讲团”到队宣讲,通过亲身经历深入浅出阐释习近平强军思想,解读习主席贺信深刻内涵。新学员苟轩恺在宣讲后谈到:“习主席在贺信中勉励我们要勇担时代重任,我将在科大奋发学习,锻造过硬本领,将所学带到祖国需要的地方,有一份热,便发一份光!像博士学长们一样,为祖国国防事业献出属于我们的一份力量。”
巧讲“微话题”, 释放“大能量”。在新训训练场,队干部组织学员训练间隙三五分钟话体会,拉练途中三五句话谈感受。通过提前遴选培训讨论骨干,主动设置话题,鼓励新学员们结合个人感悟进行学习理解,择机为身边战友进行解读分享。从小在哈尔滨长大的张朕尧一直把“哈军工”光荣传统作为精神旗帜,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哈军工”旧址。训练间隙,他主动为大家唱起校歌“我们从北国雪原走来,带着哈军工的风采……”,他说:“我们牢记主席嘱托,就是要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新时代强军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习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了学校“三个一大批”的历史性成就。某学员队把学习习主席贺信与光辉历史相结合,训练间隙开展“快问快答”活动,发挥学员自主能动性,用“好故事”激励新学员勇担时代重任,肩负光荣使命。学员们一致表示:“我们一定会牢记习主席的教诲,传承好老一辈科大人胸怀祖国的光荣传统,为成为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不懈奋斗!”
“学悟践行主席信,咱们满怀激情唱起来……”拉练途中,某学员队快板队正在表演刚刚编好的快板。夏日练兵忙,小小快板成为新训大队开展随机教育的好载体。他们组织骨干先学一步,将对于习主席贺信的精神领悟写入快板词中。没有华服也没有舞台,拉练途中的任意地点就能成为他们的“宣讲台”。
国防科技大学
匆匆忙忙,在紧张的新训氛围中,新学员们迎来了他们的周末。迎接他们的,是大汗淋漓的疲惫不堪,还是纵情享受的轻松愉快呢?让我们一同走进2020级新学员的新训生活,一起去揭开谜底吧!在班长的带领下,新学员在激动和紧张中迎来了他们与国防科大的邂逅。陈赓大将领雄姿,红色雕塑话英雄,校史馆叙写恢弘历史,实验楼彰显科研底色,图书馆侧书香浓,障碍场上兵味重,教学楼畔读书紧,训练场上练兵忙……这就是令人魂牵梦萦的国防科大,是新学员实现青春理想、助力强军梦的起点。第一封信,写给四年后的自己。新学员带着满心的憧憬,想象着四年后自己的模样,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更是对自己内心梦想的探索。第二封信,写给时刻牵挂自己的父母。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第一次独自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他们有委屈或难过,但在给父母的信中,他们更多地选择一笔带过,代之以自己的新奇见闻与喜悦收获。第三封信,写给现在困倦迷茫的自己。在信中,大家重拾初心,在诉说中为自己解惑,坚定自己科研报国的信念,为自己坚定地迈出接下来的每一步而蓄力。一横一竖一直角,拼凑出军人的一丝不苟;一缝一沿一转角,映照出军人的一尘不染。“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地方青年,正向着吃苦耐劳的士兵转变。不知不觉间,已经离开爸妈有些时日,思家的愁绪渐渐涌上心头。看到爸妈的一刻,眼眶不禁湿润。没有任何抱怨,新学员选择和家人分享自己的成长与收获。第一次过集体生日的他们,看到了军校生活欢声笑语的另一面。从记住彼此的生日开始,他们开始将战友移向心尖。在嬉笑打闹中,他们不分彼此,敞开心扉,畅谈甚欢。学员分享了自己报考科大的原因和从军报国的远大理想,脱颖而出的“新训之星”和“好班长”为接下来的新训立起标杆,激起全员斗志。
匆匆忙忙,在紧张的新训氛围中,新学员们迎来了他们的周末。迎接他们的,是大汗淋漓的疲惫不堪,还是纵情享受的轻松愉快呢?让我们一同走进2020级新学员的新训生活,一起去揭开谜底吧!
在班长的带领下,新学员在激动和紧张中迎来了他们与国防科大的邂逅。陈赓大将领雄姿,红色雕塑话英雄,校史馆叙写恢弘历史,实验楼彰显科研底色,图书馆侧书香浓,障碍场上兵味重,教学楼畔读书紧,训练场上练兵忙……这就是令人魂牵梦萦的国防科大,是新学员实现青春理想、助力强军梦的起点。
第一封信,写给四年后的自己。新学员带着满心的憧憬,想象着四年后自己的模样,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更是对自己内心梦想的探索。
第二封信,写给时刻牵挂自己的父母。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第一次独自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他们有委屈或难过,但在给父母的信中,他们更多地选择一笔带过,代之以自己的新奇见闻与喜悦收获。
第三封信,写给现在困倦迷茫的自己。在信中,大家重拾初心,在诉说中为自己解惑,坚定自己科研报国的信念,为自己坚定地迈出接下来的每一步而蓄力。
一横一竖一直角,拼凑出军人的一丝不苟;一缝一沿一转角,映照出军人的一尘不染。
“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地方青年,正向着吃苦耐劳的士兵转变。
不知不觉间,已经离开爸妈有些时日,思家的愁绪渐渐涌上心头。看到爸妈的一刻,眼眶不禁湿润。没有任何抱怨,新学员选择和家人分享自己的成长与收获。
第一次过集体生日的他们,看到了军校生活欢声笑语的另一面。从记住彼此的生日开始,他们开始将战友移向心尖。在嬉笑打闹中,他们不分彼此,敞开心扉,畅谈甚欢。
学员分享了自己报考科大的原因和从军报国的远大理想,脱颖而出的“新训之星”和“好班长”为接下来的新训立起标杆,激起全员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