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探秘计划|快来解锁奇妙之旅
2025-03-17 09:20:00 作者: 窦枫叶、黄文鑫、张瑾/文 潘坤/审
春日探秘计划|快来解锁和TA的奇妙之旅
为积极响应“十四五”国家科学教育布局以及“科普资源助推‘双减’”的号召,四川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携手蜀韵科绿志愿服务先锋队,联动雅安市科技馆,以高校科技资源赋能社会教育,即将开展“科绿伴春·探秘自然”公益科普活动。诚邀雅安市中小学生以及家长参与,一同触摸自然科学的脉动!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图源:学生校史文化服务中心)
据悉,四川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占地1000平米,拥有包括国家一级二级珍稀动物标本等各类鸟兽鱼类标本上万余件,其种类丰富程度在四川乃至西南三省均属罕见。作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四川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积极与校区属地中小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多场科普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动物科技知识的全民普及。
(往期精彩活动回顾,图源:学生校史文化服务中心)
“科绿伴春·探秘自然”之旅剧透来咯
标本馆“解说天团”化身“自然翻译官”
更有昆虫琥珀制作的神奇工艺大公开
(雅安市西伯利亚红嘴鸥,图源:学生校史文化服务中心)
(动物标本馆馆内部分鸟类标本,图源:学生校史文化服务中心)
(校史文化服务中心专业解说团队,图源:学生校史文化服务中心)
每一幅画都承载着春天的独家记忆
(校园春天采风照,图源:学生校史文化服务中心宣传部)
漫步西南地区TOP级生物标本馆
回溯川农大教授百年间的科考故事
(标本馆馆内场景,图源:学生校史文化服务中心)
活动时间:3月22日—3月23日(周六、周日)9:00-12:00
活动地点:四川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
特别惊喜:参与家庭将获得由蜀韵科绿团队原创设计的文创产品+所有手作作品可带走!
1、活动含轻度步行,建议穿着舒适运动鞋。
2、标本馆内请勿饮食,请勿喧哗,共同守护科学圣殿的庄严。
每一份标本都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这个周末,让科学为纯真童心披上春天的光
Copyright © 2016 四川农业大学 档案馆(校史办公室).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 0835-2882932;028-86293129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四川农业大学老校区艺术楼二楼档案馆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公平镇惠民路211号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501。

我从废品站,“淘”回一名女科学家
“她的一生,就这样在我面前展开。”
近日,南京的冯女士记叙了一段奇妙的经历。她在废品站淘回一批旧书和发黄的书稿,意外拼凑出一位女科学家的人生过往。
网络上,这条笔记温暖了许多人。3天内,20多万人为它点赞。
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相逢。这些文献和独属于女科学家的痕迹,也带我们认识了一个时代。
10月初,冯女士去买菜时,路过一个废品站。摆满破烂的三轮车上,斜放着一本莎士比亚作品,复古红色的封皮,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冯女士发文称被这本红色封面的莎士比亚所吸引。受访者供图
冯女士的目光被吸引,走近才发现,车上还有两个敞开的口袋,里面放着很多书,细看过去,有杂志、医学期刊、画册、好几本不同语言的词典,还有一些写满字迹的手稿。
直觉告诉她,这不是一堆普通的废品,书本虽然旧,但保存完整,手稿也码放归类成册,应该出自某位学者之手。出于好奇,她向废品站老板提出想买下这些书和手稿,但也有些担心,“会不会有人再来要回这些书?”
“人都走了,谁来要?”冯女士听出了老板的弦外之音,这些书稿的主人已经去世。
冯女士买下了部分旧书和手稿,回了家。
通过整理,冯女士发现,这堆“废品”的主人是一位女性,一张“南京药物研究所”制发的工作证上,写着她的姓名——王锐。
还有一些稿纸,抬头是南京医科大学,从旧到新,上面写的全都是有关血吸虫病的内容。王锐的字迹娟秀工整,除了中文,还有俄语、英语、日语,以及一种冯女士看不懂的“拼音”。日历上标注着满满的行程,都与学习、工作有关。
购回的旧书中有一本俄文书,冯女士读不懂,只能看清扉页写着两行繁体汉字:王锐购于哈医大,1953年4月7日国际书店。边上还有两处涂鸦,一边是烟花,一边是个化学结构式。
王锐是谁?她为什么学习这么多门语言?后来她又去了哪里?带着这些疑问,冯女士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了一篇帖子,记录自己的感悟。很快,这篇帖子引来了27万余人的关注,有网友在档案馆工作,留言建议冯女士联系王锐家乡的档案馆,说不定那里会有关于王锐更详细的资料。
10月21日,冯女士循着文稿中透露的信息,与江苏武进档案馆取得了联系。果然,对方给冯女士发来一张王锐人物志,并提出希望能收录这些文稿资料。
武进档案馆提供的王锐资料。受访者供图
“出生于1928年,1952年毕业于南京药学院,主要从事抗血吸虫病药物研究;其研究成果曾被授予科技成果奖,曾入选'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她曾任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获得过劳模、先进个人等称号,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路过废品站偶然“淘”回的遗物主人,竟是一位科学家!冯女士无比高兴,不仅为这份奇妙的缘分,更因为“原来我们王老师的家乡有好好地记录她”。
王锐的书稿,几乎都和抗血吸虫病药物有关。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7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已接近于零,但新中国成立初期,它却是国人疾病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控制疾病传播极为不易。
灭螺药物也是书稿里反复出现的一大重点,而理想的灭螺药物当具备这样一些特点:“安全、毒副作用小、稳定、对非目标生物无害且价格便宜,最好还能易溶于水、用量小、便于运输。”
据武进档案馆的记录,王锐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灭螺药,其中“高效低毒灭螺药的研究之III”列为“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而这份同题研究就以拼音的书写方式出现在书稿里。
当冯女士联系到武进档案馆,工作人员很快回应,要派人专程来取捐赠的书稿。冯女士不好意思麻烦人家,提出用快递寄出。后来因为快递员告知,担心书稿尺寸不一且脆弱,即便有泡沫纸保护,运输也可能有损伤,最后她决定自己开车去送。
“我不知道她的科研成果,她生平的价值具体是怎么样,但我觉得就凭她一遍一遍地修改誊写,这些心血就值得我跑这一趟。”冯女士说,“本来就是冲着保存好它去的,在家乡的档案馆,它肯定会被好好地保存。”
抵达档案馆,工作人员既惊喜又抱歉让她专程跑了百公里,但大家都很高兴,就像一场奇妙的接力,不需要去问是谁将它放弃,因为这批脱离了废品站的书稿,已经找到了更好的归宿,而许多人认识和记住了王锐——一位杰出的女性。
从档案馆出来的那一瞬间,冯女士松了一口气,原本阴沉的天气也变得明媚,“我很开心,就像是天气给了我奖励。”
“70年后,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你的名字,从此我会记得你。”这是冯女士在社交媒体平台写下的一句话。
“我们不了解别人家里的事,我不想让舆论误伤无辜。有更多人记得她、感谢她,知道这段历史,这就够了。”
我们从未以这样的方式认识过一个科学家,这些书稿是她的遗物,更是她作为一名学者,送给这个世界的礼物。
过去,王锐的名字只出现在学术论文当中,而今,一次偶遇让她通过互联网跨越时间来到了更多人身边。现在,专属于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王锐的百科词条已经出现,有关于她和血吸虫病的历史资料,正逐渐丰富起来。
城市发展历史进程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贡献者、见证者、共享者,作为时光的“物质载体”,那些前人留下来的照片、文稿、信件,也成为了城市的独特印记。善待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就像网友留言的那样,“这样的科学家值得后人敬仰,她一生就这么被冯女士淘出来了,让我们结识了一位女科学家的闪光人生,这也是一种缘分”。
许多人说,唯有文字可以担此重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因为逝去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原标题:《我从废品站,“淘”回一名女科学家》
档案馆里过寒假小手拓福迎新年
寒假伊始,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第二小学、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七宝外国语小学、建平中学西校、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的研学团队走进上海市档案馆,开启寒假研学之旅。通过档案课堂、修复体验、参观展览、微课题研究、拓福迎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青少年近距离感受档案文化魅力,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实验室里养了一堆虫子吗?”“档案数字化管理师,这个既新潮又充满挑战的新职业,他们究竟在做些什么?”在市档案馆新开发的“档案的奇妙之旅”专题课上,姚龙吟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档案的载体变迁、保护档案的方法与意义。通过“档案侦探”小游戏,同学们理解了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和“价值性”等特征,学会辨识身边的档案,拉近了“档案”与孩子们的距离。老师通过档案数字化管理师的职业功能引申到学生如何制作自己的成长电子档案。一堂生动的互动课,让高深、专业的档案知识变得趣味盎然。
在档案修复专家孟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档案修复室。在这里,他们了解到了档案修复的技术与办法。
通过使用纸张纤维测量仪,孟老师现场演示了如何对档案纸张进行“体检”。“每一张纸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密码’”,孟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要通过精密仪器测量纸张的纤维构成、厚度等参数,才能选择最合适的修复用纸”。活动现场,还向同学们展示了传统修复材料——小麦淀粉调制的浆糊。“这种天然环保的浆糊不仅黏性好,还能确保不会对古籍造成二次伤害。” 这些精细的工序,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档案修复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原来修复一份档案,竟有这么多讲究!”同学们纷纷感叹道。
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的“红领巾”讲解员,担负起《城市记忆·时光珍藏》主题展览“小小讲解员”的职责。他们自信满满,用生动的语言引领同学们穿梭于历史长廊,每一件展品都因被读懂而焕发光彩。现场的小观众透过岁月的痕迹,仿佛亲眼见证到那些被历史铭记的瞬间。参与活动的小讲解员表示:“在未来,申城的故事将由我们讲述,我们会成为守护和传承这份宝贵历史记忆的使者。”
市档案馆专为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开辟学生查阅档案专区,推出微课题研究岗位,活动吸引了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学生社会实践志愿者到馆上岗。此次前来开展课题研究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以学校给出的《从上海百年历史看城乡变迁》《上海经济格局的变化》《上海城市绿化和市容的建设》三个主题为研究方向,在市档案馆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收集、整理档案史料,完成课题研究性报告。通过馆校合作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同学们运用档案史料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通过读档研档,进一步推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新春来临之际,市档案馆还为来馆研学的学生们安排了“拓福字 贺新春”体验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纷纷拿起漏印模板,蘸取金色的颜料,小心翼翼地在红纸上拓印出一个个寓意吉祥的“福”字。当一张张活灵活现、祝福满满的“福”字跃然纸上时,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悉,上海市档案馆将于2025年1月21日至27日开展“新春送福”活动,市民可在市档案馆一楼前台亲自体验“拓福迎新”。活动采取先到先得的方式,数量有限,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参与。
支持:张斌、樊琳、高峰、程望远、邬霜鹤、孟烨
相关资讯
暑假奇妙旅程寻找属于你的游学档案
深圳本地宝频道提供暑假奇妙旅程 寻找属于你的游学档案有关的信息,以学之名,踏上千山万水,既能感受别样的教育环境,又能深入地探索异国景致,此番开启游学景档案,探秘边学......
下篇:熊猫免费小说奇妙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