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潮州市举办中小学生“诗词大会”

更新时间: 2025-08-15 13:59:23

阅读人数: 279

本文主题: 《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

潮州市举办中小学生“诗词大会”

10月12日,潮州市2024年中小学生“诗词大会”在潮州市绵德小学举办。活动意蕴丰富、文采飞扬,展现了潮州市传道起文的文化氛围和学子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此次诗词大会共有60名学生通过层层选拔进入线下竞技阶段,比赛分小学组和初中组,均设必答题、抢答题和飞花令三个环节,每组最终各评选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2名。

据悉,本次活动由潮州市教育局、潮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潮州市绵德小学承办。活动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从中选拔选手参加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举办的“2025中国诗词大会”粤港澳大湾区选拔赛。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琼 蔡婧怡)

潮州市举办中小学生“诗词大会”

看过诗词大会,这“春”的飞花令你敢接么?

飞花令是古时候人们经常玩一种“行酒令”的游戏,是中国古代酒令之一。

以此类推,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答不上的则罚酒。

在之前大热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飞花令”之名,以类似的形式开展同台竞技。两位选手轮流说出含有某一关键字(如“花”“月”等)的诗句。这一“飞花令”在于考验选手的诗词储备量和临场应变能力,就更具竞赛性了。

这么有意思的飞花令,诸位是否跃跃欲试呢?

今日咱们就以“春”为主题,来一轮飞花令!

“春”“夏”“秋”“冬”,在古人的诗意心灵里,这四季更替常常是诗歌生发的触媒。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这就是最具东方特色的诗歌发生论。即以春季而言,她作为一个最具生命象征力量的美感形式,早已在中国人的审美经验中,形成了一套自足自洽的情感系统。

我们从《红楼梦》里,曹雪芹给贾府的四位千金小姐所取的四个与春有关的芳名,便可窥出此中消息:元春—迎春—探春 —惜春,不恰好标示着中国人对于春的四种反应方式和四种情感样态么?

在飞花令开始前,我们且就借这四个美丽的名字,先粗略地跟大家说说关于春天的诗词。

古时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故元春可以广义地理解为春节。

在歌咏春天的诗里,关于春节者数量非常大,大抵辞旧迎新的气氛最易激发诗情,稍通文墨之人总要在这一时刻挥笔泼墨,涂鸦一番。

最有名的当属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的内容很简单,但把新年的典型意象——爆竹、屠苏酒、春风暖阳、门神春联——都一一点逗,气氛也是热烈祥和的,所以提起写春节的诗,这一首有着标本的意义。

明代叶颙也有一首《己酉新正》:

此诗的中间两联说,日历翻卷又增添了新的岁月,大地春回,山河满溢;寒梅嫩柳,次第扶疏,芳姿久驻;青松翠竹,老干虬枝,交错纷纭。在一年最寒冷的日子里,春天悄然而至,人们没有理由不开怀畅饮,纵情欢乐。

欢乐的主调中偶尔也会有感伤的杂音。如果你羁旅在外,青灯独对,相思无着,自然就会产生唐代诗人来鹄在《除夜》一诗中的感喟: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后两句虽有“春风”二字绝响于篇末,作用却是反衬诗人的孤独憔悴,以乐景写哀,故倍增其哀苦。这首写于除夕的诗让人憬悟:短暂的欢庆不过是人们抵御时光寒流侵袭的道具,今日和昨日,原无质的不同。可见即便是“元春”之诗,也常常婉转关生,不乏忧生之嗟。

迎春当从冬日始。这道理吾国吾民早已熟透。诗仙李白说: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踏雪寻梅为迎春,真是雅人深致。

韩愈写诗最喜涉险搞怪,但面对春天,他却露出一片赤子之心,且看他的《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以春名雪,以雪名花,诗心逸笔,妙手偶得。子曰:“绘事后素。”你看,这洁白的冬雪倒成了诗人涂抹春天的画布了。

以迎春为题的诗也颇有几首,清代诗人叶燮就有一首《迎春》诗: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后两句写春光不必东迎,早已无处不在,虚实相生,最是明媚灿烂!

明代诗人袁宏道有一篇歌行体的诗歌,全篇共三十句二百一十字,全用“赋”体敷衍而成,写的是迎春活动中最热闹的祭神仪式和百戏歌舞,题目就叫《迎春歌》。结句“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似乎在暗示我们,一番热闹的欢迎仪式之后,春天便从杨柳的枝头悄然降临了。

“春到人间万物鲜。”春天仿佛是有脚的,满世界乱跑。从古到今,诗歌里到处都有春的脚印,春的声音。

《诗经》有两处写到春,语言几乎全同。《豳风·七月》:

撇开整首诗的内容不论,这些 “婉转流美如弹丸”的四言佳句,记录的不正是人类童年对于春天的“初体验”么?而且,就像一首名为《春天在哪里》的儿歌,声调里竟有一种掩饰不住的欣喜呢!

当“穷情写物,最为详切”(钟嵘《诗品·序》)的五言诗刚刚被诗人们品出“滋味”之后,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便咏出“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的佳句了。此后写春光之美的绝妙好辞可谓络绎不绝。五言之外,七言也当仁不让,北宋诗人宋祁的《玉楼春》词便是其中的佳作: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上阕写春景,涉笔成趣,尤其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以动写静,以声绘色,移情通感,曲尽其妙,堪称千古绝唱!至于写春山春水、春光春景的诗词歌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反而无须我来饶舌了。

相比之下,惜春之情更能见出人们对春天的永恒爱意。写春而又寄寓家国之痛、黍离之悲的莫如杜甫的《春望》,其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惊心动魄,几乎可谓一字千金!而写春花又充满禅意的莫若王维的《辛夷坞》:

“纷纷开且落”犹如一组蒙太奇的电影镜头,将山涧中花开花落这一不同时空的景象并置于同一画面,宜乎东坡居士“诗中有画”之评!

这是唐人的诗句。尽管也有“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杜甫)、“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杨凌),以及“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等佳句,但总的来讲,感时伤春的调子还没有真正形成。而在五代以后的词里,惜春、伤春、恨春的情绪如流感一样蔓延,终于奏成了一阕凄美哀婉的时代交响乐: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

花乃春之象征,春乃生之隐喻,“落红”既是春花凋殒的残片,也是青春耗损的投影。惜春之情本质上是人对生命耗损的一种通感和移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生命因此而感伤。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谁说不是呢?我们不也从春天的来去匆匆里,看到了自己短暂而美丽的一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杨慎《临江仙》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白《把酒问月》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李煜《乌夜啼》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陆游《诉衷情》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秦观《浣溪沙》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晏几道《鹧鸪天》

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杜甫《秋兴八首》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杜甫《宿府》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杨万里《秋凉晚步》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其四》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李白《秋浦歌》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李煜《谢新恩》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陆游《秋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朱敦儒《西江月》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偶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纳兰性德《浪淘沙》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杜甫《秋兴八首》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晚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