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森林》读后感
《三体》是刘慈欣写的一套科幻小说,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册中的小故事,但我认为第二本最能反应人性,第二遍阅读第二册,有一些新的感悟。
第二册中的主人公罗辑一共经历了三次起伏,在三次起伏中,作者让我们看到了真是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第一次在罗辑被选中为面壁者的时候,他是地球上第一个想到黑暗森林理论的人,也是三体必须要杀的人,所以他成为了面壁者,可以无条件的动用地球上的绝大部分资源,这让罗辑的地位直线攀升,人们也都对他寄予厚望。但是由于他的不作为,联合国对他越来越失望,渐渐剥夺了他的特权,甚至强行冬眠他的妻子和孩子,让罗辑思考,直到他被基因病毒危及生命才不得不进入冬眠。第二次是在他醒来的时候,人类舰队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但是水滴的出现让人类舰队顷刻间全部灰飞烟灭,人类陷入了绝望状态,这是人们想到了罗辑在休眠之前发送的一条“咒语”,发现被“诅咒”的那个恒星消失不见了,这时人们再次启动面壁计划,再次把罗辑推上神坛,罗辑再一次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好景不长,水滴“遮蔽”了太阳,这让人类没有办法发送三体的坐标,罗辑没有办法拯救人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从希望到绝望,罗辑再一次被驱逐,被赶出了居民区,甚至连公交车都不能乘坐。第三次是罗辑利用自己的颓废蒙蔽了“智子”,最终在太阳系布置了三体的坐标,并以此作为威胁,让三体放弃侵略地球并传授先进的技术,罗辑再一次成为了救世主,地位超然。
不仅如此,书中还有一个阶段让我印象深刻——大低谷。书中的描写是:“……但后来,世界经济转型加速,生活水平一天天下降,政治空气也紧张起来了,真的感觉像是战争时期了……不过只要有饭吃,还能凑合着过,但后来,事情不妙了,全世界都开始挨饿……环境恶化是主要原因。当时的环保发令倒还是有,但那正是悲观时期,人们普遍都有一个想法:环保有个屁用?就算把地球保护成一个花园,还不是留给三体人?到后来,环保甚至和ETO划上等号,成了人奸行为,像绿色和平组织这类的,都给当作ETO的分支镇压了。太空军工使得高污染重工业飞速发展,环境污染是制止不了了,温室效应,气候异常,沙漠化……然后是农业大减产,储备粮耗光,然后……就是大低谷了。”
这是很好的反应了一个社会群体,我愿意称之为人类社会的”群体迟钝“,这个概念包括很多基础的概念,包括群体极化,群体懈怠,旁观者效应,跟风效应等等。当社会发生危机的时候,总有一些受教育者能够清楚的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看到正确的道路和解决方法,但是由于社会中有相当多的一群人没有办法在灾难到来时进行冷静的思考,无法冷静地听取他人意见,更无法无条件的服从命令,导致只有当危机发展到极端的时候才开始采取措施。现在也是这样,疫情期间难道人们不知道超市要排队吗,难道人们不知道出门要戴口罩吗,难道大学生不知道封校的重要性吗,但是很多人就是没有办法去遵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没有办法去冷静地思考和分析,这将给这个社会带来沉重的灾难。
每个社会都有一群“守望者”,都有为人类瞭望远方的灯塔,发现人类社会现在隐藏的危机,并大声的呼喊,就好像那个年代鲁迅等,但是房间里的人只顾着玩乐,丝毫没有听到他们的声音。“不是什么岁月静好,而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我见过饥饿大军,几千万人大逃荒,大平原上沙土遮天,热天热地热太阳,人一死,立马就给分光了……大低谷持续了半个世纪吧,就这么五十来年,世界人口由八十三亿降到三十五亿。后来嘛,有人想开了,越来越多的人想开了,都怀疑即使是为了末日战争的胜利,付出这么多到底值不值。你们想想,怀里快饿死的孩子和延续人类文明,哪个重要……叫文明免疫力,就是说人类世界这大病一场,触发了文明机体的免疫系统,像前危机时期那样的事儿再也不会发生了,人文原则第一,文明延续第二,这已是当今社会的基础理念。”
不仅人类机体有生理上的免疫力,人的心理上也有免疫力,社会也有免疫力,文明也有免疫力,也就是所有人心理免疫力的集合。很多人在经历了人生沉重的打击之后,起初会变得颓废,变得消极,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可是后来他们绝大部分都可以从颓废之中走出来,变得勇敢积极,这就是人心理上的免疫力。社会在经历绝望之时,社会会变得颓废,也就是绝大多数人会变得颓废,文明会倒退,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人们的思想会逐渐的清醒,当清醒的人越来越多,人类社会就会重新就启蒙,重新思想解放。
2022-08-22 08:45

生存与生活
在《心灵自由之路》一书中,克里希那穆提问到:“这里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心既然有这么沉重的负担,那么它是否能解除制约?不但如此,是否还能解除它的恐惧?我们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使我们接受种种制约的就是恐惧。 ” 是的,我们的心受到各种制约,而这些制约就是恐惧。然而我们到底在恐惧什么?这些使我们恐惧之物为何让我们恐惧? 我居然从《三体》中获得了答案:我们所恐惧的,无非是生存机会的降低。同《自私的基因》一书的逻辑类似,在黑暗森林中你死我活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文明或是基因,必然存在一种行为模式:不断保存和复制自己,不断毁灭潜在对手。合作与威慑都只能是暂时的平衡,而生存或是毁灭才是永恒的主题,而最终的结果,正如《三体》第三部的英文书名:dead end。 因此,正如《自私的基因》中的观点,人的意义?人不过是基因制造的生存机器罢了。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生存的本能都无形地统治着我们的生活,在我看来,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暂时的生存与永久的生存。 暂时的生存又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资源的疯狂的占有,我们疯狂占有和追逐我们能拿到手的一切,就连虚拟游戏中的游戏币、角色等级、游戏装备都不例外,因为这无关占有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只关乎我们疯狂占有的本能,唯有那些拥有强大抢占资源能力的结构体才能够生存下来,所以我们是虫子,吞噬一切的蝗虫。二是对社会认可的疯狂追求,个体的力量最终是弱小的,唯有形成有力的团体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优势,而被团体所抛弃的个体,则几乎意味着死亡,所以个体不惜代价要获得团体的认可,与团体的其它个体形成互利共生关系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去扩大自己的个人利益。这里面最要命的是我们要获得的社会认可是一种相对认可,于是这就变成了一场永无修止的博弈,于是,他人就成了地狱。以上这些没有丝毫的意识、自觉在里面,一切都是自然进化的必然结果,不管是人、动物、基因还是分子结构,都是这样的结果。 对永生的追求也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繁殖后代,尽可能多地繁殖后代。二是追求那些似乎可以永生的事物,比如追求千秋功业,追求青史留名。三是直接追求永生,比如去相信轮回,相信上帝,又或者是修道成仙。但有生存就有毁灭,有开始就有结束,从来不会有不朽的事物,也不会有不朽的事业,小到原子,大到宇宙都是如此,何况人乎?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恐惧什么,我们恐惧的是生存机会的降低。所以我们会恐惧没钱、恐惧自己没有足够的技能、恐惧被社会所抛弃、恐惧处于社会底层,因为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的生存机会的减少,他驱使着我们运用我们的一切能量去避免这一切,恐惧只是我们所意识到的这种信号。那些甚至远在人类诞生前就已经形成的模式,在我们不曾意识的情况下运行不息,将人生变成了一场生存游戏。 我们能解除恐惧吗?从我前面的陈述可以看出,我的答案是不能。因为不为生存所恐惧的,最终也将无法生存。但只为生存而存在的,最终也将必然灭亡。 我们能缓解恐惧吗?我的答案是可以。回到人的层面,除了生存,我们还有生活。不为生存所忧,往往可以更好地生活。而更好地生活,也往往可以缓解我们对生存的恐惧。前者的一个典型就是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他们的上帝已经给了他们永生的承诺,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可以更专注地去生活(然而可惜,大部分人将它转换成了另一种生存游戏)。而后者,首先在我脑中浮现出来的,居然是那些我向来十分鄙视的及时行乐的纨绔子弟,当然,前提是他们真正得到了“乐”。 而生活意味着什么,我想他意味着对“意义”的无视,专注于对自己生存之外的欲望、感受的关心,对他人生存及生活的关心,比如无用的艺术、美食。这在《三体》系列中,体现在两个人的身上,一个是罗缉,一个是程心。这里我只谈罗缉,他成为面壁者后,给自己要了别墅,要了老婆(某种意义上算是要来的吧……),甚至要那瓶在海底沉了N年的酒,不关心人类的生存,也不关心自己的生存,只是幸福地享受生活。后来,他因为对老婆孩子的爱而又承担起面壁者的责任,他为此曾成为人类心中的救世主,也曾成为人类眼中的恶魔,但他始终淡定地做着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最后他放弃生存的机会,在对程心的祝福中被压缩到二维,如果他有遗言的话,我想,他也许会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没有生存,我们的生活便无从谈起。而如果只有生存,人生就会了无生趣。意识到这一点,就意味着我们在内心深处保留对生存危机的合理恐惧的同时,求得生存与生活的平衡,而如何去平衡,我想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路,而最终这些路也许可以总结为几种模式,但这不是我目前能做到的。其实千言万语,无非就是这么一句话:人终有一死,荣辱功过,一切皆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好好活着吧。 最后还想补充一点,就是生活与生存未必矛盾。社会的“进步”(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进步一词会让人觉得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过程,但实际上这里面没有思考的价值判断,不过是旧模式被淘汰,新模式得到生存的过程罢了)并不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积极追求“进步”,而是每个人无目的地去尝试和创新,最终经过社会层面的自然选择,形成我们所谓的“进步”,而自以为是地去追求“进步”,从长远来看其实是有害于“进步”的。所以从更大范围来看,也许生活才是真正有效的生存之道。正如《三体》中,人们不再追求星际防御计划,转而追求生活的时候,科技反而得到了快速的进步,生存的机会反而得到了提高。而对我们每个个人,如果谦卑一点,不再自认为自己可以认识社会的“进步”方向,不为自己主观设定发展方向,而是积极地生活,积极地观察和尝试,会不会同时是更好的生存之道和生活之道呢?
读后感(三体Ⅱ)书评
这两天刚刚看完《三体2:黑暗森林》,八月份看完的第七本书,也是三体三部曲当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本。真的超级好看,可以说我这次再读《三体》系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再看一遍《黑暗森林》。书中四位面壁者的战略都堪称经典,全都无愧他们面壁者的伟大身份,四位面壁者任何一位的计划拿出来都可以写成一部非常优秀的科幻小说,不得不佩服大刘的脑洞,真的太强了。《黑暗森林》当中我最喜欢两个角色,一个是大史,做事不拘小节的中国老警察。《三体1:地球往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古筝”计划就是这个被人轻视的老警察提出来的。在《三体2:黑暗森林》,大史更是救了男主罗辑无数次,塑造非常成功的一位配角。另外一位则是章北海,那种非常坚毅有信仰的中国军人。某种程度来说,这位是《黑暗森林》这本书里面最狠的角色,章北海干的那些事真的太猛了,一个让三体人跟ETO全体反派都觉得“狠”的“狠人”。用ETO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如果他们组织有章北海这种狠人,罗辑早都不知道死多少遍了。最让人唏嘘的事情是:狠了一辈子的章北海最后是死于那一丝人性,死于对其他宇宙战舰同袍的仁慈[捂脸][捂脸]不得不说大刘的这本《黑暗森林》,把人性中最自私最暴力的那部分黑暗心理描写的淋漓尽致,在这个“黑暗森林”当中每个人都是行走在黑暗中的持枪猎手。“毁灭你,与你何干……”
相关资讯
上篇:三体Ⅱ:黑暗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