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江东四英杰谁的能力强?谁才是东吴的头牌大都督?
熟知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魏实力强大,文臣武将数量多。蜀汉虽有五虎上将,卧龙凤雏,但还是差点意思。
而东吴看似名将不多,但江东四杰能力出众,堪称江东顶梁柱
下面咱就从演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下江东四杰的才能及战绩。
吕蒙(公元178~219年),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人。
十五六岁从军,曾杀掉因他年纪小就轻蔑他的官员。孙策看出他是潜力股,收他作为侧近。孙策死后,吕蒙继续仕于孙权, 吴军的主要战役几乎都有参与,是吴军的杰出人才。
江陵之战中,当占据夷陵的甘宁部队遭到曹仁包围时,周瑜采用了吕蒙的计谋,将本队调往夷陵,随后击败了曹仁。 凭借此战,吕蒙的评价飞跃式提升。
吕蒙趁关羽北上征伐樊城时白衣渡江,奇袭荆州。 使关羽腹背受敌,导致关羽败走麦城,战败被杀。
不过有病在身的吕蒙在此之后,病情突然恶化,不久便离世。
从一介小兵爬到东吴大都督,吕蒙达成了从“吴下阿蒙”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逆袭。后来的学识甚至连鲁肃都吓一跳。
吕蒙是江东四杰中颇具进攻力的一位。 战术上,白衣渡江奇袭荆州,截杀关羽,扩宽东吴疆土。但在战略上,此举破坏了孙刘联盟,断送东吴夺取天下的希望。
陆逊(公元183~245年),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人,出身江东大豪族,从21岁就仕于孙权,颇受信任,孙权还把亡兄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他。
公元219年,关羽于荆州北伐樊城,吕蒙装病卸任,推荐当时默默无名的陆逊接任东吴大都督, 此举也让关羽放松对东吴的警惕,成为关羽失荆州的重要原因之一。
2年后,刘备倾国之力伐吴,陆逊临危上任。他力排众议,认为应避蜀军锋芒,坚守不出。并且 引诱刘备所部深入夷陵内部,随后火烧连营,取得大胜。
陆逊后续作为吴军的支柱,并登上了东吴丞相的位置,不过好景不长。 孙权晚年因判断能力衰弱,导致继承人出现了纷争。陆逊还对此劝谏而被降罪,并于公元245年愤而身亡。
陆逊以夷陵之战成名,一生出将为相,护佑江东基业,但仅止于防守,并无更多开拓,
鲁肃(公元172-217年),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人,出生于一个士族家庭,从小便失去父亲,由祖母把他抚养长大。
早年在袁术手下担任东城长。后经周瑜的介绍,成了孙权的参谋,之后还为孙权谋划了帝业计划,深受孙权器重。
孙权部下多主降,仅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为孙刘联合起了很大的作用,促成三国鼎立。
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大都督。后因身患重病,四十六岁病故,孙权亲身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战功虽不显著,但深具战略眼光,是孙刘联盟的坚定支持者 ,其逝世后,孙刘联盟一度瓦解。
他计谋出众,率先倡议联刘抗曹,并根据当时的形势,主张借南郡给刘备,使曹操多处受敌。
当时曹操听到这个消息,不禁笔落于地,可见鲁肃计谋深远。可惜孙权不能领悟,加上鲁肃早死,使得孙权背盟,两败俱伤。
鲁肃虽然有才但是为人却比较低调,名声不像别的谋士那么出名。
他的一生一直在为孙刘联盟东奔西走,为以后铺道路。
周瑜(公元175~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孙策童年玩伴与挚友。在公元195年孙策举兵准备称霸江东时,周瑜马上率领手下参军, 孙策感激地说道:“吾得卿,谐也。”
之后,年轻的孙策与周瑜同心协力、大展身手,转瞬之间就攻下江东各地,将版图扩大。
当时吴国的人 都称个性爽朗的他们为孙郎、周郎,对其相当敬爱。而在公元200年孙策突然去世之后,周瑜就跟文官张昭一起辅佐其弟孙权,
公元208年,曹操挥军南下时,周瑜反对主和派的张昭,认为应与曹操决战,因此便爆发了赤壁之战。
当时,周瑜与老将黄盖齐心协力,靠着绝妙的奇袭战术,以仅仅5万联军兵力便歼灭了曹操的20万大军,打了场奇迹般的胜仗。
后来他又跟曹仁激战一年有余,而后将之击败,并担任南郡太守。
他与诸葛亮之间,为了争夺荆州的所有权上演了精彩的斗智斗勇。公元210年,周瑜终因病魔的侵袭而去世。
周瑜不仅是天才军事家,还精通音律,人们甚至说“曲有误,周郎股”。这么潇洒的人物可真是不多见。
赤壁面对强者曹操,选择联刘抗曹,赤壁之后又收拾刘备,可以说周瑜一生都在保江东基业的前提下,开疆拓土。
周瑜之后,鲁肃接任。但鲁肃始终只是战略家,军事能力稍逊。鲁肃之后的吕蒙又急功近利,白衣渡江背刺关羽,破坏联刘抗曹的大局。而陆逊则是自保有余,进取不足。
综上所述,周瑜的江东四杰头名,当之无愧。
可以说,孙十万有周瑜、鲁肃、陆逊、吕蒙这样的大都督,相当幸运。
江东四杰中,您喜欢哪位?欢迎留言。
,与你一同,穿越古今,品百味人生。

三国时期魏国有哪些名将
1、许褚字仲康,沛国谯人。在曹操宛城战张绣时,因屡建战功,赐关内侯。后与马超大战于潼关,威名大振。因勇猛知名,军中外号“虎痴”。
2、典韦,曹操名将。曹操与张绣交战时,典韦驻守曹操大寨,奋力迎敌,终因铁戟被盗,受围断而死。曹操亲自祭奠,痛哭失声。他对众将领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
3、张郃,魏国名将,河间县人。早先为袁绍手下大将,官渡之战后归曹操。有勇有谋,能征善战。诸葛亮伐魏时,他率兵追赶,被诸葛亮用伏兵射杀于木门道中。
4、曹洪,字子廉。曹操起兵时与曹仁一起加入。弓马娴熟,武艺精通,成为曹军的中流砥柱。转战各地,表现活跃,曾救过曹操性命。曹丕即位后,历任魏国卫将军、骠骑将军。
5、夏侯惇,字元让,曹魏名将,沛国谯郡人。性情刚烈,武功高强。一生随曹操征战无数次,杀敌建功,最得曹操欢心,出入和曹操共驾一辆马车,而且可以不经通传,自由进入曹操的卧室。
陆逊是病死的,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后卷入立嗣之争。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
1、武汉三国时名为江夏郡,魏吴蜀三国共治之地,属于吴国。
2、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驻地。
3、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
在下邳城被曹操包围,吕布的部下宋宪、魏续、侯成造反,既做内应,也亲身上阵,将吕布绑了,献给曹操。在曹操下令斩杀陈宫之后,吕布请刘备向曹操求情,刘备却对曹操提起当初吕布背叛丁原、董卓的事,曹操听后下令将吕布缢死,然后枭首。
吴国开始建于吴郡,后孙权筑石头城迁都建业即今天的南京。建业是南京的古称,历史上是三国之一的吴国建立都城的地方。公元211年,孙权将治所从京口迁往秣陵。公元212年,改秣陵为建业,同时修筑石头城。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9月即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原创三国历史上被称为东吴四英杰的都是谁?
东吴四英杰是指先后执掌东吴水军的大都督,按接任顺序,分别为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虽然政见不一,但都对东吴有着非常大的贡献。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对这四人大加赞赏。后人在传习和引用时,把他们概括为“东吴四英将”或“东吴四英杰”。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汉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
初平元年(190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人移居舒县 。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交好。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荆州牧、右都护。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
陆逊家世为为江东大族。其祖父陆纡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今安徽寿春东)都尉。
初平三年(192年),陆逊丧父,随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读书。
兴平元年(194年),因袁术和陆康不和,袁术派遣孙策攻打庐江,陆康坚守了二年,城池才陷落。之后月余,他就病逝,此前陆康已将陆逊与亲属送往吴郡。陆康子陆绩尚幼,所以陆逊便承担起支撑门户的责任。
青年陆逊是温文尔雅的一介书生。当时,陆绩及其外甥顾邵以博览书传齐名,陆逊、张敦、卜静次之,风声流闻,远近知名 。
孙策死后,孙权继领其众,为将军,招纳俊秀,聘求名士。建安八年(203年),陆逊年仅二十一岁,应召入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统治集团的幕僚。历仕东、西曹为令史;后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宁)屯田都尉,兼海昌县令。海昌境内连年遭旱灾,他开仓赈济贫民,组织生产自救,缓和了灾情,因此深得民心。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
吕蒙少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邓当。时邓当为孙策的部将,数次征伐山越。吕蒙年仅十六岁,也私自随邓当作战。后为邓当发现,大惊,厉声喝叱也无法阻止。作战归来,邓当将此事告吕母。吕母很生气并要处罚他,吕蒙说:“这贫贱的日子难生活下去,说不定获得功劳,就能取得富贵。再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怜惜而饶恕了他。
当时邓当手下有一个官员,见吕蒙年幼,很轻视他,说:“那小子能干什么事,不过是送肉去喂虎而已。”后来,又当面耻笑羞辱吕蒙。吕蒙大怒,举刀而杀之,逃到同乡郑长家中。后通过校尉袁雄出来自首,袁雄为吕蒙从中说情,并将他推荐给孙策。孙策见吕蒙确有过人之处,便把他安排在身边作事。几年后,邓当去世。张昭推荐吕蒙接替邓当职务,任别部司马。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横征暴敛,豪族大地主疯狂兼并土地,农民大量逃亡,成为流民。在这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公元184年(中平元年)爆发了黄巾起义,东汉王朝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东汉王朝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封建割据势力不断扩大,群雄四起,天下大乱。此时的鲁肃不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舍钱财,卖出土地,以周济穷困,结交贤者。为此,深受乡民拥戴。
相关资讯
上篇:龙虎榜著名游资席位汇总!
下篇:东方史诗神话封神演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