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浙人在台:钱思亮后代在台湾一门三杰

更新时间: 2025-08-23 18:53:38

阅读人数: 293

本文主题: 一门三杰指的是谁

6月24日讯 据中评社报道,浙江旅台同乡以祖籍杭州的钱纯、钱煦、钱复一门三杰最为人知,三兄弟过去因有重要公职在身,不便参加同乡会活动。台北市浙江同乡会理事长、台北市嵊州同乡会荣誉理事长吴绍起去年出版60周年特刊,钱复以大乡长受邀题字,钱复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时,主动提及此事直说要分享但没找到,吴绍起稍后得知,认为知音相知,立刻再补送一本。

钱氏三兄弟的父亲钱思亮曾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台湾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大哥钱纯曾任“财政部长”、“中央银行”副总裁。二哥钱煦则是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艺术暨自然科学院之院士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老三钱复则曾任“行政院新闻局局长”、“驻美代表”、“经建会主委”、“外交部部长”、“国民大会议长”、“监察院院长”,2005年退休离开公职生涯。2011年,钱复以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的身份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

2011年5月10日,钱复与钱纯、钱煦三兄弟,前往杭州钱王祠祭拜先祖,为钱思亮纪念像揭牌;也前往临安认祖归宗,祭拜先祖武肃王钱镠,并向钱王陵园捐赠家谱,传为浙台交流佳话。

吴绍起与钱家一门三杰的渊源很深,尤其他与钱纯是三十年以上的旧识。吴绍起说,1983年,他从中科院被转派到中央印制(专印钞票)厂担任总经理时,钱纯任“中央银行”副总裁,襄助俞国华总裁处理金融业务,中央印制厂没有设董事长,直属于总裁,而钱纯副总裁督导的业务范围包括中央印制厂。

吴绍起说,钱纯今年3月过世,他在台北市浙江同乡会会刊《浙江月刊》写文章纪念永怀乡贤钱纯一生作风平实,淡泊名利,令人无限怀念。

浙人在台:钱思亮后代在台湾一门三杰

一代大师冯

冯·卡门是谁?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教育家,在中国的知名度却并不高,大部分人听说他,是因为 ,就连他自传的中译本也要在封面上写上“钱学森导师”这样的字样。

冯·卡门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是世界最为著名的科学工作者之一,中国的很多科学大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而他最著名的中国弟子当属钱伟长、钱学森和郭永怀 ,他们学成之后归国,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冯·卡门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从小就表现出来了惊人的数学天赋,6岁时就能随口报出5位数的乘法答案,他的父亲是一个大学教授,对儿子的天赋感到惊奇,但也害怕这样的天赋让儿子未来成为一个畸形发展的人,于是让他与各种数学科目断绝了来往。

他的父亲让他开始读地理、历史、诗歌来代替数学习题,幼年的经历使得他一生都崇尚人文主义文明,一生都是一个坚定的人文主义信仰者,长大之后父亲自然不再限制他,于是他重新开始学习数学。

1902年,冯·卡门在布达佩斯皇家理工综合大学完成了他的研究科目,获得了硕士学位。不久之后,他又到德国的哥廷根大学、巴黎大学深造,后来他还在亚琛工业大学和加州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学习和从事过研究工作。

1908年,因为德国反犹太情况加重,冯·卡门受邀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担任教授。那时候他虽然年轻,但已经是誉满全球的航天工程学家,人们把他称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他开创了数学和基础科学在航空航天和其他技术领域的应用。

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也没忘记为科学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他是一个拥有极高声望的教育专家,他的教学始终践行着师生平等,相互启发的原则,正因为这样的教学原则,他也培养了许多在科学领域声名璀璨的大家。

他带出的三个中国弟子,在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为中国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科技领域的奠基者和领路人。 这三个中国学生就是钱伟长、钱学森和郭永怀。

1935年9月,钱学森进入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他就拿下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的硕士学位,之后他到加州理工学院深造,也就是在这里,钱学森遇见了冯·卡门。

冯·卡门对钱学森是极为欣赏的,他觉得钱学森思维理解头脑充满智慧,而且又是个勤奋吃苦的学生,于是直接将钱学森收为了自己的博士研究生,他注重培养这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他解决了许多深奥的问题。

构建了闻名世界的“卡门——钱学森”公式 ,也因为这个公式,钱学森闻名世界,是中国最为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不久之后,冯·卡门又收了两个中国留学生——钱伟长和郭永怀。

钱伟长出生于书香世家,18岁的时候就以中文和历史第一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而理科成绩却一塌糊涂,那时候祖国正在危难之际,他觉得学文救不了中国,毅然决然的弃文从理。

通过刻苦的学习,将以前的弱项变成了强项,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前往多伦多大学攻读应用数学博士学位,之后转入了加州理工大学学习,成年人冯·卡门的学生,直接被安排到了喷气推进中心工作。

和他一起拜入冯·卡门门下的是他的同学郭永怀,郭永怀出生于山东农村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学习十分努力刻苦,考上了北京大学,在校期间学习刻苦认真,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

1938年,郭永怀参加了庚子赔款留学生招生考试, 与钱伟长一起考出了350分的最高分 ,这场考试原本只招收一个人,最后在几位教授的争取下,他们一起被录取,一起成为冯·卡门的学生,一起成为了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这三个人是冯·卡门最为得意的弟子,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得冯·卡门的喜欢,冯·卡门曾经说: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匈牙利人和中国人,我是匈牙利人,我的助手是中国人。

冯·卡门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和教育事业,一生都在从事科学研究,一生都在为他所热爱的科学所奔忙,忙碌到连考虑自己个人生活的时间都没有,

像这样一个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喜欢他,追求他的女子应该是很多的,但他还是选择孤独的度过一生。

1963年,享誉世界的科学家西奥多·冯·卡门去世 他的身后跟着数不清的送葬队伍,他们从全世界各地匆匆忙忙赶来,肤色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观念也不同,但是他们此刻的表情都无比的悲怆和宁静。

冯·卡门离开了,一个科学巨星陨落了,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科领域或者说是一个大学的损失,而是全世界人类的损失。但是冯·卡门的理论和科学精神会一直传承下去。

人生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孤独的来到这个世界上,然后孤独的离开,不同的是,你在走过这一生的时候,选择怎样的一种方式,是热闹喧嚣还是孤独清冷。

冯·卡门的一生是孤独清冷的,因为他的个人生活几乎等于0,一生都没有娶妻生子。但也是热闹喧嚣的,他培育了很多科学天才,在全世界有着很多的朋友,在科学领域留下了辉煌的成就,这样的一个人不会孤独。

冯·卡门是一个真正的天才和大师,他在科学领域有着惊人的成就却一生谦逊低调,他在教育领域也成就斐然,培养了无数科学界的大佬,其中就包括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钱伟长,钱学森和郭永怀三位伟大的科学家。

他一生未曾娶妻生子,全身心地投入科学领域,加快了航空航天领域的研发进程,为这个世界留下了更多的可能。

腾讯“一门三杰”合体企业微信“连接力”再进化

“一门三杰”合体 企业微信“连接力”再进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白杨 广州报道

1月11日,企业微信4.0正式发布。这也是时隔两年,企业微信又迎来的一次大版本更迭。

在发布会上,腾讯微信事业群副总裁、企业微信负责人黄铁鸣宣布,截至目前,企业微信上的真实企业与组织数超1000万,月活跃用户数超1.8亿,连接微信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

从2016年4月正式上线以来,企业微信一直以“连接器”为定位,帮助企业解决连接的问题。围绕这一点,在4.0版本中,企业微信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

一个是基于自身的协同能力,企业微信相互之间实现了连接,从而让企业具备了连接上下游的能力;

另外一个是企业微信与腾讯文档、腾讯会议实现了深度打通,这也是企业微信首次与非微信生态内的腾讯产品实现融合。

黄铁鸣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上线的前三年,企业微信通过三个版本的迭代,循序渐进地做了三件事:

企业微信1.0首先解决的是企业内部员工的连接问题,通过一个通讯录,企业员工可以查找同事,也可以发消息等;

企业微信2.0加入了工作台,通过开放接口,企业微信有了更多能力,比如打卡、审批、汇报等办公能力,以及客户管理系统、ERP系统等管理能力。

而在3.0版本中,企业微信实现了与微信的互通,这让企业微信的客户除了可以连接内部,更能够连接消费者。

实际上,3.0版本实现的与微信互通,也成为企业微信目前在市场竞争中最核心的竞争力。自2019年12月以来,企业微信也一直聚焦于这一点,不断深化相关能力。

在4.0版本中,企业微信与微信的互通能力也进一步升级,包括全面打通视频号以及推出微信客服能力等。

比如在企业微信4.0中,企业员工可以在企业微信的个人资料页上关联企业视频号,企业的视频号直播间也会出现导购入口,消费者可以一键接入,这让视频号也开始具备高效连接消费者的能力。

而基于微信客服的能力,只要企业选择设置,消费者就可以在微信生态内的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搜一搜、微信支付等页面找到客服入口;在微信外,如企业APP、官网等位置,消费者也能一键找到企业的客服。

黄铁鸣告诉记者,微信客服最大的优势,就是服务人员在与顾客联系之后,他们的会话可以留存在微信当中,顾客可以很容易的二次翻阅,企业也能更便利的触达到顾客,“我们希望企业借助微信客服的能力,能够以一种更加固定的关系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除了与微信互通能力的升级外,企业微信在4.0版本中也延续了大版本大迭代的传统,新加入了“产业互联”功能。

基于该功能,企业可以创建一个包含上下游的通讯录,把所有供应商、经销商都加到通讯录中。这让寻找上下游联系人,像寻找公司同事一样简单。

同时,上下游企业可以随时拉群沟通,任何紧急通知、公告均可一键群发,工作台的应用也能一键共享,上下游企业一体化成为了现实。

黄铁鸣表示,从内部连接到外部连接,从系统连接到人的连接,企业微信要做的事情十分明确,就是帮助企业做好连接,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

在企业微信4.0中,更让人惊喜的变化是,腾讯在办公领域的三个最强单品实现了融合。

黄铁鸣告诉记者,本次联手,并非产品间简单的接口开放,而是三大产品彼此开放底层能力,深度融合。

在企业微信4.0中,腾讯文档成为了一个多人协作空间,文档创建者可以把企业微信上的同事、微信上的客户,都拉进这个文档中,实现了“把文档转发出去”向“把人邀请进文档”的转变。

除此之外,文档和日程、会议、聊天、邮件之间也可以相互嵌套、相互引用,不用跳转多个应用去找,从而提升了办公效率。

而融合版的腾讯会议不仅让企业内部员工更高效开会,也能通过企业微信和腾讯会议的打通,帮助企业更方便地和企业以外人员沟通。

在去年的员工大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将企业微信、腾讯文档、腾讯会议合称为腾讯的“一门三杰”,并透露它们正在部署相互打通的工作。

可以看出,从腾讯集团高层的角度,也十分乐于看到这些产品的融合。实际上,这三个产品横跨腾讯三个事业群,早在2018年,三个团队就尝试过进行合作,但最终结果依然是保持各自独立发展。

直到2021年6月,由腾讯总办最终下定决心——一定得协同,这才让三个团队的合作重新启动。

黄铁鸣向记者表示,推动合作重启的是用户,“过去,这三个工具相互独立,虽然企业微信提供了接口,但用户使用起来仍存在诸多不便”。

比如,一个企业开会,员工既要安装企业微信App,又要安装腾讯会议App,并且开会的时候还要两个App来回切换;再比如,企业员工把文档发到群里,群里的每个人点击前都需要申请一次权限。

有很多企业都向企业微信提出反馈,“都是腾讯的应用,为什么要分开用”,包括内部员工也有反馈称,三个产品间账号不通、数据不通、追踪麻烦。

所以,打通用户体验,已经变得迫在眉睫。但黄铁鸣告诉记者,因为三个产品都是十分成熟的产品,各自的技术后台以及服务的用户群体都存在差异,所以在对底层技术架构和上层产品形态进行融合时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如何解决不同团队的协同问题,腾讯最终决定依靠联合团队。在2021年下半年的战略大会上,马化腾也分享了关于组建联合团队背后的考虑。他坦承,起初也考虑过合并团队,但一个个谈下来,分与合各有利弊,最后决定还是采用联合团队这个做法。

马化腾说,“我们很多时候是讲创意、讲产品的,三个团队不要硬绑在一块,现在成立联合开发团队,让用户在体验上形成一致,这一定要落实到位。我特别希望大家在办公协同方面一起做出一款好口碑,不管是To B, 还是To C都受欢迎的新产品。”

“所以,腾讯会议从今年9月份就安排了近50人的团队到成都和企业微信的客户端团队一起进行研发。”黄铁鸣称,而接下来,这种联合团队的合作方式也会延续。

对企业微信来说,前有钉钉、后有飞书,其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并不小。虽然依靠与微信生态的互通,让企业微信构建了一道核心竞争壁垒,但是在产品体验下,企业微信仍存在进步的空间。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一个现象是,部分企业在内部办公上使用其他产品,在处理消费者关系时才使用企业微信。对此,黄铁鸣也坦言,“我们肯定是希望客户都能使用企业微信,但是如果有做的不足的地方,那我们就要去提升自己。”

而与腾讯生态的其他产品进行协同,也可以看作是企业微信提升产品能力的一种捷径。除了腾讯会议和腾讯文档外,腾讯内部其实还有很多产品,黄铁鸣也表示,如果企业客户对这些产品有需求,希望企业微信与它们更紧密的结合起来,那公司就努力提供一体化的体验。

标签: sina.cn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