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什么有些人练八部金刚功越练越虚?是功法有问题,还是练坏了?
最近看到许多人练八部金刚功,反映却是越练越虚,不知是什么原因,导致不敢练了!
是练的问题,还是功法的问题,还是练坏了?
我们要先来了解什么是八部金刚功!
八部金刚功发源于道教全真道龙门派,《金刚功》炼外功,炼形体,炼五脏六腑。
金刚之名不是随便起的,是身体强如金刚!
我们可以看道长所练动作,他并不像太极拳和八段锦那样动作舒放,连续,圆润,连绵,金刚功的动作有曲有直,有节有奏,是以引导为主,以动作引领身体气劲流动,是以刚性内劲之气疏通全身经脉。
坚持习练调节、理顺四肢,使身躯、骨骼、关节的连接舒畅;能调整身体中柱脊椎骨的某些变形与错位,使其神经系统恢复正常;能协调五脏六腑运作,排除体内各种病气,强身健体。
我们看到了,金刚功是外功,是以内气疏通经脉,这是向内求,是以你本身不能太虚弱,要有基础,如果没有在这样消耗那就会更虚了。
这就是我们看到许多人为何越练越虚弱的原因,道爷就说过了,八部金刚功不用意,不用力,不容易出偏,但又说练不好会伤双腿的原因。
所以,如果我们身体太虚的情况下,可以先练《长寿功》。
《长寿功》练内功,练心神,练人的先天之气。
动作松静自然,采用许多柔和的曲线弧形动作,能沟通天地先天之气与人体脏腑元气交融。长久习练,使进入“玄牝之门”,练精化气,练气化神,五气归元,最终达到练神还虚、复归无极、无思无为、物我两忘而“天人合一”的无极境地。此乃长生之道也。
我们看到长寿功,他才是练内的功法,沟通天地之气与体内之气交融,从而练精化气,练气化神,五气归元达先天之境。
对于我们身体虚的,先从长寿功练起,如果觉得长寿功太麻烦可以先从柔性八段锦练起也可以,先养内之力量,再以金刚功练外之力。
现在练八部金刚功的人太多,也有些人是利益存在,不允许别人说金刚功不对的地方,只要一说就像是捅了马蜂窝!
我想说,这是不对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置疑,就是科学定律也是经过质疑才有进步,何况一部功法,你能保证所传的都是正确的?
同样练功,有人练成宗师,有人到老一场空,道长对金刚功解读也没说过百分百正确吧!
是以,练功,我们要带点置疑,在练功过程中自己体悟找到最合适的功法这才是正途,而不是迷信别人!

形意拳十大健身功法
形意拳内外兼修,首要是养气、练气、运气。
形意拳以心意为谋主,气意为元帅,力意为将士,就必须以意领先。气沉丹田,是使气沉于脐下三指(宽一寸二分范围)的丹田穴。而且三心要并,即把气从顶心往下、脚心往上、手心往回的三心,要并收于丹田穴,而使气归一。因此气沉丹田,又把三心三意并连归一,则丹田养气,才有基础。
形意拳是通过外形动作的不断练习,促使丹田气聚而不散漫。先要提肛收阴(会阴),即提气上聚于丹田。即拳谱云:“紧撮谷道内中提”。再三尖要对,即鼻尖、手尖、脚尖要上下相对。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即外三合。才能形齐势正,完整如一,使气聚而不散。又四梢要齐,即舌为肉梢,舌舐上颚齿根,则津液上注,气血流通。齿为骨梢,口闭齿叩,则气贯于骨髓。手指、脚趾为筋梢,手指要扣,脚趾扣地,则气注于筋。毛发为血梢,发竖,毛孔紧,则周身之气聚而坚。因此练拳必须提肛收阴,惊起四梢,上下相对而完整如一,则丹田气聚,才能巩固。
形意拳以丹田所聚之气,由腰背脊椎往上,冲于脑顶。冲破横膈膜,充于五脏。打通十二经脉,力达四肢。并连通任督二脉(任脉起于唇下陷处承浆穴,督脉起于臀尾长强穴),以通周天反复运行,循环无端,促使丹田更加充盈,劲力更强。先要头顶项竖,拉开颈椎,使肾气上升,冲于脑顶,则中枢神经和脑功能得到调节,而精神焕发,头脑清晰。再是五行要顺,通过外五行五拳的反复练习,做到势正气顺,内外相合,冲破横膈膜,促使气充内五行的五脏。即拳谱云:“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是说非久练精进、打破遮拦,就不能周身运气、丹田充盈。又要打通十二经脉,力达四肢。周身运气,促使丹田更加充盈。加强腹腔内脏器官的蠕动,帮助周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和体内的新陈代谢。总之,欲保健康,精技艺,必先健丹田。
形意拳要求身体各部都要放松自然。
1、心意自然。心静意定,放松自然无杂念,不能紧张。
2、头部自然。头正颈直,两眼平视,要自然,不能硬项。
3、身体自然。周身放松,自然正直不俯仰,不能歪斜。
4、呼吸自然。自然呼吸,气顺合势,慢匀细长,不能憋气。
5、肩部放松自然。臂长而活,不能耸肩。
6、胯部放松自然。腿活而捷,不能挺胯。
因此,体自然,则庄重安逸而气流不滞,外顺内实而劲力不虚。
形意拳练步法,以前腿单腿独立,后腿靠前腿,并膝半蹲,提步摩胫(小腿外侧是腓骨,内侧是胫骨),使两小腿的胫骨相摩,即成鸡形步或称寒鸡腿(取冬天鸡单腿独立支撑之意)。通过单腿独立、两腿摩胫的练习,不断地伸缩脚筋,使腿肌发达,胫骨相摩,可增强腿劲,而保持立身平稳,脚桩坚固。因此腿摩胫是健腿足的重要功法。
形意拳练手法,手肘要摩肋出手,收手也要摩肋,左右手相同。即拳谱云“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两肘的摩肋作用,可使肺、肝、胆、脾、胃等内脏产生蠕动,并影响相应的内脏、经络、血脉,促进气血流通,健壮五脏,臂肌发达而增强劲力。因此肘摩肋是健五脏的重要功法。
形意拳要求必须从胸前中心摩心出拳,即如拳谱所云“手不离心”。拳摩心而出,能使心脏和心包络等内脏产生蠕动,促进血液循环,健壮心脏。因此拳摩心是健心脏的重要功法。
形意拳要求不论左右拳掌出击,必须左右侧身转腰坐胯而出。腰脊为身体的主宰,是爆发劲力的重要部位,即拳谱云“练艺不练腰,到老艺不高”,可见腰部的重要性。侧身转腰的作用,促使腰肌发达而健腰,增强肾脏的功能和发劲的力度。因此身转腰是健肾脏的重要功法。
形意拳对步法的要求是起平落扣,迈步向前,脚掌稍微离地,平出如趟泥,脚掌先落地,脚的五趾要扣地。如跟步,则后脚跟进,要保持适当距离,即拳谱云“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是说迈步直进,脚跟一线像犁地一样,落步脚趾扣地,步稳桩实,像树生根一样。不论上步、跟步或退步都是用脚踩地,但上步远近、用力大小,则全在于后脚蹬地而起。即拳谱云“脚打踩意莫容情,消息全凭后足蹬”。脚踩地的作用,能促进脚桩稳固,经脉贯通,增强腿足的劲力。至于脚步灵活,俗话说“脚步不灵便是衰老的象征”,因此脚步灵活,对延缓衰老也起到良好的作用。
形意拳要求出手进击或收手,都必须螺旋转出和转化收手。这种螺旋手,搓腕而出,快速一致,又能旋转化解来势,犹如枪弹出膛,易于迅速命中目标。即拳谱云“起如钢锉,落如钩竿”,并能促进手臂的肌筋发达,增强腕掌的劲力。因此手螺旋是形意拳特殊的健手臂的保健功法。
形意拳进退步法均作夹剪步,前脚直,后脚斜(外摆45°),前膝挺,后膝内扣,两股(大腿)间夹藏裆(即会阴)。通过股夹裆的活动,能保护自身要害,促使精力旺盛,并对膀胱的固精壮阳也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形意拳练到一定程度,为增加呼吸深度,就要运用逆式腹呼吸。腹呼吸的作用是促使膈肌上下运动,加强腹腔内脏器官的蠕动,可帮助腹腔内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和体内的新陈代谢。又由于增加了呼吸深度而持久不息,提高了运气的程度,而增加功力。因此腹呼吸是增强功力的保健功法。
最新传统的三种武术功法基础,你知道吗?
易筋经是古代导引术,为中国气功传统功法之一。“易筋经”以强筋健骨为最,因此对于筋骨肢体及肾虚、阳痿、早泄、失眠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对肩颈,腰髋有康复锻炼效果显著,改善血液循环;强身健骨,明显消除亚健康状态;提升免疫力,提高性功,减肥等;通过锻炼,提升内功,所达到的体质状态是吃药打针手术所不能达到的。有着健身养生作用。对白领、中老年人、体弱者,效果尤其好。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导引术(传统健身功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实为优良导引术的一种,传统中医学认为五禽戏有助于调理筋脉运行,在医学上来说为中国古代预防医学与复健医学的总结运动法。在中国的道教则将其引用为日常修行的一部分,而中国古代的武术家并将五禽戏视为一种内功的修炼方法。虎戏,经常练习能使人强筋健骨,精力旺盛;鹿戏,经常练习能增强体力,益肾固腰;猿戏,经常练习能使头脑灵活,增强记忆力,可以悦心情、畅心志;熊戏,经常练习能增进消化,促进睡眠,增强脾的运化功能;鸟戏,经常练习能调和呼吸,疏通经络,增强肺的呼吸功能。本功法对治疗冠心病、肝硬化、肾结石、高血压、肺气肿、风湿等一些疾病有显著疗效。
少林五步拳是传统拳种,属于外家拳的基础拳术,以弓步,马步,歇步,虚步,扑步五种步型,配合直拳,推掌,勾手,弹腿等手法腿法。
五步拳是优秀的中国武术拳种之一。属于查拳入门拳套也是学习国标武术入门之基本拳术组合套路,是中国青少年学习武术的初级必学套路,他包含了武术中最基本的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和拳、掌、勾三种手型及上步,退步步法和搂手、冲拳、按掌、穿掌、挑掌、架打、盖打等手法。通过五步拳的练习可以增进身体的协调能力,掌握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要领,提高动作质量。为进一步学习武术打下基础。五步拳是武术的基本功,只有学习好基本功,才能不断探索武术的精髓。
相关资讯
一念逍遥法则领悟速度功法大全
一念逍遥法则领悟速度功法大全:其中法则无用论,虽然说现版本法则等级的压制效果不显着,而且返虚到1000级会卡一波,且2000级就圆满了,但是纵观游戏中的每个系统都是打一个资源获取的时间......
上篇:古代仙侠师徒恋虐文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