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Ⅱ:黑暗森林》
《三体Ⅱ:黑暗森林》——光年尺度下的生存推理
在三体I中,我所感受到的是大刘的迷茫,亦即一种在巨大技术鸿沟下对人类未来的不确定性,当时我与同学在讨论三体I时,也微微感觉三体I写得不是那么痛快。不过我用两天时间看完了《黑暗森林》,心中的疑虑一扫而光,《黑暗森林》绝对是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科幻小说,同时我也认为这本书是大刘最好的作品,因为它兼顾了大刘惯有的激情和深邃的思想。 一言以蔽之,《黑暗森林》讲述的是光年尺度下的生存推理,虽说这本书是科幻小说,但书中的推理成分是如此之多,以致于我在写这篇书评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不能泄底。在三体人准备侵略地球的这段时间里,人类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精选出四位“面壁者”,希望以此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 在本书的开头,作者借叶文洁之口说出了“宇宙社会学公理”,它只有两句话: 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这两句话,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本书所有推理展开的基石。如同几何学的公理一样,所有的文明在这两句话的假设下发展壮大。好,就此打住,再说就泄底了。到了书的终章,又给出了一个非常形象化的结论:“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基于同样的原因,在此我不做解释。而中间部分,则是从假设到结论的推理过程。毕竟这本书本质上属于科幻小说,中间的很多推理过程都带有超凡的想象力和大刘一贯的技术美感。 本书分为三部:第一部,面壁者。时间位于危机纪元头几年,此时面壁者计划刚刚开始实施,地球选出了四位面壁者,他们的任务是想办法拯救地球,但是同时要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对任何人都不能说,因为三体人也在不知名的角落里观察着他们的一切,除了人的内心思维。同时三体人也想出了相应的对策,选择“破壁人”来破坏他们的行动。第二部咒语,紧接第一部,用大段大段的篇幅来描写人物的活动和面壁计划的工作或是伪装。第三部黑暗森林,时间为危机纪年200多年左右,此时的情况大有不同,人类已经有了超乎想像的科技力量,而且面壁者计划也被终止,可是此时只剩下最后一位没被“破壁人”识破的面壁者——罗辑,究竟人类和三体命运的未来怎样发展呢? 如果从推理的角度来看这本科幻小说,可以将其简化为这样的问题:知道敌方一定会侵略你,你要怎么想办法才能挽救自己的命运?四位面壁者的计划就分别是对于反侵略计划的四种方法。就像推理中的四重解答。而实际上四位面壁者的计划也一位比一位更加有效。这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我的大脑逐渐兴奋,甚至到了头皮发麻的程度。所以到了最后,故事情节发展已经到了一种紧张得不能再紧张的程度,当我看到结尾几十页的地方那大段大段的叙述,突然有一种思维上的飞扬,就像以前我们总是在平地上讨论问题,而现在我们看到了天空。大刘这一次以几近完美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而且为自己的思想寻找了一个可靠的依托来阐述。实在是了不起! 有很多时候,我在看到面壁者计划时,总会觉得这些计划庞大而且不可思议,不过如果认真分析,才会发现这是必然的选择。大刘用高超的笔触详细阐述了这些计划,给人一种科技和终极的美感。关于生存的讨论,我所指的是文明的生存法则讨论,在故事的最后大刘用了相当有份量的篇幅和语言来说明这个问题,结合之前的小说描写,这些讨论在这里变得有理有据,严格的讨论和形象的比喻结合在一起,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个栩栩如生却又冷酷无情的法则。 看完这本书,我开始期待三体III了,不知道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未来的世界,阳光会一直持续么?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三体Ⅱ》:猜疑链的无解和面壁者的可悲
《三体Ⅱ》中阐述了宇宙社会学的基本公理: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
于是乎,一个复杂的猜疑链,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出现了。生物要生存,但是宇宙间物质总量不变。也就是说,有生物要延续生存与文明,那就必将会带来灭绝与倾覆,区别在于,弱肉强食。
猜疑链是无解的,尤其是在宇宙如此浩渺的维度里展开。文明A与文明B相遇,双方恶意,则至少一方灭亡。A或B存在善意,则至少一方灭亡。假设双方皆存在善意,A会想B是否善意,B会想万一A存在恶意,于是至少一方灭亡。若双方存在善意,A,B都向对方展示善意,A或B会想对方是否真的存在善意,结果不变。在余下的任何可能里,结果或许都不会变,因为,除了猜疑链的无解性,宇宙间甚至没有统一的道德标准。
给岁月以文明,不要给文明以岁月。岁月冗长,不要执着,朝夕即可。没有哪个文明亘古不变,我们应该庆幸的是,在如此跌宕的岁月长河里,总有一些发光的东西没有被湮没。
猜疑链揭示了人性之恶。那些冠之以道德的,终将亲手把道德撕碎,那些崇尚于生存的,终将把他人的生存剥夺。在宇宙中,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
也正是人性之恶,让我们看到了面壁者的可悲。在漫长绝望的等待里,人们热衷于追逐希望,甚至于开始制造希望,却往往在希望破灭后迁怒于希望本身。面壁者计划本身便是如此。人们在绝望里试图找出一线生机,于是一些人被动的被选出,再被动的被赋予权力。在一场不自主的梦游里,最后成为人们愤怒的牺牲品。
他说的一切都是计划本身,他永远无法证明自己。
雷迪亚兹,以全人类做筹码,企图以此换来与三体文明谈判的机会。又凭借并不存在的发射器,从美国的重压下获得生存。却最终在自己亲吻过的土地上,被自己最珍爱的人民乱石砸死。人民不允许被选出的意志,不遵从自己的意志。上帝也不行。
罗辑,从最开始带着全人类的失望,到大低谷后燃起全人类的狂热。一句咒语,一语成谶。可是,在事实之下,不满自己希望破灭的人群,又有哪个在乎罗辑的死活?丑陋的嘴脸啊,在获取信念时宁愿尊同类为上帝,又在希望破灭时以欺骗为由将上帝弃之如敝履。
三体可以毁灭人类,但是人类可以毁灭一切。
结局很震撼也很美,美到想哭
开始部分采取蒙太奇的形式,减少了沉闷,毕竟一开始一切是迷。08年出版的书,当时的科技水平被智子锁死,但在两个世纪后冬眠者醒来时的科技跟2019世界的科技有相似之处,如对触控屏的追求、无人驾驶技术等。果然科幻小说都有预言的功能,或者说科幻小说是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指明灯。原来受了核辐射会犯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