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荔枝爆火出圈,假山假水假脸剧作,内娱流水线该醒醒了
假山假水假脸,《长安的荔枝》的爆火,打脸了多少内娱流水线剧作?
当下的电视剧市场,真是热闹非凡,各路题材争奇斗艳,百花齐放。
这边厢,白鹿和曾舜晞主演的《临江仙》正试图探讨大爱与小爱,只可惜剧情云山雾罩,让人摸不着头脑,悬疑的迷雾一层又一层,反转的剧情一波又一波。
观众们的心啊,就像等着看白九思喜当爹,如同当年翘首以盼白浅跳诛仙台一般。
不得不承认,于正在拿捏观众情绪这方面,的确有一套,硬生生把仙侠剧拍出了悬疑剧的味道。
那边厢,尾鱼的悬疑玄幻剧也来势汹汹,刘浩存、宋威龙、敖瑞鹏,这三位主演往那一站,简直就是行走的衣架子,每一帧都像是T台秀。
颜值即正义,看着这几张赏心悦目的脸,倒也觉得颇为养眼。
就在这古偶仙侠剧扎堆的盛况之下,一部由实力派演员挑大梁的历史剧却异军突起,引发了全网热议。
《长安的荔枝》,单听这个剧名,一股浓浓的唐朝风情便扑面而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对荔枝的痴迷,早已是妇孺皆知的典故。
这部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要知道,他之前的作品《长安十二时辰》就曾掀起过收视狂潮。
如今,《长安的荔枝》一开播便自带光环,话题度居高不下,这与雷佳音的精湛演技密不可分。
近几年,古偶剧和仙侠剧占据了荧屏的半壁江山,历史剧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长安的荔枝》的出现,无疑给观众带来了一股清流。
有人说,这部剧的爆火,是因为满足了大众对历史秘辛的好奇心,大家都在津津乐道,究竟是皇帝想吃荔枝,还是杨贵妃想吃荔枝?
之前,随着《藏海传》的播出,其他剧的流量仿佛都被压制住了。
肖战加上郑晓龙,再加上藏海这个人物本身的传奇色彩,以及与盗墓笔记的巧妙关联,让这部剧简直开了挂一般。
而随着《藏海传》的完结,各路剧集终于有机会崭露头角。
尤其是对于那些热爱历史剧的观众来说,《长安的荔枝》简直就是及时雨,恰好播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这部剧没有启用流量明星,而是选择了岳云鹏、那尔那茜、安沺、吕凉、公磊、冯嘉怡、阎必果、周美君等一批有特色、有辨识度的演员。
雷佳音在《长安的荔枝》中饰演男主角李善德,一个唐朝上林署的九品小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
他性格憨厚老实,专业技术过硬,心地善良,经常在同事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
就是这样一个老实人,却被领导和同事联合算计,成为了运送岭南荔枝到长安的“荔枝使”。
五千余里的路程,荔枝保鲜期极短,这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为了不让女儿被卖身为奴,为了家人,他决定放手一搏。
雷佳音总是能用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将小人物的窝囊和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演出了小人物在繁华长安的压迫感,那种无力感和挣扎感,让观众感同身受。
每次看到雷佳音的角色,观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哎,这又是一个倒霉蛋!
但不得不承认,雷佳音的演技确实炉火纯青,他用精湛的演技一次又一次地征服了观众,让观众对那个遥远的唐朝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往的古装剧,总是把目光聚焦在皇家的争斗上,很少有人会从小人物的视角去审视那个繁华的时代。
而雷佳音生活化的表演,仿佛他就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与我们平行存在着。
他将李善德这个人物演活了,他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小人物的真实生存状态,看到了他们的无奈和挣扎,也看到了他们的坚韧和希望。
《长安的荔枝》的成功,或许也给那些热衷于打造“工业糖精”的内娱剧组敲响了警钟。
一味地追求流量,堆砌流量明星,却忽略了剧本的质量和演员的演技,最终只能 production 出一部部空洞乏味、毫无灵魂的“流水线产品”。
当观众看腻了千篇一律的假脸和悬浮的剧情,自然会转而追捧那些真正用心制作、贴近生活的作品。
《长安的荔枝》的爆火,无疑是对这种现象的一次有力反击。
那么,这部剧的成功,仅仅是因为雷佳音的演技吗?
还是因为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亦或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渴望看到更多真实、有温度的故事?
这部剧的成功,或许预示着,内娱剧的未来,终究还是要回归到内容本身,回归到对人性的深刻挖掘。
当假山假水假脸的泡沫被戳破,我们才能看到真正动人的风景。

特派员全方位保驾护航助力莞荔高光出圈出海
荔枝是东莞市种植面积最大、品种特色最鲜明、区域优势最明显的水果,“东莞荔枝”也是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的“莞字号”农产品名片,在全市农业版图中占据关键地位,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多次作出指示,强调要筑牢安全防线,发挥高端莞荔优势,真正开启一个“产销两旺、量增价升”的荔枝丰收季。根据这一部署,东莞市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将保障荔枝质量安全、畅通营销渠道、加强品牌宣传作为今年的重大使命和头等大事,从技术支撑、安全监管、指导服务到品牌推广全链条发力,推动“东莞荔枝”绿色化种植、品质化管控、品牌化销售,实现高质高价、丰收丰产。
一、提前研判分析,全面筑牢风险防范意识
(一)主动履职,开展路径探索。2024年荔枝采收后,随即组织市农科农技人员深度研究分析2019版和2021版荔枝农药残留检测标准的关键指标,将新国标要求作为荔枝绿色种植、安全管控的新目标、新导向。2024年12月,上门拜访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寻计问策国家和省级园艺、植保、食品安全等行业专家,共商荔枝农药残留攻坚治理策略和技术,在主动探索荔枝科学安全用药有效路径方面走在全省荔枝主产区地市的前列。
(二)深入论证,制定用药方案。组织全市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中的骨干力量和技术专家,在部分果园开展农药田间防效及农药残留试验,筛选查找出低风险适用药剂。2025年4月,市农业农村部门联合省市特派员(轻骑兵)专家共同研讨,在全省地市中率先提出荔枝采收前最后3次用药方案及具体适用药剂指引,并向全市推荐使用,取得良好成效。该技术方案和推广实践经验成为后来全省统一制定的荔枝采前推荐用药方案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参考。
二、强化统筹谋划,构建协调联动工作机制
(一)瞄准重点,组建专门队伍。将强化荔枝质量安全保障摆在重要位置,制定《2025年东莞市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助力荔枝质量安全工作方案》,建立特派员(轻骑兵)队伍参与荔枝质量安全源头治理的新型工作机制,明确“八个一”核心工作要求,即:织密一张监测网、制定一套技术方案、制作一套宣传视频、举办一轮专题培训、开展一轮上门服务、开具一份合格证、组织一系列巡查速测、建立一个协同处理机制,并细化每项措施的责任单位及具体任务,确保工作有抓手、真落地。
(二)上下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围绕荔枝生产从源头加码发力,制定印发《2025年荔枝采前科学用药指导工作方案》,组建15个由局机关相关人员、农科农技专家组成的市级工作组,对接26位省级专家,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定向覆盖23个荔枝主产镇街(园区),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和绿色种植指导服务,形成市镇两级特派员(轻骑兵)为主力、省级专家为依托、乡土专家为辅助的联动服务模式。
三、聚焦两个主体,打造一体管理完整闭环
(一)聚焦种植大户,实施全方位指导服务。全面梳理荔枝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四张清单”名录。各级特派员(轻骑兵)紧抓种植大户这个核心,掌握全市1039个主要种植场基本情况,累计派出特派员(轻骑兵)等农科农技人员1800余人次,开展法律法规宣讲、技术指导、检查用药台账等“一对一”服务,对接指导服务全市荔枝种植生产主体700余户;举办“荔枝科学安全用药大讲堂”等系列活动28期,培训9500余人次;发放明白纸2万余张,发布病虫情报及农信通信息7期,覆盖全部荔枝主产镇街的所有种植大户,全方位指导、督促生产主体不折不扣地落实科学安全用药措施。
(二)聚焦农药商户,实施低风险药剂替代。自2025年1月起,对全市农药供应情况深度调研,重点分析常用高风险农药与低风险替代药剂的成本差异,指导相关企业提前做好低风险替代药剂铺货准备,在特定时期引导农资经营店有序下架、停止销售高风险药剂,从源头切断高风险农药购买渠道。协调组织农药批发流通企业举办5场替代药剂推介会,在全市荔枝主产区22家经销门店全面布设供应系列产品,实现低风险替代药剂的全域覆盖与便捷供应。
四、严把质量关口,推进检验检测服务前移
(一)加密检测频次,降低源头质量风险。市镇两级农检部门主动前移检测服务,在厚街、大岭山、樟木头、大朗等荔枝主产区设置10个“农检驿站”,为生产基地、经营销售市场提供胶体金免费检测服务。在荔枝采收期间,全市累计开展定量检测437份,检测量较去年增长380%;大幅增加快速定性检测力度,开展胶体金检测超2500份,超过近两年的总量,全面织密荔枝上市安全防护网,确保不安全不上市,从源头守住果品质量关。
(二)练好自身内功,开门迎接部省检查。市农业农村部门着力督促生产主体严格落实合格证制度,生产环节共开具合格证67073张,通过全链条监管保障荔枝上市安全。在6月开展的部、省级荔枝质量安全监测中,我市荔枝抽检合格率均为100%,顺利通过国家和省的“大考”。
五、组织品评品鉴,提升莞荔高端品牌效应
(一)组织开展高端荔枝品评活动。立足于进一步擦亮“东莞荔枝”优质品牌,举办“2025年中国(东莞)高端荔枝品评活动”,共设置5个评比组别,吸引全市128份优质样品报名参加品评活动,邀请国家荔枝龙眼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胡桂兵教授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评选出金银铜奖45个,其中东莞近年培育的新品种“莞香荔”、“莞福红”获“其他品种组”金奖。通过遴选并集中展示推广品种优、品质佳的东莞特色荔枝,进一步增强“高端荔枝出东莞”的品牌影响力,打造东莞荔枝“品种好、品质优、风味独特”的市场口碑,助力“东莞荔枝”量质双提升,不但保障“种得好”,而且推动“卖得好”,真正成为荔农的“甜蜜果”和“致富果”。
精心组织东莞荔枝文化周系列宣传活动。 举办中国(东莞)高端荔枝展示交流会、东莞荔枝文化展,授权本土优质荔枝企业统一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等标识,提升高端荔枝品牌效应。 协助本土的荔枝种植园与市商务部门、东莞海关进行对接,创造出口所需条件,成功获得出口许可,助力“东莞荔枝”生产加工主体实现大宗出口零突破。据统计,2025年全市出口桂味、仙进奉等优质品种近260吨,其中出口中东地区8吨、香港地区约16吨、东南亚地区235吨。 樟木头观音绿与盒马鲜生达成250吨采购量;本地产仙进奉首次进入山姆供应渠道,总销量超100吨;厚街大迳荔枝进入高铁供应链,链接顺丰优享平台实现2天销售3万斤的佳绩;大岭山荔枝进入中石化易捷店。通过一系列举措,促使“东莞荔枝”成为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助推“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全面实现出圈出海的“特色产业”。
广东荔枝全球品鲜嘉年华“观音绿”实力出圈
日前,广东荔枝全球品鲜嘉年华在广州海心沙星光大道举行,来自广东省各地的荔枝产品悉数亮相,樟木头的“观音绿”荔枝及深加工产品在活动中,以品质优的特点火速出圈。
在东莞荔枝产区,“观音绿”、冰荔、唐厦红、岭丰糯、莞香荔、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等 个莞荔优质品种共同组成的“莞荔天团”、 文创产品,以及琳琅满目荔枝深加工产品吸引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新闻网、羊城晚报等主流媒体以及网红主播驻足品尝、采访,纷纷为“观音绿”等东莞高端荔枝宣传造势。岭南荔园相关负责人重点推介了“观音绿”特点、上市时间、销售渠道等。
此次活动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省委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广东广播电视台主办,以新媒体、新理念、新业态、新市场持续赋能新营销,线上线下全网发动,产区销区全面动员,引爆给“荔”“消费日”,带动广东佳果“消费季”,切实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观音绿”原产地位于樟木头,其果肉蜡白色、肉质细嫩,糖酸比高且有蜜香味,风味极佳。樟木头拥有荔枝种植面积 万亩,其中核心品种“观音绿”达 亩,近年来通过推动荔枝产业从传统种植向全链条高质量发展转型,走出一条“品牌强、产业兴、农民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关资讯
爆款烧鹅走红的古村落
《短视频时代的大众文旅生活白皮书》发布,东莞文旅火爆出圈 东莞人的烧鹅成了“泼天的流量”,“烧鹅自由公交专线”登上各平台热点榜,东莞64岁龙舟“女舵手”火出圈……昨日,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