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古代篇)
前段时间一时兴起,想了解我国小说的发展历史,于是搜到了鲁迅先生所著的《中国小说史略》,如获至宝。
该书脉络清晰,讲解详实,读完对鲁迅先生之才更添仰慕。同时也了解到,《中国小说史略》是中文系学生的必读书目,可见该书地位之高。
玄派虽然主讲网文,但网文与传统文学并不是完全割裂的,网文发展至今,很多东西也都来自传统文学。
今日借此机会,对该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一番梳理,算是我的个人分享和读书笔记,有什么不足之处也请大家指正补充。
《中国小说史略》一共二十八篇,书后附有《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是鲁迅先生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时的讲稿。
史略从远古神话讲到清朝小说,非常系统而又全面的讲述了各个朝代的小说发展特征。
鲁迅在书中开篇,列举了史学家对于小说的一些著录及论述。
“小说”一词,最早来自《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意思是小说靠修饰琐屑浅薄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与那些玄妙的大道理相比差得远了。
东汉桓谭《新论》:「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小说家」列为十家之后,其下的定义为:「小说家者流,盖出於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之所造也。」才稍与今日小说的意义相近。
明朝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从》把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清朝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小说分为三派,一为叙述杂事,二为记录异闻,三为缀辑琐语。
总得来说,中国的小说历来不为文人所重视,不登大雅之堂。
远古时期的原始人,看到天地万物变化万千,那些现象超出了当时的人力,人们就只好自创一些说法来解释它,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神话”。神话不仅是宗教的来源,还是美术与文章的来源。
随着神话的演进,其主要内容渐渐接近人性,这些说法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传说”。传说所述,或神性之人,或古英雄,这些人的才能神勇往往是凡人所不及的,是天命所授。
中国的神话和传说,至今没有集合为专门的著作,仅仅散布在古籍中,
中国的神话之所以残存零星,原因有二,一是华夏名族最早居住在黄河流域,自然环境恶劣,先民们更注重现实需要而不去空想,更加不会把这些空想集成文章。
二是,孔子的学说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提倡鬼神太古荒唐之说,神话传说为儒学所唾弃,自然不会被发扬光大。
《汉书》《艺文志》上所记录的小说,现在一点都没有留下。此外,一些现存的所谓汉代小说很多也都是假的。
中国本来是信鬼神的,但鬼神与人是隔离的,想要人与鬼神相通,于是就产生了 。巫后来分为两派,一是方士,二仍为巫。巫大多说的是鬼神之事,方士则主要说一些炼金求仙之事。
秦汉以来,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到了六朝,志怪小说就产生了,而且特别多。
。但《搜神记》多已遗失,现存的《搜神记》,是明人摘录了各书引用的话,再加别的志怪书而成,是一本半真半假的书。
除了志怪,还有志人的小说。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 ,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唐朝可以说是我国小说的一个分水岭,我们之前谈到的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其实都是在记叙事实,且文章大多简短。而到了唐朝,开始了 ,且文章长而曲折,当时的文人是看不起这种小说的,于是把它称作“
白居易好友陈鸿根据白居易《长恨歌》所作的 ,此传影响到后来,清人洪升所做的《长生殿》,便是根据它的。
,元人王实甫所作的《西厢记》乃是根据它,但是做了改编。
唐人小说中的事情,后来移到了曲子里,比如“红线,红拂”之类,皆出自唐传奇。后来随着唐朝的灭亡,传奇便随之而亡。
宋朝的“话本”,来自宋代坊间流行的说书,说书人讲唱各种题材类型的故事,其讲唱内容的底本,即称为'话本'。话本也可以阅读,相当于现在的小说。
说书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种,讲史、说经、小说和合生, 小说、讲史最为重要,影响也最大。
,就是讲历史上的事情以及名人传记等,这 。小说,就是简短的说话,是一种很简短的,且多用时事的小故事,有“短篇小说”的意思,跟我们现在广义上的小说并不是一个意思。
宋人的这种“话本”小说影响非常大,后来的小说,十分之九基于话本小说。 比如《今古奇观》等片段的叙述,仿的是宋的“小说”;章回体小说如《三国志演义》等长篇叙述,则以宋的“讲史”为本。
直接从宋过渡到明,因为元朝的词曲比较发达,但小说泛善可陈。
明朝中期,小说主要由两大方面,一是讲神魔之争的,二是讲世情的。
《西游记》《封神传》《三宝太监西洋记》
。鲁迅先生对《金瓶梅》评价极高:
清朝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顶峰期,种类变化非常多。鲁迅先生把清小说大致分为四类:一是拟古派,二是讽刺派,三是人情派,四是侠义派。
所谓拟古,是指拟六朝之志怪,或拟唐朝之传奇。代表作:蒲松龄 。《聊斋志异》中的许多内容是从古书尤其是从唐传奇中变化而来。
这个派系最有名又几乎是唯一的代表作,吴敬梓的
以上,站在巨人(鲁迅先生)的肩膀上,我大概就把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史梳理完毕。而且因为是史略,又考虑到我们并不是专门研究小说历史的,只能是说个大概了。
所谓知古鉴今,古为今用,希望本文能给大家的小说创作带去一点点启发。
下次有机会,大家又有兴趣的话,可以谈一谈我国近代小说的发展历史。

庄雅婷:出尘即入世
对于某些地方、某些人、某些书,我有着特殊的感情,以至于轻易不愿意将它归类总结。当真是眼波流转处爱恨交织,更有种世间言语文字也没法表达瞬间心绪的感受,所以还有人挣扎着勉强将之归类为“人生感悟”。所以,终于看到案头这厚厚的三本书,实在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将之归类,缘由在于我对这本书和它的作者也有着别样的特殊感情。
权谋、商战商道商略、女作家、跨时代写作……这样的用来描述一本书的商业推广策划关键词当然可以概括一二,正如腰封上的推荐语所说,“本书集《沧浪之水》的权谋,《圈子圈套》的商略,《激荡三十年》的气势于一体,好看,耐读。更多人称其为新世纪版《平凡的世界》。值得一生收藏”。然后你可能目光就掠了过去,把它当做市面上常见的畅销读物,即使是一部跨越了三十年时间的小说故事,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商界精英的。
可是对于我这种近似粉丝的读者来说,是亲眼从作者阿耐的一本本小说读过来的。我告诉那些心存幻想的女生们,你们要多读阿耐的小说,那是商业知识普及手册,女性奋斗历程史和高端正道版亦舒女青年防骗变鸡贼教程……总之,包罗万象,看到最后,无论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总会发现自己的那条路应该如何去走,何时应该激昂,何时要学会妥协。
从第一本正式意义上的小说《食荤者》开始,到《众生》、《余生》、《不得往生》、《回家》等作品陆续出炉,江浙民营企业的高管阿耐写的都是商业财经类小说,乃至现在她成为了著名财经作家。更主要的是,几乎所有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她们演绎了无数看似平静波澜不兴的悲欢离合。可,这不是那种狗血个人奋斗的意淫小说,最让人暗自动容的是,阿耐笔下所有的主角都是冷静而理智的,爱恨情仇加谋略阴谋也不过是心中暗涌——这样的故事里看见的才是真实的人生,它并不灿烂也并不凋敝,只是真实的存在着,所有变数都只在主角的一念之间。
明明讲的是庸常的贸易业和制造业的故事,于是就因为一份冷静感变成了万能教程,却又超脱了实用意义带入了一种世间悲悯情怀。我可以想象,阿耐是如何结束忙碌的日间工作,在夜晚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依然是那些鸡毛蒜皮,却隐隐有超脱之感。直教人相信,投身滚滚红尘历练才是最好的出尘方式。
这种凝聚了丰富人生经验与智慧的书籍,和中正平和的态度,让人心中无比踏实。所以,超过150万字的长篇巨著《大江东去》的面世也是意料中事。这是一部全景表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变迁历史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领域的改革、社会生活的变化、政治领域的变革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等方方面面。大江东去,转眼之间,我们一步步走过来的生活已经成了回忆和传奇。
《大江东去》是著名财经作家阿耐创作的一部全景表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变迁历史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经济改革为主线,全面、细致、深入地表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领域的改革、社会生活的变化、政治领域的变革 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等方方面面;生动而真实地刻画了活跃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代表人物,如国营企业的领导、农民企业家、个体户、政府官员、海归派、知识分子等等。人物典型深刻,故事跌宕磅礴。
从表现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上来说,在表现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这一题材里,这部作品具有很重的分量和特殊意义,被誉为“描写改革开放30年的第一小说”,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阿耐,女,1990年弃政从商,现为浙江某著名民营企业高管,著名财经小说作家,成名作《大江东去》。
一部浓缩中国乡村变迁史诗的现实主义力作
一部浓缩中国乡村变迁史诗的现实主义力作——《天壤》
陈永寿(陈英)创作的长篇小说《天壤》,以川西平原的天湖村为背景,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乡村变迁图卷。这不仅是一部描写村镇命运的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乡村改革、土地命运与时代巨变的现实主义力作。小说塑造了王川、方杰、蒋方舟等多位典型人物,他们的命运深深镌刻在土地的兴衰中。从祖辈迁徙到现代招商引资,从盗墓淘金到企业兴村,人物命运与时代浪潮交织碰撞,构成一部具有社会深度和历史厚度的中国乡村发展史。作品不仅情节曲折生动,语言富于地域特色,还融合现实主义与意识流手法,外在风景与内在心灵交相辉映。小说深刻回应“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议题,既肯定改革成就,也直面发展困境,是一部集文学性、思想性与历史价值于一体的当代乡土中国书写范本。《天壤》值得每一位关心中国农村未来的人细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