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古龙、梁羽生小说都写过的一个大人物,写武侠绕不开的人物
上期我们聊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笔下都出现过的一个人物叫卓不凡的,在金庸的《天龙八部》中他出现过,在古龙的《护花铃》中他出现过,在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草莽龙蛇传》中他出现过。
详细的文字介绍,可以翻阅往期的文章查看。今天我们继续聊在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的作品中曾出现的一个人物,张三丰。
对于张三丰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作为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张三丰在影视剧中多次以男主角的方式出现,李连杰的《太极张三丰》、万梓良的《太极张三丰》、万梓良的《游侠张三丰》、张卫健的《少年张三丰》、何家劲的《少年张三丰》、钟汉良的《太极宗师张三丰》等等。
作为武当派的开山祖师,武侠小说写的又是江湖的故事,各大门派必不可少。所以张三丰和他创立的武当派,就成了武侠小说家们写作的素材。
1959年金庸创作《神雕侠侣》时,张三丰曾在神雕的结尾短暂出现,那时候他还是一名少林弟子,名叫张君宝。到了1961年金庸创作《倚天屠龙记》的时候,张君宝从少林逃出来后,在武当山悟道,开创了武当派。
在神雕的结尾,杨过等人在华山之巅碰到了觉远、张君宝、潇湘子、尹克西,当时觉远和张君宝师徒俩,将尹克西和潇湘子追得无处可逃。原来尹克西和潇湘子偷走了少林寺的《楞伽经》,《楞伽经》的夹缝中藏着《九阳真经》,这是少林的至宝。身为藏经阁的看守人,经书丢失,觉远自然要追回。
在追讨的过程中,张君宝跟着觉远一同出力,就遇到了杨过等人。杨过初次见到张君宝,便认为此人不凡。
他小小身材,说话却是中气充沛,声若洪钟。众人听了都是一凛,只见他形貌甚奇,额尖颈细、胸阔腿长,环眼大耳,虽只十二三岁年纪,但凝气卓立,甚有威严。
杨过暗暗称奇,问道:“这位小兄弟高姓大名?”觉远道:“小徒姓张,名君宝。他自幼在藏经阁中助我洒扫晒书,虽称我一声师父,其实并未剃度,乃是俗家弟子。”杨过赞道:“名师出高徒,大师的弟子气宇不凡。”
能得到杨过等武林高手的认可,本以为张君宝会在《倚天屠龙记》中成为男主角,与郭襄有一段感情戏,可惜我们猜错了。到了《倚天屠龙记》中,张君宝并没有成为男主角,而是以配角的方式出现,真正的男主角是张无忌。他与郭襄之间的情感,也被埋藏在了心中。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张三丰是历史上的名人,男女关系不能乱添加,所以只能以配角的方式出现,以一代宗师的形象示人。
说完了金庸笔下的张三丰,再说说古龙笔下的张三丰,在古龙的笔下张三丰这个名字出现的次数比较多,《苍穹神剑》、《三少爷的剑》、《失魂引》、《萧十一郎》等作品中都有张三丰的存在。
只不过呢,张三丰的大名一直被提及,却并没有在书中正式出场,只是在江湖人的嘴里多次被提及。比如说在《三少爷的剑》里,就有这样一段话提到张三丰:“自从三丰真人妙悟内家剑法真谛,开宗立派以来,武当派就被天下学剑的奉为正宗,历年门下弟子高手辈出,盛誉始终不坠。”
再比如说在《萧十一郎》中,有这样一段话提及张三丰:“魔法的道理和武功差不多,再高深的武功也是有破绽的,就算达摩祖师留下的易筋经也不能例外,据说三丰真人就在易筋经中发现了两三个破绽。”
从这些文字中,都可以看出来,古龙虽然没有正式让张三丰出场,并且展现张三丰的武学。但是通过笔下众多角色提及张三丰其人,已经将张三丰奉若武学的神明,顶礼膜拜。
在梁羽生的封笔作品《武当一剑》中,也曾提到张三丰。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来,梁羽生的这部武侠作品讲述的是武当的故事,作为武当派的开山祖师,张三丰自然有浓重的一笔。
只不过梁羽生也并没有让张三丰正式出场,而是让他一直活在武当弟子和江湖人的口中。
年纪较大的那个道士给师弟讲祖师的故事:“你知道吗?张真人可真是个怪人,他从来不讲修饰,有个外号叫“邋遢张”,他为人不拘小节,和贩夫走卒,山野小民,都能交上朋友。但本朝的洪武、永乐两位皇帝,好几次派人拜访他,想请他入京一见,他都避开。你说怪不怪?”
那较小的道士道:“这故事我已听师父说过了。不过听说他云游四川时,还是和洪武帝的一位王子蜀献王交过朋友的。师父说张真人并无世俗之见,在他心目中,皇帝和平民都是一样。他交朋友是讲缘份的,倒并不是因为对方是皇帝才特地避开。”
梁羽生对于张三丰极尽赞美之词,不但提及了张三丰在武学上的成就,也赞扬了他不慕名利,超然物外的性情。在金庸的小说中,提到了张三丰所创的太极拳、太极剑。在梁羽生的小说中,则提到了张三丰所创的七十二手连环夺命剑法、太极剑法。并且给太极剑招取了不少好听的名字,白鹤亮翅、玄鸟划砂、推窗望月等等。
男主角耿玉京之所以能成为武当一剑,就是得益于张三丰留下的拳经剑谱和内功心法。
“本门武学,贵在神悟。昔日张真人观龟蛇二山山势,始创太极剑法。你当领会此旨,不必拘泥,顺其自然,天地万物,皆足以法。要旨在于:太极圆转,无使断缺,意在剑先,绵绵不绝。守此真言,任何招式,都可自创。你天资聪颖,当能参透,到你把过去所学招式尽都忘掉之时,便是大成之日。”
三位武侠大师在各自的小说都写了张三丰,这并不是巧合,而是武侠小说的必然。作为武当派的创始人,其风姿值得大书特书,非常好的武侠素材。

浅谈金庸古龙梁羽生小说
说起武侠小说,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位武侠小说家是绕不过去的,他们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鲜活的人物。金庸小说一个字——“精”,古龙小说一个字——“爽”,梁羽生小说一个字——“平”。
1.故事格局:金庸格局大,有历史大框架,各大门派、帮派,人物众多。古龙格局小,围绕人物的具体事件来写,场景比较小。梁羽生格局介于金、古之间,里面的人物多少和历史人物有所牵扯。
2.文化内涵:金庸的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笔下的人物很有才情,富有诗意,创造出几百种的武功,比如“降龙十八掌”这套功夫的名称就出自《易经》,其中还探讨了政治、哲学、中医等内容。古龙的传统文化功底确实不够深厚,虽然也会出现一些古诗词,但是很少,语言更通俗一点。梁羽生传统文化底蕴高于古龙,但和金庸还是有悬殊的。
3.人物形象:金庸笔下的主人公大多都有一个很清晰的成长历程,从小到大,做的事情,一步步成长,比如郭靖,他从一个笨小子一步步成长为“侠之大者”的郭大侠。古龙笔下的人物,绝大数是成名之后开始,完全找不清这些主人公的师傅是谁?功夫是怎么练成的?梁羽生笔下人物成长轨迹依稀可寻,然而人物思想成长较慢,甚至有些死脑筋。
4.思想感情:金庸主旨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古龙主旨儿女情长,侠义肝胆。梁羽生主旨多于复仇、也有国仇家恨,感情困难复杂。
5.叙述方式:金庸主要是顺叙方式,从主人公的父母开始,到他成长,再到成为一代大侠。古龙主要是插叙和倒叙,有很多悬疑色彩。梁羽生多用顺序,有一个较为完成的过程。
6.读后感受:金庸小说叙事宏伟,人物众多,主角成长历程很明显,人物个性鲜明,印象深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回归传统文化,金庸小说的文化底蕴更深,家国情怀更深刻。古龙小说描写细腻,故事情节悬疑丛生,人物形象丰富饱满,还有一些复杂人性的拷问。梁羽生小说前半段扣人心弦,越往后越平淡,有些虎头蛇尾。
(1)金庸:《天龙八部》、《鹿鼎记》、《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连城诀》。
(2)古龙:《楚留香传奇》、《绝代双骄》、《小李飞刀》、《多情剑客无情剑》、《欢乐英雄》、《陆小凤传奇》。
(3)梁羽生:《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大唐游侠传》。
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位作家其实各有千秋,各有特色,读其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侠”在中国是一种文化,古而有之。古之墨家,可寻觅“侠”的渊源,当我们读《史记·刺客列传》的时候,延伸了来讲也是一种“侠”。读《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他们中也是有些侠义的。就连我们的诗仙太白也是一位“侠士”,细品《水浒传》里面的“路见不平一声吼”,变相说来也是一种“侠”,“侠”有时候成为了一种精神,这也是成人爱看武侠小说的原因之一。
金庸、古龙、梁羽生原名叫什么?多少人不知道?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武侠小说的发展也是如此,从二十世纪初三位武侠小说大师开创武侠世界到现在各类小说被拍成影视剧,小说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作为最初发展武侠小说的三位大师,虽然他们已经去世,但留给我们的武侠火炬不灭,比起逝去的骨肉,他们奉献给我们的灵魂无比伟大。就算只是为了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我们也应该知道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原名叫什么,他们最出色的成就是什么,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第一位武侠大师——古龙。古龙是江西人,原来的名字叫熊耀华,他继承了父亲的写作天赋,年仅二十二岁编写出了第一部武侠小说《苍穹神剑》,但由于缺少宣传,也没有和出版社很好的交流,所以阶段性默默无闻;直到后古龙的写作技艺逐渐成熟,出版了《浣花洗剑录》、《绝代双骄》等一列小说,没多久就在文坛掀起了一阵武侠狂潮。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古龙大师为写作常年过度醺酒,生活作息混乱,导致自己患上了肝硬化,年仅四十七岁的他因为食道瘤中途逝去,这个被世人称为“武侠浪子”的大师,没有人不知道他笔下的李寻欢、我们一生都在追求的浪子剑客楚留香,就这样随着古龙的去世成了绝笔。如果古龙还在世,也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完全不输于当代大师金庸。
第二位武侠大师——金庸。前几天金庸老先生去世了,自此以后文学天坛上又少了一位文学巨匠,令世人无比痛心惋惜。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父母为他取名为查良镛,老先生就拆开自己的第三个字起笔名为金庸。金庸一生创作了十五部经典武侠小说,并以书名作诗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他以“侠骨柔情、一心为民”的观念刻画出了豪情壮志的乔峰、笨笨傻傻却又心肠极好的郭靖、虽是一介书生却又时刻忧国忧民的陈家洛,他们为了天下百姓可以舍生忘死,在这一观念也使得金庸的成就远在古龙和两人之上。
第三位武侠大师——梁羽生。梁羽生出生在广西,真实名字叫陈文通。梁羽生所在的年代战乱不断,他戳过学,在报社挣扎过,最终成为了新武侠小说的创始人,他打破了武侠上一贯恩怨情仇的套路,将真正的武侠规范在爱国爱民、正直正义的框架中,至此写出了《武当一剑》、《七剑下天下》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武侠故事,正是新武侠的开创,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武侠类小说里混乱的观念制度,为武侠小说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