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和小说记载不同:关羽挂印封金,封的是赏金,挂的是什么印?
关羽在《三国演义》中的“挂印封金”事迹,历来被后人称为忠义的象征,尤其是在他一人单骑千里,过五关斩六将的壮举之后,他的形象更是成为了忠臣与勇者的典范。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许多人开始对这段历史产生疑问,尤其是在关羽“挂印封金”这一事件上,历史记载与小说描绘的不同,令人深思。
我们首先来看《三国演义》中的记载:曹操在答应关羽的请求时,曾明确表示会提供三件事情,其中一条便是为刘备加倍发放俸禄。这在当时,作为刘备的支持者,曹操愿意从自己名下给予刘备更多的资源,这在历史上无疑是对刘备的一种厚待。而刘备自己,作为大汉朝廷的官员,从宜城亭侯、左将军到汉中王,地位逐步上升,所获的封号和俸禄都不容小觑。关羽虽然在战斗中表现出众,但直到去世时,他仍以“汉寿亭侯”的名义自称。东汉末年的爵位体系中,“亭侯”是较为显赫的身份,足以在普通百姓前自称“孤”,这在当时是对其身份的极高认可。
然而,《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与史实有所出入。小说中提到,关羽在自己的堂上“挂印封金”,这显然给了读者一种关羽辞去朝廷所赐封号的印象。但若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关羽作为一位忠臣,怎可能轻易放弃自己由刘协所赐的印绶呢?在《三国志》中的记载中,关羽并没有真正放弃这些重要的象征身份,反而在与曹操的互动中,明智地保留了所有相关的封号和印绶。在当时,亭侯金印是极为宝贵的,它不仅仅代表了封爵,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尤其在东汉末年,许多地方的官员为了维护朝廷的威严,甚至会亲自刻印符号,而那些重要的印绶也多次被曹操或刘备在必要时加以保留。
此外,关羽为何要挂印封金,这背后又有什么深层的历史动机呢?如果我们从小说中的情节来看,关羽似乎已经“辞去”了自己在朝廷上的官职,但这在现实中显然不太可能。东汉的“亭侯金印”象征着他与刘协之间的朝廷关系,关羽不可能因个人的愤怒或者对曹操的决裂而轻率地抛弃这些东西。若关羽真的将这些印绶抛弃,那他便是背离了汉朝的忠臣身份,甚至会被认为是“汉贼”了。
从这一点来看,小说中“挂印”的描述,显然具有更强的艺术夸张成分。罗贯中可能想通过这一情节来塑造关羽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展示他对忠诚和义气的执着,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显然过于戏剧化了。关羽的真正伟大之处,正是在于他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大义,在乱世中依旧忠诚于汉室,而非一个轻易放弃封号和荣誉的人。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长远,关羽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武侠英雄的传奇,也是对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反映。东汉末年的权力斗争和社会动荡,使得许多人为了生存和权力不得不做出妥协。在这种环境下,关羽坚持自己的忠诚和原则,最终不仅获得了民众的尊重,也让他成为了后世众多英雄人物中,最具象征性的忠义人物之一。而他是否挂印封金,虽然在史实中未必成立,但他始终保持着“汉寿亭侯”的身份,或许是为了让后人更清楚地看到他从不抛弃大汉朝廷赋予的责任。
通过深入了解《三国演义》与史实之间的差距,我们不难发现,关羽作为武圣人的形象并非一朝一夕的产物。他的忠诚、勇敢、智慧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都有深刻的表现,而这些所象征的意义,也远远超越了单纯的封号和荣誉的追逐。关羽真正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勇敢征战,更在于他不忘初心,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这才是他永载史册的真正原因。
从今天的角度看,关羽的故事依旧给我们带来许多思考。尤其是在对待权力、名誉和忠诚的关系时,关羽的身上所体现的坚定信念和家国情怀,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深思的。

原创汉献帝真是被曹操挟持的?可别被小说骗了,看看正史是怎么说的
《三国演义》中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章节,历来让人感叹不已。曹操在争夺天下的关键时刻,能巧妙利用刘协作为筹码,威胁文武百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想,令人钦佩。而另一方面,也令人惋惜的是,刘协作为汉献帝的一生,始终被当作傀儡,从董卓到曹操,始终未能逃脱他人控制的命运,过得相当悲惨。尽管如此,刘协的人生也充满传奇,他从皇帝的位置一路跌入平民,最后得以与民同乐,过上了相对安逸的晚年,可以说是命运的大起大落。那么,《三国演义》里所描写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真有其事吗?刘协的一生又究竟如何呢?
刘协的母亲出身世家,是王章的女儿,既貌美又聪慧,深得汉灵帝宠爱。这样一位才色双全的妃子自然也引来了宫中众人的嫉妒,尤其是何皇后,最为不满王美人的存在。虽然王美人备受宠爱,但最终还是死于皇后下毒的手段。王美人怀孕时,曾经历过流产的困扰,但刘协却顺利降生,成为了幸运的孩子。
然而,失去了母亲且受到皇后的排挤,汉灵帝对刘协的未来始终心存忧虑,担心他会在宫中无法平安长大。因此,他将刘协托付给了太后董太后抚养。董太后将刘协悉心照料,他也因此得以平安成长。可是,随着汉灵帝健康逐渐恶化,谁将继承太子之位成了朝廷中的重中之重。刘协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刘辩,虽然是皇后所生,自然有资格继位,但刘辩从小未能在宫中长大,文化修养远不及刘协。
汉灵帝去世后,宦官何进掌握了实权,宫中局势错综复杂,朝廷内外斗争激烈,最终酿成大乱。在这种动荡局势下,刘辩和刘协被宦官带领着仓皇出逃,却遭遇了董卓的军队。董卓凭借强大的兵力轻松击败了宦官,最终胁迫刘协成为傀儡皇帝。
刘协年幼,正适合被董卓掌控。于是,董卓威逼朝廷,将刘协立为皇帝,从此,刘协便成为了董卓的傀儡,完全失去了作为皇帝的自主权。
自董卓掌权以来,刘协几乎完全失去了主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傀儡。虽然身为皇帝,刘协并没有实权,只能任由董卓摆布。而随着董卓暴政的加剧,民间怨声四起,许多人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董卓,最终一场大规模的对抗战拉开了序幕。刘协依旧如同一片随风飘荡的草叶,无法做出任何有效的反抗,甚至在众人的权力争斗中不断被胁迫与操控。
然而,刘协并非完全无所作为。尽管他身处困境,但依然没有忘记自己曾是一个皇帝,虽然说话权微弱,但他偶尔会利用有限的权力帮助百姓。最终,董卓被李傕和郭汜所取代,在混乱中,刘协被再次挟持,直至曹操的军队出现,杀掉了李傕和郭汜,再次将刘协带回京城。
这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事件。曹操并没有直接通过暴力强行控制刘协,而是利用刘协继续作为皇帝的象征。曹操的最终目标是统一天下,而刘协作为皇帝仍具有象征意义,因此曹操并未完全凌驾于刘协之上,反而在表面上给予了他足够的尊重。
随着曹操逐渐掌握实权,刘协依旧被软禁在宫中,尽管曹操的权力不断扩大,但刘协作为皇帝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为了进一步稳定政权,曹操不仅继续尊刘协为皇帝,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持对刘协的控制。
在实际权力的分配上,曹操与刘协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表面上,曹操给予刘协不少礼遇,但实际上刘协不过是曹操手中的一颗棋子,时刻在曹操的掌控之中。
随着曹操的去世,曹操的儿子曹丕继承了父亲的位置,成为了新的权力中心。而曹丕的心中也萌生了称帝的想法。最终,在曹丕的压力下,刘协被迫禅位,结束了自己的皇帝生涯,封为山阳公。此时,刘协终于获得了一些相对安宁的生活。
在这个时期,刘协脱离了曾经的宫廷权谋纷争,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官员。他不再为权力所累,而是过上了宁静的生活。他不再心怀贪欲,而是过得简单而朴素,深受百姓喜爱。
刘协去世于青龙二年,时年六十,结束了他一生的波折与困苦。可以说,刘协的一生充满了跌宕起伏,他从小皇子,到被迫继位为皇帝,再到最后成为被人忽视的山阳公,整个人生犹如过山车般起伏不定。
刘协的历史地位在许多史书和小说中被深刻刻画,尤其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节被反复提及,但事实上,曹操对刘协的态度并不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冷酷。曹操虽然利用刘协作为权力的象征,但并未完全逼迫或轻视刘协,反而给予了他一定的尊重。
尽管如此,刘协始终未能逃脱傀儡的命运,他的一生充满了被动和无奈。如果他生在另一个时代,也许他的命运会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刘协的传奇一生早已成为了历史的篇章,成为了那个动荡时代中最令人惋惜的存在。
商品详情评论推荐
★知名历史学者廖彦博以全新视角,打破“三国谣言”,带你了解真实的三国人物和历史!原来未被演绎的三国别有一番风味! ★解密传说伪历史,还原三国真精彩! 你知道的“草船借箭”是诸葛亮的计谋,其实是孙权不小心闯出来的“正史三国”。你知道的“借东风”只是虚构,其实周瑜才是定计火攻破曹的主角。你知道的“六出祁山”其实只是诸葛亮北伐中的取道路过。
三国历史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经过长期的以讹传讹,已经逐渐掩盖了它本来的面目。这《被误解的三国》提出关于三国的疑问,用流畅有趣的文笔及详细考证的史料,加以分析这些故事的真假,除了提供三国的真相之外,也能在这些三国故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硕士,美国维吉尼亚大学历史系博士班。 已出版著作包括:《一本就懂中国史》《止痛疗伤:白崇禧将军与二二八》(2015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与知名文学家白先勇合著)《决胜看八年:抗战史新视界》等。 已出版译作包括:《大清帝国的衰亡》《中国将称霸21世纪吗?》《谎言的年代:萨拉马戈亲文集》《OK正传》《流离岁月:抗战中的中国人民》等。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有什么分别?4 刘备的天下真的是哭来的吗?10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与年龄之谜14 张飞真的是个莽撞的大老粗?18 董卓真是东汉灭亡的头号元凶?20 曹操真当过行刺董卓的刺客?22 “捉放曹”时的陈宫根本不是中牟县令!24 曹操将故友吕伯奢一家灭门疑案26 十八路反董卓联军主持人是“C咖”不是袁绍!28 “温酒斩华雄”与“三英战吕布”都是虚构的!30 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只是一场误会?34 董卓跟吕布真是因貂蝉的“美人计”反目的吗?37 曹操凭什么在中原群雄中崛起?39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怎么来的?42 袁术到底是怎么样的人?为何敢称帝?45 三国历史真的有 “杀妻为食”的记载吗?47 汉献帝真的应该叫刘备皇叔吗?49 曹操为什么要当面说刘备是英雄?51 曹操真的答应了关羽投降的三个条件?54 赤兔马真的驰骋沙场二十年?57 其实根本没有“过五关斩六将”59 廖化年过七十还上战场是真的吗?62 周仓是虚构的,关平其实是关羽亲生儿子!64 赵云与刘备的古城重逢是真是假?66 十一万对二万,官渡之战袁绍为何会失败?68 神预测的郭嘉,一封遗嘱就平定辽东?72 徐庶真的是因母亲而转投曹操的吗?74 荆州名士为何共同推荐孔明?77 “三顾茅庐”是虚构还是史实?80 决定未来三分天下的“隆中对”82 博望坡之战其实跟诸葛亮没有关系!85 为什么有句话叫:“说曹操,曹操到”?87 “赵子龙单骑救主”是真是假?90 曹操有没有给孙权写过恐吓信?93 周瑜主战是因为曹操想要“揽二乔”?95 蒋干盗书是真是假?他过江做了些什么?97 “草船借箭”真的发生过,但主角不是孔明?99 黄盖诈降,但没有“苦肉计”?101 曹操在赤壁战前吟了首不吉利的诗?104 真是好好先生?鲁肃的真实面貌为何?106 心胸狭小、骄傲自满?被《三国演义》严重扭曲的周瑜108 “借东风”只是虚构的,赤壁火攻是谁的功劳?110 赤壁之战中,曹军真有百万吗?112 有优势的曹操为什么输掉了赤壁之战?114 真有关公华容道义释曹操这回事吗?116 魏延因脑后有反骨差点被孔明所杀?118 孙权有个妹妹孙尚香,还嫁给了刘备?121 孔明的三个锦囊妙计是移花接木来的!123 荆州争夺与孙刘同盟,借荆州其实是借南郡?125 马超让曹操割须弃袍?其实事实完全相反129 刘备虚伪得很,偷偷学曹操的步数?131 真有落凤坡这个地方,凤雏注定要死在此处?133 “单刀赴会”的主角,其实是鲁肃!135 谁反对曹操当魏王,又为了什么反对?137 刘备的军师其实不是孔明?139 刘备真的分封“五虎上将”了吗?142 关羽为何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是真是假?144 华佗可能替关公刮骨疗毒吗?148 大老粗吕蒙为何能成为东吴第三任都督?150 曹丕其实没有逼迫曹植七步成诗 153 关兴、张苞执行“不可能的任务”?156 刘备攻打东吴,真只是为关羽报仇?158 什么是孙权的“老三哲学”?160 夷陵之战,真有火烧连营七百里?162 陆逊真被孔明困在八阵图里了吗?165 白帝城托孤,刘禅成了摆饰皇帝?167 刘备得诸葛亮,真是“如鱼得水”吗?171 孔明南征,率领“蜀汉梦幻队”是真的吗?173 孟获有位黄发碧眼的哥哥叫孟节?175 真有“七擒七纵”这件事吗?177 老将赵云力斩五将,一场虚构的光荣退场秀!179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孔明为何不同意?181 姜维的来历为何,其实他是个“反魏义士”?183 诸葛亮错信马谡?街亭失守的真正原因185 空城计其实很瞎,但三国真有人用过?188 魏延与杨仪的恩怨情仇,想谋反的到底是谁?202 为什么连路人都知道司马昭之心?214 “乐不思蜀”其实有深刻的含义?221 羊祜与陆抗的“另类战争”223 “三分归晋”的原因是什么?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