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后感
暑期近半,读完了《三体》三部曲,恰好又看到两个视频:1.直播时突然出现的排列规律飞行物,导致直播突然中断。有网友评论是三体舰队,让我一下有了代入感。2.一个复杂的类似神佛的画像,看着手心里与自己一模一样面对面的小号神佛,然后视频一直放大,小号神佛又看着自己手心里的另一个面对面的小小号,就这样一直放大,又无限循环。有人说他盯着看了五个小时多,突然就悟出了宇宙真理,我跟我刚问他悟出的是什么。 结合这两个视频和作者刘慈欣的描写,我把宇宙想象成一个无限大的洋葱。想起中学时的第一个生物实验,洋葱内膜上的细胞,那不就像一个微型太阳系吗?只可惜当时我把显微镜调来调去也没亲眼看到,只能结合书上的插图进行想象。 如果万物自有其规律的话,宇宙这个无限大的洋葱会不会也有一个循环点呢?要不然它的规律在哪呢?

《三体》读后感
每个人对着星空有着不同程度的幻想,抬头仰望星空是最简单也往往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情,脖子上扬就可以看见天空,浩瀚的夜空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吸引着年少的我们,甚至可以说对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有不同的吸引力,毕竟啊,我们从没有离开过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呢,我们也不知道真正的宇宙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威胁还是更高的科技还是和平?
三体给我们很好的思考,三体在星空中宇宙的框架下给了我们很多对于道德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可能永远不会发生在我们 的现实生活中,但是背后隐藏的逻辑却时时刻刻存在我们的生活。
很多的物理概念很华丽,二向箔,四维降到三维,三维降到二维、归零者、暗黑森林状态、曲率驱动飞船、黑域、智子、面壁者、执剑人、接替计划、冬眠、思想钢印、水滴、引力波广播。
这些概念确实让我们领略了一个新的世界,让我们不自觉地领略了宇宙的浩渺,还有人类这种生物在广袤宇宙中的不堪一击。人类在黑暗森林状态下,遵循丛林法则,枪打出头鸟,一暴露自己就收到毁灭的讯号,等待自己的只有死亡而已,而死亡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实在是家常便饭了,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一粒微尘而已,漂浮在空气中。
程心被称作圣母一样的人,为的是人类全体,她做出了两次选择,结果看样子都是错误的,从大局上看,但是从普通人的角度看,她无疑做出了对全人类都好的结果,保证不让一个人流落太空,她的抉择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云天明为程心决定将自己送入太空,为人类冒险保留重要讯息,尽管被错误解读了,他一生送给程心两个礼物,一个星球,一个宇宙,对于这样一个女孩来说 ,甚至说对于全人类来说都弥足珍贵,为宇宙留下了可能性。
而程心最后做出的决定也是很伟大的 ,尽管在宇宙面前她决定归还小宇宙,可能无济于事,但是总归是尝试过了,为整个宇宙奉献出了最后一次。
罗辑,从一个博士到面壁者再到执剑人,最后变成一个百岁老人,最初,他的人生哲学是及时行乐,一切举动都被看做是神秘的举动,是面壁计划的一部分,后来被质疑,庄颜和孩子也离他远去,给星星以诅咒,使其招致黑暗森林打击,又重新恢复面壁人的身份,到最后被各种质疑,逐出小区,在旷野之中,开始在三体人和人类头上都放置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成为新的执剑人,知道程心接过那个红色按钮为止。
也许在人类的眼中,他就是一个享乐的人,也许他就该有守护地球的义务,就是这样。他可能注定不能享受天伦之乐,即使在庄颜的眼睛里,他是一个消灭另一个文明的 可怕可怖的人,不,可能他是魔鬼。那人类会怎么看他。。。
人类真的不得不说是一个复杂的东西,三体给了我们很多思考。
通过大量的形象比喻,和丰富的类比,极其具有代入感的语言,让人不得不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三体读后感
对于任何事物(人、物、事)而言,“活着”的体现就是存在“欲望”,不存在“欲望”便可以定义为“死亡”或者也可以说成是“永生”。
“意义”只存在于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时空、特定的环境)。
虽然带着“科学”环境的背景下抒写或者描述出这本“书”,即便书中所有的描述演变真实,却也是“释家”或老子曾叙说的“结果”。
读完之后,虽然感叹人甚至宇宙之渺小与宏大,甚至因此而对人生生出些“疲倦”、“没劲”、“不值得”之类的负面情绪,却好在“儒家”给自己的思想力量太强大,或者说自生的信念太强大,这些许的负面情绪终究还是昙花一现。
若要解释,又要说到“什么是人?”、“什么是活人?”“人活的意义”这上面来。
在此前自己已经明确回答了,当然,这些解答都是我个人的“信念”体现,然而,这些问题也是我自己问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