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四月天
序 林徽因是民国著名的才女之一,声名远扬,本书多收录她的散文、诗歌和书信,文字明亮温暖。她生于1904年,死于1955年,在她短短的一生中,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三朝;在那种动荡不安的年代,她个人的命运紧紧地和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三十年代,林徽因的生活条件相对非常富足,在那样的情况下,她为了钟爱的古建筑研究事业,自愿陪伴梁思成在当时极为落后的穷乡僻壤进行野外考察。她不顾自己不太好的身体状况,骑驴坐骡车,住鸡毛小店,甚至在泥泞路途长距离步行。在那些年久失修的庙宇里,作为唯一的女性的她和同事们一起爬上爬下,去丈量、测绘和探索中国古建筑做法,而乐此不疲。 抗战期间,林徽因主动随丈夫一起携全家南渡逃亡,并无任何抱怨。国难当头,她认为个人吃苦受累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后来在建筑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诗歌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 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原载1934年5月《学文》1卷1期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她的行径? 催一阵急雨,抹一天云霞,月亮, 星光,日影,在在都是她的花样, 更不容峰峦与江海偷一刻安定。 骄傲的,她奉着那荒唐的使命: 看花放蕊树凋零,娇娃做了娘; 叫河流凝成冰雪,天地变了相; 都市喧哗,再寂成广漠的夜…

人间四月天
代序 一代才女林徽因 萧乾 一九三三年深秋的一个下午,我照例到文科楼外的阅报栏去看报。那时我住在临湖的六楼,是个刚从辅仁英文系转到燕京新闻系的三年级生。报栏设在楼前,有两架:一边张贴着北平的《华北日报》和《晨报》,另一边是天津的《大公报》和《益世报》。忽然,在《大公报·文艺副刊》版尽底下一栏,看到《蚕》和我的名字。那是前不久我寄给沈从文先生请他指教的,当时是准备经他指点以后再说的——倘若可以刊用,也得重抄一遍。如今,就这么登了出来,我自是喜出望外。尽管那是把五千字的东西硬塞进三四千字的空间里——也就是说,排字工人把铅条全抽掉,因而行挨行,字挨字,挤成黑压压一片。其实,两年前当熊佛西编《晨报》副刊时,他也登过我的一些短文,记得有一篇是谈爱尔兰小剧院运动的。然而这毕竟是自己的创作第一次变成了铅字,心里的滋味和感觉仿佛都很异样。 然而还有更令我兴奋的事等在后面呢! 几天后,接到沈先生的信(这信连同所有我心爱的一切,一直保存到一九六六年八月),大意是说:一位绝顶聪明的小姐看上了你那篇《蚕》,要请你去她家吃茶。星期六下午你可来我这里,咱们一道去。 那几天我喜得真是有些坐立不安,老早就把我那件蓝布大褂洗得干干净净,把一双旧皮鞋擦了又擦。星期六吃过午饭我蹬上脚踏车,斜穿过大钟寺进城了。两小时后,我就羞怯怯地随着沈先生从达子营跨进了总布胡同那间有名的“太太的客厅”。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林徽因。如今回忆起自己那份窘促而又激动的心境和拘谨的神态,仍觉得十分可笑。然而那次茶会就像在刚起步的马驹子后腿上,亲切地抽了那么一鞭。 在去之前,原听说这位小姐的肺病已经相当重了,而那时的肺病就像今天的癌症那么可怕。我以为她一定是穿了睡衣,半躺在床上接见我们呢!可那天她穿的却是一套骑马装,话讲得又多又快又兴奋。不但沈先生和我不大插嘴,就连在座的梁思成和金岳霖两位也只是坐在沙发上边吧嗒着烟斗,边点头赞赏。给我留下…
纪念林徽因
今天为建筑家、诗人林徽因(1904.6.10 — 1955.4.1)七十周年忌辰。
诗人马雁认为,林徽因的诗歌才能是被低估的,她在诗中展示了一种高贵——既不凄惨,也不纵欲,反而既壮阔,又优雅:
“她另有一种悲哀,是关于世间的无限和个人的有限,几乎可以上接陈子昂、李白。但又不同男诗人的兵戈铁马为出路,她的出路是爱。并且不满足地追索爱的道理,最后给出了绝望的勇气。 ”(《读书与跌宕自喜》)
我们精选了十二首林徽因的诗,以表纪念。
▲林徽因,中国近现代建筑学家、作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建筑学者。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催一阵急雨,抹一天云霞,月亮,
星光,日影,在在都是她的花样,
揭示你的每一个深思;每一角心境,
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
一大棵树荫下罩着井,又像是心!
文字丨选自《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集》,林徽因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6月。
原标题:《纪念林徽因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