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花类中药,主要有六大功效

更新时间: 2025-08-09 13:03:33

阅读人数: 518

本文主题: 阴阳合欢花散在哪里能买到啊

花开四季,五彩缤纷,芬芳四溢,带给人们的是生机、活力与美好的感觉。不仅如此,还有不少植物的花可以入药,在维护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花类中药的入药部位主要为花朵(花蕾)、花序、带花果穗、花冠、雄蕊、花柱(柱头)、花粉等,功效可总结为清热、理气、活血、止血、止咳平喘、养心安神实热宜清,治热以寒,此类花药性寒凉。 其凌冬不凋,又名忍冬,清中兼透,不仅擅于清热解毒,且长于疏散风热,热毒、风热之病用之皆宜。 盛开于深秋,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野菊花则功主清热解毒,也有良好降压作用。 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排脓之功。偏于温性者有公丁香、玫瑰花、茉莉花、厚朴花等。 可疏肝解郁,并能活血止痛,《本草正义》谓其:“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流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殆无其匹。 芳香和胃,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之功。 除行气宽中外,兼有化湿醒脾作用,只是其力较厚朴为缓。偏于凉性者有蔷薇花、玳玳花等。 除能清暑热、化湿和胃、止血外,还有活血作用。 有行气宽中、消食、化痰之功,其香气浓郁持久,行气力缓而不伤阴,尤宜和胃。偏于平性者有佛手花、梅花、葛花、兰花等。 均入肝胃经,均有疏肝解郁和胃之效,而佛手花偏于行气止痛,梅花偏于化痰散结。 长于解酒、醒脾和胃,并可清热利尿。活血化瘀药参属,辛敬温通之品。 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本草衍义补遗》谓其“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 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花柱头,活血祛瘀作用明显强于红花,又兼有凉血解毒、解郁安神之功。 有“女科之花”之称,有活血通经、养血柔肝、祛瘀除斑之效。 为肝经血分药,可行血通经、凉血祛风,《本草求真》谓其为“女科血热必用之药” 可活血通经、祛风止痛,《本草汇言》谓其为“活血气、利筋脉之药也”花类药可分别通过收敛、凉血与化瘀以达到止血目的。 能凉血止血,又可清肝泻火,多用于治疗大肠湿热所致便血。  炒用长于收敛止血,生用则有活血化瘀之功,故而止血不留瘀。 可收敛止血、止带、止痢,多用于下焦湿热之赤白带下。 可清热凉血、解毒消肿,善治肠风下血并赤白痢。 辛、苦,温,润而不燥,有止咳平喘之效,尤适于肺虚久咳者。 苦、辛、咸,微温,可祛痰平喘、降逆下气,善降肺气而止咳喘,降胃气而止呕逆。 甘、微苦,微寒,可润肺止咳,又能清心安神。 甘、平,可止咳平喘,兼能平肝明目。 酸、凉,有润肺、化痰、止咳、解酒之功。 又名曼陀罗花,辛温,有毒,可平喘止咳、解痉,止痛。 昼开夜合,颇应天地阴阳启闭之意。其性味甘、平,功似合欢皮,尤善解郁安神。 现代研究表明,花类中药的性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如苷类、生物碱、挥发油、氨基酸、有机酸及糖类成分等,有着相对应的关系。 无论是称其“大自然的精灵”或“大自然的体香“,花实为大自然的馈赠,与人类生活品质有密切关系,在维护健康方面也担负着重要角色。但对于花的药用,人们目前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解释其特性、功效等方面,有关的药理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临床应用也有待深入,许多谜团还有待破解。■

花开四季,五彩缤纷,芬芳四溢,带给人们的是生机、活力与美好的感觉。不仅如此,还有不少植物的花可以入药,在维护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花类中药的入药部位主要为花朵(花蕾)、花序、带花果穗、花冠、雄蕊、花柱(柱头)、花粉等,功效可总结为清热、理气、活血、止血、止咳平喘、养心安神

实热宜清,治热以寒,此类花药性寒凉。

其凌冬不凋,又名忍冬,清中兼透,不仅擅于清热解毒,且长于疏散风热,热毒、风热之病用之皆宜。

盛开于深秋,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野菊花则功主清热解毒,也有良好降压作用。

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排脓之功。

偏于温性者有公丁香、玫瑰花、茉莉花、厚朴花等。

可疏肝解郁,并能活血止痛,《本草正义》谓其:“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流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殆无其匹。

芳香和胃,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之功。

除行气宽中外,兼有化湿醒脾作用,只是其力较厚朴为缓。

偏于凉性者有蔷薇花、玳玳花等。

除能清暑热、化湿和胃、止血外,还有活血作用。

有行气宽中、消食、化痰之功,其香气浓郁持久,行气力缓而不伤阴,尤宜和胃。

偏于平性者有佛手花、梅花、葛花、兰花等。

均入肝胃经,均有疏肝解郁和胃之效,而佛手花偏于行气止痛,梅花偏于化痰散结。

长于解酒、醒脾和胃,并可清热利尿。

活血化瘀药参属,辛敬温通之品。

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本草衍义补遗》谓其“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

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花柱头,活血祛瘀作用明显强于红花,又兼有凉血解毒、解郁安神之功。

有“女科之花”之称,有活血通经、养血柔肝、祛瘀除斑之效。

为肝经血分药,可行血通经、凉血祛风,《本草求真》谓其为“女科血热必用之药”

可活血通经、祛风止痛,《本草汇言》谓其为“活血气、利筋脉之药也”

花类药可分别通过收敛、凉血与化瘀以达到止血目的。

能凉血止血,又可清肝泻火,多用于治疗大肠湿热所致便血。 

炒用长于收敛止血,生用则有活血化瘀之功,故而止血不留瘀。

可收敛止血、止带、止痢,多用于下焦湿热之赤白带下。

可清热凉血、解毒消肿,善治肠风下血并赤白痢。

辛、苦,温,润而不燥,有止咳平喘之效,尤适于肺虚久咳者。

苦、辛、咸,微温,可祛痰平喘、降逆下气,善降肺气而止咳喘,降胃气而止呕逆。

甘、微苦,微寒,可润肺止咳,又能清心安神。

甘、平,可止咳平喘,兼能平肝明目。

酸、凉,有润肺、化痰、止咳、解酒之功。

又名曼陀罗花,辛温,有毒,可平喘止咳、解痉,止痛。

昼开夜合,颇应天地阴阳启闭之意。其性味甘、平,功似合欢皮,尤善解郁安神。

现代研究表明,花类中药的性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如苷类、生物碱、挥发油、氨基酸、有机酸及糖类成分等,有着相对应的关系。

无论是称其“大自然的精灵”或“大自然的体香“,花实为大自然的馈赠,与人类生活品质有密切关系,在维护健康方面也担负着重要角色。但对于花的药用,人们目前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解释其特性、功效等方面,有关的药理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临床应用也有待深入,许多谜团还有待破解。■

花类中药,主要有六大功效

医失眠灵验方

方药:五味子50g  茯神50g  合欢花15g  法半夏15g  水煎服 此方为已故名老中医李培生之验方,用于临床治疗失眠健忘症,疗效显著,其主药为五味子,滋阴和阳,敛阳人阴,协调脏腑,以达安神定志之妙,不可轻之。全方五味子酸收入肾滋阴填精,配半夏苦温化痰降,酸收苦降协调脏腑,佐茯神健脾宁神,纳合欢交合阴阳。诸药相伍,以期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目的。其组方严谨,配伍巧妙,临床验证不虚言也。 吾临床除了喜用半夏安神治失眠外,亦喜欢用李老此方,一般服个3-5付即可收效。除了用汤剂外,对于不愿服药者,吾受此方启悟,又拟一治疗失眠茶疗方亦佳。用黄精、五味子、山楂、合欢花晚间泡水饮用,很快就有睡意,进入梦香。现举一例示之: 一日药店坐诊,一中年妇女,找到我了说,听别人介绍说你看病特神,所以找你给我治一治失眠,睡不着觉,把人能折磨死。我说神是传说,不足为信,仅看病认真罢了。即然你这么信任我,那就给你开几付中药吃吃吧。该妇一听,急忙说,我喝不了中药,我说能喝茶和可乐么?她说,大夫你取笑我,答曰:非也!就是酸梅汤,她一听乐了,连忙说,行、行、行!开方:黄精50g山楂50g(前二味破碎为小粒)五味子30g合欢花30g,三付。开水煮沸后,当茶饮。一周后,该妇来店告之,你那酸梅汤真好,药香甚浓,且酸甜可口,晚上服用约10余分钟后,即酣然入睡,呼之不应,次晨醒来,精神充沛。

2014-08-28 10:39

班秀文:那些可以治疗妇科疾病的花儿们

今天学习班秀文先生运用花类药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

药物除寒热温凉之性外,尚有升降浮沉之势。

花者,华也,集天地精灵之气而生,质轻气香,能升发阳气、醒脾悦肝之力最优,用之得当,可成逆流挽舟之势,使湿化瘀散,带脉得束。

肝属木而主风,滋生于水,滋养于土,体阴用阳,乃藏血之脏,性喜升散条达,且与奇经八脉关系最为密切,冲任皆系于肝。

脾为土脏,主湿、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与脾有乘侮之制约关系。

肝脏与性情关系最大,如有怫郁,由气机不舒直接影响于脾之运化与冲任之功能,故每见带下及种种妇科病。

正如叶天土指出:“奇经八脉固属扼要,其最重调肝,因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易于怫郁,郁则气滞血亦滞”。

刘河间及王肯堂均有“天癸既行,病候当究厥阴”之说。

使用花类药物,重在取其芳香馨甘之性、悦肝醒脾之力,使肝之怫郁得解,脾之运化得行,虽不化瘀而瘀祛,虽不利湿而带除。

素馨花,又名玉芙蓉,味甘,性平无毒。

因其气味甘平,无阴阳寒热之偏颇,且悦肝醒脾之功显著,又是岭南常见之品,故治疗肝郁所致的妇科疾病常用。

史书记载:素馨花原产西部,又名耶悉名花,汉时传入南方,如今已是南方本地之药。

妇人肝郁临床最为常见,经病夹郁,可加重病情,故治肝必治脾,只有健脾疏肝、气血运化有常,生机盎然,血旺气和才能经带正常。

然疏肝之药多用,常有劫伤肝阴之弊,故用药须慎之又慎。 素馨花性味甘平,疏肝之余,尚有润养肝阴之力,故为治疗肝郁的常用药。

临床常用于经行乳房胀痛,性急易怒,面部痤疮反复发作,面部黄斑,形体瘦弱,带下绵绵,肝郁日久之体。

凌霄花为紫葳科植物紫葳的花,又名芰华(《吴普本草》)、堕胎花(《植物名实图考》)、藤罗花(《天宝本草》)。

入肝经,味酸、性寒,功能凉血祛瘀。临床常用于治疗瘀热并重的经带病。

本药性平和,为凉开散瘀之品,用之得当,能使肝郁得解,瘀血得行,郁去则生机有望,瘀除脉络得通,纵有宿疾缠身,也能康复, 如伴有赤带淋漓、腹痛癥瘕、盆腔炎症、乳腺小叶增生诸疾者。

因该药属花类,虽能祛瘀,性本平和,故可长期使用,并无峻猛伤身之虞。

玫瑰花属庭院种植观赏之花,除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外,尚有良好的药用性能。

该花性温和,味甘甜,既有温养血脉之力,又有舒发生机之功。

药入五脏,血气兼治,温而不燥,疏不伤阴,扶正祛邪, 适于妇人气机郁滞、血脉不通、柔弱之体,且食之芳香甘美,爽人肝脾,是治疗体虚兼郁、月经失调、带下日久不愈之疏肝运脾之良药。

常用于治疗肝郁日久,脾湿不去,经带淋漓,伴神疲健忘、心悸不安、困倦乏力、面色无华、心脾虚弱、肝郁胆怯之人,用之得当,常使血足神充,郁去神爽,气机通畅,百脉平和。

佛手花又名佛柑花,是芸香科植物佛手的花朵和花蕾,体轻气香,味微苦,最善理气化痰、醒悦肝脾之气,故善治妇人带下、痰湿较重兼有心腹疼痛之疾者。

佛手花清香淡雅,气味不浊,与理气止痛之佛手相比,疏肝醒脾之功强于佛手,但化痰止痛不及佛手。

故治疗肝胃气痛以佛手为宜,而治疗带下肝胃不和者,因妇人阴柔之体,病多日积月累而成,当有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故可选用佛手花。

妇人素有胃疾,又兼带下,上下不安,精神负担较重,用峻猛之药常不能速解,反而变生他病,故以调和柔养为贵,佛手花最为相宜。

临证常用于治疗带下绵绵,清冷不绝,色白质稀,伴见纳呆食少,胃脘隐痛,气喘频频,困倦乏力之症。

合欢花是豆科植物合欢的花或花蕾,性味甘平,具有解郁安神、疏肝和络之功,主治心肝血虚、失眠健忘、郁闷不乐、情志抑郁等症。

《本草便读》称其“能养血”;《四川中药志》称其“能合心志,开胃理气,清风明目,解郁”;《分类草药性》称其能清心明目。

合欢花甘平微苦,集清养于一身,苦能清心,甘能养脾,是治疗心脾两病,隐曲难解,伴有失眠、健忘的各种妇科病之良药。

又该药虽甘苦而微香,香能疏理肝气,故又有升发阳气之功,是治疗心、肝、脾俱病之经病、带病的良好辅助药物。

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带下绵绵,伴有口苦心躁、健忘失眠、心情郁闷、思想负担较重之人,或因心肝脾俱病,而见带下淋漓、月经量少、性欲淡漠、青春早逝之人。

本文选摘自《跟名师学临床系列丛书——班秀文》

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 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标签: 现代 精灵 青春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