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从唐伯虎到董其昌

更新时间: 2025-08-11 11:51:57

阅读人数: 376

本文主题: 鹰扬天下什么意思

我写作艺术人物传记有个特点,即我会始终自觉地从艺术品收藏史的角度出发进行创作。而写作《唐伯虎传》的动机,则关涉我的另一本人物传记《董其昌传》。

窃以为,在中国书画史和艺术品收藏史领域,凡涉及传统书画艺术品的真、假、优、劣等核心问题,始终绕不过一个历史人物。这个人就是董其昌。董其昌是晚明极具争议的大才子。此公的确是一位划时代的艺术史论大家、一位集大成的鉴赏大师、一位影响深远的书画名家、一位治学严谨的史学家,更是一位成功的书画商人。在生前,他就已被推崇为一代鉴赏宗师。将其誉为中国艺术与收藏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实不为过。

早在撰写《董其昌传》之前,我就已经开始收集《唐伯虎传》的各种史料,前后历时十年。因为我始终认为,滥觞于明代的中国第二次艺术品收藏的高峰期应该始自弘治中兴年间,至崇祯年落幕,比始自嘉万年间之说更早,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收藏的历史周期。它像任何历史事件一样,包含着起、承、转、合等阶段。明四家之一的唐伯虎和其他吴门艺术家,拉开了这道厚重的历史帷幕,而董其昌的生命则伴随收藏市场的发展走向高潮,直至落幕。

我写唐伯虎和董其昌,看似专注于单一的人物,实则将他们融进了时代的大环境之中,谨慎地剔除掉那些关于天才的夸大其词的史料,尽量体现出他们平凡而鲜活的生活,并以此来探究他们生命发展的真实过程。所以,我认为自己所写的不仅是个体的传记,更是明代艺术品收藏高峰期的发展历史。

唐伯虎和董其昌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若把他俩生活的时间贯通来看,则很有意义。

唐伯虎生于成化六年(1470年),董其昌逝于崇祯九年(1636年),两人生命所经过的时间加起来,共是166年,而整个明朝的历史共276年,他俩所经历的时间占据了明代后半程的一大半时光,而明代的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这三大中兴,均发生在其中,此阶段正是大明帝国走向繁荣昌盛,又走向灭亡的时期,也是明朝的艺术品收藏市场从兴盛步入繁荣,再走向高潮,直至落幕的历史过程。

唐伯虎在科举道路上攀登时,意外遭遇了所谓的“会试舞弊案”,导致其人生出现了断崖式跌落,继而滑向千百年来读书人若不能科举成功,必将“白首穷儒”的末路。幸运的是,唐伯虎遇上了弘治中兴——明代收藏高峰期自此发端,他转而以职业书画家的人生定位,从毁灭中崛起,最终在艺术上获得了重生。

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是艺术品收藏市场兴盛的必然条件,也印证了民间俗语“盛世兴收藏”的道理。

至嘉万年间,收藏热潮进入巅峰时期。董其昌开始崭露头角。他本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书生,连出门的盘缠都要依靠好友资助。然而,他有幸遇上了艺术品收藏高峰期,大发其财,一跃成为江南富裕之地松江府的首富,自此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董其昌去世不过八年的光景,明朝帝国就轰然倒塌了。历史犹如一幕幕戏剧,时代的沧桑巨变,怕是连戏剧家也不敢如此预构。

如果把自明朝掀起的中国历史上第二次艺术品收藏热潮比作奔流的大江,那么,唐伯虎显然已立于涛头,鹰扬天下;董其昌则涉于江尾,独步千里。隔着时空,首尾呼应,尽是风流人生。

当明朝的收藏高潮来临时,船头上伫立着唐伯虎等一班人;百年后收帆,已经换成了董其昌等人。而这两位才子,都是收藏热潮中涌现的弄潮儿。他们的生活,赖于兴盛的书画市场;他们的身影,已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两座丰碑。

我在写作《唐伯虎传》和《董其昌传》时,遵循着这样的一个创作思路:既然两位才子俱是以书画擅名的艺术大家,那么就不应仅仅依托主人公的生平事迹来写,而是要锚定他们遗存至今的那些重要作品(主要是中外博物馆的藏品),并与存世史料结合在一起,来追寻那些已经远去的人物与事件,以期竭尽全力还原他们的真实样貌。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艺术收藏史学者)

从唐伯虎到董其昌

三国志战略版虎踞鹰扬新战法分析虎踞鹰扬怎么用

新年将至,新赛季已然开启,又到了主公们开荒的季节。新赛季也增加了很多的新武将、新模式,还有一些新的战法。虎踞鹰扬就是其中一个。

虎踞鹰扬在进入S2后需要消耗孙策、周瑜、张昭三名五星武将兑换,条件有限的主公请谨慎兑换。

第一部分是“免疫缴械“:在战斗中,无论是盛气凌敌或者是出其不意,无论哪种战法类型施加的缴械效果都能免疫。

第二部分是普通攻击后能够增加兵刃伤害,最多叠加4层。这就意味虎踞鹰扬让普通攻击频率高的武将携带,就能让这个增伤效果尽早地叠加到最大。

以上可以看出,这个战法适合依靠普通攻击的武将。此战法契合的武将也显而易见了,马超、夏侯渊、马云禄、孙尚香、太史慈等武将都是需要普通攻击支持才能打出伤害的武将。

八回合群攻,马超也是以此为主要伤害来源。马超目前版本地位尴尬,也是苦恼于没有较好的输出环境,拥有免疫缴械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稳定性。不过马超战法机制在这,连击类战法也是必须要携带的,所这也导致了马超不能携带一骑当千、手起刀落等爆发伤害战法,有得有失。

马云禄为S2的新武将。可以增加百分之60的普通攻击伤害,并且5回合后会锁定兵力最低的武将进行攻击。因为马云禄自带战法只增加普通攻击的伤害,不会增加追击类战法的伤害。加上虎踞鹰扬普通攻击后可提升兵刃伤害增加马云禄单点杀人的把握,是和马云禄比较契合一个战法。

夏侯渊的情况与马超也有点相似,连击类战法肯定要携带的。不过有一点不同于马超,夏侯渊在大部分情况下不用担任主要输出,而且自带战法伤害不差。虎踞鹰扬是可以考虑携带的。

太史慈作为普通攻击武将的代表,自带连击效果,怎么看太史慈都是虎踞鹰扬最契合的武将。不过事实如此吗?下面分析虎踞鹰扬实用价值: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和虎踞鹰扬类型相似的战法——奋突

奋突叠加满可以增加百分之36的兵刃伤害,虎踞鹰扬为百分之28,相差百分之8。并且奋突只需要进行三次普攻就可以使效果完全发挥,虎踞鹰扬需要4次。奋突有35几率可以对目标施加缴械效果。就目前来说,除去盛气凌敌、出其不意、兵以义动、骁健神行以外,其余的缴械类战法或是带有缴械类效果的武将钟会、吕蒙、关羽。钟会上场几率小,吕蒙极其不稳定,关羽战法发动几率低,而且发动以后也只有百分之50的几率进行缴械。剩余的基本都属于边缘武将,基本没有上场的机会。携带后更是会很大地影响太史慈的输出与爆发能力。所以免疫缴械状态看似强力,实际效果不是太明显,收益与风险并不太平衡。而且虎踞鹰扬需要3个五星武将兑换,其中周瑜还是处于比较强势的一个阶段。所以我说太史慈是虎踞鹰扬最契合的武将,而不是虎踞鹰扬是太史慈最契合的战法。兑换与否还需要主公谨慎考虑。

但是虎踞鹰扬仅仅只是这样吗?不!针对特殊战略布局的时候虎踞鹰扬却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甚至可以直接改变战场局势!

与敌对盟开局选择同一个出生州,双方尽最大努力在前期压制对手的发展,让其在中期州战时发育与对手脱节造成实力差距。甚至可以让其没有机会反抗,直接被扼杀在摇篮里,失去争霸天下的机会。

为什么虎踞鹰扬有可能改变局势?

1. 撞州通常会在新手期结束后就直接与敌对盟进行交战,通常开荒队伍都会携带盛气凌敌以用来降低对抗野地时的兵力损失。

撞州时遇到的队伍基本都是会有盛气凌敌的,这就会对以太史慈、马超等武将用来开荒的队伍造成极大的克制。前期兵力少,而且前期普通攻击是最主要的输出手段,少了两回合的输出基本意味着战局失败。反之太史慈、马超等普通攻击有优势的武将只要能稳定输出,那么就赢了一半,虎踞鹰扬免疫缴械的效果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点。

2.前期战法经验匮乏,撞州时尤为明显。战法等级的差距直接影响了队伍的整体实力,好钢要用到刀尖上。虎踞鹰扬并不需要消耗过多的战法经验,只要1级就行,这样可以将剩余的战法经验投入到其他需要战法等级的战法上,到转型时也不会造成浪费。

虎踞鹰扬是否兑换还是需要主公视情况而定,到底值不值我也不好说,望主公三思!!!

鹰扬(鷹揚)的意思,问答社区

《诗·大雅·大明》:“维师 尚父 ,时维鹰扬。” 毛 传:“鹰扬,如鹰之飞扬也。”《后汉书·陈龟传》:“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 元 萨都剌 《威武曲》:“当年意气何鹰扬,手扶天子登龙牀。” 清 孙枝蔚 《苦雨杂诗》之四:“ 吕尚 钓 磻溪 竟展鹰扬志。”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况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鸣与鹰扬并重。”《后汉书·刘陶传》:“羣小竞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乌钞求饱,吞肌及骨,并噬无猒。”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 孔璋 鹰扬於 河 朔 。” 唐 胡曾 《鸿门》诗:“ 项籍 鹰扬六合晨, 鸿门 开宴贺亡 秦 。” 明 沉鲸 《双珠记·并拜荣陛》:“虎奋三军,鹰扬千里,可信是青云器。”《北史·隋纪下·炀帝》:“壬辰, 雁门 贼帅 尉文通 ,聚众三千,保於 莫壁谷 ,遣鹰扬 杨伯泉 击破之。” 唐 刘禹锡 《武夫词》:“借问胡为尔?列校在鹰扬。”参见“ 鹰扬府 ”。

《诗·大雅·大明》:“维师 尚父 ,时维鹰扬。” 毛 传:“鹰扬,如鹰之飞扬也。”《后汉书·陈龟传》:“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 元 萨都剌 《威武曲》:“当年意气何鹰扬,手扶天子登龙牀。” 清 孙枝蔚 《苦雨杂诗》之四:“ 吕尚 钓 磻溪 竟展鹰扬志。”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况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鸣与鹰扬并重。”

《后汉书·刘陶传》:“羣小竞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乌钞求饱,吞肌及骨,并噬无猒。”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 孔璋 鹰扬於 河 朔 。” 唐 胡曾 《鸿门》诗:“ 项籍 鹰扬六合晨, 鸿门 开宴贺亡 秦 。” 明 沉鲸 《双珠记·并拜荣陛》:“虎奋三军,鹰扬千里,可信是青云器。”

《北史·隋纪下·炀帝》:“壬辰, 雁门 贼帅 尉文通 ,聚众三千,保於 莫壁谷 ,遣鹰扬 杨伯泉 击破之。” 唐 刘禹锡 《武夫词》:“借问胡为尔?列校在鹰扬。”参见“ 鹰扬府 ”。

标签: 重生 开局 大明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