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拳绣腿不管用?欧洲剑术真的那么不堪吗?
在中国武侠小说中,剑这种兵器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一直是兵器中的王者,符合了剑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位,可能是看中国武侠电影看多了,觉得电影中的剑客一剑在手,以一敌百,是那样的孤独,那样的冷酷!
以至于在不少人眼中,觉得古代欧洲的武士,无非是挥舞着像棍子一样沉重无比的剑,借以蛮力击垮对手,并没有什么招式和武技可言,不像中国的剑术一个套路下来,不同的招数都几十种,太复杂了。
经过了复杂漫长的演变后,其比例,重量,形制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主要为双手持握,但也可单手作战,可用于战场(根据兵种和战术而定,并不主流)也可用于防身,还发展出西方骑士专用的斩击用剑,它的外形比一般剑要长,属于中型武器。
初期的长剑由于受到当时材质及锻造技术的限制,只能使用淬火法来加强剑身的强度及硬度,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强化长剑的表面,剑身内部并没有得到强化,它的质地比较脆弱柔软。
在炼钢法得到广泛普及后,强度及硬度开始得到保证的长剑剑身逐渐变得越来越细长,越来越锋利,长剑在战斗中的攻击方式也开始从斩击为主向以突刺为主转变。
17世纪出现半圆包成的护手,贵族使用的剑护手多样,剑柄很粗,用铁,铜或者银丝来装饰,并逐渐成为市民服饰的一部份,这时的主刺剑类还是双刃的,剑术动作中还包含大量有效的割和切削,护手可以有效的进行缴击和诱击,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剑并非来自战场,它的主要目的是防身和决斗。
当火器盛行之后,短剑替代了轻剑,17世纪到18世纪短剑非常流行。1770年左右短剑被淘汰,但作为身份象征还在现代社会使用着,如仪仗队。
也就是说,战场上能做到一招毙命,因为你不可能像中国武侠对打一样玩上几十个回合。其次,因为对方和你一样,可能也是全副武装,因此,欧式剑术强调的是力量和速度。
使用技术方面当时还存在着一些强悍的流派,比如意大利流派的刺剑术,剑招实用而凶狠,但是,它只能用于公认的规则约束下的决斗。
长剑最主要使用的还是理查特纳尔流长剑术。德国的约翰尼斯·理查特纳尔所创,德国长剑流派的根源之一,门下弟子众多,很多成了后来的剑术大师,他们的发扬和推广使德国的长剑术名震欧洲。
(现今,德国长剑术仍是欧洲剑术学校的热门课程)强调攻守合一,夺取主导权。每一个进攻动作都同时具有保护身体的作用,每一个防御动作中暗涵着反击的契机,以此将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迫使对手被动防守,一招一式落入计算之中,最后在不段变换角度的攻击中崩溃。

刀剑的护手是用来干啥的?西洋剑的护手为什么比中国剑大很多?
欧洲剑的护手15世纪以前,基本就是横一字格。也就是这种:
自15世纪起,火器逐渐普及,到列装军队后,重装铁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欧洲剑的护手也随之发生变化,开始变得越来越大而复杂,越来越注重对手部的防护,这说明了两个问题,或者说因为这两个问题导致了这种变化,那就是:
1,原本起防护作用的铁手套不见了。2,对手和用剑的灵活度都急剧增加。这两点也可以从剑的形制上看出来,剑的形制总体来说,是越来越轻和细的,到了文艺复兴及之后后,甚至出现了法国细剑这种极品奇葩。
这种据说源自贵族决斗用的刺剑,基本上只能刺,而双方完全没有铠甲防护,所以一是对剑的强度要求变得很低,二对手部的保护和对手与剑的轻巧灵活要求变得很高,于是就出现了这种东西。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很畸形的武器,或者说玩具……因为它无法上战场,只能用于贵族老爷们在制定好游戏规则的环境下的……互相殴斗。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实际上再怎么变,欧洲刀剑护手也就这两大类:简单一字或十字格,复杂而巨大的花式格。
在东方,事情其实有一半和欧洲是一致的。大约在10到11世纪以前,中国一直是使用的非常简单而小型的一字格,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剑格是非常小的……
没错,青铜剑因为材料和敌人铠甲以及作战方式的原因,全世界都差异不大,都是短粗形制,格不很大,罗马短剑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你可以一眼分辨出这是分属不一样体系的武器,但他们总体外观,其实是基本相同的。到了钢铁兵器出现,一直到唐,中国的刀剑格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就上几把大家都熟悉的唐刀吧
这个时期,中国军队主战兵器主要是长矛和弓弩,无论骑步兵都是。刀盾兵有,但并非主力兵种。因此这个时期的刀剑中,剑基本退出了战场,自汉起就逐渐成为纯粹的仪仗器,在战场上大行其道的只有直身单手刀。而这种刀的主要功能就是刺,破甲。在盾牌防护下,刀盾手无须考虑手的防护,对方也没机会对你的手造成伤害,所以完全没有必要用个巨大的格。
自宋朝开始,由于各种原因,战斗形式有所改变。中原地区出现了比之前刀都宽厚得多的刀,形制也开始逐渐出现弧度,向利于骑兵劈砍的弯刀发展。从这一时期到明清,骑步兵的主战武器开始有两种,长矛和单手砍刀。这个时期的格,有所变大,属于正常范畴,譬如这样:
这种格,在辽金时期很常见,有多个变种,并且出现在各种单手武器上,如刀、锏、鞭等等:
而这一时期的中国军队的铠甲,也正好是古代铁甲中最坚固的时期。比较吻合的是,欧洲在铠甲最坚固时期,刀剑格与此也基本一致,也许两者之间有传来传入关系,也许没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对付坚固铁架的刀剑格,性价比最高最实用的,应该就是这种横一字或十字格。到了火器兴起、铠甲消退的15世纪后,由于中国并未完全列装火器彻底放弃冷兵器,部队主要射远器依然是弓和火器并重,近战更是冷兵器为王,长矛和刀锏鞭横行,所以铠甲消退速度远不如欧洲快,一直到清中期,还在继续使用全覆盖的链子甲,譬如这样的骑兵甲:
所以我们的刀剑最大功能需求,也一直保持在战场破甲状态,对灵活度以及手部的防护需求,远不如破甲需求旺盛和权重大。
欧洲巨剑究竟有多重?
因为刀剑的形制大小都不尽相同,所以它们的重量也不同,今天说的只是作为普通的参考值。
这种一般是1.59kg,当然也有更重的例子
这样的巨剑大概是3kg到4kg之间。
接下来,是欧洲的单手剑。单手剑的形制与长剑类似。这一把根部较宽。大概在1~1.5kg之间。
这一把是刺剑。重量取决于锻造的目的。大约1.5KG左右。
接近1.5kg.比较适合双手用。轻便灵活便于操持。
19世纪欧洲的军刀,还是比较轻便的,也是1.5kg左右。较大一点的骑士刀可能会更重。较轻一点的步兵用刀甚至不到1kg。
欧洲的剑大多在1~1.5kg,这只能算作是一个中间值的区间,为了使大多数人都能方便的操控。
【中华冷兵器】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持续更新~每天上午11:30 给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