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鹿鼎记》的“写意”与“写实”

更新时间: 2025-08-11 11:52:01

阅读人数: 710

本文主题: 鹿鼎记小说好看吗

我们一直都不以传统的武侠小说来衡量《鹿鼎记》,因为它是“反武侠”的,金庸先生的确就是本着这个意图去写的,要反叛自己亲手塑造起来的武侠典范。但一方面要“反武侠”(塑造一个基本上不懂武功的无赖少年),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脱离武侠的外壳(这个少年还是要在江湖上行走,做出一番大动作来),怎么办呢?就只能将强大的主角光环加在这个少年身上,所以造成了小说读起来有颇多的不合理之处:其他人物与韦小宝相比仿佛“降智一等”一般,面对高手(或城府深的大人物),他或骗或吓或哄,总能死里逃生,但有些脱险的方法却太过牵强。一些故事情节也写得简直像“儿童小说”,比如韦小宝帮助罗刹国苏菲亚公主造反这一段等等。所以,如果说这是金书中最真实的一本,那么这个“真实”只能用在韦小宝这个人物的塑造上,而其他人物为了衬托他的“真实”却显得颇为不真实。

这是一部历史小说吗?显然不是,只能说它披着历史小说的外衣,却具有写意的性质(不如说类似于历史讽刺小说)。是的,《鹿鼎记》这本小说颇为“写意”,因为金庸更多地是在历史的大框架中,无拘无束地将想象力进行挥洒泼墨。以韦小宝为针线,穿插于康熙早年的各种历史大事件中,他插科打诨、狐假虎威、偷奸耍滑,却又无往不胜——作家极力要解构这些历史事件的严肃性,突出其中的喜剧性,颇具有现代主义的“荒诞”气质。(一些批评家将《鹿鼎记》视为金书中最好的小说,恐怕就有这个原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书中那些不合理的地方却似乎又可以合理地去看待了。

但这部小说完全是写意的吗?也不能说的如此武断。比如书里的“官场现形记”,却是尖锐地写实(溜须拍马之风且不论,印象较深的是第三十九回里布政司慕天颜用“四相簪花宴”的典故给韦小宝讲故事的那一段,既捧了韦小宝又救了扬州的芍药花,可谓深谙官场劝谏之道)。由此看出,鹿鼎记似乎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写意的江湖世界,一个是写实的官场世界。彼此辉映,但是如果要将这两个世界连接、融合的话,又显得有点勉力。 最后来谈谈小说中的人物,大多属于“反传统式”的人物。首先是书中出现的同类型人物较多,如韦小宝的那些“情敌”们——刘一舟、郑克塽乃至吴应熊,似乎都是那种骄矜自傲,懦弱不能成事的公子哥类型(最后的结局也都是被韦小宝踩在脚下摩擦)。再者是人物性格的扁平化,通读金庸之前的小说,能看到形形色色的性格人物。但到了《鹿鼎记》,也许因为线索大多,出场的人物太多,许多重要人物的性格也都显得有点单一、扁平,甚至是韦小宝的七位老婆,性格都不太那么鲜明可爱。书中的反面人物,也不如之前的反派那么让人印象深刻或者“魅力”十足(试比较岳不群与冯锡范,鸠摩智与桑结,郑克塽与慕容复,可大体赞同这个结论吧)。 总之,金庸写《鹿鼎记》,按理说文笔已到炉火纯青之境,但是细细读来可以发现,作家有不少“放飞自我”的痕迹,仿佛一个武林高手在无敌之后心生倦怠,突然童心大起,要与世人开玩笑一般,便不顾自己之前成名的招式了。

《鹿鼎记》的“写意”与“写实”

最不像武侠的武侠小说

用了大半个月时间,好不容易读完了这部大书。忍不住想来写下这么几句话。 读大学以来,一直保持每年至少读一本武侠小说。凑巧的是,每年几乎都是这个时节。加上初中高中就读过的几本,现在也算读了不少了。 鹿鼎记,金大侠的封笔之作,后记写的颇为实在,他欣赏读者对他的不赞同和不喜欢。我的读后感就是不喜欢。感觉这是最不像武侠的武侠小说了,完全没有满足我每年一次的武侠欲。 我读武侠,追求的无非畅快淋漓的打斗、出其不意的遭遇、以及各种巧合、各种逢凶化吉、各种意气用事、各种小人物的逆袭。从中寻找自己现实中极度渴望而得不到的受关注欲、控制欲、以及性欲。 这种感觉碧血剑里有、笑傲江湖里有,倚天屠龙记里有,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有,圆月弯刀里有,当然,鹿鼎记里也有,只是太不完满,太不达心意。韦小宝不断的升官,不断的遇到女人,不断的骗你骗我,有意思吗?生活中就看惯了这些东西,看本小说还是这些玩意,而且还是武侠小说!后面几章去俄罗斯什么的,更是觉得冗长且无聊。越看越看不下去。最后心里抱着一定要看完结局的信念终于看完了。 今年的武侠欲没得到满足,看来还的再看一部了。

不愧是最成熟的一本小说

王朔包括李敖等作家在各种采访中总是对金庸小说嗤之以鼻,调侃金老的小说没有什么文学价值,纯粹就是为了娱乐和消遣。说实话,我现在看所有小说的初衷好像都是为了消遣了。金庸小说一部一部的看下来,前面一些确实是爽文,但看到鹿鼎记,包括中间几部中小篇风格转换的小说,看着看着会咂摸出一些感悟来,能让人思考一些东西。能引起思考的小说,那就是有文学价值的文学作品。

也许古代能识字,会出书,会写文学评论的本身就是精英阶级。虽然我们看到历史上考进士中状元的都是凿壁偷光,寒窗苦读什么的,但自打他们拿上书,学上几个字,他们自我无意识的就会成为一个阶级,一个自视清高的阶级。所以直到近现代,文字层次的评论一直掌握在这个阶级手中,通俗小说只会被他们放在床下,不会放在桌上,他们要维持面上的明镜高悬。

但近现代以后,文字普及开来,不再是精英独有,看书看报看杂志不再是精英独有,话语权不再掌握, 贩夫俗子、村野匹夫也能说上两嘴,文学作品为了迎合,是不是就造成了作家们长于短叹的文学盛况不再,文学水平下降的情况。这就是文字发展的必要阶段,总是感叹以前的文学作品比现在好,还不如夹带私货写一些能让大众一点点提高水平的作品。你看看现阶段一些网络小说比如间客什么的不仅仅是爽,也开始带给人思考了。

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偷奸耍滑,妻妾成群,生活还过的有滋有味。金老把我们大多数人内心希望成为的那个小恶魔,带点点小善良(为了减少内心罪恶感而带的),刻画的也是栩栩如生。现在的人估计内心都希望是韦小宝,可都知道如果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那妥妥的是孙小果啊。

也许不应该有思考,看完鹿鼎记,人为的选择遗忘一些东西,乐呵乐呵得了。现实生活的意义已经找不到了,还不让人乐呵乐呵啊。

标签: 武侠 现代 官场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