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家笔名趣谈
我对武侠小说家的笔名一向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大多对古典文学有兴趣或情结,取的名字有一种古典之美;还有他们为了和武侠小说相匹配,也会给自己取一个颇为侠气的名字,未翻书之前就能感受一股江湖气息。
众多笔名中以“金庸”最为随意,原名查良镛的他在创作处女作《书剑恩仇录》时,只是将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拆开,就变成了笔名。比起他之前创作剧本时所用的林欢、姚馥兰等都显得随意,其中姚馥兰为我所钟爱,取的是英文“your friend”的谐音,意境却有古风而典雅,算是中西融合的一个剪影。说来有趣,如果拆的不是“镛”而是“查”,就成了“木旦”,要和查良铮撞名,看来他也只好拆第三个字。
古龙的笔名由来说法很多,包括说古龙曾经喜欢一个人叫“古凤”,就给自己取了“古龙”。我个人偏向源于李贺的诗词《湘妃》,这首诗为七言诗,其中有两句是“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古龙对此诗情有独钟,其早期有一部作品直接取名《湘妃剑》,而古龙对于李贺也很偏爱,虽然人物塑造上以李白为典型,但小说意境和文字美学向李贺靠拢,古龙的个人经历和李贺有相似之处,大概也有一种“穿越”的知音之情吧。
梁羽生的笔名曾经引来不少猜测,一般人认为是“白羽学生”之意,白羽就是武侠小说家宫白羽,代表作是《十二金钱镖》。后来梁羽生“现身说法”,分字拆解。他说,梁并非代表一个姓,而是指“宋齐梁陈”中的“梁”,因为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都姓萧,杜甫诗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之句,“萧萧之下”显然就是“陈”字,而梁羽生的本姓就是陈。羽缘于苏轼词句“羽扇纶巾”,这会想到三国文化,想到蜀国军师诸葛亮,梁羽生希望自己能做一个隐逸的名士。生来自“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缘故,这个典故说南北朝时一位叫道生的和尚说法没人听,但是他坚持下来,最后连石头都对他点头,或许这也是梁羽生对于武侠创作的自我励志。
不过最有故事的笔名则是创作《蜀山剑侠传》的还珠楼主,据其好友许寅回忆,还珠楼主本名李善基,后改为李寿民,少年时曾和一位名为文珠的少女青梅竹马,感情已到了许定终生的程度,不过李家败落,不得不辗转谋生,分别之后,李善基听说文珠已流落风尘,后被一位律师赎身迎娶。等到发表小说想笔名时,未婚妻子孙经洵对他说:“我知道你心中有一座‘楼’,里面藏着一颗‘珠子’,就用‘还珠楼主’做笔名吧!”让还珠楼主大为感动,二人更加恩爱。
笔名由来大多有点说道,有的是自述来历,有的则是自表志向。卧龙生的笔名由来比较简单,他少年时就读于卧龙书院,后投身文学,笔名表明自己曾是卧龙书院的学生;武侠小说前辈平江不肖生的笔名来历和卧龙生一样,他本是湖南平江人,故署平江不肖生;云中岳笔名取的是“云中山岳隐约飘渺”之意,代表洒脱无着的人生观;原名陈瑜的东方玉偏爱复姓,就取用“东方”,“玉”则和原名中“瑜”相联。
最霸气的笔名该是原名李炳坤的“独孤红”,1965年诸葛青云撰《血掌龙幡》第一集后,即交李炳坤代笔续完,因而赠以“独孤红”笔名,祝其一炮而红,旗开得胜。另有一种说法是,一次写武侠的朋友聚在一起,诸葛青云开玩笑说,独孤红就是只有你一个人红,你的笔名干脆叫独孤红好了,这个笔名也就用了下来。
可见,费那么多心力取好和用好一个笔名并不是容易,但也有笔名“一箩筐” 的作家。比如创作“四大名捕”系列的温瑞安,用过的笔名有温凉玉、舒侠舞、王山而、项飞梦、温晚、柳眉色、风玲草等。而创作“卫斯理”系列的倪匡则是不同文体用过不同的笔名,据统计,他使用过的笔名有:倪匡(武侠与科幻)、卫斯理(科幻)、沙翁(杂文)、洪新(高达、高飞传奇)、魏力(木兰花传奇)、岳川(武侠)、衣其(政论)、九缸居士(杂文)、危龙。
以上只是有点素材集纳,供读者一笑而已。
一介书生稻粱谋于媒体,二目生光少年始读武侠
三日绕梁久醉剑气书香,四望侠影算得羽生浅粉
五色名剑自认古龙中粉,六神有主盖章金庸深粉
七公义趣当为处世偶像,八友函谷愿为自乐书呆
九品之下但求围城笑傲,十年灯火夜雨笔墨留香

梁羽生散文集
梁羽生以武俠小說顯名,導致他的其餘文章一直不大受讀者注意,殊不知他的散文寫作才是其文學生涯中着力最多、用功最勤的內容。
值得指出的是,梁羽生的雜文散文倘若全部整理出來,論字數當有武俠小說的一半以上。僅就目前所知,他前前後後就有「茶座文談」、「歷史新話」、「李夫人信箱」、「台灣史話」、「中國社會發展史講話」、「史料點滴」、「古今漫話」、「筆不花雜記」、「棋人棋事」、「筆劍書」、「聯趣」、「有文筆錄」(中間插有「摘錄評點《金瓶梅》」和「古文賞析」)「聯之趣」總共十三個大小專欄,除此尚有跟別人合作的「影劇廣場」、「上下古今談」、「三劍樓隨筆」、「一人一題」以及無從徹查的獨立文章。
以往出版的梁羽生文集,內容大都集中在其武俠小說封筆前後所作,從而使他只給人留下一個似乎較為「老態」的印象。而從他的青年時期的文章來看,他早就確立了他所提倡的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梁羽生以武俠小說顯名,導致他的其餘文章一直不大受讀者注意,殊不知他的散文寫作才是其文學生涯中着力最多、用功最勤的內容。
值得指出的是,梁羽生的雜文散文倘若全部整理出來,論字數當有武俠小說的一半以上。僅就目前所知,他前前後後就有「茶座文談」、「歷史新話」、「李夫人信箱」、「台灣史話」、「中國社會發展史講話」、「史料點滴」、「古今漫話」、「筆不花雜記」、「棋人棋事」、「筆劍書」、「聯趣」、「有文筆錄」(中間插有「摘錄評點《金瓶梅》」和「古文賞析」)「聯之趣」總共十三個大小專欄,除此尚有跟別人合作的「影劇廣場」、「上下古今談」、「三劍樓隨筆」、「一人一題」以及無從徹查的獨立文章。
以往出版的梁羽生文集,內容大都集中在其武俠小說封筆前後所作,從而使他只給人留下一個似乎較為「老態」的印象。而從他的青年時期的文章來看,他早就確立了他所提倡的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他學識淵博,經濟學、文學、史學和心理學全都可以信手拈來,行文引經據典,以理論和數據服人,非才華超卓者所不能至;他欣賞藝術,電影、戲曲、音樂、舞蹈,無不是興趣所在;他又活潑好動,象棋、圍棋、橋牌和乒乓球樣樣當行,屢次被報館派出採訪重大賽事。他署名「陳魯」的棋評尤其得報館和讀者的青睞,一而再見諸頭版,如此特別優待就算是他的武俠小說都享受不到。
可以說,武俠小說之外,散文寫作是他另一個苦心經營的文學後花園。
港澳萬人矚目的兩派拳師比武,今天下午四時就要在澳門擂台正式上演了。當讀者們讀到這篇東西的時候,也許正是澳門擂台上打得難分難解的時候呢!這次太極派拳師吳公儀和白鶴派拳師陳克夫,自「隔江罵戰」演至「正式登台」,街頭巷尾,議論紛紛,有的「買」陳克夫必勝,理由是陳克夫少年力壯而吳公儀則已英雄垂暮;有的則「買」吳公儀必勝,理由是太極拳講的是「借力打力」,「四両撥千斤」...
梁羽生作品集
龙虎斗京华,清末太极名家柳剑吟赶往救助师弟,不料却是清廷的阴谋,妻子受伤,徒弟、独女失踪,他投奔义和团却反遭暗算而死。其女柳梦蝶学艺归来,欲为父报仇,却因顾全大局而只能摆下擂台决斗,这时却传来清政府与八国联军共同围剿义和团的消息……
白发魔女传,明万历年间,云贵总督卓仲廉卸任归乡,得武当弟子护送,途经川陕边境时被女大盗“玉罗刹”练霓裳劫财。练霓裳自此与武当派结怨。卓仲廉之孙--武当派高徒卓一航机缘巧合之下与连霓裳结识并互相吸引。两人的相恋遭到了武当众老的反对。在连霓裳与武当众位师叔对决之时,卓一航面对爱人和师门之争难以自处,受人怂恿而发弹助战,练霓裳为此伤心欲绝,一夜白发,从此远走天山南峰……
梁羽生(1924~2009),本名陈文统,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人。1949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生前任职于香港《大公报》和《新晚报》。他博闻多见,涉猎甚广,对历史颇有研究,在古典诗词方面造诣也很深,还下得一手好棋,写过不少棋评。
在梁羽生的文学生涯中,他创作的武侠小说影响广泛,五十多年来,在海内外读者中历久不衰。从1954年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在香港《新晚报》上连载开始,直到1984年宣布“封笔”。其中,《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是他的代表作。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自成一家,不落俗套。他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相关资讯
梁羽生十大经典小说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你看过哪些?提到武侠小说,梁羽生不得不提,他是与金庸古龙齐名的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之一,梁羽生小说更是有很多翻拍为影视作品,觉得最好看的梁羽生小说是哪部呢?......
下篇:老武侠小说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