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更新时间: 2025-08-08 11:50:25

阅读人数: 377

本文主题: 重生体育人生

残特奥会将于2025年12月8日至15日举行,珠海残疾运动员潘惠莹将出战女子T1级自行车项目。

在速度与激情的体育世界里,她用意志改写命运。“愿我的每公里骑行,都能为后来者碾平一寸坎坷。”这位冠军运动员、母亲、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段弯曲却坚韧的赛道。她用汗水和勇气,骑出了自己的人生荣耀!

“不认命”的奇迹:珠海走出的“追风少女”

1997年,潘惠莹出生于珠海市金湾区平沙镇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然而,命运似乎给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她在7个月大时被诊断为脑瘫。但潘惠莹从小就有一股“不认命”的倔强精神,她努力地做引体向上,让父母为之动容。

在父母的支持与帮助下,潘惠莹不仅学会了走路,还显现出在自行车运动方面的天赋。“我看到其他孩子奔跑玩耍,心里就特别羡慕,于是就开始努力锻炼自己。”潘惠莹回忆道。

2012年,15岁的潘惠莹被前来挑选残疾运动员的广东省队教练一眼相中,成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在梅州训练基地,她忍受着膝盖与车架碰撞的疼痛,坚持完成山地爬坡训练。

“那时的我,常常摔倒,腿上、胳膊上甚至脸上都留有摔伤的疤痕,最严重的一次,下巴缝了五针,摔断了四颗牙,但我从未想过放弃。”潘惠莹说道。

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两年后,17岁的潘惠莹在全国残疾人自行车锦标赛暨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自行车比赛中,夺得女子T1级别10公里计时赛项目冠军,同时也成为珠海市残疾人运动队最年轻的冠军。

浴火重生的双冠王:护具里的钢铁之心

2016年,潘惠莹在赛前训练时不慎受伤,不得不暂别赛场。“当时受伤的那一刻,我心里特别难受,以为自己的运动生涯就要结束了。”潘惠莹回忆道。

然而,这并没有让她产生放弃的念头。在休养的日子里,她依然坚持规划性的锻炼,保持体能。“我告诉自己,不能轻易放弃,我还有梦想没有实现。”她坚定地说。

2017年,脚伤痊愈后的潘惠莹带着特制护具重返深圳基地,开启了更为艰苦的训练。2018年,她再次站在赛场上,以广东队唯一参赛选手的身份,在女子T1级25公里和10公里自行车比赛中夺得冠军。

“重返赛场的那一刻,我感到特别激动,所有的努力和坚持都没有白费。”潘惠莹感慨道。

此后,潘惠莹在一系列大赛中尽情享受着“追风”的感觉,在2018年全国第十届残运会上斩获2枚金牌、刷新最好成绩;2021年,她不负众望、再获双金,一举夺得女子25公里公路大组赛和女子10公里个人计时赛两项比赛的双料冠军。

“每一次站上领奖台,我都感到无比的荣耀,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所有支持我、帮助我的人的最好回报。”潘惠莹激动地说。

超越金牌的心愿:照亮残疾人体育未来

面对即将启幕的残特奥会,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目光灼灼:“一定要取得理想成绩!”十几年赛场淬炼让她深谙制胜法则。奖牌于她不仅是荣耀,更是撬动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杠杆:“愿我的每公里骑行,都能为后来者碾平一寸坎坷。”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残疾人运动员的不易与坚持,从而给予他们更多关注与支持。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残疾人体育事业中,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和发展机会。”潘惠莹说道。

活出自己的精彩:一位冠军的人生信条

“体育真的可以改变人生。”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潘惠莹的话语中充满感慨。她坦言,自己曾经也有自卑感,害怕旁人的目光。但如今,那些眼光再也影响不了她。体育带给她的不仅是奖牌,还有自信与尊严。

谈及更长远的未来,潘惠莹表示,虽然可能不会长期征战高强度赛事,但她对自行车运动的热爱不会熄灭。而赛场之外,她希望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

“无论在哪个岗位,只要努力,都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对那些仍困于自我怀疑的残疾人,她用亲身经历鼓励道:“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努力可以改变许多。”

从脑瘫患儿到全国冠军,潘惠莹用钢铁意志在生命陡坡上划出耀眼轨迹。当2025年大湾区赛场的发令枪响,这位珠海女儿的车轮必将再次搅动珠江潮涌——正如她所言:“体育教会我的,是把所有‘不可能’踏成脚下的路。”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奇迹男孩:海啸幸存者在风雨中重生,成就不凡人生

在2004年,印度尼西亚海啸带来了巨大的毁灭,夺走了23万多条生命。然而,在这场灾难中,有一个名叫Martunis的男孩,以其惊人的求生故事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奇迹。今年,他已经走过了20年的风风雨雨,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他的传奇经历,以及这个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Martunis的故事,宛如一部传奇电影。他在7岁时与家人一起经历了海啸的恐慌,母亲和两个姐姐因海浪而溺亡,Martunis被迫孤身一人,在沼泽地生存了整整21天。回想起那段难以置信的日子,他在水中漂浮,唯一的生存手段是靠着一块床垫,在无数个痛苦的瞬间,抓住了仅存的希望。正是这种坚持与求生的意志,让他最终重见天日,他的故事也随之传遍了全球,成为生命的象征。

一个人不屈不挠的生存之道,不仅仅是对自己生命的捍卫,更是一种对弱势与灾难的深刻反思。Martunis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体育所能够传递的力量。体育不仅是一种竞技,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展现。在Martunis求生的过程中,他面对的不是简单的生理极限,而是心理的崩溃和重塑。正是在这种逆境中,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坚持与勇气。

这个故事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体育文化的连结。Martunis在获救时身穿的是一件盗版的葡萄牙足球队球衣,这个看似无意的细节,却在许多人心中激起了深刻的情感共鸣。他的故事通过与足球的联系,使体育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象徵和情感寄托。只要记得Martunis在海啸后的重生,就能够明白体育所蕴含的不仅是关于胜负,还有希望与团结。

Martunis并没有止步于此。在他被救出后,他不仅得到了罗纳尔多的帮助,更借此机会踏上了追求足球梦想的征程。他还曾签订了青训合同,加入了里斯本竞技俱乐部。虽然他因膝伤早早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球员生涯,但这一段经历却成为他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他说:“能活下来,我非常感激,这让我明白每一天都充满了可能性。”

在Martunis追求梦想的旅途中,体育的精神始终伴随左右。如今,他已成为一位网络足球博主,依旧用自己的经历激励着广大球迷。他的乐观态度与坚韧精神,为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希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相信,只要勇敢面对,生活中就会有奇迹出现。

Martunis还提到了教育与成长的重要性。在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创伤后,重建生活的过程中,他深知学习与成长不可或缺。他以自身为例,强调了体育教育在孩子们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影响着更年轻一代。这不仅是对自己过去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Martunis的故事让我们反思,体育不仅是盛大的比赛,更是人生的缩影,是无数个平凡个体在追求梦想中所经历的奋斗与坚持。在海啸的阴影下,Martunis如同一只凤凰涅槃,从绝望中飞向灿烂的未来。无论未来的道路多么曲折,他始终相信自己能够在人生的赛场上越走越远。正是这种信念,让他成为了无数人心中不可磨灭的传奇。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被他的故事激励,为自己的人生勇敢拼搏,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手机版

残特奥会将于2025年12月8日至15日举行,珠海残疾运动员潘惠莹将出战女子T1级自行车项目。

在速度与激情的体育世界里,她用意志改写命运。“愿我的每公里骑行,都能为后来者碾平一寸坎坷。”这位冠军运动员、母亲、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段弯曲却坚韧的赛道。她用汗水和勇气,骑出了自己的人生荣耀!

“不认命”的奇迹:珠海走出的“追风少女”

1997年,潘惠莹出生于珠海市金湾区平沙镇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然而,命运似乎给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她在7个月大时被诊断为脑瘫。但潘惠莹从小就有一股“不认命”的倔强精神,她努力地做引体向上,让父母为之动容。

在父母的支持与帮助下,潘惠莹不仅学会了走路,还显现出在自行车运动方面的天赋。“我看到其他孩子奔跑玩耍,心里就特别羡慕,于是就开始努力锻炼自己。”潘惠莹回忆道。

2012年,15岁的潘惠莹被前来挑选残疾运动员的广东省队教练一眼相中,成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在梅州训练基地,她忍受着膝盖与车架碰撞的疼痛,坚持完成山地爬坡训练。

“那时的我,常常摔倒,腿上、胳膊上甚至脸上都留有摔伤的疤痕,最严重的一次,下巴缝了五针,摔断了四颗牙,但我从未想过放弃。”潘惠莹说道。

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两年后,17岁的潘惠莹在全国残疾人自行车锦标赛暨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自行车比赛中,夺得女子T1级别10公里计时赛项目冠军,同时也成为珠海市残疾人运动队最年轻的冠军。

浴火重生的双冠王:护具里的钢铁之心

2016年,潘惠莹在赛前训练时不慎受伤,不得不暂别赛场。“当时受伤的那一刻,我心里特别难受,以为自己的运动生涯就要结束了。”潘惠莹回忆道。

然而,这并没有让她产生放弃的念头。在休养的日子里,她依然坚持规划性的锻炼,保持体能。“我告诉自己,不能轻易放弃,我还有梦想没有实现。”她坚定地说。

2017年,脚伤痊愈后的潘惠莹带着特制护具重返深圳基地,开启了更为艰苦的训练。2018年,她再次站在赛场上,以广东队唯一参赛选手的身份,在女子T1级25公里和10公里自行车比赛中夺得冠军。

“重返赛场的那一刻,我感到特别激动,所有的努力和坚持都没有白费。”潘惠莹感慨道。

此后,潘惠莹在一系列大赛中尽情享受着“追风”的感觉,在2018年全国第十届残运会上斩获2枚金牌、刷新最好成绩;2021年,她不负众望、再获双金,一举夺得女子25公里公路大组赛和女子10公里个人计时赛两项比赛的双料冠军。

“每一次站上领奖台,我都感到无比的荣耀,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所有支持我、帮助我的人的最好回报。”潘惠莹激动地说。

超越金牌的心愿:照亮残疾人体育未来

面对即将启幕的残特奥会,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目光灼灼:“一定要取得理想成绩!”十几年赛场淬炼让她深谙制胜法则。奖牌于她不仅是荣耀,更是撬动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杠杆:“愿我的每公里骑行,都能为后来者碾平一寸坎坷。”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残疾人运动员的不易与坚持,从而给予他们更多关注与支持。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残疾人体育事业中,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和发展机会。”潘惠莹说道。

活出自己的精彩:一位冠军的人生信条

“体育真的可以改变人生。”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潘惠莹的话语中充满感慨。她坦言,自己曾经也有自卑感,害怕旁人的目光。但如今,那些眼光再也影响不了她。体育带给她的不仅是奖牌,还有自信与尊严。

谈及更长远的未来,潘惠莹表示,虽然可能不会长期征战高强度赛事,但她对自行车运动的热爱不会熄灭。而赛场之外,她希望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

“无论在哪个岗位,只要努力,都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对那些仍困于自我怀疑的残疾人,她用亲身经历鼓励道:“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努力可以改变许多。”

从脑瘫患儿到全国冠军,潘惠莹用钢铁意志在生命陡坡上划出耀眼轨迹。当2025年大湾区赛场的发令枪响,这位珠海女儿的车轮必将再次搅动珠江潮涌——正如她所言:“体育教会我的,是把所有‘不可能’踏成脚下的路。”

标签: 未来 重生 求生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