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玉皇大帝只做了三界之主?其余三界首领是谁,这一界为何最难收服

更新时间: 2025-08-20 23:12:30

阅读人数: 54

本文主题: 神话中的三界是哪三界

在神话体系中,玉皇大帝是三界之主,但实际上天地间存在六界。这里有个疑问,为什么玉皇大帝只占其中的三界呢?另外三界在谁的统治之下?玉帝为什么没能收服其他三界?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天地分为哪六界?以及他们的主人分别是谁?

1、神界——天帝(众神凋零,神界陨落)

因盘古身体崩解而形成的神界,居于天,分为圣域四天,四梵天,无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欲界六天共三十六层。神生存于其间,无肉体无欲求,拥有永恒的生命。

永生不老,有男女之分而无男女之事,森严等级之下全无温情可言。无尽的生命难以排遣,总有痴男怨女冲破禁锢,为情而抛却一切,潇洒人间。

而神界的最高主宰是天帝,在远古众神还没有寂灭之时,天帝是六界的主宰,天帝和玉帝其实是君臣的关系。天帝让位后,玉帝才成为天上的最高统治者,但那时候远古众神已经凋零。

后来,神界又发生了刑天与黄帝争位,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数场大战,水神共工怒触不周山,将天捅了一个大窟窿,女娲以身体补天,神界也几乎陨落了。

2、仙界——玉皇大帝(天界之主,坐镇天庭)

分布在天庭、大地名山之间,包括天庭众仙、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仙为人修炼而成,是成神的必经之途,寿命长而有尽,肉身有而无涯。

徘徊在人与神之间的族群,面对仰之弥高的神界,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的漫长修炼才能到达,也不知道能否到达,俯视藐小的人间万灵,更不舍自己多年的修为。谨慎、保守、患得患失而不彻底,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由自己本心而行事,不再顾忌其他。

仙界之主毫无疑问是玉皇大帝,在远古众神凋零之时,他接过天帝的重任,希望能够重塑神界,但是神界的威望已经不复当年,仙家们必须通过吃蟠桃、仙丹等来维持寿命,天地间再难出现一个真正的神。

而玉帝能够统领的范围也由从前的六界缩减到了三界,即天地人三界,天就是仙界,地就是冥界,人就是人间。

其余三界已经多半不听他的号令,所以玉帝不得不组建天兵,招兵买马,时时刻刻以妖魔鬼怪侵犯自己领地的名义,收服不听从天庭差遣的妖魔鬼怪,以削弱各界的力量。

生存于大地,为女娲所造,寿命短,有国家、社会制度、道德等约束。

最平凡也最不寻常的族群,一段纷争与杀伐过后,是一端平和无争。不知有其他六界,就狂妄地封自己为万灵之首。所谓鬼神,就在信与不信之间成为茶余饭后的消磨。唯一能傲视六界的,就是人间有情,柔上而刚下,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女娲创造了人类,是人类之祖,但她却不是人界之主。她是三皇中的地皇,天皇是伏羲,而人皇是神农炎帝。神农因为对人类的贡献被尊为人皇,他尝百草,最后死在断肠草上。人界便没有了主人,便被玉皇大帝接管。

4、冥界——十殿阎罗(已收服) 轮回的终站和起点,存在于大地内部,包括一个鬼门关、一座奈河桥、六座曹官府、十座阎罗殿、十二座司官府、十八层地狱。亡人为鬼,鬼入轮回而投身六界。这是人生的终站,也是人生的起点。 多少人捧着一腔血茫然而来,多少不甘愿也只能化作一回眸。过奈何桥,喝孟婆汤,六道轮回之后是冤屈的第一声啼哭,三生石上,又被刻下深深一笔,记下该了的债,该还的情…… 其实,冥界即地界,地界之主原本是后土娘娘,而后土娘娘是女娲娘娘的化身,她炼石补天后,见人类死后灵魂没有去处,无所依傍,便化身六道轮回。此后冥界便由玉皇大帝任命的十殿阎罗掌管。

5、魔界——阿修罗王(战斗力太强,最难收服)

和神界完全对立的魔界,存在于天上与神界平行的反世界,空间与时间错乱,有“神魔之井”和神界相通。魔生存于其间,无秩序,无目标,无欲而无不欲。

无思无想无欲求,无生无死无秩序。任性而为的魔,偶尔会因为长久的相处而渐悟,因为意外的触动而顿悟,了解到一点点人间情感,即使不明白那是什么,却执着地想要拥有。于是,魔已非魔……

魔界的主人是阿修罗,男的极美,女的极漂亮,他们是非神非人非鬼,介于神、鬼、人之间。既享受天神的待遇,又不用遵守天神的道德。他们好战好杀,是六界之中战斗力最强的,也最难收服。玉帝也奈何不得他们。但是他们的寿命有尽头。必须经过六道轮回投胎。

其实修罗本性善良,也是善道之一,但因其常常带有嗔恨之心,执着争斗之意志,终非真正的善类。男修罗于各道中,常常兴风作浪,好勇斗狠,于诸天中,不时攻打天王,以谋夺位。女修罗貌美,时常迷惑众生,使难修行。

故此阿修罗虽然不用受苦,但死后堕落三恶道机会甚大,故渐列之为恶道。一般一些怀揣怨恨之情的神仙,犯了罪在被罚下界时,坠入魔道,会投胎成为阿修罗。阿修罗界的主人是阿修罗王。他曾经率领修罗界与帝释天大战,数次把帝释天打得落花流水,但帝释天借助佛教咒语,往往能够取胜。

6、妖界——无主(秩序太混乱,难收服)

禽兽草木修炼可成妖,在大地表面、鬼界、仙界和魔界都有生存,是无秩序分散的存在,有弱肉强食的传统。但其实真正的妖界,似乎隐藏在蜀山!

原本无知无识的走兽草木,因灵光一现,或是偶然的机缘而幻化成妖。始终是异数,不被原来的同类接纳,也不是人,与人为善的结果总是悲惨的,于是就和人为敌,于是就有了蜀山,有了锁妖塔,有了在平凡百姓口中辗转不灭的狐精花妖的传说。

妖界是六界中最没有秩序的一界,他们有善、有恶、有强、有弱,善良的妖比如白素贞等可以修炼成仙,邪恶的妖比如白骨精等就阴谋害人。而像孙悟空原本也是猴妖,但法力强悍,被天界收服。

还有一些难以被天界收服的妖怪,占山为王,占水为寨,手底下的小妖不计其数,即使天庭也没有能力将他们一网打尽。他们是没有共主的,各自都有各自的妖王,称王称霸的妖甚至比一些神仙还厉害。不过,天庭借助威势,还是能够把一些带头的妖精收服的。一般他们都成了神仙的坐骑。

玉皇大帝只做了三界之主?其余三界首领是谁,这一界为何最难收服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你知道是哪三界吗?

佛教认为,在宇宙中,以性质分类,存在两种世界——凡界和圣界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句在中国民间流传了上千年并脍炙人口的诗偈,相信很多人都在《西游记》或者《封神榜》等各种神话小说中听说过。但对这句话涵义的理解,可能除了朦朦胧胧地感觉属于超脱生死的境界外,并没有太多更深入细致的了解。其实这句话并非纯粹佛教的观点,而是民间糅杂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后,所产生的一种似是而非的认识。

三界,是佛陀的世界观。佛教认为,在宇宙中,以性质分类,存在两种世界——凡界和圣界。圣界是指罗汉、佛陀等超世的世界,而凡界就是指三界的芸芸凡夫。

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目前人类的认识能力,对宇宙、生命的了解,可以用沧海一粟来形容。我们甚至无法承认人类感官所认识不到的事物,当人们发现越来越多不能解释的现象时,才刚刚开始怀疑地球之外是否真的没有生命,怀疑是否人类真的是宇宙中最高级的生命。佛教认为,只有佛陀的遍知智慧才能与所知的知识完全覆盖,这是因为佛陀彻底断除了烦恼障和所知障等一切负面心绪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佛陀的智慧观察下,所呈现出来的凡夫世界就是三界。三界是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欲界:具有以性爱、贪欲为主要欲望的众生,就属于欲界。

色界:没有性爱、忿怒但仍有物质性身体的众生,属于色界。

无色界:不但没有性爱等欲望,甚至连物质性的身体也不存在,只有纯粹的精神,属于无色界。色界、无色界的“色”是佛教术语,并非色相的意思,而是指物质的别称。

可以说,三界几乎全部涵括了宇宙普通生命的生存形式及状态。

在佛教中,根据阐释重点不同,三界有多种划分法。从生命的高低层次划分,三界可以分为九地(九类),分别是:

五趣杂居地:主要是欲界的生命,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人及欲界天。由于这五趣的生命都没有脱离以性欲为主的各种欲望,而混杂居住在欲界,所以被称为五趣杂居地。

离生喜乐地:是指色界的初禅天。据说修持禅定达到一定的层次后,由于身体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会产生一种欲界生命所无法体会的快乐感受。这种快乐感受远远超过了欲界的所有快乐,所以被称为离生喜乐地。

定生喜乐地:是指色界二禅天。当禅定进一步深化,达到二禅的境界,会从禅定中产生更为快乐的感受,所以被称为定生喜乐地。

离喜妙乐地:是指色界三禅天。住于三禅的生命,由于禅定更加稳固,所以二禅以下相对较粗的喜的感受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微细的、难以言表的快乐。所以被称为离喜妙乐地。

舍念清净地:是指四禅天。当达到四禅的时候,连最微细的乐感也渐渐隐褪,内心无比的安稳、清净。由于即使是世界末日的火灾、水灾和风灾都难以破坏,所以四禅被认为是最稳固安定的禅定状态。

空无边处地:是指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天。色界的生命由于还有物质性的身体,所以在无色界生命看来还是累赘,通过修持更高层次的禅定,把身体也空掉了,所以被称为空无边处地。

识无边处地:是指无色界识无边处天。当禅定深化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只剩下精神。

无所有处地:是指无色界无所有处天。这里的生命试图将精神——识也空掉,空无所有,所以被称为无所有处地。

非想非非想处地:是指无色界最高层次,也叫有顶天,意思是三界的最顶端,是依靠佛法以外的世间禅定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位居于此的生命,连意识也非常微弱,似有似无,所以被称为非想非非想处地。

从轮回形式划分,可以分为五趣或六道,分别是:

地狱趣:生存状态最恶劣的生命,无时无刻不承受着各种痛苦的煎熬。

饿鬼趣:略好于地狱,但也长期经受着没有饮食的各种痛苦。

畜生趣:相对于地狱和饿鬼来说,算是境况较好的恶趣,也是人类承认存在,可以目睹耳闻的恶趣。这三个地方被佛教称为三恶趣,是生命最苦的地方。

人趣:主要是指我们人类,但佛教所指的人趣并不局限于地球上的人类,因为还承认其它星球也存在人类,这点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会具体述及。

天趣:这里的天趣包括了欲界、色界以及无色界的所有天界。从三界总体来说,天界的生命状态最为优越。

六道是指在五趣的基础上,加上修罗道。阿修罗是指生性好斗的众生,因此有时候佛经会把他们分化到五趣中而省略不说,但有时候会为了突出教育重点而独列一道。五趣和六道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三界还有另外一种分法,就是以人为中心,上面是天界,下面是龙界,中间的是人界。这三界在佛教内部也叫三地,并不是三界的传统含义。

前面提到的,无论是五趣还是六道的众生,都是三界内的生命。那么,是否在三界中的所有生命都是三界内的众生呢?读者需要注意地是,事实并非如此。

佛教认为,只有那些随着无明烦恼及业,而被动轮回转生于三界中的生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界有情。以特殊智慧破除了无明,不因烦恼和业,仅因无尽的菩提爱心而自愿投生在三界中的佛菩萨等生命,并不属于三界内轮回的众生。他们受慈悲爱心的催动,背负着救助三界众生的崇高责任,而无数次转世在三界内,以各种身份和形式,默默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和承诺。

如果把牢狱比喻为三界,那么三界众生是指狱中那些因犯罪而入狱的人,狱中的警察等工作人员及教育者,并不属于牢狱的人。清晰了解了这点,便不会混淆系属三界内外的差别。

三界六道犹如一个完全封闭的轮盘,所有受无明及善恶行为支配的凡夫俗子,无始无终地轮回于中。佛经中说:“高者必定堕落,有聚定有分离,有生就有死亡,形成必定坏灭。”这朴素的物极必反的规律,正是三界状况真实的写照。

《西游记》中,“三界”指哪三界?三界之外又是什么地方?

读名著,解经典。今天和读者朋友们一起讨论《西游记》中的世界,在书中明确的提出了一个“三界”的概念,三界是指哪三界呢?三界之外又是什么地方呢?

孙悟空修道,最初目的是什么?就是怕死,想长生不老。要如何才能不死?只有三种存在可以做到:佛、仙、神圣。孙悟空在菩提老祖座下修成大道后,就超越了生死。当时灵魂被拘到幽冥地府中,他明确的说:

我老孙修仙了道,与天齐寿,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

如此看来,三界之外,一定是存在的。虽然书中的所有故事,都是在三界之内展开,但三界之外,必然还有另外的世界。

西游中的三界,具体就是指的神仙住的天界、凡俗生活的下界、死后灵魂的归宿幽冥界。孙悟空说他超升三界之外,其实他并没有离开过三界,实际上他是在吹牛。

西游中的世界,是怎么来的呢?这一点书中开篇有明确指出,是盘古开辟的,这一点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都是默认的。盘古一斧头下去,划开了混沌,清气上升为天,尘沙凝聚为地,分了天地,天界和下界就慢慢形成,还有个幽冥界是怎么来的?书中没有提示,不做妄自猜测。

天界三十三层天,住着各种各样的神仙。而下界则是由四大部洲,以及无边无际的大海组成。其实这个下界,和我们目前的地球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这和吴承恩当年写书时,对世界的认识有关系,那时候,作者的世界观就是天圆地方,所有的生灵,都生活在下界。

随着天文科学的发展,我们了解到,目前我们所生存的宇宙,实际上是星空世界,由无边无际的宇宙星空,无数的星球组成。到目前为止,宇宙的边缘具体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我们的宇宙之外,还有另外的宇宙存在。另外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就必须要和我们目前所认识的宇宙一样吗?

也许,有一个宇宙,正和西游中所描述的三界宇宙一样呢!

自古以来,就有大千世界的说法,完全不同的生命,在各自的世界独立生存。想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这不是一般的生命可做到的。一个世界,包括了他自己完整的循环系统,比如三界就是一个独立的体系。

盘古在混沌中开天,这个混沌,我们可以认为是三界外面的未知地带,而大神盘古,就是混沌中的一个超级生命,是他一手缔造了三界的世界。

三界中最厉害的几个神仙,比如女娲、三清、佛祖,都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但是他们真的超脱了三界吗?也没有,都是在三界这个小世界内称王称霸而已,顶多是在天界和星空中活动。所以要做到孙悟空说的,超升三界之外,这无疑是大追求,这要破开三界的膜壁,闯入混沌中。

但是这些神仙,在混沌中能生存下去吗?估计要达到盘古的层次才可以。读者朋友们是怎么认识西游中的三界呢?欢迎评论。

标签: 神话 神仙 远古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