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一口气看完的书?
翻开书那一刻心都融化了,这本书太萌,太可爱了。
超人cr,你的作品成功的吸引了我。一直以来觉得绘画就要有美感,如山水画般叹为观止,如人物画般栩栩如生。可曾想,原来,画还可以这么画。
整本书的绘画风格,自由而独具一格,不被传统绘画框架所束缚,再搭配一些时尚词语的谐音梗,是那么的和谐而幽默风趣。在这里,能让你卸下一天的疲惫,慢慢翻阅扉页,享受此刻阅读的快乐。更能默默的鼓励你前行,鼓励你相信自己。
你是否会想到过这些词语经历怎样的转化,从“造孽呀”到“皂捏鸭”,从“真牛啊”到“蒸牛啊”,从“我超棒的”到“我炒蚌的”,从“疯狂打工”到“蜂狂打弓”,从“局外人”到“橘外人”,从“双向奔赴”到“双象奔富”.......是呐喊也是感叹!是坚持也是励志!他以绘画的形式,展现不一样的人生态度。
它值得你去翻阅,去领悟,去展现笑容。

看不进去书的朋友竟然一口气看完的书…
到底还得是毕淑敏啊!毕老师的书确实很抓人,又很有文字功底,更难得的是又很深入浅出,读起来丝毫不晦涩也不累。 . 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亲们真的千万别错过这本书! . 其实我们很多人对心理学感兴趣主要更想认清自己,真正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存在着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变和提升自我。因为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哪里的话,是无法决定前进方向和速度的。 . 这本书中一共有33个心理咨询案例的纪实故事。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完整的心理咨询过程,还包含了心理咨询及案例涉及的心理疗法的介绍。通过阅读这些案例故事,让我了解心理咨询师是怎样一步步引导来访者应对心理危机,从而走出阴霾的。 . 看这些别人的故事有时也会像照镜子,自己有时也会有类似的困惑,而毕老师用她真诚又细腻的文笔娓娓道来,每个故事的最后都让人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和释然! . 正如前言中所说,毕老师也希望通过这些案例能引导读者建立情绪出口,学会如何从容应对心理危机,构建持久关系,从而活出幸福人生。 . 书中金句很多,整体阅读体验轻松又治愈!很值得一看!按头强推!
一口气看完,边看边记的散碎感受
1. 郭鹤年是我见过在华人自传里最坦诚的人,对家族是是非非、自己的阴影面、战争中的灰色行为、获得账期和折扣的生意经、磨砺商业感官的小技巧、一些重大交易的原委等等毫不避讳,试图中立地还原事情原貌
2. 看序言觉得郭对自己的母亲过誉了,看完只觉得他夸得还不够
3. 这部自传帮我补上一些二战时期的东南亚视角
4. 日本士兵在侵略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马来过程中一边奸淫掳掠,一边带有强烈优越感,觉得自己是来拯救被殖民的亚洲人,在履行一项神圣的责任——可见优越感有多么强的蒙蔽性
5. 小时候受过不公对待的人更可能会对公平和正义有执念,郭鹤龄在郭鹤年眼中几乎完美
6. 盘谷银行董事长陈弼臣借钱给艰难起步的郭氏公司时,特意去他公司看看,“我后来才意识到陈弼臣此举的目的。他不是坐在豪华办公室里等人上门拜访,而是亲临每间店铺巡查视察,从而亲自观察和感受每家店的经营状况,细微至店内桌子的摆放,感受办公室的干劲和气氛。因此,他必须亲身前来。看店铺,不光看它的规模大小。当你走进一间办公室或店铺时,你就会有一种直觉,一种感应,知道那家公司是如何经营、前聚怎样。这种感觉很抽象。你能到空气中感觉到什么吗?这实公司是充满能量呢,还是呆板、颓废甚至垂死待亡?”
7. 这不仅是自传,也是历史,是反殖民、反种族歧视的温和斗争史
8. 郭鹤年从事从印度进口糖生意和建糖厂时,几次都是临时接到电话马上出发去机场,这样的果断迎来信任和机会。我可以马上去机场,谁会给我打这样的电话呢?
9. 这种公关和看人的能力简直让我羡慕到哭——“要成为成功商人,你每天都得像刷牙一样,擦拭所有感官。我称之为“磨砺商业感官”,这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每一种感官都有其用武之地。每当我走进一间房子,可以在眨眼间便能看清一切。如果屋子里有超过20个人,我可能需要多点时间来审视各人,但如果屋里只有6个人,我一进门便能马上知道发生的一切。我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气氛是紧张还是和诸。
11. “这次联手交易是从印尼出口至欧洲、中东或日本。我们负责接货,而J.V.Drake 则负责推销,相互之间不收取任何费用,所以双方均获得不错的盈利。如果我们只是做代理商,纯粹把接到的生意转手,那每吨就只能赚取5先令佣金,也就是说,一笔一万吨的交易,我们只能赚2,500英镑。但联手后,假设我们以20 英镑一吨的价格买入,24英镑卖出,我们两家就可以平分四万英镑的利润。”
12. “1963年的一天,印尼提出要修改食糖交易条款,修订大致是要将每一万吨爪哇原糖交易中的所得利润,从20,000英镑降到15,000英镑。按法理来说,我们可以拒绝,合同就是合同。但在亚洲,做生意不能光按法律,还需要互相理解迁就,顾及友谊。”
13. 现在的中国似乎缺少真正普世的、达成共识的道德观,结尾说中国需要建设道德与法治,我深以为然
14. 书出得还是有点早,呼吁作者出续,写一写在大哥二哥两败俱伤下出来挑起重担的郭惠光,说起来大儿子郭孔丞好像还和邓丽君在一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