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未来讲堂丨辛弃疾《青玉案

更新时间: 2025-08-22 14:18:50

阅读人数: 268

本文主题: 《青玉案·元夕》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和中国和平出版社承办的“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是我们继“未来讲堂——名家诵读赏析经典古诗词”活动之后,为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又一份国学大礼。

活动邀请了十余位专家学者撰稿,百名演播艺术家、广播电视主持人、表演艺术家献声,用生动的文字、美好的声音,为青少年朋友献上中国式的成长滋养与青春陪伴。

词作抒发了词人力图恢复中原的忧愤与不肯同流合污的孤寂。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著名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青年时,积极参加抗金斗争。曾上书南宋朝廷,条陈战守之策,但不被采纳。后到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官。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迫害,最终退出政坛,抱憾而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词作充满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收复山河的豪情,倾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合称“苏辛”,但又不拘一格,一些描摹壮美山川、隐居生活的小令则风格明快、清丽,亦受到人们赞许。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青玉案》,词牌名,取自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又名《横塘路》《西湖路》《一年春》等。以贺铸词《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为正体,双调六十七字,上下片各五仄韵。另有双调六十八字,上下片各四仄韵等十二种变体。代表作品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等。

关于此词的创作时间,学界并无定论,普遍认为作于南宋乾道年间。面对强敌压境,南宋当权者不思恢复中原,反而沉湎声色,极力排挤主战的辛弃疾等爱国忠臣。这首词抒发的正是词人力图恢复中原的忧愤与不肯同流合污的孤寂。

上片写景。元宵夜满城彩灯,就像春风一夜间吹开了千树万树的繁花;烟花满天燃放,仿佛是春风吹落了一阵又一阵的流星雨。“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句,妙用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人意表的是,这东风吹开的不是春日里的繁花,而是上元春夜的火树银花:这美得不可方物的灯海星雨。“宝马”“雕车”“凤箫”“玉壶”等美丽辞藻,化成了一个个万花筒般的镜头:奢华马车的芳香络绎一路,笙箫乐韵悠扬,皎洁的月轮光辉流转,鱼龙曼舞欢歌通宵达旦。此处“玉壶”,可喻明月、花灯。“鱼龙舞”指民间的“社火”百戏。此片中,绮丽的意象纷至沓来,传神地描绘了元夕灯火璀璨、歌舞绚烂、万民同欢的繁华景象。

下片写人。元夕市集上丽人们盛装打扮,发髻上插着蛾儿、雪柳、金丝绦等华丽头饰。她们语音娇婉,巧笑嫣然,婀娜多姿,行经之处,阵阵香风飘过。“众里寻他千百度”一句,写词人目光焦灼地在人群中千百回地寻找,那人却始终芳踪渺然。猛然回头,竟看到所寻之人就伫立在那灯火稀疏的角落。此片中,词人以一群花枝招展的红粉美女去衬托心中这清丽绝尘、遗世独立的佳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具有多重意义,表面看是作者的意中人,也有学者认为是指北宋旧都汴京,或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

以香草美人来寓意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贞始于屈原。辛弃疾所处年代,强虏压境,国势衰颓,南宋腐败的统治阶级只求偏安江南,纵情歌舞享乐,对内粉饰太平,对外屈辱求和,故认为此词中“灯火阑珊处”的佳人是指金兵蹂躏下暗无天日的“汴京”也无不可。因为,以南宋繁华的虚假表象来反衬中原沦陷地区的黑暗现实,亦符合词人在此词中的讽喻笔法。梁启超评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辛弃疾文韬武略,力主抗金,却屡遭迫害,但他宁过寂寞的乡居生活,也不愿与投降派同流合污。故可更贴切地说,词中“灯火阑珊处”那位遗世独立的佳人,正是作者自己的写照,也是其理想人格的艺术反映,表达了词人高洁的情操和对恢复国家统一的坚定志向。

全词意象新奇,别有寄托,寓意深刻,艺术造诣神妙。词中运用了层层叠加的反衬手法,先是上片铺开了一幅火树银花、富丽繁盛的全景图,继而镜头收窄至下片的暗香浮动般走过的一群群盛装丽人,最后聚焦在灯光昏暗处那孤高无匹的绝世佳人。由极闹到孤寂,由璀璨到暗淡,由众里寻他千百度到不期而遇,一层又一层神奇的反衬,富有戏剧效果,完美地建构了深沉而高远的词境。

词人洞悉形势,却无力回天,故在词中表现了屈原式不肯随波逐流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比孤寂和悲愤。词中把元夕渲染得越是纸醉金迷,即对懦弱自私的南宋当权派的谴责越为严厉!而对所寻之人的刻画越是冷寂孤高,则对国家兴亡、百姓命运的忧虑越为深切!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的第三种,即最高的境界。诚然,这是有大作为者的独到体验。蓦然回首,遇到千寻不遇的那人,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式的惊喜,也正是人们做大事业或追求真理而费尽心力后,在绝望中突然看到希望时的一种境界。

撰稿:冯倾城,清华博士,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澳门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澳门中华诗词》主编。入选《中华诗词》吟坛百家。

诵读赏析:崔杰,国家一级演员、导演、主持人。曾在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任话剧演员18年。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团长。参与拍摄了上百部影视剧。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

策划:黄炜、陈爱民、黎刚、孙巍、王秋、李秀磊、林云

统筹:胡银芳、高建荣、毛蓉蓉、常烨

撰稿:王贺、冯倾城、刘先琴、江合友、李让眉、李彤、张石、肖亚男、陈才智、陈骥、胡晨曦、黄文静、蒙曼、路英勇、樊令(按姓氏笔画为序)

监制:钱宇、刘莹、王洋、杨隽、张宝玉

融媒体:白钢、天时、雷杨、马鹏、宋扬、朱伟雄、高磊、李林、权敬、刘强、陈静、徐林、常炯辉、黄俊

文字编辑:张冉、高玮齐、王雅卿

音视频制作:北京京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

学习强国、人民网、中国视听、央视频、云听、听听FM、阿基米德等

原标题:《未来讲堂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未来讲堂丨辛弃疾《青玉案

辛弃疾《青玉案

在我们中国,非常重视初一十五。在十五这天,就有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上元节是马上就要来到的正月十五,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夜晚称为宵,所以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这一天的习俗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中元节是农历的七月十五,主要的风俗就是祭祀祖先,和清明节人们上坟的意思是一样的,下元节是农历的十月十五,主要活动是祭祀祖先。而在这三个节中,因为元宵节是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备受重视,2008年被选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个元宵节在西汉的时候就受到重视,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传统,女子是待在闺中,不怎么出门的。但是元宵节这一天,女孩子们可以自由活动。很少出门的姑娘们在这一天都会早早梳妆打扮好,等待晚上出门赏花灯。这样就给男女单独相处提供了机会,所以这一天相当于中国的情人节,因此也会邂逅美丽的爱情。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说到元宵诗词,马上就会想到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尤其是最后一句流传千古。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后这一句像极了爱情,很多人用它来形容孤独而执著的追求之后,终于得到了心上人的青睐。那么它到底是不是爱情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辛弃疾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武将出身的他一直向往金戈铁马的行伍生涯,去战场杀敌是他的宿愿。这首词却一改那种豪放的爱国词风,字里行间也没有婉约哀怨,别有一种艺术魅力。

上阕是元宵佳节的盛况,仿佛春天来临一般,春风吹开了千万棵树上的花朵,灿烂缤纷的花灯犹如满天的星星。富贵人家的“宝马雕车”造成了交通的拥堵,灯的品种极多,让人眼花缭乱。

下阕写人,在这样的盛况下,一群群美丽的少女,带着“蛾儿”“雪柳”的装饰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像一阵清风,带着一股幽香飘然而过。而进入作者眼帘的是一个孤高绝世的女子,与千万人中的遇见,让作者感觉很没有,正赏心悦目之际,突然却看不见她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一次,两次,千百次的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可是蓦然回首,当自己心情平静回复后,却发现那人在灯火稀落的地方。她在干什么,喜还是忧,都没有写,只是她站的地方是“灯火阑珊”处,想想也应该是冷清寂静吧。

在这个众人狂欢的时候,唯独一个女子与众不同,这个人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出现,留给了大家足够的想象空间。

我们可以看出来,上阕的热闹,都是为了下阕来造势。目的不是在写景,也不是为了抒情。而是突出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姑娘。

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是在宋1182-1192年之间,辛弃疾一连提出他的抗金的具体措施,但是都没有得到南宋王朝的重视,他本人也始终得不到重视。这个词显然是有所寄托,这个悄然独立的女子,和坚持抗金,绝不去趋炎附势备受朝廷冷落的辛弃疾是非常相似。

在热闹的元宵佳节之际,热闹的是他们,辛弃疾只有自己。此时他投射的时他的人生感悟,可以说众人皆醉中,他在清醒地看着这一切。他又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痴迷,有自己生命中一直坚持的东西。他孤独而执著。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成大学问的三种境界中,这是最高的一种境界,实现的这个过程必然是艰苦的,经过前两番历练之后才能成功,辛弃疾多么希望他的理想也能这样,突然能实现。

这首词,没有写国破家亡,但是他照样精彩,他呈现出的生命状态让人敬佩。

因为这首词,最后一句意境太过美好,很多人把它用到了爱情的邂逅。“众里寻他千百度”,重要的是寻找这个过程,找没有找到不重要,而是寻找了“千百度”这就是意义,正是“虽九死而不悔”。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戴望舒著名的《雨巷》,那里面反复提到的一个“丁香一般结着愁怨的姑娘”,何尝又是真的姑娘,那只是诗人的一种理想的寄托,美好理想的寄托。

元宵节了,祝大家节日快乐,所有的美好都能如期而至!

�����

标签: �����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