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的解析
随着《克苏鲁的呼唤》这一TRPG的大火,一同火起来的不光有TRPG本身还有该桌游的主题洛氏恐怖,我本人对于洛氏恐怖本来不管是兴趣还是意见都没有多少,但碍于其在亚文化界举足轻重的地位还是找来读了读。当然不考虑其他这些外部因素这本小说集当然还是值得一看的,不过这不是这篇的要点;真正推动我解读的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现象:诚然,洛氏的作品在东西方都有相当可观的追随者,但吊诡的是与地球对面的百花齐放相反,纵使多种奇幻体系都找到了打入几个东亚国家的道路,在奇幻界似乎只有所谓的克苏鲁神话体系能让诸位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同胞们(以及不是同胞但符合这个描述的人们)发出发自肺腑的赞叹;这样的不对称是如此之明显以至于霸占奇幻界头把交椅的《魔戒》所代表的"剑与魔法“这一经典体系与传统神话乃至是本地的传统神话加起来都比不过其在东亚的热度——至少就我所看到的是这样。
当然了至于这些崇拜者是怎么想的,这我并没有资格代表;但分析一个人的想法在大多数时候都比一群人的容易。分析洛氏创作逻辑的想法由来已久,真正启发这篇的是这个评论:
洛氏的生平虽然本人稍有了解,不过靠着一句话依然很难判断“他生活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历史上“激情澎湃”的时代有不少,就说19与20世纪之交的几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和20年代的美国都符合这个描述。虽说有这不少细节上的相异之处,但这些都是由工业革命和/或资产阶级革命所带来的、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在时代精神面貌上也同样的充满了乐观主义与开拓精神;但这种乐观精神到底属于谁,对王公贵族、资产阶级与底层民众又分别意味着什么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要知道这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化的代价逐渐凸显、剩余价值压榨达到顶峰的时代,在这一方面我不认为这种所谓的“乐观主义”比起大发现时代的“开拓精神”会先进多少。
总而言之这些都是上限极高下限极低、社会矛盾无比尖锐的时代,而在幻想文学,或者用洛氏的话来说是“超自然恐怖文学”的邻域,这也是一个人才辈出、对日后科幻与奇幻领域有着深远影响的时代。虽然不像“蒸汽朋克”这种一个世纪后的创造性重构那样天马行空,但这一阶段的确诞生了这种文学作品的诸多原型;就拿科幻来举例,距离启蒙运动之过了不到一个世纪,科学的现代化之路之走了一半,与其充满神秘色彩的前身们比如自然哲学炼金术之类的关系尚未完全撇清,充满极客精神与理性光辉的现代科幻在当时根本无法存在——这两个要素中后者还仅限于哲学圈的内部讨论而前者要等到100多年后才发明出来。那么既然科幻中”科“的要素尚未确立,当时的作家们就只能在”幻“的部分上做文章;因此出去相对现代的背景以及对诸多科学概念的简单挪用这一时期的科幻其实与同时期的经典超现实题材是差不多的,这也就是为何“科学哥特”这种在我们今天看来莫名其妙、完全无法理解的合成词会被用在这些作品上,毕竟除了用在当时的公众眼里与怪力乱神无异的“黑科技”来代替传统的怪力乱神之外当时的“科幻”也没有太多的科学成分。
而洛氏和他的“克苏鲁神话再我看来虽然更加“不可名状”一点不过洛的创作套路和《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化身博士》或者《看不见的人》等一众“科学哥特”或者说早期科幻小说是一样的,只不过他将对方的科学水平直接提高到了不可知乃至宗教的程度。还是那句话,在他生活的时代“科学”还没有经历普及与怯魅的过程,导致其在普通人心中与神力无异,而与基督教价值观的冲突又导致这种”神力“肯定不是啥正统的神力而类似于巫术/妖法,爱手艺又出生于没落贵族世家,还有什么人比他更有资格代表捍卫传统基督教价值的卫道士阵营的呢?我想他和同时代那些满嘴”异端邪说“的老白男们唯一的区别就是他的确拥有超乎常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或者说就像他笔下的艺术家们一样“对某些看不见的事务极其敏锐”,以至于他把自己的潦倒境地与那个时代传统思想/贵族被取代的过程合二为一,再把取代它们的科学这种“邪教”/他眼中的所谓“下等人”理所当然的妖魔化,披上真正的邪教与神秘主义的外衣(这些东西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我之所以不喜欢洛氏恰恰是因为对西方正统的神秘主义以及其在近现代几次复兴的尝试有所了解,我想这就是洛氏的崇拜在西方远没有东亚这么疯狂的原因;对于西方而言就算这些什么占星术炼金术之类已经随着科学的兴起束之高阁他们的民众也会像我们熟悉西游记和聊斋一样对其感到亲切(更别提这些所谓的伪科学还是今日不少学科的老祖宗,比如从前面那两个就诞生了天文与化学);而种种荒谬的邪教也是历史上真正存在的团体,比如我记得当时在法国还是意大利就有个”地狱火俱乐部“,这些所谓的邪教不仅远没那么可怕还给今天西方所谓的自由开放之风气起了很大帮助。),最后再语无伦次的夸大其词一番,Ta-Da!一部正宗的洛氏恐怖就这么出炉了!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洛氏恐怖的背后主要有这几点:
1他作品中所有的“不可名状”背后基本都是对新兴思想(科学)和外来人口/新兴资产阶级的敌视与妖魔化,这是一种从传统贵族的角度出发的、保守狭隘且固步自封的思想,作为一个左棍这让我难以接受(这的确很反那个时代的潮流,别忘了那是一个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借用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力量来粉碎复习的旧社会的时代,诞生了马列主义等一种激进思想的时代。)
2他用以包装这些内容的东西——神秘学与邪教——还是从西方历史悠久的此类传统中借来的,这就好比拿《大话西游》来代表西游记一样,是一种曲解与误读。
至于这个评论的后半段,也就是对洛氏敢于逆水行舟、不随大流的赞叹,就像我之前说的一样当时的“乐观主义”的确不是从人民的视角出发的,也的确充满了对其他区域性文明的敌视与污名化(《失落的世界》)/奇观式展现(《消失的地平线》);虽然结果稍有差异,但论其傲慢与自以为是的程度这种“乐观主义”比起殖民时代的确有过之而不及;作为有着近百年遭帝国主义列强蹂躏的国家的一份子,对这种殖民主义的借尸还魂有天然的抵触也是理所应当的。但不能为了抵制而忘了自己代表的是谁,说这种精神有局限性是因为其在歌颂人类时把老弱妇孺、有色人种乃至是一般意义上的外来人口和底层民众排除在了“人类”的范畴之外,这些人才是那个时代真正的反叛者与先进思想所代表的,如果洛氏是他们的一份子那他应该作为“洛夫克拉夫特同志”去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线战斗而不是去写什么小说;而现实显然不是这样,他虽然对他所处时代的乐观主义潮流不屑一顾但他的不屑一顾是从被取代的没落贵族/旧社会“正经人”的角度出发的,这种所谓的正经人在旧社会都干出过什么样的好事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当然我不指望每个亚文化爱好者都有这个功夫去寻找一部恐怖小说背后的创作源流,你要说对洛氏推崇单纯来源于对同时代所谓乐观主义的抵触我也不反对;但真正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要是乐观/开拓精神在东亚亚文化圈如此不受待见那为何对把这两种精神当作核心的黄金时代科幻却是与洛氏不相上下的推崇?这种精分式的行径实在令我想破脑袋都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双重思想”?

奇幻世界究竟有多美,一起带你来看看。
在一百四十亿年的宇宙长河中,我们人类文明的六千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可就是这短短的六千年,我们一直在探索这个世界,它是什么时间诞生的,世界上真的有精灵吗?女巫和独角兽生活在一起吗? 每个国度都有不同的解释,我们有女娲补天后羿射箭,西方有奥林匹克众神……后面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许多古老的神话被证实都是虚构的,即使如此这些美好的想象世界还是被世人喜欢着,被许多文学作品记录。 孩子正处于好奇心大爆发的时期,对一切奇幻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于是乎这本《奇幻百科全书》就出现在她的书桌上,让书带着她一起走进奇幻世界,这里有独角兽、小精灵、美人鱼等诸多美好的奇幻事物,让孩子在书中感受与现实世界不一样的事物,感受文学与艺术相结合的魅力。 仙灵之境的神秘、神奇动物的奇异、魔法国度的奇迹、火焰与暗影的交织、幽冥世界的深邃、以及我们身边的不可思议的事件跨越六大主题,为孩子们勾勒出一个瑰丽繁复的奇幻世界观体系。除了生动有趣的文字,插画也是美的不可方物,而且插画师不止一位是7位知名插画师精心创作的两百余幅绝美插画,有漂亮的仙女和仙子、可爱的矮人、纯白无瑕的独角兽
相关资讯
东方玄幻主体是什么,东方的修炼体系都有那些
东方玄幻是一类以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为背景的奇幻小说常常以修炼、魔法、武侠等元素为主题。在东方玄幻中修炼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修炼体系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则以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