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苏州传世名著经典解析:《吴越春秋》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文学魅力

更新时间: 2025-08-25 13:55:08

阅读人数: 516

本文主题: 世界经典传世名著

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绚烂的历史著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在苏州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传世名著——《吴越春秋》。它不仅是一部描绘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历史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

《吴越春秋》的作者赵晔,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儒家学者。他的作品以生动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历史细节著称。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这部书虽然基于史实,却夹杂了许多异闻,使其在史学界备受争议。尽管如此,《吴越春秋》在补充正史方面的价值却不容小觑。它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尤其是关于吴越争霸的详细记录,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不可或缺的文献。

书中描绘了吴国与越国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段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后期,彼时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之间争夺霸主地位。吴王阖闾与越王勾践两位历史人物在争霸中的种种斗智斗勇,成为了书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吴国的兴起与越国的崛起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人感受到那段历史的紧张与戏剧性。

《吴越春秋》中不仅有历史事件的描述,还有丰富的民间风俗和生产生活的描写。例如,书中提到的“作鲙”的风俗,展现了吴地的饮食文化。此外,书中对干将、莫邪等名剑的描写,也让人们看到了吴地冶金业的辉煌。这样的细节不仅增添了阅读的趣味,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赵晔的个人经历也为这部作品增添了传奇色彩。年轻时,他曾因不满官场的腐败而辞职,远赴千里之外拜名儒杜抚为师。他的坚持与努力,造就了他在文学和历史上的成就。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隐居学习后,赵晔回到故乡,但他始终未曾出仕,最终以家中老者的身份去世。这种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深度和厚度。

在艺术表现上,《吴越春秋》以其生动的叙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书中人物如伍子胥、勾践、西施等,皆因其忠诚与智慧而深入人心。许多后来的诗人如李白、王维等,都曾以他们为题材进行创作,展现了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深远影响。

总之,《吴越春秋》不仅是苏州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整个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通过历史故事和人文精神,传递着对忠诚、智慧和勇气的赞美,让后人得以从中汲取力量。随着我们对这部经典的深入了解,苏州的文化魅力也愈加鲜明。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共鸣,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力量。让我们共同探索这段古老而迷人的历史,感受《吴越春秋》的无穷魅力。

苏州传世名著经典解析:《吴越春秋》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文学魅力

《封神演义》:明代江苏人创作的魔幻经典

7月20日,根据《封神演义》改编的电影《封神第一部》在全国上映。《封神演义》是我国古代著名神魔小说,其作者是谁,至今存在多种说法,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将封神故事从民间说书人的底本变成正式出版的长篇小说,应该是生活在明代的江苏人所为。因此,《封神演义》也被收入“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所出版的《江苏文库·精华编》中。

哪吒闹海、比干摘心、文王访子牙、杨戬收七怪……《封神演义》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明代以来,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官宦文士,都能多多少少说出一点《封神演义》中的奇幻故事来。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融合“讲史”“神仙”“灵怪”等类话本特色,以历史事实为主干,假借神魔,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讲述了商灭周兴的历史故事。清代小说家褚人获(苏州人)在给《封神演义》所写的序中这样说:“此书直与《水浒》《西游》《平妖》《逸史》一般诡异,但觉新奇可喜,怪变不穷,以之消长夏、祛睡魔而已。”

《封神演义》的作者究竟是谁,历来存在多种观点。《江苏文库·精华编》所收录的《封神演义》,其版权页“著者”一栏,写的是“(明)许仲琳、李云翔 撰”,这代表了以著名古典文学专家章培恒教授为代表的相当一部分学者的观点,即《封神演义》的编撰者是明代的南京人许仲琳和扬州人李云翔。

凤凰出版社编审卞岐告诉记者,“姜子牙斩将封神”的传说由来已久。早在宋元时,便有说书艺人演说姜子牙辅助武王伐纣的故事,出现了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到明代中后期,《封神演义》一书正式成书和刊刻,和此前的民间传说和说书演绎相比,小说的情节更加奇幻丰富,也更加吸引读者。

目前可见的最早《封神演义》版本,是日本内阁文库所藏“明金阊舒载阳刻本《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二十卷一百回。其第二卷第一页署“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卷首有扬州人李云翔写的序:“余友舒冲甫自楚中重资购有钟伯敬先生批阅《封神》一册,尚未竟其业,乃托余终其事。余不愧续貂,删其荒谬,去其鄙俚,而于每回之后,或正词,或反説,或以嘲谑之语,以写其忠贞侠烈之品,奸邪顽顿之态,于世道人心不无唤醒耳。”

卞岐介绍,从许仲琳的署名和李云翔所写的序言可以推测,南京人许仲琳主要编纂了《封神演义》中的一卷,扬州人李云翔在许仲琳所编的基础上,续成了全书。因此,《封神演义》的作者,应是许仲琳和李云翔二人。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封神演义》完全是他二人的创作,其中当然大量吸收了原在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

不过,在学术界,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封神演义》的作者是明代道教名人、江苏兴化人陆西星。

陆西星(1520年—1606年),明代道教内丹派东派创始人,字长庚、号潜虚子,又号方壶外史,著有《方壶外史》《南华副墨》《道缘汇录》《宾翁自记》等。

泰州市历史学会副会长、泰州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莫其康介绍,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孙楷第、历史学家张政烺根据《曲海总目提要》“顺天时”剧目按语,提出了《封神传》作者是陆长庚。古典文学专家谭正璧在其《曲海作者谈》一文中也认为《封神传》为陆西星所作。胡适也持相似观点,认为“钟山逸叟许仲琳”可能是陆西星发表小说时用的笔名。澳大利亚华裔汉学家柳存仁将《封神演义》与陆西星著述文本进行比勘,找出不少相同或相似之处。他还从陆西星的丹道思想与《封神演义》思想的相同之处进行分析,推断《封神演义》作者是陆西星。兴化本地学者,则通过对清代咸丰年间《兴化县志》的分析,结合田野调查,发现兴化本地有很多与《封神演义》小说相契合的人物、名胜、传说等。

不管作者是谁,《封神演义》的作者是江苏人,应该是没有太大疑义。此书当然是一部足以载入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江苏传世名著。

卞岐介绍,《封神演义》的版本较多,除了“明金阊舒载阳刻本”,还有上海图书馆藏“清康熙年间四雪草堂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间金陵德聚堂刻本”等。《江苏文库·精华编》收录的《封神演义》,正是以“明金阊舒载阳刻本”为底本进行点校整理,对底本中存在的若干文字错讹,参照其他传世版本加以改正,至于原刻本中所谓“钟伯敬先生批评”,显系作者假托,删去不录。

剑桥、牛津、麻省理工等世界顶尖大学都在用的数学教材,你读过几本?

图灵专业数学系列引进了一批国外顶尖高校的优质教材,其中不乏经典著作。不妨来看看图灵都出版了哪些广为流传的著作,你都读过几本。

《普林斯顿微积分读本(修订版)》

作者:[美] 史蒂文·J. 米勒、拉菲·格林贝格、史蒂文·J. 米勒

风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课程读本 ,教你怎样在数学考试中获得高分,用大量例子和代码全面探讨数学问题提供课程视频和讲义。被誉为“普林斯顿读本”三剑客。

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等日本名校,将本书选为教科书或参考书。

销57年的线性代数入门名著,影响日本科技与历史轨迹的数学经典。本书为日本东京大学数学教学成果的总结性著作,由时任东京大学理学院院长弥永昌吉教授策划,教学经验丰富的斋藤正彦教授执笔创作,是日本久负盛名的线性代数图书。

作者:[英] 戈弗雷·哈代 [英] 爱德华·赖特

数论领域的一部传世名著,也是现代数学大师哈代的代表作之一。

被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知名大学指定为教材或参考书 ,也是斯坦福大学每个数学与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读的一本书。

被欧美众多大学广泛用作数学系、物理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深入浅出、清晰易懂,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可用于自学。

简洁、门槛低、有答案、可自学,推荐给广大工科学生。

测度论中的“圣经”,本书内容丰富,特别是其纯分析的处理方法引人入胜,一些测度论常用的技巧和经典的例子也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哈尔莫斯的这本书是测度论的名著, 在出版之初就是广泛使用的测度论教科书,

哺育小平邦彦、伊藤清等一代数学家的“数学圣经”

日本数学家、“日本现代数学之父”高木贞治创作的分析学入门名著。

衔接古典与现代的集大成之作,它被誉为日本现代数学发展的“不动之根基”,也成为日本所有微积分教材、专著的参考原点。

《线性代数应该这样学(第3版)》

公认的阐述线性代数的经典佳作, 被斯坦福大学等全球40多个国家、300余所高校采纳为教材。

抛弃晦涩难懂的行列式,从向量空间和线性映射出发描述线性算子。

包含561道习题和大量示例,提高学生理解和熟练运用线性代数知识的能力并阐明线性代数的主要思想。

作者:[美] 吉恩·戈卢布、[美] 查尔斯·范洛恩

目前国际上关于数值线性代数方面最权威、最全面的一本专著,系统介绍了矩阵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吉恩·戈卢布(Gene H. Golub)等人的经典巨著,是矩阵计算领域的标准性参考文献。

本书被美国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芝加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用作教材或参考图书。

本书是一部百年经典,在20世纪初奠定了数学分析课程的基础。书中对数学分析这一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微积分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很多经典的数学给出了严谨的证明方法,是哈代数学思想智慧的结晶。

这是有关数、函数、极限等方面的第一本为大学本科生用英语严格阐述的教科书,对改变英国大学数学教学起了重大作用。

这本书1908年第一版,到1952年是第十版,以后近70年曾多次重印。自从1908年出版以来,这本书已经成为一部经典著作。一代又一代崭露头角的数学家正是通过这本书的指引,步入了数学的殿堂。

拓扑学主要研究拓扑空间在拓扑变换下的不变性质和不变量。在数学上,关于柯尼斯堡七桥问题、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四色问题等都是拓扑学发展史的重要问题。拓扑学在泛函分析、李群论、微分几何、微分方程等其他许多数学分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书内容浅易,是一部拓扑学入门书籍。具有实分析、初等群论、线性代数基础的人都可以看懂本书 。美国很多高校的拓扑学指定教材,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标签: sina.cn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