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裕固自治县人民政府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肃南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一屏三地”功能定位全面深化改革,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之路。
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全力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从“单一手段”到“多元共治”的转变,持续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多措并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生态环境安全之“稳”、高质量发展之“进”,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精准发力”、制度创新的“久久为功”、全民参与的“共同努力”,最终将“绿色”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15个“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试点县之一,成功入选国家休闲农业重点县,
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和综合账,细化实化生态保护举措,统筹抓好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生态安全有屏障、绿色发展有动能、民生福祉有提升,持续发力做足做好绿色文章,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新增长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争取资金1.8亿元实施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喇嘛湾不稳定斜坡治理、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重点工程,完成围栏封育2000公里,改良退化草原157.7万亩,人工造林120亩,义务植树10万株,鼠虫害治理15万亩。
坚持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绿色发展不动以精准攻坚与协同治理为抓手,将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入民生保障,通过“硬措施”啃下污染防治“硬骨头”,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攻坚靶心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业升级、城乡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门监管执法职能,进一步加强燃煤“四烧”、扬尘等重点工作,确保PM10、PM2.5均值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守护2025”祁连山专项检查行动甘青两省跨区域联合执法检查,强化生态环境执法检查向纵深推进将绿色理念嵌入产业升级、城乡建设各环节,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良性循环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下一步,肃南县将不断健全完善常态化治理机制,推动形成“系统化谋划、精细化落实、协同化推进”的,促进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绿色产业与美丽家园交相辉映,坚决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绘就一幅“山青、民富、村美”的时代画卷。

雨后泰山:峰峦如洗青山叠翠溪水淙淙
夏雨过后,泰山仿佛被重新洗礼,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魅力。漫山绿意愈发生机盎然,呈现出一种通透润泽的美感,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走进泰山,满眼皆是苍翠欲滴的景象,那一片片绿色仿佛要流淌出来一般。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夹杂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让人忍不住贪婪地深吸几口气。山间的雾气缭绕,给泰山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气息,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脚下的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格外干净,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沉淀之上。路边的树木经过雨水的洗礼,愈发葱茏翠绿,叶片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雨后泰山溪水欢腾、群瀑争流。条条溪流从山涧奔涌而下,水流湍急、叮咚作响,流水与岩石相遇,激起洁白的水花,形成朦胧的水雾,笼罩两岸树木,青山绿水,配合着淙淙水声,同夏风、鸟鸣一起奏响夏日山间交响曲。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云雾缭绕在山间,如梦如幻。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仿佛是一幅水墨画在眼前缓缓展开。此时的泰山,少了一分平日里的威严,多了几分婉约与柔美。静静地伫立在山顶,感受着微风的轻抚,让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在这喧嚣的世界里,置身这样一处宁静之地,使人忘却烦恼,回归内心的平静。这应该就是旅行的意义吧。不只是看风景,更是在这过程中感悟人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摄影:景区特约摄影师 曹伟星 许斌
四川石椅羌寨:群山环绕峰峦叠翠
人民网成都3月31日电 (周静圆)群山环绕、峰峦叠翠,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风景如画。3月28日,“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四川站)采访团走进石椅村。石椅村又名石椅羌寨,村名源自村内一座天然形成的双人石椅。作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石椅村保存有传统羌寨碉楼、羌族人口占比总人口的60%。近年来,石椅村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浓郁的羌民俗文化和优质的农产品资源,促进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美丽经济”,2022年,全村接待游客2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
相关资讯
下篇:山村支教那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