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称,很难要求以停止空袭,或支持停火
有时候一句话能比一场战争更有震撼力。
特朗普在6月20那句“现在很难要求以色列停止空袭”,一下子激起了整个中东、甚至全球的外交漩涡。
这不是一句随口之语,而是美国向世界释放的信号弹。
一边是炮火连天的加沙,一边是分歧重重的白宫,还有观望不定的联合国与怒火中烧的伊朗,多线交错,局势扑朔迷离。
从6月13日开始,加沙上空几乎没有安静的时候。
加沙卫生部统计:七天,1500+平民死亡,其中不乏儿童和妇女。
联合国的呼吁、各国的谴责,似乎都被轰鸣声盖住了,而特朗普面对镜头,冷静地说“很难要求以色列停止空袭。”
更像是他惯用的“我不背锅”打法:你可以说战争残酷,但别把责任全甩给我。
外界看着特朗普态度强硬,但其实白宫内部早已暗流涌动。
《纽约时报》的爆料一针见血: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顾问们早就坐不住了,提交备忘录、开小会,劝总统“别太硬”。
一个劲提醒他,要是美国继续无条件撑以色列,穆斯林世界会怎么看?人道问题不解决,别怪别人说我们“双标”。
一位顾问甚至用了一个很重的词“
这不是玩笑话,在中东这个地方,道义和利益从来是相辅相成的。
情报部门也没闲着,他们盯着加沙每天的伤亡数据,担心极端情绪在阿拉伯世界爆炸式蔓延。
“你说支持自卫可以,但不能装作看不到尸体。”这是某位匿名情报官员在会议上的原话。
国际社会也没闲着,联合国安理会在6月11、14、18号连开三次紧急会议,试图让局势降温。
中国、法国、巴西都在会上疾呼停火。
不过美国代表团每次都干脆利落地否了,理由清一色:“
一位欧洲外交官在闭门会后摊手表示:“美国的否决让人沮丧,大家都没辙。”
这句话听起来像在抱怨,但实际上更像在传达一个信息:美国,你不松口,谁都没法劝和。
“可能支持停火”:这句话没那么简单
我们再回到特朗普的那句“我可能会支持停火,视情况而定”。
这话听起来像是“给个希望”,但其实是典型的特朗普外交腔。
模糊、灵活、不设承诺,这才是他的话术精髓。
你要说他支持停火吧?他留了后手,没说时间;你要说他反对停火吧?他也没明确拒绝。
这不是第一次,早在他上一任期间,他就用这种“模棱两可”把中美谈判拖了几个月。
这一次对加沙,他仍然选择“以拖为主”,把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我给他们一段时间,我认为最多两周”特朗普突然提起伊朗,语气像在倒数。
他甚至不认同自己情报总监的判断,后者说:“没有证据证明伊朗在搞核武。”
他这不是灭火,而是在两边同时点柴。
就在大家都盯着中东局势时,欧洲开始发声了。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6月19日记者会上说:“我们不能对平民死亡无动于衷。”
德国外长甚至更直接,公开呼吁美国“重新思考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
但特朗普不为所动,他回怼得干脆:“伊朗不想和欧洲谈,他们想和我们谈。欧洲在这事上,帮不上忙。”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嘲讽,但也暴露了实情:美国走单边路线,欧洲想当“中东调和者”,最终成了“背景板”。
三次联合国会议没结果,美欧分歧越来越深,等于说中东这盘棋,美国打算一个人下到底。
特朗普这次对加沙和伊朗的表态,看似语焉不详,实则每字每句都藏着布局。
“很难要求以色列停火”是对盟友的坚决背书。
“可能支持停火”是对全球压力的策略回应。
“给伊朗两周”则像是对德黑兰递出的最后通牒。
白宫内部的争论、联合国的僵局、欧洲的尴尬、伊朗的警觉……多线战局下,没有哪个词是随口说说。
在特朗普的世界里,模糊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掌控;不表态,不是逃避,而是布局。
央视新闻2025-06-21特朗普:很难要求以色列停止空袭 可能会支持停火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特朗普宣布以伊同意停火,以伊冲突会画上句号吗
刚刚过去这一夜,伊朗就核设施被袭对美国发起了猛烈的报复。
伊朗对美军卡塔尔基地发动导弹袭击,特朗普随后发文称伊朗对美国摧毁其核设施的回应“非常软弱”,他还称以伊双方已经同意全面停火。伊朗以色列却对停火的说法反应不一。
至此,长达12天的以伊冲突会就此画上句号吗?
伊朗对美军卡塔尔基地实施导弹打击
当地时间6月23日晚间,伊朗武装部队发布声明,宣布对美军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实施导弹打击。声明称,此次行动是对美军袭击伊朗核设施的回应,经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批准,由伊斯兰革命卫队具体执行。伊朗武装部队发表声明称,他们向卡塔尔的美军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射了“毁灭性且威力巨大”的导弹。
乌代德空军基地位于多哈西南约35公里,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军事基地,也是美军驻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之一,超过1万名美军士兵部署于此。
伊朗“真实承诺-3”行动发言人
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处23日晚也发布声明称,此次导弹数量与美方袭击伊朗核设施时所使用的炸弹数量相同,被打击的美军基地远离卡塔尔的居民区和城市基础设施。声明强调,此次行动不会对伊朗友好国家卡塔尔构成任何威胁,伊朗仍致力于维护与卡塔尔之间长期友好的关系。
鉴于当前的地区局势,当地时间6月23日,卡塔尔、巴林和科威特短暂关闭领空。当地时间6月23日晚,卡塔尔宣布重新开放因伊朗导弹袭击暂时关闭的领空。当地时间24日凌晨,科威特和巴林两国民航部门也先后宣布重新开放各自的领空。
卡塔尔外交部当天谴责了伊朗袭击美军乌代德空军基地,称伊朗此举“公然侵犯其主权”,保留回应的权利。
卡塔尔国防部23日发表声明,确认卡塔尔防空系统当天成功拦截针对乌代德空军基地的导弹袭击,袭击未造成人员伤亡。
当地时间6月23日,美国安全官员称,驻伊拉克美军基地遭导弹袭击。
当天早些时候,据美军方消息人士称,由于担心可能遭到袭击,美国已启动伊拉克阿萨德空军基地的防空系统。伊拉克阿萨德空军基地进入最高警戒状态,并下令当地驻军进入掩体避难。
当地时间6月23日晚,伊拉克宣布关闭全境领空。
此前位于伊拉克南部的巴士拉国际机场在白天时段允许航班起降。
当地时间6月23日,叙利亚安全部门消息人士称,美军驻叙利亚主要基地处于全面戒备状态,以防伊朗或与伊朗结盟的组织可能发动袭击。
特朗普:伊朗的回应“非常软弱” 感谢提前通知
当地时间6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伊朗对美国摧毁其核设施的正式回应“非常软弱”,这在美国的意料之中,并且也进行了非常有效的反击。
特朗普称,伊朗发射了14枚导弹,其中13枚被击落,1枚朝着不具威胁性的方向飞去。特朗普称其很高兴地宣布,没有美国人受伤,且几乎没有造成任何损失。特朗普表示,希望仇恨不会再继续存在,他要感谢伊朗提前通知美国,这使得没有人员伤亡成为可能。
特朗普:以色列和伊朗已完全同意全面停火
当地时间6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表示,以色列和伊朗已同意全面停火。特朗普称,双方停火将于大约6小时后开始,也就是美国东部时间24日零时。停火协议涉及两个12小时的停火期,伊朗将启动首次12小时停火,以色列将随后进行第二次12小时停火,24小时后,战争将正式宣布结束。
随后,伊朗官员已向路透社证实,伊朗已接受美国提出的与以色列停火方案。
当地时间24日,伊朗议会议长卡利巴夫的顾问表示,发表的(以伊)停火声明和停火机制“只是挑衅伊朗的伎俩”。
伊朗23日袭击美国在卡塔尔的空军基地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副总统万斯与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讨论了以色列和伊朗的停火提案。据悉,特朗普告诉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称,以色列已同意停火,并请求卡塔尔帮助说服伊朗也同意停火。
以色列方面却对此不置可否。当地时间24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内阁会议结束时,要求内阁成员暂不对最近进展,即“特朗普宣布以伊同意全面停火”发表评论,直至另行通知。
伊朗最高领袖:绝不接受任何侵犯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23日晚表示,伊朗不曾侵犯他人,也绝不接受任何侵犯,更不会屈服于任何侵犯,这是伊朗民族的逻辑。
伊朗当晚对美国位于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动导弹打击后,哈梅内伊通过一个经认证的社交媒体波斯语账号作出上述表态,并配发一张海报。画面中,一面美国国旗在燃烧。
哈梅内伊在同一社交媒体的英语账号写道:“那些了解伊朗人民及其历史的人清楚,伊朗民族不是一个会投降的民族。”
据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伊朗国家通讯社当地时间今天(6月24日)凌晨发布消息,伊朗首都德黑兰多地传出爆炸声,已启动防御系统对抗以色列来袭。就在爆炸发生一个多小时前,以色列国防军向伊朗首都德黑兰两地居民发布了疏散令,称以军将在这些地区开展行动,要求居民离开区域。
当地时间6月23日晚间,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发表声明,当天以军对伊朗首都德黑兰发动自以伊冲突以来规模最大的空袭,先后打击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负责保卫德黑兰的“萨尔安拉”部队总部,还空袭了伊朗“巴斯基”民兵武装部队的总部。
以色列国防军当晚称,以色列空军不久前出动15架战斗机对伊朗西部进行了大规模空袭,目标是伊朗地下军事基础设施、导弹储存设施和无人机储存设施。此外,以军方表示,以色列空军的一架无人机击中了伊朗中部一个准备袭击以色列的弹道导弹发射器。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国际在线、新华社等
美官员称特朗普放宽军事突袭和空袭限制扩大可被打击目标范围
【美官员称特朗普放宽军事突袭和空袭限制 扩大可被打击目标范围】财联社2月28日电,记者获悉,当地时间2月27日,一名知情美国官员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放宽了对美国指挥官授权在常规战场之外进行空袭和特种作战突袭的限制,扩大了可被打击目标的范围。这名美国官员表示,特朗普这一决策将给予美国指挥官更大的自由来决定攻击目标,同时放松美国前总统拜登对美国特种部队发动空袭和突袭所实施的多层集中控制,这可能会更快地削弱外国恐怖组织的能力,但它本身也增加了决策失误和意外平民伤亡的风险。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在拜登任职美国总统期间,美国指挥官授权的空袭通常针对恐怖组织的高层领导。(央视新闻)
相关资讯
下篇:完本感言:择日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