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禄劝山村走出来的“世界兵王”
6月,青藏高原正处于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但对服役于西藏军区某合成旅侦察营的李成龙而言,入伍10年,他所驻守的山南地区一年只有两个色彩——冬天的白雪皑皑,其余便是连绵的“黄”。“这里的气候很恶劣,海拔高且缺水,只有低矮的灌木丛能够生存下来。”李成龙说。
10年前,从禄劝县入伍的李成龙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这里一扎就是10年,从一个懵懂的彝乡少年成长为一名获得多届“厄尔布鲁士之环”国际军事比赛多项目第一的“世界兵王”。
“李成龙的军营梦,是从我这里传下去的。”当了一辈子农民的李文富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抚摸着儿子获得的一个个军功章。“我年轻时也很想去参军报国,但由于父亲身体不好,我没法离开家,这个梦想就没有实现。李成龙出生后,从小我便告诉他,长大要去参军报国。”李文富说。
2013年,从禄劝县职业高级中学汽修专业毕业后,看到高原条件兵征兵宣传的李成龙眼前一亮,小时候就种在心底的那颗绿色军营种子破土而出。在取得父母的支持后,李成龙毅然报名参军,顺利地通过体检、政审、新兵役前训练后入伍,被分配到西藏军区某合成旅侦察营服役,成为一名高原兵。
刚到部队,李成龙对西藏高原的雪山、峡谷、河流充满了新鲜感,但作为第一次出远门的孩子,他也想念家乡、想念亲人。“那时候,当战友睡午觉时,想念家乡、想念父母的我会一个人跑到储藏室默默流泪。”李成龙回忆。
自己的军营路到底该怎么走?这是很多新兵都会面对的迷茫。
李成龙也是。但这个山里娃迅速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成为一名侦察兵。可要想在侦察连立足并不轻松。刚进侦察连时,李成龙学习速度较慢,加上高海拔的寒冷气候、巨大的昼夜温差以及强烈的紫外线,给他的身心带来极大的挑战。
成为侦察兵的“门槛高”,要想立足就得“高抬腿”。
虽然起点晚,但李成龙想赢在终点。
综合训练场和高寒山地500米障碍场里,战友们每天都能看见李成龙的身影。别人训练跑3公里,李成龙就跑8公里;别人轻装上阵,他就重装训练。不仅如此,他还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在零下10摄氏度的夜里,战友们都睡了,他拉着班长来到操场上补课。上杠、转身、下杠……班长在杠上翻来转去地示范讲解。李成龙练得投入,跃身上杠,一个转身,重重地摔在了沙坑里,他一声不吭,爬起来又飞身上杠……反反复复地训练,就这样摔了爬、爬了摔,血泡磨成了硬茧、双肘结出了硬皮……
功夫不负有心人, 入营6个月后,李成龙逐渐成长为连里的训练标兵。在旅军事比武中,先后打破3项比武纪录,被旅表彰为“爱军精武标兵”。
2016年,西藏军区准备选拔12人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全旅1000多人只有1个名额,压力非常大。
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李成龙作为全旅唯一的种子选手,被推荐参加在俄罗斯举办的“厄尔布鲁士之环”国际军事比赛。这是课目最多、体能技能要求最高、比赛环境最恶劣的一项比赛,堪称对高原山地步兵的终极挑战。当得知自己将代表全旅官兵参加备赛任务时,李成龙既开心又忐忑,然而,在最后考核时,他却以微弱的差距遗憾告别备赛训练场,只能目送战友出征。回到单位,李成龙抱着班长杨林痛哭不已。杨林劝说他:“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面对而自甘放弃。”李成龙擦干眼泪后,认真总结备赛任务,梳理出5条适合侦察连训练的方法,并在连队得到推广。他失意不失志,不断提高能力素质,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2017年,担任侦察连班长的李成龙再次等来了机会,报名参加了“厄尔布鲁士之环”国际军事比武竞赛集训。“压力很大,随时都在淘汰。”李成龙回忆,在进行负重80斤30公里越野训练时,他出现了腰疼、腿抽筋的情况。“看着一名名队友超过我,心里非常纠结,很想放弃,但我想到上一次就是以一名之差错失比赛机会,无论如何这次都得拼一把。”李成龙站了起来……最终,他超越队友,第一个冲过终点。
在高寒极限训练中,参训者得翻越57座5000米、9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大家的脚上磨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血泡,脸上脱了一层又一层的皮。经历数轮“魔鬼式”极限挑战后,李成龙在20多个课目考核中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代表中国陆军出征,赴俄罗斯参加比赛。
2017年赴俄罗斯比赛时,李成龙奋勇拼搏。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在山地障碍比武途中,场地刮起了大风,给赛道添加了难度,冲过终点后我就进入半昏迷状态。那时候拼的是意志力,我脑子里一直想的是,我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中国。”李成龙说。在攀登欧洲最高峰途中,李成龙作为整个小队的体力担当,主动扛起小队的班用机枪,随时为体力不支的战友加油鼓劲儿,他鼓励队友:“中国军人不能输、中国队不能输,拼吧,只要拼不死,就往死里拼!”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和高原军人永不退缩的精神,在赛场上发挥出色,第一个将五星红旗插上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主峰,并取得4个单项第一名、4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
2018年,李成龙赴俄罗斯参加“厄尔布鲁士之环”国际军事比赛,取得3个项目第一名,6个项目第二名,取得国际团体第二名。2022年赴俄罗斯参加“厄尔布鲁士之环”国际军事比赛,取得5个单项第一名、1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3个课目打破国际军事比武赛会纪录。
原标题:《从禄劝山村走出来的“世界兵王”》

《战雷》卫视将播硬汉张博演绎真我
新浪娱乐讯 由徐纪周执导,张博 等主演的32集军旅题材电视剧《战雷》将在6月15日于北京、安徽、浙江、深圳四大卫视同步开播。剧中的士兵性格鲜明生动,而张博首次演绎硬汉,塑造了一个铁血柔情却桀骜不驯的排雷英雄高等。张博表示,希望把高等这个角色作为三十岁的一个礼物送给自己。
《战雷》聚焦排爆工兵 张博雷场世界成“兵王”
《战雷》是导演徐纪周继《永不磨灭的番号》后与华录百纳再度联手推出的又一力作,它绕开了时下风靡的“特种兵”创作热潮,将视角对准了号称最苦、最难、最危险的排爆工兵群体,展现了和平年代的生死战场上,一群性格鲜明生动的现代年轻士兵,在险象环生的雷场世界挑战生死,在暗流涌动的军营江湖历练成长。
其中,男主角张博所饰演高等是个“少爷兵”,抽烟、喝酒、打架、泡妞无所不做,顶撞上司违抗军令更是令人无法忍受,而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之后,他逐渐蜕变,成长为排爆部队中的技术骨干,最后屡立功勋,成为新一代的“排雷兵王”。张博自己解析说,这很像是一个叛逆少年到成熟男人的成长历程,现下很多的年轻人也包括自己都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军营与战场,就像是个大熔炉,让一个莽撞少年有机会实现自我救赎,在人生舞台上绽放。
张博展现角色侧面 真我演绎“致青春”
张博在剧中从一个不服命令、自作聪明的“痞子兵”变成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王牌兵”,在这段成长的过程中,张博向观众展现了高等的无数侧面:散漫不羁的、鬼马捣蛋的、激情四射的、认真专业的、铁血柔情的、英勇仗义的……用张博自己的话说,从没有一个角色让他感到形象如此饱满,令他如此渴望。
“拍戏这么长时间我第一次的本色出演,跟我以往演的孙权、光绪都不一样。通过这个角色我看到了自己从二十岁到三十岁十年的缩影。把高等这个角色作为三十岁的一个礼物送给自己,致我的青春。”张博此前曾在《新三国》中饰演孙权,但他表示,相比较而言更喜欢高等,“之前的角色都是塑造出来的,但高等就是我自己,和我本人很贴近。我特别想把我自己展示给观众看,如果观众喜欢高等这个角色,就是喜欢我这个人。当然如果不喜欢,也就是不喜欢我这个人。”(tg/文)
从禄劝山村走出来的“世界兵王”
6月,青藏高原正处于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但对服役于西藏军区某合成旅侦察营的李成龙而言,入伍10年,他所驻守的山南地区一年只有两个色彩——冬天的白雪皑皑,其余便是连绵的“黄”。“这里的气候很恶劣,海拔高且缺水,只有低矮的灌木丛能够生存下来。”李成龙说。
10年前,从禄劝县入伍的李成龙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这里一扎就是10年,从一个懵懂的彝乡少年成长为一名获得多届“厄尔布鲁士之环”国际军事比赛多项目第一的“世界兵王”。
“李成龙的军营梦,是从我这里传下去的。”当了一辈子农民的李文富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抚摸着儿子获得的一个个军功章。“我年轻时也很想去参军报国,但由于父亲身体不好,我没法离开家,这个梦想就没有实现。李成龙出生后,从小我便告诉他,长大要去参军报国。”李文富说。
2013年,从禄劝县职业高级中学汽修专业毕业后,看到高原条件兵征兵宣传的李成龙眼前一亮,小时候就种在心底的那颗绿色军营种子破土而出。在取得父母的支持后,李成龙毅然报名参军,顺利地通过体检、政审、新兵役前训练后入伍,被分配到西藏军区某合成旅侦察营服役,成为一名高原兵。
刚到部队,李成龙对西藏高原的雪山、峡谷、河流充满了新鲜感,但作为第一次出远门的孩子,他也想念家乡、想念亲人。“那时候,当战友睡午觉时,想念家乡、想念父母的我会一个人跑到储藏室默默流泪。”李成龙回忆。
自己的军营路到底该怎么走?这是很多新兵都会面对的迷茫。
李成龙也是。但这个山里娃迅速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成为一名侦察兵。可要想在侦察连立足并不轻松。刚进侦察连时,李成龙学习速度较慢,加上高海拔的寒冷气候、巨大的昼夜温差以及强烈的紫外线,给他的身心带来极大的挑战。
成为侦察兵的“门槛高”,要想立足就得“高抬腿”。
虽然起点晚,但李成龙想赢在终点。
综合训练场和高寒山地500米障碍场里,战友们每天都能看见李成龙的身影。别人训练跑3公里,李成龙就跑8公里;别人轻装上阵,他就重装训练。不仅如此,他还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在零下10摄氏度的夜里,战友们都睡了,他拉着班长来到操场上补课。上杠、转身、下杠……班长在杠上翻来转去地示范讲解。李成龙练得投入,跃身上杠,一个转身,重重地摔在了沙坑里,他一声不吭,爬起来又飞身上杠……反反复复地训练,就这样摔了爬、爬了摔,血泡磨成了硬茧、双肘结出了硬皮……
功夫不负有心人, 入营6个月后,李成龙逐渐成长为连里的训练标兵。在旅军事比武中,先后打破3项比武纪录,被旅表彰为“爱军精武标兵”。
2016年,西藏军区准备选拔12人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全旅1000多人只有1个名额,压力非常大。
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李成龙作为全旅唯一的种子选手,被推荐参加在俄罗斯举办的“厄尔布鲁士之环”国际军事比赛。这是课目最多、体能技能要求最高、比赛环境最恶劣的一项比赛,堪称对高原山地步兵的终极挑战。当得知自己将代表全旅官兵参加备赛任务时,李成龙既开心又忐忑,然而,在最后考核时,他却以微弱的差距遗憾告别备赛训练场,只能目送战友出征。回到单位,李成龙抱着班长杨林痛哭不已。杨林劝说他:“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面对而自甘放弃。”李成龙擦干眼泪后,认真总结备赛任务,梳理出5条适合侦察连训练的方法,并在连队得到推广。他失意不失志,不断提高能力素质,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2017年,担任侦察连班长的李成龙再次等来了机会,报名参加了“厄尔布鲁士之环”国际军事比武竞赛集训。“压力很大,随时都在淘汰。”李成龙回忆,在进行负重80斤30公里越野训练时,他出现了腰疼、腿抽筋的情况。“看着一名名队友超过我,心里非常纠结,很想放弃,但我想到上一次就是以一名之差错失比赛机会,无论如何这次都得拼一把。”李成龙站了起来……最终,他超越队友,第一个冲过终点。
在高寒极限训练中,参训者得翻越57座5000米、9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大家的脚上磨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血泡,脸上脱了一层又一层的皮。经历数轮“魔鬼式”极限挑战后,李成龙在20多个课目考核中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代表中国陆军出征,赴俄罗斯参加比赛。
2017年赴俄罗斯比赛时,李成龙奋勇拼搏。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在山地障碍比武途中,场地刮起了大风,给赛道添加了难度,冲过终点后我就进入半昏迷状态。那时候拼的是意志力,我脑子里一直想的是,我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中国。”李成龙说。在攀登欧洲最高峰途中,李成龙作为整个小队的体力担当,主动扛起小队的班用机枪,随时为体力不支的战友加油鼓劲儿,他鼓励队友:“中国军人不能输、中国队不能输,拼吧,只要拼不死,就往死里拼!”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和高原军人永不退缩的精神,在赛场上发挥出色,第一个将五星红旗插上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主峰,并取得4个单项第一名、4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
2018年,李成龙赴俄罗斯参加“厄尔布鲁士之环”国际军事比赛,取得3个项目第一名,6个项目第二名,取得国际团体第二名。2022年赴俄罗斯参加“厄尔布鲁士之环”国际军事比赛,取得5个单项第一名、1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3个课目打破国际军事比武赛会纪录。
原标题:《从禄劝山村走出来的“世界兵王”》
相关资讯
上篇:古代养生书籍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