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李清照的《醉花阴》是其婚后所作,通过描述自己在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仅供参考。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橱通:厨)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一作:人似;销一作:消)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1、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永昼:漫长的白天。
2、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3、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这是个古老的节日。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4、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5、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6、东篱:泛指采菊之地。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7、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8、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消:一作“销”。
10、比:《花草粹编》等作“似”。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鞠有黄华”。鞠,本用菊。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本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丈夫又远在他乡,值此沉闷的天气,不由得使人心情郁闷、愁肠百结,不知什么时候天气能好起来,心情何时能好转起来。外面天气不佳,就留在室内吧!可是室内的空气却又让人感到空虚寂寞难捱,“瑞脑销金兽”写的就是这种境界。[1]“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句中的“又”字饱含深沉的情感。它暗含着昔盛今衰、今非昔比之叹。比较出名的南唐后主李煜词《虞美人》中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即是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景。这一句表明,先前的重阳节,夫妻团聚,携手登高赏菊饮酒赋诗,两情依依。今又重阳,恩爱夫妻却天各一方,两相侯望,怎么不叫人感伤?“佳节又重阳”,此句从王维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化来,毫无斧凿之痕。前两句描画白昼思亲,以至百无聊赖,悄然而卧,不能成眠,时至夜半。那种无法排遣的寂寞孤独,层层深入地呈现在读者眼前。[1]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消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此处引自《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一句。在原诗中“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这句紧承上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这花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杂花野卉,可见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在李清照这首诗里运用这个典故也用来表达深切的思念与美好的爱情。但是因为丈夫不在,所以这份思念便变成了孤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通过环境和时令的烘托,表现了一番凄清的景象,并暗喻作者自己愁苦的心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李清照的《醉花阴》是其婚后所作,通过描述自己在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李清照醉花阴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仅供参考。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橱通:厨)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一作:人似;销一作:消)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1、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永昼:漫长的白天。
2、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3、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这是个古老的节日。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4、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5、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6、东篱:泛指采菊之地。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7、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8、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消:一作“销”。
10、比:《花草粹编》等作“似”。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鞠有黄华”。鞠,本用菊。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本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丈夫又远在他乡,值此沉闷的天气,不由得使人心情郁闷、愁肠百结,不知什么时候天气能好起来,心情何时能好转起来。外面天气不佳,就留在室内吧!可是室内的空气却又让人感到空虚寂寞难捱,“瑞脑销金兽”写的就是这种境界。[1]“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句中的“又”字饱含深沉的情感。它暗含着昔盛今衰、今非昔比之叹。比较出名的南唐后主李煜词《虞美人》中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即是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景。这一句表明,先前的重阳节,夫妻团聚,携手登高赏菊饮酒赋诗,两情依依。今又重阳,恩爱夫妻却天各一方,两相侯望,怎么不叫人感伤?“佳节又重阳”,此句从王维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化来,毫无斧凿之痕。前两句描画白昼思亲,以至百无聊赖,悄然而卧,不能成眠,时至夜半。那种无法排遣的寂寞孤独,层层深入地呈现在读者眼前。[1]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消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此处引自《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一句。在原诗中“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这句紧承上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这花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杂花野卉,可见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在李清照这首诗里运用这个典故也用来表达深切的思念与美好的爱情。但是因为丈夫不在,所以这份思念便变成了孤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通过环境和时令的烘托,表现了一番凄清的景象,并暗喻作者自己愁苦的心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醉花阴》:文艺女青年如何思念爱人?
李清照《醉花阴》:文艺女青年如何思念爱人?
薄雾浓雰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宝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菊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作于宣和三年( )。两种说法均无直接证据,都是根据李清照跟赵明诚分居两地的时间推测的。前说称宣和三年赵明诚任莱州知州,李清照在青州居住;后说称大观二年重阳日赵明诚与妹夫李擢游青州仰天山流连忘返,而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
宣和三年的说法,固然难以成立,因为李清照《感怀》诗序云“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即当年重阳日前李清照夫妇已经在莱州聚首,不存在分居的问题。大观二年的说法,也不过是一种臆测。赵明诚《青州仰天山罗汉洞题名》“余以大观戊子之重阳与李擢德升同登兹山”,仰天山距离青州城四十多公里,即使赵明诚不流连忘返,以宋朝的交通情况大概也难以于当天赶回青州寓所。换言之,赵明诚此行,即使没有携李清照同行,他的流连忘返也是计划中的事,二十五岁的李清照当不至于有如许沉重的寂寞无聊需要抒发。
须知,李清照是水平很高、创作勤奋的词人。李清照作词,有相当高的自觉性。她的写作、抒情,不必把现实的缘由看得太实在,创作这首词时,她完全有可能是使用夸张、虚构等艺术手法,而不必是真实情感的如实表达。换言之,李清照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们夫妇不一定分居或分处两地,有可能是移花接木,把自己曾经有过的经历和感受来一个时空大挪移。
另外从词中抒发的情感强烈程度看,还有这样一种可能性:李清照写作这首词,原因可能不只是赵明诚跟她分居两地和外出游玩夜未归宿,而有更加严重的问题。比如说,赵明诚在外边狎妓或者蓄妾,陪着妓、妾过重阳佳节,而将李清照撇在家里。
总之,我认为,这首创作的时间问题,姑妄言之是可以的,非要言之凿凿定出是非,却不免有迂腐之嫌了。
这首词有一些版本上的分歧。主要有:
浓雰,一作浓阴。雰,阴阳二气交汇形成的雾气。雰字较好,理由是,它跟雾是同义词,可以构成对应关系。而阴字没有来历。如果说是由薄雾而来的浓阴,不合常理。
宝枕,又作玉枕,鸳枕。宝枕、玉枕差不多,鸳枕太露太俗,不可取。
纱橱,一作纱窗,纱帐。三者在伯仲之间,难分高下。
把菊,一作把酒。把菊较好,若是把酒,下句“有暗香盈袖”没有照应,显得突兀。东篱把菊,源自陶渊明采菊东篱。把菊还有一个好处,末句中的“黄花”(指菊花)有了出处。
元伊世珍《琅嬛记》记载:李清照把《醉花阴》词邮寄给赵明诚。赵明诚很赞赏,自愧不如,发愿要写首更好的词。于是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里一共写了五十首。然后把李清照的作品杂在里边,拿去给友人陆德夫看。陆德夫看了好几遍,评判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追问是哪三句,得到的回答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好是李清照所写的。
有学者认为这个故事,是捏造的,说赵明诚想要在词的写作上超过李清照,一定不是事实。这样说的学者,理由有两点:一是赵明诚平时致力于金石文物的收藏与研究,并不以词的写作著称;二是《琅嬛记》记载中的陆德夫,不知何许人,赵明诚诗文记载的交游之人中,未见此人踪影。
虽说是小说家言,但我认为,这个问题上,不妨姑且信其有。理由有三:其一,学者用来证明赵明诚不会跟李清照比作词水平的上述两点理由,缺少说服力;其二,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既然有“赌书”的雅兴,“赌词”也不无可能。赌书典故,出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其三,李清照词作的成就,有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其词作名声多是日后鹊起的,当初二人的作词水平并无天壤之别。即使赵明诚知道李清照词作高妙,偶尔拼力一搏,企图争个胜负,也是有可能的。
这首词的好处。前人说得不少。例如:
清许宝善《自怡轩词谱》:幽细凄情,声情双绝。
陈廷焯《云韶集》:无一字不雅。深情苦调。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词情深词苦,古今共赏。
龙榆生《漱玉词叙论》:刚健中含婀娜,结语具见标格,兼能撩拨感情……。
诚然,深情、苦调、雅字,都是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我认为,这首词在时间、情景的表现上颇有特色,值得注意。一般而言,一首小词都是描写或表现一个时间点、一个生活片段,而这首词的时间、情景都有数次明显的转换。请看:
情景:瑞脑销金兽——白日室内之景,宝枕纱橱——半夜卧室之景,东篱……有暗香盈袖——室外之景。
大概,李清照是想要告诉读者:她所表现的苦情,不是一时的景物触发,而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已经积累多时、相当深重了。
词的最后三句,被许多人认为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例如:
明瞿佑《金台集》:称“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为“妇人所难到”。
杨慎批点《草堂诗余》评结二句:凄语,怨而不怒。
明徐士俊《古今词统序》称赞“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句,“即暗中摸索,亦解人怜。此真能统一代之词人者矣”。
清毛先舒《诗辩坻》称“黄花比瘦”为“雅畅”。
清周之琦《晚香室词录》认为“帘卷西风”“其实寻常语耳”。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到底是佳句,还是寻常语呢?我认为是佳句。但是,有必要指出,它们并非李清照妙手偶得的佳句,而是化用前人诗句而来的。清许昂霄《词综偶评》认为“人比黄花瘦”系从秦观《如梦令》词“人与绿杨俱瘦”脱出,只是“语意较工妙”而已。“人比黄花瘦”的“瘦”字,乃是词眼,用今天的话说是全词的亮点。喜欢这句词的读者,有必要了解,其中的“瘦”字跟秦观的《如梦令》词有渊源关系。
认真追根溯源起来,不能止步于秦观的《如梦令》。无论是整首词的立意,还是名句“人比黄花瘦”,词眼“瘦”,至少都可以追溯到柳永那里。柳永《蝶恋花》词: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认真品味柳永《蝶恋花》,仔细比较李清照《醉花阴》和柳永的《蝶恋花》,不难发现,两首词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相关资讯
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销魂 一作:消魂;人比 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