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盘点:中国历史上著名“父子档”
对于“父亲”这个角色,我们每个人大概都会有一番见解,每一个称得上父亲的人也都值得子女尊敬与感恩。
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这样一群与众不同的父亲,他们不单单将个人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华民族,更是培养出了赫赫有名的儿子们,父子合力成为中华历史上一道道最灿烂的辉煌风景!
1.曹门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势力比较强大的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之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
其长子曹丕,字子恒,卞氏所生长子,为人笃厚恭谨,富有文学才华,为建安文坛领袖人物。建安二十五年即位,即魏文帝。
次子曹植,字子建,卞氏所生三子,三国时魏诗人。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但嗜酒放纵。在和兄弟的政治斗争中,曾被迁封多次,最后封地陈郡,卒谥思,后人称为“陈王”或“陈思王”。曹植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尤其五言诗创作成就最大。被广泛传播的是他的那首《七步诗》。
2.苏门三父子——苏洵、苏辙、苏轼
苏洵,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以政论文成就最高,代表作有《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在《衡论》和《上皇帝书》中提出了政治革新的主张,论据有力,论辩性强,富有说服力。
放眼中国历史,没有哪一家能像苏家一样,父子三人独霸文坛。他们完成了宋代文学改革,使宋代文学成为继唐代文学之后的又一个高峰。三苏父子辉煌的文学成就,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千古文章传唱古今。三苏在文学上的造诣,既同出一源又各有千秋,人们常说凝炼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颖滨。三苏父子光明磊落,关心国家命运,为官清廉,同情民间疾苦,为贫苦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今天的眉山人以三苏为荣,人人交口称赞。
长子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一生坎坷,然而豁达开朗。诗词和散文都代表了北宋文学最高成就。诗作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风格豪迈清新,尤其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作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次子苏辙,号颍滨遗老,嘉佑二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作品以策论见长,工诗,能词。
3.孙门三父子——孙坚、孙策、孙权
孙坚,东汉末著名将领。少为吴郡司马,参与平定会稽地区以许昌为首的暴动。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任佐军司马。董卓专权,孙坚兼并荆州刺史和南阳太守两支势力。与袁术合军。初平元年,董卓胁迫汉献帝仓卒徙都长安,并焚烧洛阳。次年,孙坚于洛阳城外战败董卓,攻克洛阳,击走吕布,得汉帝所遗传国玺。
长子孙策,字伯符,东汉末军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结交士大夫,颇有声誉。率其父所遗千余兵南渡江,进攻扬州刺史刘繇、会稽太守王朗诸部。孙策善于用人,军纪严明,沿途无犯,得到周瑜及其他豪族支持,所向皆破,统一江南,为孙氏割据江东奠定了基础。
次子孙权,208年,于赤壁大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222年,孙权称帝于武昌,在位30年,制国有术,致使曹操也不无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
4.班门三父子——班固、班彪、班超
班彪,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班彪学博才高,专力从事于史学著述。司马迁之《史记》所记史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班彪收集前史遗事,写成《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为后世所重。
长子班固,幼年聪颖,能文善赋。建武三十年,其父班彪卒,返乡居忧,开始整理班彪的《史记后传》,决意在《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明帝赏识班固的才能,召为兰台令史,后转迁为郎。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历20余年,基本修成《汉书》,详尽记载了西汉一代的史事。班固擅长作赋,撰有《两都赋》《幽通赋》。
次子班超,幼时家贫,遂投笔从戎。明帝永平十六年,窦固北伐匈奴,班超与匈奴战于蒲类海有功,被授命率吏士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各国。至和帝永元三年,西域五十余国均服汉朝,西域遂定。班超因功被任为西域都护。永元七年被封为定远侯。永元十四年因老病请归,始返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
父亲是大名鼎鼎的破赵灭楚的英雄,打开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门。
儿子也是好汉,灭魏平燕收齐,把六国彻底打扫干净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伟业基本就是这父子二人包办了。
薛仁贵是那种冲锋陷阵地猛将,历唐太宗、高宗两朝,征高丽、破回纥、御吐蕃、伐突厥,屡立奇功,其箭术精奇,力能穿五重重甲,更有三箭定天山的传奇。
薛讷历中宗、睿宗、武周、玄宗数朝,其武功没有其父亲那么厉害,但统领大军作战的能力高明,他破吐蕃,御契丹、奚,保边境平安20余年,史载他“性沉勇寡言,临大敌益壮”,确实有名将风范。
岳飞收杨么、破伪齐、收复襄阳六郡,而后又破金兵主力于郾城、颖昌,取得了南宋抗金的最辉煌的胜利。
岳云自幼从军 ,在岳飞的督导之下成为岳家军中冲锋陷阵地猛将,颖昌一战更是大显雄威。
这祖孙三代的名头虽然比不上王翦、王贲响,但也堪称秦国的宿将了。
蒙骜以大将身份领兵攻城掠地,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
蒙武以副将身份随王翦破楚并生擒楚王,也算是战功赫赫了。
蒙恬则出击河南地,大败匈奴,威震边关十余年。
周勃之所以称为名将,大概完全是刘邦那句“安汉者必勃也”了,不过他确实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
他儿子确实厉害,细柳营让文帝临死也不用担心社稷的稳定了,平七国之乱更是举重若轻,平息这么大的叛乱而又这么干脆利索,足显名将风范了。
父亲为唐代宗平羌、吐蕃的边患,为唐德宗削平四镇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兼任四镇节度使,位极人臣,堪称一代名将。
儿子打的仗不多,但雪夜袭蔡州,一夜平淮西的作战创下了中国历史上袭击作战的经典战例,足以彪名青史,一战就使得知名度大大高于身经百战的父亲了。

东莞长安人的骄傲!中国奥运史上首对同场竞技父子今晚出战!
【东莞长安人的骄傲!#中国奥运史上首对同场竞技父子#今晚出战!】今晚(8月3日),东莞长安“马王”李振强将和24岁儿子李耀锋@我是李耀锋 参加东京奥运会马术场地障碍团体赛。53岁的李振强是在北京奥运会后时隔13年第二次征战奥运会,他也是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中年纪最大的参赛选手。李振强和李耀锋也成为中国奥运史上首对参加同一届奥运会的父子组合。在大多数马术比赛中,这对父子是竞争对手,而在东京奥运会,他们将是并肩作战的队友!李振强可谓是中国马术运动上的一面旗帜,一个业余骑手凭借努力最终以职业骑手的身份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亚运会等赛事。李耀锋是中国青少年骑手的代表之一,一路走来,父亲既是他的伯乐,也是他的战友。李耀锋也用一系列的成绩和表现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2014年,17岁的李耀锋代表中国参加南京青奥会,并且获得个人赛第7名的成绩,这一成绩时至今日仍是中国骑手在青奥会个人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而他也成为迄今为止中国首位且唯一一位参加过青奥会和奥运会的马术骑手。2017年他代表广东队参加天津全运会,和父亲一起登上冠军领奖台,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对在同一届全运会登上冠军领奖台的父子组合。中国马术队在本届东京奥运会首次在三项赛和场地障碍赛两个分项上拿到了满额参赛的席位,其中马术三项赛是中国首次组队参加奥运会,而中国马术队也是首次参与四个项目(三项赛团体、三项赛个人、场地障碍团体、场地障碍个人)的奥运奖牌争夺,创造了新的历史。(广州日报·新花城 钟宏连、白志标 ,国际马联 视频剪辑:黄黛伊)
中国相声史上绝无仅有!赵家父子两辈人都是相声行内一代门长!
相声门里对师承辈分讲究颇多,与其他曲艺形式一样都是按照入门拜师的先后顺序论长幼辈分。每一辈相声艺人中最早拜师的即是这一辈的门长大师哥。一般来说,同一辈分的相声艺人有两种排行:一种是同一师父门中弟子的“小排行”;另外一种则是全国相声艺人的大排行。回望相声发展史,从第三代德字辈到第八代明字辈每一代的门长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身为一辈门长虽不是这一辈最高光的,但其身上的能耐足以配得上门长的身份,且不容被忽视。
从“相声八德”开始,身为德字辈门长的玉德隆为行内从艺之人定下行规,也起到了维护行内秩序的作用,但这一辈最有名却是“万人迷”李德钖;寿字辈门长张寿臣对于老观众而言被奉为宗师级人物,对相声行业发展以及相声内容净化起到了极大的积极影响,但这一辈最有名的是相声泰斗马三立;宝字辈的门长赵佩茹同样也是杰出俊才,不了解怹的观众从高英培、李伯祥、马志存、侯耀文等得意高足中也不难看出赵佩茹的技艺绝非等闲,但宝字辈的相声大师叫侯宝林;到了文、明辈算是正式切入主题,两位既是一代相声艺人的门长,同时又是亲父子关系。
说到这儿,内行观众或许已经猜到正是赵心敏和他的公子赵伟洲。生于1923年的赵心敏是全国文字辈艺人的大师哥,师从李伯祥的父亲李洁尘先生。这样的辈分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拜低了,因为像宝字辈的“小蘑菇”其实仅比赵心敏年长一岁,但赵见到常宝堃时也要叫一声师叔。赵心敏先生是文字辈演员中的翘楚,只可惜刚刚响蔓就因病身归那世了。马三爷曾给予他极高评价:“赵心敏的活路宽绰、磁实,使活的感觉是外松内紧,他的艺术观在于观众听来不能觉得累。”在使活方面,赵心敏遵循着恩师李洁尘的路子,口风带有浓郁的津味相声特点。讲究铺垫细致、入情入理,但包袱又火爆干脆。
在赵心敏的表演中既能看到高英培式的火爆,也能领略到苏文茂式的文雅,甚至还能看到马三爷通俗亲民、细腻传神的一面。而外松内紧的表演并不是每个相声演员都能做到的,有些演员为了要下来观众掌声而刻意表演出的“紧”,反而让观众也跟着紧张起来。赵心敏则从不外露,在台上总以轻松谐趣的姿态自然而然入活,句句铺垫没有硬山隔岭,让观众在最松弛的状态中等待即将抖响的包袱。作为演员本身在表演过程中心里是绷紧的,这种内紧体现在对段子整体节奏的把握以及表演尺寸的调整拿捏。很多欣赏赵心敏的观众甚至认为,如果怹能像苏文茂先生那样寿享86岁,或许他将超过“相声大师”马季的成就。但历史是不可被随便该写的,遗憾终究是遗憾。
出人意料是同样的遗憾再次降临到了赵心敏先生的公子赵伟洲身上。赵伟洲的才华在以往文章中曾有过很多介绍。无需溢美之辞,懂行的观众心中都有把尺子。作为第八代相声艺人的总门长,赵伟洲在捧、逗以及创作方面展露出超乎寻常的能力,本该大红大紫成为这一代领袖式人物的赵伟洲却命途多舛,一辈子不温不火的状态让捧角的观众都不由得为他叫屈。
不可否认,赵伟洲在相声表演和创作方面是不折不扣的天才,但没响蔓儿并非偶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一直没有固定的捧哏搭档。擅长逗哏的赵伟洲倘若年轻时能找到一位好捧哏的辅佐衬托,像北京“祥瑞”那样一辈子不散买卖不散交情的,或许他在相声艺术还将给观众带来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