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金庸逝世三周年:写武侠小说之外,他还办过一份报纸|纪念

更新时间: 2025-08-18 16:00:07

阅读人数: 626

本文主题: 六七十年代武侠小说

查良镛,以笔名“金庸”广为人知。数十年来,作为武侠小说家的金庸,几乎遮蔽了报人查良镛的身影,那些天马行空、笑傲江湖的侠客形象,也几乎淹没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挺立在香江风云中的政论家金庸。1948年他只身下香港,1959年创立《明报》,筚路蓝缕建立庞大的明报集团,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年轻人,凭自己的才智、勇气和韧性,在陌生的土地上创造出奇迹。

查良镛生于浙江海宁袁花镇,举世几乎众口一词说他是1924年生人,那不过是人云亦云,连他本人也如此说,可档案证据和大量旁证,则显示他出生于1923年。他在20世纪跌宕起伏的乱世中成长起来,从嘉兴中学、丽水碧湖的浙江省立联合中学、衢州石梁乡间的衢州中学,到重庆的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从杭州《东南日报》上海《大公报》,到香港《大公报》《新晚报》和长城电影公司,他的求学生涯和早期职业生涯奠定了一生事业的根基。

金庸逝世三周年:写武侠小说之外,他还办过一份报纸|纪念

竹叶青酒的香港传奇

1950年,26岁的金庸调任香港《大公报》副刊编辑,他跟同岁的梁羽生共用一张办公桌,他们俩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

说起香港二字,充满着武侠气质,武侠令人着迷的不是拳脚,而是藏在这些功夫后的浪漫情怀,以及仗剑走江湖的家国天下梦。

中国人的理想境界是“少年游侠、中年游宦、晚年游仙”。少年侠客的独立不羁、纵横四海,是很多人的渴望。对于中国人来说,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也是对于现实生活的科幻。

千古文人侠客梦,对于山海之间的这座城市,武侠是一张只属于香港的城市名片。人们沉浸于回忆功夫片的经典,也是在追逐一段属于家国情怀的历史,一刻属于少年浪漫的时光。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爱国人士金庸和梁羽生为代表,他们是具备高贵精神追求的奋进者,也是肩负责任不停进步的攀登者,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两个同事旧友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缔造了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也开启了平行时空的武侠江湖。

截止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梁羽生和金庸两人的作品在香港、内地、台湾以及海外的发行量,已经达到7亿本,全球影响力巨大。香港武侠小说热卖的那些年,竹叶青酒也成为港澳市场的畅销品。

1984年6月13日《太原日报》头版刊载:“竹叶青酒自五十年代供应港澳市场以来,一直是畅销品。近几年出口量猛增到六百吨左右。”竹叶青酒自1954年前后开始出口,正因为有港澳作为重要窗口,竹叶青酒才能在建国之初就开始远销海外。

武侠的世界里,少不了侠,侠离不了酒。侠者,无武不名,无德不立。烈酒壮雄心,豪情彰酒魂。在香港的武侠世界里,每个华人心中都有过一个武侠梦,有过一片江湖,有过一壶竹叶青酒。

落魄江湖载酒行,酒之于江湖,是不可或缺的。鲜衣怒马,快意江湖,人世沧桑,山水相逢,尽在一壶浊酒之中。酒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渗透在于武侠世界的角落,深深烙在侠者气质里。

武侠小说里的人物,多是侠肝义胆,如郭靖黄蓉,守卫襄阳为国为民牺牲自我,他们主动面对人生,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他们也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大局观,降龙十八掌等功夫出神入化,追求由内到外,心、灵、身体的健康和谐统一。

武侠必须有武有侠,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通过武力的手段去达到侠义的目的。所以,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个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却不可以没有侠气,侠气是华人骨子里的高贵。

在金庸的《笑傲江湖》中,大侠令狐冲喜欢喝酒,丹青生为了挽留令狐冲,就告诉他:“我还有半坛子百年以上的竹叶青酒想和你品尝”。

一人一江湖,江湖仅一人。小师妹岳灵珊为了等候令狐冲,就在福威镖局的必经之路上的小酒馆里乔装卖竹叶青酒。

令狐冲举碗痛饮,来者不拒,从此天涯陌路。义薄云天,他与众兄弟一起举起皮袋痛饮烈酒,慷慨豪迈,也只有这等风采气度,才当得起侠之大者。

金庸本人也是大侠习气,他也钟爱竹叶青酒,曾为之赋诗一首:好酒当歌竹叶青,河汾玉翠酿晶莹,一壶好酒走天下,何处江山不醉情。

此后,他离开大公报,独自创办明报,备尝艰辛,为了增加明报销量,他继续写武侠小说,金庸在同一部武侠中连续3次介绍竹叶青酒,酒是小说创作的灵感,也是侠客们的力量源泉。

梁羽生把自己对竹叶青酒的品味也放进了书中:

丁晓见店中客人都注视自己,觉得不好意思,也放缓语调答道:“随便什么酒都行,只不要辣酒。”那堂官笑了笑给他拿来了一壶“竹叶青”。笑道:“客官这酒准合你老口味。”竹叶青是杏花村名酿,清醇清香,入口不醉,过后方知。

金庸小说及竹叶青酒也在台湾成为流行符号,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华润公司、五丰行在推广时,通常会将竹叶青酒等主销产品组合展示。70—80年代竹叶青酒出口量持续猛增,主要面向港澳台、东南亚及日韩。陆续出现“专供香港”“专供台湾”“专供日本”等特殊产品。

在古龙笔下,竹叶青酒之于不同的侠者也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那些性格本就大开大合的侠客,酒是痛快的佐料,放大着行侠仗义的情绪。

在创作之余,古龙便会约三五好友在家畅饮。古龙的酒风豪爽,向来酒到杯干,痛快淋漓,颇具小说里大侠风范。

在三少爷的剑中,燕十三,这个满脸纹身的大侠在面对死亡时也不忘讨一杯酒,还高傲地要求喝竹叶青,“竹叶青是一种烈酒的名字,喝下去很少有人能不醉的。”

一张很破旧简陋的桌子,现在却摆著很丰富奢侈的酒菜,绝不是他们这种人家所能负担的酒菜。二十年陈的竹叶青,再加上从洋澄湖快马运来的大闸蟹和红烧鱼翅。

阿吉迟疑著,终于举杯,一饮而尽:"这是竹叶青。"苗子道:"竹叶青是好酒!”

苗子拿起了满满的一壶酒,道:"这就是竹叶青,竹叶青就在这里!"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酒的武侠江湖。虽然大侠酒醉,金庸却越来越清醒,清晰地写就了人生之种种、生命之种种,为我们这些江湖儿女,指明了一条通向通达人生的道路。

竹叶青酒是大侠江湖之灵魂,江湖里面的义气、朋友、红粉知己,全都离不开酒。他在微醺之间,武侠世界与现实江湖交相呼应,穿越了时空,我们与令狐冲共尽酸甜苦辣。

逢年过节,香港人都要买些高档商品,在当时条件下,过年过节能喝上竹叶青酒,已经成为广大香港人对美好生活的重要诉求,也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武侠小说里的竹叶青酒也成为过去那个时代香港的酒文化符号。

过去的香港人爱酒,更爱竹叶青。一瓶竹叶青酒诉说着香港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暮年,竹叶青的经典,便是香港的经典,竹叶青酒的大侠精神,也是香港的奋斗精神。

香港印象,它是金庸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是梁羽生的以侠胜武,也是一杯竹叶青酒,随着时间的流逝悄然地注入人们味蕾的深处,悄然诉说一座城的往事,吟诵家国天下的情怀,承载着几代人的青春记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香港,这世间却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竹叶青酒。总有一些东西,因为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属性,逐渐演变成香港的名片,即使透过这些,我们窥见的是香港的历史变迁和人文魅力。

这就是竹叶青酒的文化缩影,这,就是竹叶青酒的香港传奇。

梁羽生原名是什么

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梁羽生为人正派,创作了三十余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代表作品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和《云海玉弓缘》等。

《龙虎斗京华》主要讲述了义和团进北京的事迹。系新派武侠开山之作。亦是"新派"武侠小说之源头伊始。

主人公:柳剑吟、柳梦蝶、左含英、娄无畏。

看点:柳剑吟的事迹、柳梦蝶的情感经历。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

梁羽生一生有36部作品,其代表作品有:《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等。

1、《七剑下天山》,主要讲述了在公元一六四三年,满清入关取缔政权的大环境下七个剑客为了反抗清政府的禁武令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2、《萍踪侠影录》是梁羽生武侠小说的扛鼎之作,小说以明代土木堡之变为背景,通过朱明王朝与张士诚后代的矛盾、朝中奸宦与忠臣义士的斗争以及中原与蒙古之间的民族冲突,表现出爱国保民的主题。

3、《云海玉弓缘》讲述金世遗离开蛇岛来到中原先后遇到厉

1、龙虎斗京华 1954年01月20日~1954年08月01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无

2、草莽龙蛇传 1954年08月11日~1955年02月05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无

3、塞外奇侠传 1956年08月18日~1957年02月23日 周末报 时名《飞红巾》

4、七剑下天山 1956年02月15日~1957年03月31日 大公报·小说林 无

5、江湖三女侠 1957年04月08日~1958年12月10日 大公报·小说林 无

6、白发魔女传 1957年08月05日~1958年09月08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无

7、萍踪侠影录 1959年01月01日~1960年02月16日 大公报·小说林 无

8、冰川天女传 1959年08月06日~1960年12月18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无

9、还剑奇情录 1959年11月~1960年05月(待查) 香港商报·谈风 无

10、冰魄寒光剑 至迟始于1960年,不知终于何时 正午报 时名《幽谷寒冰》

11、散花女侠 960年02月23日~1961年06月22日 大公报·小说林 无

12、女帝奇英传 1961年07月01日~1962年08月06日 香港商报·谈风 时名《唐宫恩怨录》

13、联剑风云录 1961年07月03日~1962年11月25日 大公报·小说林 无

14、云海玉弓缘 1961年10月12日~1963年08月09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无

15、大唐游侠传 1963年01月01日~1964年06月14日 大公报·小说林 无

16、冰河洗剑录 1963年08月24日~1965年08月22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无

17、龙凤宝钗缘 1964年06月25日~1966年05月15日 大公报·小说林 无

18、挑灯看剑录 1964年07月01日~1968年06月23日 香港商报·说月 又名《狂侠天骄魔女》

19、风雷震九州 1965年09月22日~1967年09月28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无

20、慧剑心魔 1966年05月23日~1968年03月14日 大公报·小说林 无

21、飞凤潜龙 始于1966年11月,不知终于何时 正午报 无

22、侠骨丹心 1967年10月05日~1969年06月20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无

23、瀚海雄风 1968年03月15日~1970年01月21日 大公报·小说林 无

24、鸣镝风云录 1968年06月24日~1972年05月19日 香港商报·说月 无

25、弹铗歌 1969年07月01日~1972年02月04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又名《游剑江湖》

26、风云雷电 1970年02月09日~1972年09月15日 大公报·小说林 无

27、折戟沉沙录 1972年02月16日~1975年01月13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又名《牧野流星》

28、广陵剑 1972年06月03日~1976年07月31日 香港商报·说月 无

29、武林三绝 1972年10月01日~1976年08月16日 大公报·小说林 修订(未出版)

30、绝塞传烽录 1975年02月12日~1978年04月10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31、弹指惊雷 1975年02月12日~1978年04月10日 新晚报·天方夜谭

32、剑网尘丝 1976年09月01日~1980年01月26日 大公报

33、幻剑灵旗 1976年09月01日~1980年01月26日 大公报

34、林天骄 1978年05月02日~1982年03月09日 香港商报 无

35、武当一剑 1980年05月09日~1983年08月02日 大公报·小说林 无

标签: 穿越 武侠 复仇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