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惊鸿客
大学问家,大文豪苏轼是一位被大家最多提及的大师,他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精彩绝伦的诗词作品,多个领域的艺术成就,宦海沉浮让他深谙人情冷暖,吃过苦,享过福,吃过见过,少年成名,仕途坦荡,前半生一路顺风顺水,让天才诗人渐生骄纵之情,天才往往都是特立独行的,免不了恃才傲物,人生得意时刻,身边的朋友反而很少,中年遭遇滑铁卢,饱尝人生苦难,乌台诗案差点要了他的命,经过了社会的毒打后,成熟而圆滑了,磨平了峥嵘的棱角,这个时候的苏轼才成为人见人爱的东坡居士,豁达开朗让他更加受欢迎。在困难时期反而朋友很多,这个时候朋友们也更喜欢和这样一个平和开朗的东坡先生在一起。
苏轼作为传统儒家知识分子,践行着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为官一方则为人民办实事,杭州苏堤的修建,让西湖从一个臭水沟变成风光秀丽,风景宜人的好地方。被贬落魄时就自己创造美食慰藉自己。创造了东坡肉,东坡豆腐等美食,给我们留下很多美食佳话,艰难时期吃点好的,确实可以带来幸福,东坡先生用自己的实例来给我们传递这个朴素的真理。
通过梳理苏轼的朋友圈来全面梳理了苏轼的一生,从家人,师长,知己朋友,弟子,方外好友,甚至政敌,这些角度详细勾勒出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展现出东坡居士诗书画等多方位的艺术成就,从诗词,文献,笔记中钩沉,全面探索苏轼的社会和艺术交往,深入挖掘居士的人生哲学,艺术成就,性格特质,还原一个最真实的苏轼。多个维度,带着我们去了解,学习这个快乐的天才,这个豁达的乐天派,伟大的生活艺术家,通过诗文,美食,轶事来勾勒出一个不拘小节,豁达大度的伟大诗人。
对于这么一位复杂而厚重的大师,需要我们不断阅读和解读,去探求诗书画三绝背后的精神特质,东坡居士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遥远的偶像,更像是一位接地气邻居和朋友,外表一团和气,内心有着自己的坚守和坚持,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却又能和当下和解,给我们提供一种借鉴,用诗词书画滋养着我们,给我们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让我们得以休憩心灵,获取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

“何来人间惊鸿客,只是尘世一俗人”
《晋书·列女传》载:''(道韫) 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谓有雅人深致。'
谢道韫是东晋知名的大才女、女诗人 ,安西将军谢奕之女,东晋政治家谢安的侄女,王凝之的妻子,王羲之的儿媳。
她聪慧睿智、才辩卓绝,被后人称之为东晋绝代才女、奇女。
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名济的尼姑称赞谢道韫:"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由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而衍生出的"咏絮才",成为后世对女子才情与文学成就的称誉,而济尼的"林下风"则常用于比喻女子超凡脱俗的气质。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虽然谢道韫贵为士族女子,可惜她却在她叔叔谢安的安排之下,嫁错了郎!
但是她始终没有放弃追求自我、追求自由的独立个性,她经常与名人雅士谈玄论道,展现她的敏捷才思和高远才智。
她曾隔着屏风指点在论辩中处于下风的小叔子王献之,以智慧和才识赢得男性的尊重。
在兵革之乱,丧夫丧子的危急情形之下,她依然以从容不迫的态势,化解外孙刘涛被东晋权臣桓诛杀的厄运——
''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
“何来人间惊鸿客,只是尘世一俗人。……初来不知人间苦,回头已是苦中人。人间非净土,各有各的苦,同是红尘悲伤客,莫笑谁是可怜人;人在难处莫加言,马在难处莫加鞭。”
青年作家熊显华在本书《都是红尘一俗人》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谢道韫、陶渊明、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温庭筠、李煜、欧阳修、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这15位诗词大咖们的人生故事。
书里的92幅历代名家绘画配图,让我们更为直观地一睹古代诗人们的人情味、烟火气和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提升对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苏轼:人间惊鸿客
你可记得,雨打叶片声,是何等悦耳?你可忆起,中秋的圆月,多久不曾欣赏过?你可注意,夜晚的月色,又是如何美好? 在高强度的备考中,我们眼中似乎只剩下了分数与名次,不曾去细细发掘、品味生活中那些微小的美好。 “谁还记得从前的世界?谁还记得生活原本的样子?”读完林语堂的《东坡传》 我不由得想起《古典之殇》中的这两句追问。 “苏轼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虽然他有许多赞誉:散文作家,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但我认为,苏轼还是一位“生活家”,我对苏轼在黄州做官的那一段描写记忆十分深刻。 此时苏轼已是中年,刚经历过闹得满城风雨的乌台诗案,如今流放黄州,当一个小小的团练副使,手里一点实权都没有。在旁人眼里,苏学士这一遭实在是失去诸多,无论是财富、地位、名誉 ……苏轼几乎是摔入谷底,但对于此时此刻的苏轼来讲,他觉得,自己所得甚至比往昔要多:离开监狱后,正月里赶路,他便拥有了满目白皑皑的降雪;正式踏入了黄州境内,已至二月初春,泥土破出新芽,于是他又拥有了美不胜收的春意。 也是在黄州第二年,因土地在黄州城东门外,所以也称东坡。苏轼便自称 “东坡居士”。从苏子瞻到苏学士,再从苏学士到苏东坡,苏轼完成了心态的巨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