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剧已成过去式,古偶剧大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开播之前备受瞩目的古装神话剧《星落凝成糖》,播出6集后收视率走势平平,甚至在探底盘,目前浙江卫视前6集集均仅仅0.19,江苏卫视集均0.13,所谓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卫视台时隔5年再次上仙侠剧,收视率截然不同。2018年由杨紫罗云熙主演的《香蜜沉沉烬如霜》登陆江苏卫视黄金剧场,开播三天酷云收视率已经达到0.57,峰值突破0.65。第45 46集时,单天酷云平均已经破1。在江苏卫视这个低底盘的情况下能破1实属不易。同样的班底,收视率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
香蜜沉沉烬如霜 第6 7集 酷云集均0.576
时隔五年电视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媒体加短视频的崛起,加上电视剧播出方式基本上是先网后台,守着电视机前追剧的观众自然会少了很多,特别是年轻人都用手机追剧了。有网友指出《星落凝成糖》不适合上星播出男女主角没有观众缘号召力。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除了上面列出来的原因外,编剧也是一个原因之一。
其实这几年卫视台也上过几部古偶剧,湖南卫视2021年《与君歌》2022年《玉面桃花总相逢》,央视8《风气陇西》,江苏卫视2021年《琉璃》,北京卫视2022年《梦华录》,这几部剧电视台收视率表现平平,但是网播热度倒是很高。
从这几年的古装剧收视率来看,古偶剧真的没有市场了吗?在现在网络时代,先网后台的播出方式,收视率大爆是不可能的了。古偶剧唯一的出路就是网播。大家认为呢?

仙侠剧“出师不利”,何以扭转困局
作为2022年开年的首部重磅仙侠剧,李易峰与陈钰琪主演的《镜·双城》2月16日迎来大结局。该剧颓势无可挽回,其网上评分仅较开播时的3.8分回升0.1分。观众批评的火力点,依旧集中在主角表演不到位、乱改原作、道具特效廉价等近年古偶仙侠剧“顽疾”。作为腾讯开年第一个S+级项目,《镜·双城》与去年底同是“鲛人”题材的《斛珠夫人》命运相似,甚至关注度还略逊一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该剧的全网热度已被同平台上线10余天的古偶剧《嫣语赋》反超,位列第八。
业界原以为仙侠改编屡战屡败已走到尽头,可没想到今年依旧赛道拥挤。据目前已经公布的2022年平台片单中,将有超20部古偶仙侠剧待播。其中肖战搭档任敏的《玉骨遥》故事与《镜·双城》有所关联,算作姊妹篇。杨紫、成毅领衔主演的《沉香如屑》,王鹤棣、虞书欣领衔主演的《苍兰诀》,鞠婧祎与郭俊辰主演的《花戎》等也将陆续播出。对比热度、口碑均大幅提升的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前仆后继的仙侠剧主创或许该反思——观众已经审美疲劳的当下,是复制流水线生产,选择在粉丝圈层“自我陶醉”;还是打开格局、优化内容,拿出更有竞争力的新作品?
擅改原作引发不满:纷繁故事线索驾驭不足
《镜·双城》改编自沧月同名小说。作为仙侠小说的初代作家,沧月这部十多年前出版的小说有着广泛的粉丝基础和8.6分的好口碑。影视改编消息一出,即引发热切关注。加上《镜·双城》是李易峰继《古剑奇谭》《诛仙青云志》后时隔五年再演古偶仙侠剧,该剧被寄予更高期待。
可一开播,书迷发现剧情与原著相差甚远。首先,原作小说以巴东少女那笙进入云荒大陆后为线索,通过三对分属不同族群的男女主角故事,展现幻想世界中空桑人、冰族、鲛人、翼族等几股势力间的较量。网剧则将故事主线集中在海皇之子苏摹与空桑郡主白璎之间,人物性格也与原作有较大出入。而争议最大的莫过于李易峰饰演的苏摹。原著中的鲛人最初没有性别,同时因为背负国仇家恨而生性阴郁多疑。然而在剧集中的苏摹出场时天真烂漫、善良阳光。他与白璎之间的情感本该因国家存亡命运的束缚而隐忍克制,然而到剧集中演变成了英雄救美、误打误撞等同题材作品已经用烂的俗套情节。
如果说只是删繁就简、挑选支线,剧情也完全可以别开生面。可剧集不少桥段的处理,让观众感受到主创的力不从心。就拿剧集第一个戏剧冲突点来说,鲛人一族设计夺取海魂珠的戏份,本可以在交待清几方势力与各自背景的同时,带来紧张刺激的观赏体验。可剧集却因叙事松散而引发观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吐槽,为此选择“弃剧”的不在少数。
仙侠题材改编困境:庞大世界观最终沦为小情小爱
近些年,古偶仙侠剧逐渐成为爱情偶像剧的重要方向,与都市甜宠剧并驾齐驱。在平台泛娱乐背景下,其以“大IP+青春偶像”的定向模式持续生产。某种程度上,热衷网文的幻想世界、偏好爱情故事“磕CP”与追捧青春偶像,可以说是当下青少年文娱消费主力“用户画像”的三大核心要素。因而从市场导向看,古偶仙侠可谓是平台制作方踩准要素,面向年轻观众的精准投送。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仙侠题材的更多可能性被这一惯性思维所压制。仙侠小说之所以能够网罗一众拥趸,绝不只因男女之情,更重要的是凭借作者想象力与中国深厚文化底蕴所架构起的庞大奇幻世界。正如沧月起笔时的自述“决定构筑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镜》系列小说中有占卜少女,也有驾驭傀儡的鲛人,甚至还有手持光剑的武士,可谓光怪陆离。有书迷如是总结——一个在云荒大陆风起云涌的时代里,少男少女们逆流而上摒除旧制开创新世界新格局的故事。一众角色都在为了这个时代而战斗,怎么到了影视剧里,拯救苍生就沦为一句口号,连篇累牍讲述的,不过是男女主角的虐恋情深。
再者,仙侠小说里也有对于中国神话历史的继承与发展。这绝不只是体现在“四海八荒”“三世六界”这样的极致表达。拿近年在九州世界与镜世界均有出现、又被密集搬上荧屏的鲛人来说,便是中国神话体系中的神秘生物,自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到北宋的《太平广记》均有记载。人身鱼尾的形象与西方神话中的美人鱼相似,但泪水能够化为珍珠的传说显然更具有东方浪漫色彩。这也是为什么,每有仙侠剧“出海”,总能收获不俗收视成绩——与其说是海外观众为作品本身买单,不如说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神话历史日益表现出的浓厚兴趣。
多年前,中国观众曾为《指环王》《权力的游戏》等所构架的西方奇幻世界惊艳不已。多年后的今天,主创能否摆脱依傍“粉丝经济”,转而倾注心力完善仙侠小说中的世界,为中国观众带来有着更庞大格局的影视剧,或许是仙侠剧创作扭转局势的可行路径。
仙侠剧,为何被玩得越来越廉价了?
这些年仙侠剧越拍越烂,早已成了观众的共识。
《仙剑4》和《仙剑6》同时播出,更让仙剑粉的心彻底死了。
为什么仙侠剧再难拍出好作品,仙侠剧也捧不出大热演员了?
1月17日《仙剑四》首播,18日《祈今朝(仙剑六)》首播,这两天被粉丝称为仙剑IP最黑暗的两天。
两部剧,一个被观众嘲“拿着3亿的经费,拍好戏你是一点不会”。
一个被网友感谢“没用《仙剑》命名是你最后的善良”。
反而是《仙剑一》和《仙剑三》又默默热度飙升,豆瓣评分涨了又涨。
《仙剑4》的主题曲选用了游戏原曲,起初还让观众觉得诚意满满,还原度在众多游戏玩家眼中甚至能与《仙剑1》媲美,相对来说拥有较好的口碑基础。
可惜剧集本身“不争气”,魔改的剧情、尴尬的演技、廉价的特效等受到网友诟病。
再加上演员番位之争闹得乌烟瘴气,又让剧掉了一波好感度。
《祈今朝》的争议更多是聚焦在画面质感和演员演技上。
虞书欣的“夹子音”“嘟嘟嘴”等演绎方式令很多网友接受无能。
也有观众被低幼人设和“小学鸡”式的恋爱情节劝退。
其实不止是《仙剑4》和《仙剑6》备受吐槽,这两年播出的仙剧,几乎找不出一部口碑好的作品。
很多剧没好评、甚至没水花,大部分观众连剧的名字都没听说过。
前几天《花千骨》电影版上映,被央六锐评为开年第一烂作,票房五百多万,惨淡到导演出面道歉的程度。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拍影视剧的手法也越来越成熟,为啥仙侠剧却越拍越烂了?
其实仙侠剧往往有固定的套路和世界观,一直备受欢迎,主要是因为“仙”和“侠”的内核。
“仙”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出世、得道的理想;“侠”代表着积极入世、行走江湖、快意恩仇的期许。
在这样的内核的基础上,剧中讨论的根本问题多为“苍生”“宿命”等宏大命题,至于过程中的爱情、冒险等都属于副线。
因此,早期的仙侠剧总体足够有趣,又不失深度。
而如今的仙侠剧把谈恋爱变成了主线,其他一切都为谈恋爱服务,打开仙侠剧的外壳,发现内里依然是玛丽苏。
仙侠剧剧情的制作逻辑也发生了转变,从前期的武侠逻辑变成了如今的古偶逻辑。
武侠逻辑以武术为主线,通过描绘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展示各种各样的武术技巧和流派,以及他们在江湖世界中的遭遇和挑战。
它注重的是武技的展现和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他们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的生存策略,还往往包含大量的武学理论和哲学思想。
古偶逻辑则以爱情为主线,通过描绘主人公的爱情经历,展示各种各样的爱情模式和情感冲突。
在转变的过程中,2014年的《古剑奇谭》和2015年的《花千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前者开启了流量时代:演技欠佳的明星、只要会包装懂营销卖人设,就能大火;后者让大家开始崇尚用互联网思维复制爆款。
于是,影视剧吸取前辈的“成功经验”,剧情制作的方向变成了堆砌爆款元素+制造冲突。
现在的仙侠剧,从内到外都透着一股廉价感。究其根源,是因为制作不用心。
仙侠剧的受众相对低龄化,制作方或许觉得他们审美力、鉴赏力和对作品的要求都较低,就极尽敷衍糊弄之能势。
不止剧情、人设雷同,妆造清一色丧葬风,特效、布景和滤镜也越来越草率。
以《仙剑4》为例,3亿+的成本,依然是一眼假的布景+五毛特效+雾气迷蒙的滤镜。
片尾曲背景里甚至还出现了庞大的汽车。
之前不同的武术指导有不同的动作风格,现在全一个样。
“都是威亚起来,飞、飘……一掌打出后,一股特效光、特效风过去了,也不需要你真正会那些动作招式”。
演员打完一套不仅没出汗,连头发丝都不曾乱一分。每场打戏都是摆个poss,其它的全都交给五毛特效。
视角的转换也对仙侠剧的口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早期仙侠剧主要是男性视角,随着大女主的爆火,仙侠剧全变成了女性视角。
要做大女主,男女主身份就要势均力敌,男主是上仙,女主就得是个上神。
于是,在仙侠剧里再也看不到小人物的“逆袭之路”,全变成了“大人物”的任性:
手握天下大任,却只想学普通人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而配角们也从有各自丰满故事线的、有血有肉的人,沦为了男女主谈恋爱的工具人。
剧情不行、角色塑造不行、格局不行、演员不行......
仙侠剧越来越雷同,也越来越死板,新梗融旧梗的套路,让观众审美疲劳。
从前仙侠剧是捧人利器,捧出了一批批大热的演员,如今小成本仙侠剧却成了娱乐圈小透明们的敲门砖和舒适区。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仙侠降级。现在的仙侠剧已经跟“烂剧”形成了绑定关系。
只要听到仙侠这俩字,就让人下意识觉得,这部剧将是集无脑剧情、扁平形象、粗糙服化道、五毛特效之大成于一体的烂剧。
前些年大IP爆火,各平台和明星争抢资源,如今好作品、有名的大IP基本都拍完了。
而从口碑来看,也不太尽如人意,还会被原作粉骂,业内也逐渐对仙侠IP祛魅了。
现在的仙侠剧和小明星,可以说是“双向奔赴”。
对于各方面都很平庸的艺人来说,最好的容身之处就是仙侠剧,因为不需要什么演技,架空的剧情也不需要个人感悟。
而制作方也觉得小明星性价比高、话语权小。剧不火也不算亏,万一剧火了,就算是撞了大运。
双方都有赌的成分,赌到最后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差。
剧难看,最终受苦的还是观众的眼睛。
如果是原作粉丝,要承受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一次次满怀期待,一次次失望而归。
到底什么时候,仙侠剧能回到从前的制作水准,让观众再爱一回?
原标题:《仙侠剧,为何被玩得越来越廉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