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者白锦麟谈“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对动物的多重书写及其意义”
时,法国学者、巴黎西岱大学白锦麟(Boittout Joachim期“新杏坛”,于知新楼A620室作学术讲座,题为“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对动物的多重书写及其意义”。讲座由宋雪副研究员主持,马兵教授、刘晓艺教授、何瑛副教授、叶杨曦副教授、蓝青副研究员、王涵助理研究员出席,讲座吸引了近百名师生前来聆听。
讲座伊始,宋雪首先对法国学者白锦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其研究方向和近期成果。白锦麟博士毕业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曾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法国东方文化语言学院中文系讲师、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助理教授、法国驻广州文化领事等职。他的研究兴趣聚焦于近现代中国文化,精通中、英、法文,在近现代通俗文学,以及情感史和动物史等领域发表学术论著和译作多种,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青年汉学家。早在年,白锦麟就曾到访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此次重游,也倍感亲切。
年《儿童画报》上青蛙和鹅的故事引入,介绍了动物研究的兴起和演进过程,结合20世纪下半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多重转向,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从思想史和整体史的视野,关注人类和生物之间共同的历史和情感联系。他广泛利用中英文报刊、图像、文学作品等材料,将动物研究引入中国现代通俗文学领域,以跨学科的阅读方法,思考动物及其历史的再现。
动物福利机构的发展史,详细呈现中国现代动物保护运动的历史轨迹。从1898年上海公共租界组织的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到1934年中国保护动物会成立,近代中国在护生文明的道路上逐渐与国际接轨。在此过程中,吕碧城的言说和行动,以及丰子恺《护生画集》的公共影响,尤其值得关注。
“人与动物共情”这一重要话题,讨论动物书写中的情感表达。无论是科普读物中的动物图说、儿童读物中的拟人化摹写,还是时事新闻中对动物明星的报道,抑或都市生活中宠物的出现,都指向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沟通与生命对话。白老师特别讲述了“耕牛的泪水”、“猎人与大雁”等故事,以此将动物研究和情感史研究连结到一起,从而将作为被审视者的动物,提升到和人平等的“共情”地位。
最后,在互动交流环节,围绕近代以来的动物保护意识、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动物叙事、通俗文学的阅读和传播等话题,现场师生踊跃发言提问,白锦麟老师逐一进行认真的回应,形成了多元开放的学术讨论。
这场别具新意的讲座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还有几位同学仍感意犹未尽,登台请教,久久不愿散去。

青春的失望不分时代
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篇重要的小说。当然,那个时候,这篇小说能够引起评论界甚至是上层的关注,是因为王蒙写了一些别人不敢写的东西。
任何社会,都希望出现歌功颂德的作品。今天,我们写作和日常语言,都是新闻联播的话术,冠冕堂皇的冠冕堂皇。我们时常听见这样的话“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这话说得实在是好。可是问题在于,真善美可以让上层感到高兴,而假恶丑则会受到痛恨甚至是围剿。为什么呢?因为承认假恶丑就会承认自身的局限性和缺点,而这,是每一个上层所绝对拒绝做的。对历史的回忆和对往事的追记,都应当成为今人当为之事。
当然,这篇小说抛弃了其所处年代的特殊性,放到今天,仍然具有意义。这就是小说的特殊性。如果一篇小说只是为了成为工具,成为歌功颂德的手段,那么它自身的命运将会是残酷的。对于一篇作品和一个作家,遗忘和抛弃会是毁灭性的打击,因为这将昭示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一生的写作在读者眼里只是几张过时的废纸。我们这个时代连好小说都会被无情的抛弃,何况那些“垃圾之作”。
当然,王蒙这篇小说绝不会被称作上乘之作。因为其内容和结构都相对稚嫩,而且语言仍然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那种腔调。“十七年文学”的作品都是一个官方腔调,是欧化语言和官方宣传语的结合。这种语言不管怎么去看,都有点做作和坚硬。但是不管怎么说,王蒙勇气可嘉。这篇小说对于我们可能只是一个通俗故事,可是对于那个时代,是不是有点讽刺效果呢?我想是的。但是不幸的是,这篇小说还是被官方强行打倒了。
抛开时代和政治性不谈,这篇小说如今仍然存在实际意义。那就是揭示了理想主义的破灭以及现实对人的压迫,还有职场人心的争斗。
说实话,林震遇见的问题我们今天的青年们也会遇见,而且遇见的艰难程度都是强过那个时代的。毕竟那个时代不像现在这么混乱复杂,也没有社会的撕裂和财富分层。所以,我们看见林震虽然无法撼动官僚们的油滑世故,却是可以看见那些官僚绝不是一无是处之人。而今却不一样,很多阻碍年轻人向前进的力量已经猛如虎,青年们无法突破和改变任何事情,只能被迫接受和妥协。所以,“躺平”哲学甚嚣尘上。而像林震这样的理想主义青年,早就在大学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毒害下变成了圆滑世故极具现实意味的“老年人”。
任何时代,青年人刚出社会时是十分艰难的。现在这个问题还在愈演愈烈。可是,面对这一困境,是毫无办法的。世界总有污浊不堪的人和事,人力岂可阻之。
恭喜的意思恭喜的解释
[congratulations] 套语,恭贺别人或团体的喜事
[congratulations] 套语,恭贺别人或团体的喜事
1.应酬语。表示问候或祝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崔大夫 恭喜了,你却在这里住?”《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九筹好汉听了,笑逐颜开,都道:‘恭喜!买卖到了!’”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你考上了,恭喜你,小鬼丫头。”
2.指可喜可贺之事。《儒林外史》第五回:“这倒是他的意思,説姐姐留下来的一点东西,送与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此指科举中式。 清 李渔 《意中缘·悟诈》:“去岁恭喜,小弟因为不知,未曾奉贺,多有得罪。”此指结婚。 鲁迅 《彷徨·孤独者》:“ 魏大人 恭喜之后,我把正屋租给他了。”此指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