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法诀
阴符阳火,气机动静,前数段工夫已有之,不必定在胎息后也。但未到结丹地步,其气之动,常有上冲乳头之时(男子则下冲于生殖器)。既结丹,则两乳已紧缩如童女,身内虽有动机,不能再向外 发,只内动而已。动亦有时,或数日一动,或一日数动,视其用功 之勤惰以为衡。凡未动之先,及既动之后,皆静也。
动者属阳,静者属阴。阳气发动时,则元神亦随之而动;气到人身某处,神亦同到某处。
阳气发动曰进,而暗中以神助之,愈进愈旺,故曰益进。阳极则阴生,动极必归静。人之魂属阳,主上升;魂属阴,主下降。当升之时不可降;当降之时不可升。“阴魄要防飞”者,意谓气若有静定之,则神必助之静定,以防其烦躁不宁。
潭在下,喻血海子宫之部位;山在上,喻膻中两乳之部位。珠之光,隐而敛,月之光,耀而明。
曰潭里,曰含景,是言其静而深藏之象;曰山头,曰吐辉,是言其动而显出之机。
六时者,非谓昼之六时,亦非夜之六时,乃人身虚拟默运之六时。古人又有名为六侯者,切不可拘泥天时,免致活法变成死法。若问人身六时何似?仍不外乎神气动静、阴阳升降之消息而已。
休少纵者,即谓念不可起,意不可散,一线到底,勿使中间断续不贯,俟此一段工夫行毕,方可自由动作。
神仙全部工夫,到此已得一半,因内丹已结也。
露乃地面之水因热化气,腾散于空中,至夜遇冷,遂附著于 易散热之物体,而凝结成露。丹道亦同此理,可以神悟,难以言传。
既已结丹,则一身精气神皆完全坚固,决定可以长生,但未能 羽化耳。此时可称为人仙。
仙有五等:有鬼仙、有人仙、有地仙、有神仙、有天仙。“鬼仙”者,不离乎鬼也,能通灵而久存,与常鬼不同。“人仙” 者,不离乎人也,饮食衣服虽与人无殊,而能免老病死之厄。“地仙” 者,不离乎地也,寒暑不侵,饥渴无害,虽或未能出神,而能免衣 食住之累。“神仙”者,能有神通变化,进退自如,脱弃躯壳,飘然独立,散则成气,聚则成形。“天仙”者,由神仙之资格,再求向上 之功夫,超出吾人所居之世界以外,别有世界,殆不可以凡情测也。
此二句乃言超凡入圣之实功,不由此道,不能出阳神。当今之 世,除一二炼专家而外,非但无人能行此功,即能悟此理者,亦罕遇之。余若自出心裁,勉为注释,恐人不能解,反嗤为妄,故引自 古相传之“真空炼形”丹法,以释其玄奥之义。
《真空炼形法》云:“夫人未生之先,一呼一吸,气通于母;既 生之后,一呼一吸,气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 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与之,天 复取之,失其气,气绝而死也。故圣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每于曦驭未升旸谷之时,凝神静坐,虚以待之,内舍意念,外舍万缘,顿忘天地,粉碎形骸(道家常有粉碎虚空、粉碎形骸等语,不过忘物形之意耳,不可拘泥粉碎二字)。自然太虚中有一点如露如电之阳, 勃勃然入于玄门,透长谷而上泥丸,化为甘霖而降于五内。我即鼓动巽风以应之,使其驱逐三关九窍之邪,扫荡五脏六腑之垢,焚身炼质,煅滓霾,抽尽秽浊之躯,变换纯阳之体。累积长久,化形而仙。”
《破迷正道歌》曰:“果然百日防危险,血化为膏体似银;果然 百日无亏失,玉膏流润生光明。”《翠虚篇》曰:“透体金光骨髓香, 金筋玉骨尽纯阳;炼教赤血流为白,阴气消磨身自康。”邱长春曰:“但能息息长相顾,换尽形骸玉液流。”张紫阳曰:“天人一气本来 同,为有形骸碍不通;炼到形神冥合处,方知色相即真空。”
炼形之法,总有六门:其一曰玉液炼形,其二曰金液炼形,其三曰太阴炼形,其四曰太阳炼形,其五曰内观炼形。若此者,总非虚无大道,终不能与太虚同体。惟此一诀,乃曰真空炼形,虽曰有作,其实无为,虽曰炼形,其实炼神,是修外而兼修内也。依法炼之百日,则七魄亡形,三尸绝迹,六贼潜藏,十魔远遁;炼之千日,则四大一身,俨如水晶塔子,表里玲珑,内外洞彻,心华灿然,灵 光显现。故《生神经》曰:“身神并一,则为真身。身与神合,形随 道通。隐则形固于神,显则神合于气。所以蹈水火而无害,对日月 而无影。存亡在己,出入无间,或留形住世,或脱质升仙。”
按:真空炼形一段工夫,所包甚广,不仅为此首诗作注脚,虽以后炼神、服食、辟谷、面壁、出神等法,亦不出此运用之外,不过依功程之浅深而分阶级耳。
哺含即温养之意。完满者,气已足,药已灵也。飞腾者,似指大药冲关之象。若言飞升腾空,则尚未到时。吕洞宾劝人戒色及离家,被世上贪淫人视为“仇人”及“魔”
曾读仙经万卷多,篇篇只教运黄河。
此中有盏长生酒,问道时人能吃么?
苦劝人修不肯修,却将恩德反为仇。
如今回首朝天去,不管人间得自由。
不死金丹种土砂,诸人会得早离家。
一心只望长生路,切莫如蜂苦恋花。
方方游化唱仙歌,反被时人笑是魔。
不识真金如粪土,老龙把作毒蛇蹉

炼形之法有诀窍,这样练武术基础功,效果更好
在现实中,我们都知道想起高楼大厦,就得打好地基,基础打得越好,楼层才能起得越高。同样的学习武术也是如此,基础功练好了,再练其他的功夫就能水到渠成,很快就能上手。如果不练基础功,直接进入武功的学习,就很难入门。
打地基,起高楼并不是脑子一热就能起好的,需要有一个好的规划,要有好的设计图,按图施工才能更有效率,更加安全可靠。那么练武也是如此,基础功的锻炼方法也是有好有坏,有高有低。有的功夫内外兼修,能“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练好了基础功,内外的功夫都有了。有的功夫效率很高,同样付出一样的努力,他就比别的功夫进展快。哪怕是同样的功夫,练习的先后顺序不一样,取得的效果也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选择基础很重要,这决定了修行的速度。
因为各家各派的基础功夫不同,高低层次各有不同,我这里仅以武当一脉的小炼形功夫来讲解一二,练习基础功的顺序对于练功效果的影响和帮助吧。小炼形第一式“金锋抖肘”是以双手同时抖动,然后再化穿掌而出,如此反复。目的是练习上身的功夫,使胸背肩肘手都得到锻炼。久久习练能打通手三阴、三阳经络,同时劳宫,膻中,夹脊,肩井穴得以开通。练完后接着练下一式“摇身掌”,刚开始是以双手分别同时拍击胸前膻中和背后夹脊,以及同时拍打夹脊和肩井,这两个动作的目的也是打通这四个穴道。
同时也是因为刚开始练“金锋抖肘”时,“后击肩背前展胸”,气脉没有打通,这样气血会集中运行在肩胸背这一块,通过拍打这些地方,震动气血活络开来,可以提高练功的效果。摇身掌的下一式是双手同时拍打小腹丹田和腰间命门,这是壮实先天肾水和命门真火之法,亦是承接上一式“金锋抖肘”之功夫。因为随着双手的反复抖肘,时间长久之后,这股力量会由胸背向下蔓延,在双肘抖动时,会震动到腰腹。功中会感到每次抖动双肘,小腹丹田会有震动感,通过摇身掌可以深化这种功效。如果金锋抖肘还没有震动到小腹,那么拍击腰腹可以助力使气机下行,从而尽快在丹田与双手之间造成通道。
摇身掌的功用还有于使周身的气血活络开来,因为金锋抖肘刚开始练习时,气血不能通达周身,而手部一直在运动,气血多在胸背手之间循环,那么腰部,腿脚的气血就会减少,从而会造成这些地方会酸痛、麻木、僵硬。这时通过摇身掌的运化,能使气血周流全身,有效缓解这些现象。这也是摇身掌下两式双手反背摔打命门,以及拍击两腿的原因。
通过摇身掌的行功,周身开始活络开来之后,再进行“跨虎横云”的行功。跨虎横云通过腿部的行功,锻炼腰腿,通过内扣外展双足,以及屈膝下坐压腿,是以降法来调节足三阴三阳。这是继摇身掌之后,使气血继续下行,直达脚底,通达脚趾,从而实现气血由上到下的贯穿全身。接着再行“提龙腿”,这也是锻炼腰腿的功夫, 是通过升法来循行足三阴、三阳经络,同时也是强腰壮肾,强健筋骨的功夫,可以帮助调节气机归元。
之后则是五个下腰的功夫,通过提龙腿使气机上升之后,再练下腰的动作,则使气机继续由脚向上升于头手,使气血由下向上,贯穿全身,这样与前面的行功就形成了从上到下,再由下到上的完整循环。虽然是小炼形,但是练完就把周身的气机和筋骨皮肉都给锻炼到了。
小炼形锻炼的顺序刚开始是不能乱的,乱了效果就差了。但是功夫有成后,到后来则可以自由习练,不拘于顺序,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到后来,每一个动作都能调节气血运行周身了,就无所谓前后了。打个比方说,金锋抖肘刚开始是气血多只能在胸背肩肘手之间运转,但是随着锻炼,气血开始下行于腰腹,再接着就能循行到脚底了。手一动,脚心就暖了,练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腰不酸腿不疼,这时就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自行安排锻炼了。
从小炼形的锻炼来看,也可以看出正宗的传统功夫确实不同凡响,动作编排合理,外能锻炼筋骨皮,内能强化真元气。那么从中可以看出来这种动作的编排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学武的朋友没有练过小炼形的, 练其他的功夫。也可以按照这样的办法来锻炼,效果也会更好些。
比如说刚开始锻炼时,可以先运动上身,做一些扩胸运动,上下左右的甩动手臂,活络开上半身。然后再做一下转身,扭腰的动作,接着做一些活动腿部,包括踢腿,压腿,转脚腕等,最后再进行下腰运动,这样一来气血就能形成上下的完整循环,全身都能齐全锻炼到,效果也更好。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丹道法诀十二讲》的介绍与探讨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无论东西方人种,在体质和心灵上也是统一的,因此地球上的人体具有统一的生理和心理规律。如此,人体生命的修炼规律也是统一的,世界各宗教的修炼程式都包含在丹道修炼的程式之中。[17] 道学伦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确认人的自然本性是真、善、美的,因之道学反对人的异化,呼唤人类纯朴的“良知”。新道学以反异化为特色,倡导一种纯朴的社会,主张通过人体和心灵修炼工程开发出人的良知,使人的真性显露,从明心见性进入道的境界。道学的精神是最宽容的精神,道学的社会功能是教化各民族各种人同归大道,化邪恶为善良,最终将老百姓的意志体现出来。道学的政治才真正是公民以自由、平等的身分参与公共事务的众人之治,才会出现真正的公民社会。[18]惟有以新道学文化为先导,方能实现大同世界的道德社会。 老子《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老子的道论把道视为宇宙的起始和万事万物的总根源。作为宇宙的本原,道是一种绝对的真知,因而为符号指称所难以描述的客观存在。道是人类的知识之根,学术之本,宗教的终极信仰,哲学的智慧之源,科学的原始公设,美学的最高境界,伦理学的价值取向,世界文明的坚实支点,人类精神回归的家园。 《道德经》又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这段话是道学文化中关于宇宙创生和演化的基本图式,道学的道就是一种自然化生之道。其中“一”指先天混沌一气,道教内丹学家称之为元始先天祖气,是宇宙创生之始混沌状态中隐藏著的秩序,是产生万物的内在节律的资讯源。“二”是阴阳二性,即引力和斥力对立统一、相互作用的状态。“三”是有象、有气、有质的资讯、能量、物质三大要素。在宇宙创生之前,道从虚无空灵状态中先化生出先天混沌一气,继而分出阴阳二性,再依次转化为资讯、能量、物质三大基本要素,在宇宙大爆炸中由资讯、能量、物质组成万物纷纭、生机勃勃的世界。 胡教授于1980写出的一篇学术论文??《资讯理论和热力学结合的思考》中,指出可以推导出一些有重大物理意义的新关系式,通过科学实验证明宇宙自创生起就有合目的性的选择趋势,宇宙的演化本身就是有生命、有智慧的,生命现象的出现及人类心灵的花朵盛开绝非偶然。新道学的宇宙图景,消除了西方哲学史上心、物的对立,给出了心、物、能一元论的宇宙观,发现宇宙早已隐藏著出现生命和心灵的潜在根据。[21] 胡教授于本文中揭示了“两重天地”的新宇宙观,丹家将其概括为“两重天地、四个阴阳”。先天之世界为虚空世界,在人体为法身;后天之世界为实体世界,在人体为色身。两重天地分虚无的天地和实有的天地,四个阴阳即先天阴阳和后天阴阳。换句话说,宇宙是一大天地,人体则是一小天地,各有阴阳对应关系。也有丹家秘传为“两重天地、三个阴阳”,其中三个阴阳指自身阴阳、同类阴阳、虚空阴阳,两重天地即为形而上的道世界和形而下的器世界。[22] 6、“两重天地”理论在丹道学中的应用[23] 一旦揭开“两重天地”的秘密,丹道修炼中的许多问题皆可迎刃而解。例如丹道中最秘的法诀,人所共知是“玄关一窍”。这“玄关一窍”就是“两重天地”之间的通道,丹家要出有入无,由色界进入无色界,就必须通过“玄关”;二者之间的隧洞,即称“一窍”。 原来丹道修炼的目的,就是通过色身寻觅法身,通过法身修补色身,就是向虚无世界要宝,通过与虚无世界的交通来完成现实世界无法办到之事。
相关资讯
道教的各大门派字辈详表
一:全真龙门派的百字辈龙门派奉其为开派祖师。 自古有云:全真龙门半天下,传承极广。 崇教和法本,守仁有功夫, 道本崇真理,玄微至妙仙,圣体通之界,广大演自清, 志虚空教化,月孟妙......
上篇:道教的各大门派字辈详表
下篇: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