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人民政府
全民阅读活动精品书目推荐 第223期
(县图书馆馆藏图书 阅读推荐)
第17届文津奖图书奖获奖作品。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伴随海面上升,还有风暴的加剧,灾害正一步步逼近人类赖以生存的城市。到21世纪末,预计全球将有数以亿计的人从沿海区域向内陆撤退,这将是一场给环境、人类社会和文明带来深刻变革的危机。本书是对这场即将到来的灾难的生动解读,作者穿越12个国家,聚焦迈阿密、威尼斯等正受海面上升影响的典型城市,从气候变化前线发回报道。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海面上升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还描述了不同国家和人们对这场危机的不同反应。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让我们每个人真切体验到这一危机带给社会的深刻变革,并希望对我国沿海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防范系统性风险提供参考。
第17届文津奖图书奖获奖作品。本书将从历史、科学、趣味知识与工具书等多个方面,对“计量单位”这一看似无比熟悉、实际上却蕴含着无数奥秘的话题,做一个全面的介绍。通过本书,你不仅能了解人类从度量自己的身体到度量整个宇宙的计量单位进化史,也能了解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科学“冷知识”,你会对这些从小到大使用了无数次的单位产生全新的认识。书中还提供了丰富的图表和详尽的附录,让你在阅读之余,还能在需要时查询与各式各样的单位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第17届文津奖图书奖获奖作品。本书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许渊冲的成长经历,展示了许渊冲是如何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翻译大家。全书分“活水源头”“西南联大”“留学法国”“翻译人生”四个篇章分别讲述许渊冲在家乡江西南昌的读书生活、在昆明西南联大的求学岁月、在法国巴黎的留学往事以及回国之后的翻译工作情况,重点记录了作者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的学术与人生经历,追缅了冯友兰、陈寅恪、闻一多、吴宓、朱自清、叶公超、钱钟书、卞之琳等名师大家风采,书写了杨振宁、朱光亚、何兆武那一代联大人的家国理想与激扬青春。
第17届文津奖图书奖获奖作品。中国探月国家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为你讲述人类登陆月球面的全部过程,以及操控月球车的幕后故事。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从月球车工作原理、地外天体遥操作技术到驾驶员的修炼过程,从“鹊桥”中继星的发射定点到月球背面着陆点选择,从一波三折的降落过程到“南征北战”一次次月面涉险探测,一项国家级的伟大工程正逐步在我们眼前展开,壮观的月球景观、月球车的神秘冒险之旅、震惊世界的科学发现将由近百张高清图片一一见证。
作者: [英] 詹姆斯·切希尔/[英]奥利弗·乌贝蒂
第17届文津奖图书奖获奖作品。本书由地理学家詹姆斯·切希尔和设计师奥利弗·乌贝蒂合作,通过可视化数据,带领读者见证进入信息时代之后,通信技术的兴起和计算机的小型化发展,如何让我们更近距离、更全面地追寻豹子、斑马、狒狒、鲨鱼、熊蜂和雪鸮等的行踪,又如何通过动物传回的数据认识前所未见的自然,并探索如何通过新技术更好地保护地球。本书既适合开卷领略自然之奇妙的初入门者,也适合正在进阶的自然观察和博物学爱好者,还有当下就在追踪和保护野生动物的专业人士,书中的制图、信息图也可以给数据分析师、可视化分析工程师等带去灵感。
一位八旬奶奶讲述她和妈妈,以及中南腹地那些家人、亲戚、乡亲们的故事,在那样的年代里,人们像水中的浮木般起起伏伏、随波逐流、挣扎求生,他们的命运在大时代中载浮载沉、漂泊无向,有的从此破碎,有的尚有一线生机。文字中涉及的人物,其生命多数不复存在,恰如泡影破灭于水面,闪电消失于天空。作者通过回忆,讲述了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坚韧与美好,这一生,像是一颗露珠的记忆,微小,短暂。但在露珠破灭之前,那也是闪耀着晶亮光芒的,是一个完整的宇宙。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父母,是什么样神奇的存在呢?当代著名作家余华在央视《朗读者》节目中引用马尔克斯的一句话说:“父母健在的话,你和死亡之间有一层垫子,当父母离开以后,你就直接坐在死亡上面了。”这句话一针见血,直抵痛点——让人感动,却同时令人感到害怕。我们一直在疏忽父母的生命,直到有一天,他们老了,我们才明白:为了生活和儿女、日子和碎琐,父母早已精疲力竭,元气耗尽。这本书收录了梁晓声、胡适、萧红、石评梅、蒋建伟等近20位文学大家写给父母的最深沉的爱与愧疚,温馨与离别碰撞,感恩与遗憾并存,每一篇都戳人泪点。旨在告诉为人子女者,尽孝要趁早,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追悔莫及。愿这世界上永远没有来不及的孝敬!
当今时代,什么是好的儿童文学?我们应该通过儿童文学给青少年怎样的精神引领?如何帮助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本书邀请了20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请他们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阅读或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出发,讲述阅读、写作及人生经历中获得的成长力量,给青少年的成长道路导航向,校坐标。
作者: [英] 亚历克斯·希勒
小男孩哈利因车祸去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他加入了等待去天蓝色彼岸的队伍。但他还挂念着爸爸,妈妈,姐姐和同学们,却又不知如何传达他的心声,直到他碰到一个叫阿瑟的幽灵。阿瑟带着哈里偷偷溜回人间,来向亲人和朋友告别, 向他们表示歉意和深深的爱……这是一本最适合在我们这个年代看的书。单纯,清新,温暖的文字,教会人们学会关爱,珍惜生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最美好的情感,呈送给人们最真切的感动和最伟大的爱。在不可抵挡中的人性光辉中感悟生命和死亡… …
第十七届文津奖图书奖获奖作品。你打算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你愿意追求何种类型的美德?财富、权力、卓越、名声在你的人生中居于何种地位?著名伦理学家、北大哲学系教授何怀宏邀你一起对话和寻求智慧:生死之事实、人性之可能与限度、人际之好恶、人与外物之关联、美德的培养、人生理想和幸福的多种途径,于幽微洞察中探讨生命的空间与活法。本书文字温润、雅致、真切,饶有意味,融见识、故事与哲理为一体,兼具历史的深度和思想的锐度。

不愧央视推荐?这本书,真后悔没能早点读
前两天跟我一个怀孕的朋友在讨论小孩以后的成长,她觉得小孩以后是什么样的,基/因有一大部分的决定性,而我认为小孩长成什么样是由父母占一大部分原因。
恰好前几天又看了这本《终身成长》,书中观点: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而是由思维模式决定的。
本书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和成长型:
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一个人的天赋和才能在其出生时便已注定,是一成不变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
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你能否提高自己。
在教育孩子这一块,我希望以后能够教会她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而且我觉得刚出生的孩子其实就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的,大人能做的就是引导和培养。没有完/美的孩子,也不要想着让孩子成为完/美的人,要有针对性地评价孩子的努力,要给孩子成长和犯错空间,帮助他们塑造成长型思维。
1️⃣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应该一生都保持学习的态度。
2️⃣ 规律的作息、锻炼身体、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好习惯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
3️⃣ 失败对谁都是很痛苦的事,但是不要让它对你下定义。
4️⃣ 评价别人之前要记住,努力并不代表一切,每个人的努力也并非建立在同样公平的前提之上的。
5️⃣ 不要过分关/注自己是否足够聪明,只需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和睡觉,好好生活。
6️⃣ 不要把精力浪费在自己身上证明自己有多伟大,没有人是完/美的化身,过度在乎自己的个人地位只会让自己走向僵化,埋没自己的潜力。
7️⃣ 现状不是一成不变,努力总有意义。着急想要证明自己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你不能时刻幻想自己总是保持着优/秀。
央视《读书》栏目推荐张国刚教授的著作《资治通鉴启示录》
2月16日和1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读书》栏目推荐了中华书局2020十大好书,其中包括我院历史系张国刚教授的著作《资治通鉴启示录》。
该书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在推荐语中提到,张国刚教授反复研读《资治通鉴》,深得其精髓,对书中重要人物的命运沉浮、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深入挖掘其中有关修身养性、治国理政、为人处世、选人用人、家风家教等方面的历史智慧和现代启示,而成《资治通鉴启示录》。这本书不仅系统呈现秦汉、隋唐两段大一统的辉煌,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三段分裂混乱的曲折,而且深刻剖析改革中的刚性与柔性、人生职场上的进与退、军事斗争中的奇与正、权力平衡中的轻与重、驾驭部属时的宽与严、政治生涯中的方与圆……是人生成长各个阶段的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