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长篇像长跑、短篇似拳击?“短”小说的魅力在哪
在热点算法的社交媒介时代,短篇小说靠“短”能突围吗?面对chatgpt对写作的冲击,如何捍卫人类创造力的尊严?
刚刚过去的周末,从《小说界》和《思南文学选刊》主办的“短篇小说的传统资源与当代技艺”首届短篇小说论坛,到“重建短篇小说的写作”论坛,多位作家评论家在上海思南文学之家围谈。业内认为,chatgpt牵动了文学界对科技未来的想象,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或是“不用倍速观看的最后一块领地”,提供了便捷算法之外的美学选项——好的短篇带来的是语言的锋利、节奏感和作者的“创世”野心。
作家李宏伟打了个比方——某种程度上写长篇像是长跑,自己对自己的鞭策和陪伴,是很漫长的过程;短篇像是打一场拳赛,“跟人打一架”,强调全身心的爆发式投入,随时直面对手的挑战并迅速作出回应,“因为短篇基本上没有容错的余地”。
他的短篇小说集《雨果的迷宫》正是融寓言和幻想为一体,将空间和时间重新组合,带领读者滑向一个又一个极富想象力又极具真实感的不可描述之地,拓宽了当代小说写作的边界。
在《仙境》作者哲贵看来,写作既是自己跟外部搏斗,也是和自我搏斗的一种方式,特别是短篇小说,每篇都在重建新的世界,或是对自己新的阐释。“从这个意义来说,短篇小说写作就是一次次重生。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超越自己。”
自2017年以来,每年或隔年创作一部短篇小说集,成了作家弋舟的固定节奏。“人间纪年”系列第四部《辛丑故事集》收录了不少“短故事”。在他看来,比起长篇小说宏阔庞然,有着清晰的、“生活”本身一般的身躯,短篇小说却是“间接”地依据着生活的。在短篇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共振能够最美妙地发生,“短篇在大多数时候,看上去经不起琢磨,神头鬼脑,有着某种神秘而脆弱的美感;然而内里却自足而圆满,宛如一枚果实坚挺的内核,蕴藉着伟力。”他发现这次研讨会上多是青年小说家和批评家的面孔,从一个层面佐证,“短篇小说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和‘年轻’画等号?如果青春意味着更有希望,是不是可以说短篇小说也孕育着文学的希望?”
作家董夏青青表示,如果说长篇小说需要作者善于“涂饰”,那么短篇小说则需善于“洗刷”,从漫长的一个又一个小时里,淘洗出一个人真正耀眼甚至刺眼的时刻。刘汀认为,短篇小说对写作者最大的意义在于,让你有无限多的可能来重新构造眼前的世界,“不像长篇需要处理宏大结构或众多人物,短篇有时只需一个人物、一处场景甚至一个瞬间就可以重塑世界,“写短篇时,很少说人物控制作者,而是作者必须具有极强的掌控力,无论是语言节奏段落,还是角色的动作细节,都要斟酌考量,最终让成品抵达目的地。”
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李洱相信,短篇小说带来一种启示:当学好了短篇小说的基本技艺,并把这种技艺与当代语境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我们有可能打开所有事物的缝隙,敲开坚硬的东西,感受艺术生活带来的庞大“恩典”。
“chatgpt进来后,短篇小说何为?作家肯定面临挑战。”评论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平注意到,“加速时代”的文学必须面对受众对文本节奏提出的更高要求,“长篇短写”这样强化小说节奏和视觉化的方法,或许会成为一种尝试。
当习惯倍速看影视剧,那么“倍速”会不会也影响短篇小说创作?评论家、复旦大学教授金理认为,新的生活方式可能影响作家的写作,改变乃至重塑其感知结构和艺术创造,但“反过来说,短篇小说或许会成为不用倍速观看的最后一块领地。”
“好的短篇小说恰恰让人无法倍速去看。相对于长篇,短篇更能体现作者本人的气质。我们喜欢读短篇小说,往往是因为对作者感到亲近,哪怕其中有种种所谓缺陷都没关系。在短篇写作中,小说家个人的魅力要大于小说技术。”评论家张定浩援引“匆匆不暇草书”——草书看上去写得快,真写起来很花时间。“作家路内提到,帖学和碑学的差别,之所以帖比碑难临,就因为最难临摹的不是每一笔,而是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的连接、顿挫,乃至气息的流转,这恰也是短篇小说注重的东西。”
评论界认为,注意力的激烈争夺是一重挑战,另一挑战在于,随着生活体验、获取信息的高度相似性,趋于同质化的写作题材、手法,也可能在消解着小说的魅力。从看似雷同的生活素材中加工提炼出有独特异质性的故事,需要重建的不止是写作,还有阅读小说的耐心、兴趣,以及必不可少的识别能力,开放包容的态度与观念。
读者对“好故事”的渴求仍是刚需般的存在。“一个没有金短篇的作家可能也是可疑的。好短篇越来越像现代或后现代建筑。小说的形式就像砖、瓦、钢筋、玻璃——它们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前小说的形式和内容是分开的,但现在小说的形式也是甚至更是内容。”在评论家木叶看来,好的短篇小说能把内容和形式结合得很好,“当你觉得chatgpt很强悍的时候,看似不动的建筑也有着无限可能。”

网络文学的活力,既在于自我革新,也在于发自内心
近3000万的注册作者、近4000万的作品存量、每天近2亿汉字的作品增量、近6亿用户规模……网络文学毫无疑问是当下最具代表性的新大众文艺。
与此同时,三四亿的文学网民年龄在35岁以下,“青春”仍然是网络文学最闪亮的标识。
与网络文学一样来自民间、青春无限的,是走到第四届的网络文学“青春榜”。
这个由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与《青春》杂志社联合全国八所高校共同主办的年度评选活动,因其坚持秉持考量作品读者喜爱度、类型创新性和市场号召力的评价标准,而日益成为考察和反映当下网络文学创作生态与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在过去一年共120部月度榜单作品的基础上,本届年度榜单推出12部作品,于日前在南京揭晓,分别是《万星》(梦溪石)、《赛博剑仙铁雨》(半麻)、《都重生了谁谈恋爱啊》(错哪儿了)、《癫,都癫,癫点好啊》(小盐子)、《玄鉴仙族》(季越人)、《长生烬》(紫灵风雪)、《杂货店禁止驯养饿虎》(璞玉与月亮)、《隐秘爱意游戏》(核融炉)、《鱼灯引魂记》(米花)、《草原牧医[六零]》(轻侯)、《灯花笑》(千山茶客)、《飞流之上》(阿彩)。
网络文学“青春榜”启动于2021年,充分依托在校大学生的阅读经验进行评选,评选对象覆盖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番茄小说网、豆瓣阅读、知乎等主流网络文学平台作品。
四届年榜共评选出50本上榜作品,前三届上榜作品中,有六部作品真正实现了影响力破圈,分别是:
《十日终焉》,连载期间阅读量超3000万,有声书播放量10亿次,番茄小说评分9.9;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图书销量破百万册,长踞番茄小说巅峰榜top3;
《道诡异仙》,收藏人次超330万,总订阅量超10万,微博单平台话题阅读量超1.4亿,“坐忘道”概念爆火出圈;
《我们生活在南京》,获得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网络文艺板块优秀作品奖;
《寄生之子》,上榜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2022年度)网络小说榜;
《观鹤笔记》,被许多读者奉为心中的top1和古言巅峰之作。
为什么一个如此年轻的榜单能够有这样“稳准狠”的眼光?
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欧阳友权给出了他的分析:
阅读和批判的队伍是新的,他们的年龄从18岁到28岁;并且这个队伍每年都有新人加入,所以永远保持新鲜。
评价标准是新的,不仅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还看读者喜爱度、类型创新性和市场号召力等。
评价方式是新的,避开了算法偏见和商业逻辑,而基于青年人的阅读感受,坚持艺术创新、青春共鸣、贴近现实。
发布会后举办的“新圈层 新业态 新挑战:网络文学发展新阶段”论坛上,多位常年身处网络文学观察一线、伴随网络文学作者们成长发展的高校学者分享他们这一年来对于网络文学的发现与思考。
新圈层自然来自对原有圈层的拓展——既包括写作者、阅读者的破圈,也包括媒介影响力的破圈。
而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特别提到,除此之外,研究者版图的扩大同样重要。
从中南大学教授欧阳友权,到北京大学教授邵燕君、山东大学教授黄发有、安徽大学教授周志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许苗苗、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玮、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单晓曦等,再到更年轻的吉云飞、肖映萱等,从一开始的拓荒,到后来的拓展,不断丰富网络文学的研究视野,更为网络文学在文学研究的版图中赢得了体面和尊严。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许苗苗认为,在不断破圈的背后,网络文学的书写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网络文学刚刚诞生的时候,更多呈现出的是一种视觉化写作,到了今天,网络文学在写作上出现了回归文字的趋势。这种变动性成为其活力的源头,也使它得以不断拓宽自己的影响半径。
从成立到壮大,“青春榜”也在见证了网络文学的业态不断变化。这一点从每一届的合作平台就可见一斑。
从最初采用付费阅读机制的阅文,到开启免费阅读模式的番茄,再到今年倡导短篇网文的知乎,串起的正是整个网络文学的发展链条。
业态丰富了,写作者的选择多了,由此带来的是网络文学面貌的改变。
北京大学教授邵燕君注意到,短篇网文的出现,使得网络文学能够快速回应当下的问题,呼应当下的情绪。
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中的“爽感”提供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比如原先爽感往往来自非常固定的“逆袭”模式,提供的情绪无外乎甜、虐、刀,现在则出现了酸、涩、癫。这就是业态的变化让网络文学能够更好地去满足读者的需求。
安徽大学教授周志雄认为,有别于之前的长篇,短篇网文往往节奏感强,逻辑严密,具有强大的心理冲击力,读者在阅读之后能产生更加强烈的震撼与沉思。
在他看来,这与写作方式的变化有关。
长篇网文一天更新几千甚至上万字,拼的是手速,所以必然是一种轻写作,一种套路化的、难免注水的写作。而短篇网文不需要日更,一篇小说可以构思很久之后一气呵成,因此带有一种凝练感,实现了品质的提升。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单晓曦以《十日终焉》等作品为例,提出了“数智文学”概念,认为新一代网文作者在作品中一方面追求数字化星丛的叙事模式,另一方面则表现出了数字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
中南大学教授禹建湘表示,在短篇网文中看到了高超的叙事技巧,丰富的现实题材和突出的知识属性。
短篇网文的出现改变了网络小说的基调,也使得网络文学的发展更符合文学规律和受众需求。
当网络文学从以网文为主导的文学,进入以网络为媒介的文学,它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最主要的挑战者来自人工智能和短视频。
邵燕君提出,如果短视频更适合及时地满足最广大用户爽的情绪的话,网络文学定位在哪里?网络文学最擅长的是什么?这是今天网络文学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山东大学教授黄发有同样认为,今天的网络文学依然存在套路化的写作,而AI的快速发展和短视频的崛起,确实对于网络文学的创作乃至生存,都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如果创作离开了情感,离开了生命的体验,完全可以被AI替代。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希望年轻作家的创作、年轻学生的阅读,还有年轻学者的评论与研究,都能跟自己的生命体验,跟自己内心的激情,真正地融汇起来。
活动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玮主持。当天还启动了知乎盐言故事“超新星青年写作人才计划”,鼓励短篇和中篇创作。
秒变情感作家!《情感短篇小说生成器》让你永久纯免费轻松创作心动故事!
生活中,很多人内心都藏着许多情感故事,渴望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无论是爱情的甜蜜,还是成长中的痛苦,想要写出一篇情感丰富的短篇小说并不容易。面对空白页面,许多人的灵感总是停留在最初几行文字,故事难以继续。
曾经我也是这样的,总有想写的冲动,却无从下笔。短篇小说虽然看起来篇幅较短,但要准确表达出细腻的情感,往往需要精心推敲每一个词句。于是,很多人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写作技巧,而放弃了这个想法。
现在,这个问题终于有了解决方案!我创建了一款情感短篇小说生成器,能够帮助你快速生成一篇高质量的情感小说,无需苦思冥想,轻松完成创作梦想。
这款生成器的功能非常强大,不管你想要写出一篇浪漫的爱情小说,还是描绘细腻的亲情瞬间,只需提供几个简单的关键词,生成器就能为你编织出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短篇小说,让你的创作过程变得无比轻松。
接下来,我将为你详细介绍一下这个生成器的强大功能。
通过简单的关键词,就能生成一篇完整的情感短篇小说
在写短篇小说的过程中,思路不清、表达不够精准的情况时常发生,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各种复杂的情感时,总会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写出来的内容往往没有办法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使用情感短篇小说生成器,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比如“回忆”、“相遇”或者“告别”,它就会根据这些关键词自动生成一个完整的短篇小说,帮助你梳理情节,完成从起承转合到高潮结尾的全部内容。
而且,它还能根据你的要求进行修改和优化。你给出的关键词越明确,生成的故事越贴合你想表达的情感,小说的节奏也更加连贯,从开始到结尾都能保持一致的情感基调。
例如,当你想写一篇关于“初恋”的短篇小说时,只需输入关键词,生成器就会自动为你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既有情节的发展,也有细腻的情感变化,帮助你轻松实现创作目标。
创作短篇小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构思整个故事的走向,我们还需要注意细节上的完善。有时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无法继续推进情节的发展,或者前后情节不够连贯的难题。
情感短篇小说生成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无论你已经有了部分想法,还是想对已有的内容进行扩展和补充,它都能根据上下文补全情节,确保整篇小说的情感流畅性和逻辑性。
比如,你在创作过程中突然想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生成器会帮助你把这个转折点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确保小说读起来既合理又感人。
不仅如此,情感短篇小说生成器还在扩写和优化故事方面展现了强大的优势。
比如,当我想写一篇关于“再见”的短篇小说时,使用普通工具生成的内容往往显得比较表面化,没有太多情感深度。而通过情感短篇小说生成器,我只需提供几个具体的关键词,它就能为我生成一个既有情感厚度又能打动人心的完整故事。
过去使用一些写作工具时,界面虽然简洁,但操作起来却复杂,让人时常不知所措。而情感短篇小说生成器的设计非常直观,所有功能都清晰呈现,只需输入关键词,你就能立刻生成一篇完整的小说,再也不用为创作感到压力。
即便是没有写作经验的用户,也能通过这个生成器轻松生成一篇高质量的小说,所有创作步骤都变得简单流畅。
生成器的交互体验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写作门槛,不仅帮助你快速进入创作状态,还能在后续修改、优化的过程中为你提供更多便利,操作起来非常顺畅。
最棒的是,这个情感短篇小说生成器完全免费!你可以无限次使用它,轻松创作出任何类型的情感短篇小说,让写作变得更加有趣和无压力。
**抖知书高质量原创纯免费智能体合集链接:
我是抖知书,致力为大家普及提示词工程指令,将更多别人收费的项目以纯免费的方式让大家永久去使用!
相关资讯
上篇:《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
下篇:短篇故事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