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金剑雕翎》:卧龙生经典力作,满足你那些年所有的武侠梦
腰仗三尺正义剑 ,身材怀柔情千万千
潇洒来去山水间, 两情千里也缠绵
恩恩怨怨化飞烟,谈笑声中江湖远
云破天开续前缘 ,结庐山中共婵娟
这是90年代流行的一部武侠电视剧《金剑雕翎》的片头曲,随着欢快、激扬、豪放的旋律,一段仗剑走天涯的武侠神奇之旅就此开启。场景云雾缭绕,山水秀丽,剧中的人物,可以飞来飞去,行踪飘忽不定,片头中男主角骑着大雕,自由飞翔,真是太爽了。
具体的电视剧细节已经模糊,但是大多数人还记得主角武功高强,不畏凶险,侠义为怀,最终打败反派,为武林除害。英雄难过美人关,主角萧翎与多个红颜知己的情感纠葛,感人至深。
那是很多80后最美好的童年记忆片段。大约30年前,90年代引进这部电视剧的那时候,95版《神雕侠侣》在内地没有播出,97版《天龙八部》还没有上演,武侠剧属于稀缺影视资源。
《金剑雕翎》的出现填补了内地武侠剧的空白,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不仅提供给了我们丰富的精神食粮,也满足了我们幼小心灵的最初的武侠幻想,让我们做了一次武侠梦。
手持三尺正义剑,仗剑走天涯,影视剧中的主角,是何等的潇洒!看过这部86版《金剑雕翎》的人,思绪置身其中,把自己想象成主角,拥有绝世武功,侠肝义胆,带领武林人士,共同除暴安良,所向无敌,光环加身,维护世界和平,那是何等的风光无限呀。同时,与红颜知己青梅竹马、共赏明月、爱恨缠绵、携手闯江湖,是何等的惬意!
侠骨柔情,美女英雄,潇洒自如,终成良缘,是多么令人神往的自由世界呀!
多少80后90后心中的梦想与渴望,以及对未知自由世界的向往,这部电视剧统统给予了满足!
这部电视剧,取材于作家卧龙生的武侠力作《金剑雕翎》和《岳小钗》。
关于卧龙生,不得不提。在武侠领域,金庸古龙梁羽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武侠名家,而卧龙生相对比较生疏。
卧龙生,本名牛鹤亭,台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在古龙之前被称为“武侠泰斗”,他比古龙出名早。值得一提的是,卧龙生虽然是台作家,但是他1930年出生在河南南阳镇平,是河南人。据资料,因为他祖居在南阳卧龙岗,曾经就读于卧龙书院,于是自己取了笔名“卧龙生”。
卧龙生的小说在国外影响巨大,一个事实足以说明:曾经金庸的武侠小说传到国外印成盗版书籍出售,却印上卧龙生的大名!那时候,国外人对卧龙生的武侠小说是相当追捧。
卧龙生的武侠小说自成一派,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的小说包罗神禽异兽、灵丹妙药、玄功绝艺、奇门阵法,独门兵器等武侠元素,以及女追男的爽文剧情。
卧龙生对武侠文化的贡献也是值得肯定的:他倡导的“以武学秘籍引起武林风波以及正邪大会战的情节结构”,成为60年代台武侠的普遍模式。他提出的“争霸武林”主题成为武侠小说的基本思路,影响深远,被广泛套用,古龙,金庸的小说中“争霸武林” 思路也是受了卧龙生的影响。他的成就可以与金庸比肩。
1964年-1968年,耗时5年,卧龙生完成经典力作《金剑雕翎》的创作。
卧龙生坦言:“我写武侠小说,主要是为了读者。吸引读者、满足读者是我创作的动力,我也尽可能在文字上提高文学修养。”
卧龙生的自我陈述,很是真实而坦诚,难怪那么多人喜欢他的作品。
萧翎因祸得福,骑着大雕,到了一个神秘的幽谷,那里人迹罕至,简直是世外桃源,号称“三圣谷”。在那里,萧翎拜了3位绝世高手“武林三圣”做师傅。南逸公,庄山贝,柳仙子,三位当世一流高手,都把武功传给了主角萧翎。
萧翎初入江湖,在百花山庄,与道貌岸然的沈木风结拜为兄弟,成了百花山庄的三庄主。而面对野心勃勃妄图称霸武林的沈木风,萧翎坚持正义,为武林伸张正义,虽几经艰险,不畏强权,斗智斗勇,赢得武林同道的认同和赞誉,成长为一代大侠。而且萧翎得到禁宫之钥,得以进入禁宫,获得武林秘籍。
大侠离不开爱情,美女爱英雄,爱情是武侠世界的永恒主题,金剑雕翎中的爱情,缠绵悱恻。满足了大多数人最初的美梦。
岳小钗,岳云姑之女,武功高强,善解人意,气质高雅,对萧翎照顾有加;
百里冰,北海天尊之女,公主级身份,冰雪聪明,敢爱敢恨,对萧翎一见如故,倾心相待;
南宫玉,毒手药王之女,温婉淡雅,不幸得了绝症;
金花夫人,苗疆奇女子,善于用毒,时尚泼辣,对萧翎以弟弟相称。
萧翎与岳小钗,百里冰,南宫玉,金花夫人几位红颜知己的情感纠葛,演绎得非常精彩。而主角萧翎,有情有义,不失大侠的风度。
小说中的人物蓝玉棠,司马风,宇文寒涛,中州二贾,北海天尊,毒手药王等刻画非常成功。(具体我会在后面文章再单独讲述)
2003年,大陆翻拍了这部《金剑雕翎》,由黄坤玄,罗海琼,于荣光,连奕名主演,剧情有所修改,演绎得还可以,值得一看。
对于卧龙生的这部武侠巨著,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原创文化,与你重温武侠梦!
江南七怪身份解读:出身下层,平民英雄,铁骨铮铮,侠肝义胆
品读《天龙八部》:武侠版的战争与和平,史诗力作,从未被超越
倚天前传丨深度解读神雕结束倚天开始前,80年间武林江湖风云录
论英雄豪气,我只服乔峰——《天龙八部》人物解析篇
你真的看懂《神雕侠侣》了吗?明白这几点残酷真相,才算看懂

中国首部武侠小说《三侠五义》作者是天津人,被誉为“单弦之祖”
中国第一部武侠小说《三侠五义》,作者是天津人,清嘉庆年间被称为“单弦之祖”的艺人石玉昆。《三侠五义》最初是说唱大书,在园子里表演,石玉昆的唱法源自八旗子弟的“子弟书”,在此基础上自成一派。后来“子弟书”传到天津,称为“卫子弟书”,又逐渐演化为用天津话说唱的“西城板”。
“子弟书”源自八旗子弟。清初大批八旗兵驻扎在北京内城,每月发放钱粮,但不允许旗人从事生产行业,也不得擅离京城。到康熙后期,社会安定,旗人要么读书做官,要么习武当兵,如果没有空缺,就赋闲在家,不上班拿工资。由于没有生活压力,很多旗人就把时间、精力放在玩上,提笼架鸟,招猫逗狗,喝花酒,斗蛐蛐,听书看戏。其中有走心入迷之人,大鼓书、八角鼓、岔曲、十不闲、单弦甚至相声,样样拿得起来,胜过职业艺人,他们表演的节目,被称为“子弟书”。
所谓“要钱的就是生意,不要钱的就是子弟”,“子弟”相对“老合”而言,“老合”,就是职业艺人。朝廷规定旗人不得卖艺,因此旗人表演戏曲、曲艺只能是业余爱好,不收酬金。“子弟”在办喜事、做寿时表演,称为“耗财买脸”。
子弟书发源于北京,后来随着北京旗人迁至沈阳,子弟书也流传到东北,清晚时又从北京传到了天津。北京的子弟书被称为“京音子弟书”,天津的子弟书被称为“卫子弟书”,东北的子弟书被称为“清音子弟书”。唱子弟书,只用一架三弦,自弹自唱,因此又称为“弦子书”。
子弟书主要内容是明清传奇小说故事,其词雅驯,其声和缓,只唱不说,以七字句为主,上下对句,韵脚押十三辙,从流派上讲,分为东韵,西韵两种,西韵缠绵柔媚,近似于昆曲,多表现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东韵慷慨激昂,唱有高腔,多表现金戈铁马的战争故事,但都未留下曲调资料。
西韵子弟书,经曲艺艺人石玉昆改造为“石韵”,保存在单弦中,现在还可以听到。石玉昆,号问竹主人,约出生在乾隆末期,生活在嘉庆、道光年间,人称“石先生”或者“石三爷”,擅讲明代公案小说《包公案》,他有一部传世之作,就是一百二十回的《三侠五义》。
石玉昆是天津人,“北漂”到北京,表演子弟书和单弦,被称为“单弦之祖”。石玉昆当红近二十年,表演时,上台坐定,款定三弦,满堂顿时鸦雀无声,弦响开腔,指法玲珑,嗓音嘹亮,台下众心同悦,众耳同音。他一天只说三回书,能赚几十吊钱,名动四九城,人人都知道天津来的“石三爷”。有些书铺派人听完他的书,记下唱词,抄成小段儿,按段卖钱,爱好者纷纷购买。
石玉昆的唱法脱胎于西韵子弟书的唱腔,但已不属于子弟书,而是专门为说《三侠五义》写的曲牌。《三侠五义》被誉为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首刊于光绪五年(1879),当时署名就是“石玉昆述”,卷首有问竹主人(石玉昆的号)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两篇序。在石玉昆创作《三侠五义》之前,包公的故事已广为流传,民国大学者胡适认为,石玉昆的《三侠五义》“有因袭的部分,有创造的部分,大概写包公的部分是因袭的居多,写各位侠客义士的部分,差不多全是创造的”。
清末,清音子弟书传入天津,经天津艺人的改造,吐字发音完全改成了天津话,最初流行于西城根儿一带,取名为“西城板”。天津最早唱“西城板”的,是同治、光绪年间的徐泰华,他收过两个徒弟,许景魁、郭景春。民国初年,天津文人也参与编写了新词,有《菊花赞》《学校赞》等作品。
郝黄毛师从郭景春,清末“下海”从艺,常在北门外“宝和轩茶社”说演书目《清烈传》,因他早年在县衙作过书办,善于讲社会人情、官场内幕,而且嗓音洪亮,说唱俱佳。他的传人有殷小亭、王小林、高小川、刘小江。
沈华亭也是天津人,师从许景魁,嗓音宽厚,行腔低回婉转,说书时以唱见长。传人有李永泉、张永全、屈永年等。另外还有一个叫马恩魁的,外号“马来子”,常在鼓楼北“海锐茶楼”演出西城板。
西城板几代演员均以《清烈传》为代表书目,说故事,唱“赞儿”或“篇儿”(片段)。《清烈传》又称《黄杨传》,故事取材于胜英、黄三泰等绿林人物传说,唱腔慷慨激昂,唱的时候,一上来头一句多是“这一位……”,“这”字拉很长的腔,唱腔里还有很多“嗖儿”和“疙瘩腔”。
西城板的唱和说,都用天津话,唱词也贴近天津人直截了当、爱说大实话的特色。一把三弦,一位说书人,一部书能说“一节”,也就是从春节说到端午,或从端午说到中秋……虽然天津人听着亲切,但因曲调转折较多,能唱得好的人不多。40年代,西城板逐渐衰落。
郝黄毛有个弟子叫刘小江,刘小江有个弟子叫马云山。马云山生于1924年,家里在河北区陈家沟开茶社,请人说书,听了刘小江的西城板,一下子就着了迷,拜师学艺,学成后常在茶楼演出,直到90年代末,马云山还和弦师金先生坚持演出,他是“西城板”最后的传人。(文:何玉新)
古龙有部作品很怪,反派被当成男主角写,却成就了一部经典之作
武侠小说,曾经受到多少年轻人的喜欢。,曾经令多少年轻人点灯熬油。哪怕是将眼睛看近视了,哪怕在冰冷的被窝里,也要读下去。
笔者想起当年的岁月,现在都觉得不可思议。那时候大冬天的,外面冰天雪地,盖着两床薄被子,住在瓦房中,就着昏暗的灯光,眼瞅着阅读,真的是很有毅力啊。
而如今呢,居住环境比当年好太多了,却再也没有什么心情和劲头去阅读武侠小说了。现在所写的很多武侠评论,都是在吃老本啊。
时光荏苒,一切都已经改变。再也无法回去,却可以回忆。这两天忽然又想起了古龙的一一部作品,叫《英雄无泪》。
在手机上偶然刷视频的时候,刷到了焦恩俊和蔡少芬主演的《泪痕剑》,忽然想到了这部武侠剧是改编自己
虽然记起来了《英雄无泪》这部小说,但是印象最深刻的角色却是卓东来。正如焦恩俊主演的《
想起古龙的原著《英雄无泪》,让我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卓东来这个角色。紫气东来,卓东来。
不管是盘点古龙笔下好听的男性名字,也不管是盘点古龙笔下的枭雄和反派,卓东来这个名字都会上榜。
而说起高渐飞这个名字,却觉得很陌生。似乎连他的名字有时候都想不全,只能以小高称呼。
尽管高渐飞是小说《英雄无泪》的男主角,尽管高渐飞是代表正派人士的,尽管卓东来是反派,还是终极大boss。
但是说实话,小高这个男主角,无论是在戏份上,还是在人设上,都不够立体,都不够饱满,很脸谱化的一个角色,没有什么特点。
也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因此回想起来高渐飞,就知道他是一个剑客,泪痕剑的主人。
闯荡长安,就是为了江湖扬名,做出一番事业。此后呢,却在接连受挫中,心情一会低沉,一会又高亢。
吃着白水煮的面条,拒绝卓东来的黄金,一个有底线的少年剑客。最后在萧泪血的帮助下,用泪痕剑将卓东来杀死。
男主角高渐飞如此,女主角蝶舞也是如此。对于蝶舞的印象是美丽极了,舞跳得非常好,真的是人如其名。
可是最后却砍断了自己的双腿,再也不能跳舞。蝶舞虽美,却也没有给人带来惊喜。远远比不上林仙儿、高老大、邀月、林诗音这些女性角色让人印象深刻,也是个花瓶角色。
而且通读整部《英雄无泪》小说,会发现高渐飞和蝶舞虽然是男女主角。但是他们的戏份并不多,故事情节很多并不是围绕着他们展开的。
而是围绕着大反派卓东来展开的,卓东来虽然是一个反派,还是终极反派。但是风光无限,风头无两。
小说中再也没有哪个角色能够超越他,高渐飞不行,蝶舞不行,萧泪血不行,司马超群不行,朱猛也不行。
不过钉鞋这个小人物,倒是有一瞬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了一大亮点。男女主角戏份少,存在感低,虽然是男女主角头衔,却被当成配角写。
,却被当成了主角写。似乎真正的主角就是他,因为古龙将他的生平介绍得很详细,将他本人刻画得很到位。
紫气东来卓东来,一个喜欢紫色的男人。紫貂斗篷、紫檀木衣架、紫铜火钳、紫铜火盆、紫檀木椅、紫水晶瓶、紫色的波斯葡萄酒。他实在是太喜欢紫色了。
这样一个天生患有残疾的人,又不能人道,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进行夫妻生活。可以说上天是对他不公平的,也正是因为觉得不公平。
因此卓东来才会反抗,才会自卑,也才会性格扭曲。他为何扶植司马超群,因为司马超群没有一点毛病。
长得高大英俊,长得健康自然。这样的一个型男,是卓东来梦寐以求想做,却无法做到的。一个身有残疾的人,自然羡慕一个正常人啊。
就像近视眼的人,羡慕不近视眼的人有一对明亮的大眼睛。脚有毛病的人,羡慕健步如飞的正常人一样。
越是缺什么,越是渴望得到什么,哪怕是幻想也好。因此卓东来将司马超群当成了另一个自己,另一个自己那么高大帅气,那么健康勇武。
这也是为何卓东来拼命打天下,拼命扶植司马超群的原因。可是司马超群再好,那也不是他自己。谁也不愿意一辈子做别人的傀儡,因此司马超群背叛了卓东来。
可是卓东来呢,却并没有厌恶他,憎恨他,甚至杀死他。而是求司马超群回到他身边,他回来后依旧是长安大镖局的大当家。
但是司马超群既然已经离开,又怎么会回去呢?在司马超群死后,卓东来又想让小高成为他的傀儡,可是小高却不愿意。
变态性格的卓东来,虽然可恶,却有时候也令人感慨。雄才大略,智谋过人,武功高强,却偏偏是个跛子,不能人道。
古龙将他的性情,他的身世,他的谋略,他的武功,写得很到位。很立体的一个反派人物,很饱满的一个邪派高手。
也正是因为古龙在这部作品中,将男女主角当成配角写,将配角反派当成主角写,因此这部作品很怪。却也大获成功,提起《英雄无泪》谁都会想起卓东来。
配角比男主角出彩,反派被当成主角写,造就了一部经典的古龙后期作品,也造就了卓东来这一经典武侠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