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中国当代纪实的经典作品集《火车上的中国人》

更新时间: 2025-08-27 19:16:25

阅读人数: 55

本文主题: 中国当代纪实小说

王福春,1963年考入哈尔滨铁路局绥化铁路机车司机学校,20世纪80年代就读哈尔滨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曾任哈尔滨铁路局科研所摄影师、编辑。2002年迁居北京,2021年3月13日上午6点零8分在北京去世,享年79岁。拍摄有《火车上的中国人》《中国蒸汽机车》《黑土地》《东北人家》《东北人》《东北虎》《地铁里的中国人》《天路藏人》《中国人影像30年》等摄影专题。

获奖记录:王福春为第十七届全国影展金牌获得者,第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优秀会员。被《中国摄影家》杂志评为2008—2009年度“影响力摄影家”。2010年在西安参加《见证:中国纪实摄影20人》展览并被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报道。2010年被《文明》杂志评为“文明经典杰出摄影家”和“文明中国杰出摄影家”。2014年被IPA(InvisiblePhotographerAsia)评为全亚洲30位杰出摄影师之一。2015年《火车上的中国人》参加北京国际摄影周展览,摄影作品被典藏。2016年《火车上的中国人》获美国洛杉矶中国摄影节社会纪实摄影杰出贡献奖。

王福春乘坐火车上千次,行程十多万公里,拍摄万余张底片。《火车上的中国人》精选其中114张,包括37张以往画册中都未出现的作品。这些黑白纪实摄影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旅途生活的真实瞬间,有些场景在现在看来有些不可思议:打麻将、集体做广播体操、带宠物上车;有些场景似乎从来不曾改变:孩子送别亲人时的哭闹、站台上小贩的叫卖、情侣间的含情脉脉、车厢里的拥挤不堪……来自天南海北的人迅速熟络起来,生活临时交织在一起。丰富的影像呈现一种久违的浓烈的人际关系,展示一个流动的中国。

★★★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呈现人在火车这个特殊空间里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 记录20世纪90年代的时代特征:大哥大、烫发、印有电影明星照片的T恤、便携电视机等等,勾起令人难忘的记忆。

★★★ 摄影师在混乱中寻找趣味,用幽默化解现实压力,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看似平常,实则令人回味无穷。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公司

书号:9787559601940

中国当代纪实的经典作品集《火车上的中国人》

中国当代纪实的经典作品集《火车上的中国人》

王福春,1963年考入哈尔滨铁路局绥化铁路机车司机学校,20世纪80年代就读哈尔滨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曾任哈尔滨铁路局科研所摄影师、编辑。2002年迁居北京,2021年3月13日上午6点零8分在北京去世,享年79岁。拍摄有《火车上的中国人》《中国蒸汽机车》《黑土地》《东北人家》《东北人》《东北虎》《地铁里的中国人》《天路藏人》《中国人影像30年》等摄影专题。

获奖记录:王福春为第十七届全国影展金牌获得者,第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优秀会员。被《中国摄影家》杂志评为2008—2009年度“影响力摄影家”。2010年在西安参加《见证:中国纪实摄影20人》展览并被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报道。2010年被《文明》杂志评为“文明经典杰出摄影家”和“文明中国杰出摄影家”。2014年被IPA(InvisiblePhotographerAsia)评为全亚洲30位杰出摄影师之一。2015年《火车上的中国人》参加北京国际摄影周展览,摄影作品被典藏。2016年《火车上的中国人》获美国洛杉矶中国摄影节社会纪实摄影杰出贡献奖。

王福春乘坐火车上千次,行程十多万公里,拍摄万余张底片。《火车上的中国人》精选其中114张,包括37张以往画册中都未出现的作品。这些黑白纪实摄影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旅途生活的真实瞬间,有些场景在现在看来有些不可思议:打麻将、集体做广播体操、带宠物上车;有些场景似乎从来不曾改变:孩子送别亲人时的哭闹、站台上小贩的叫卖、情侣间的含情脉脉、车厢里的拥挤不堪……来自天南海北的人迅速熟络起来,生活临时交织在一起。丰富的影像呈现一种久违的浓烈的人际关系,展示一个流动的中国。

★★★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呈现人在火车这个特殊空间里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 记录20世纪90年代的时代特征:大哥大、烫发、印有电影明星照片的T恤、便携电视机等等,勾起令人难忘的记忆。

★★★ 摄影师在混乱中寻找趣味,用幽默化解现实压力,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看似平常,实则令人回味无穷。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公司

书号:9787559601940

入选小学课本|梁晓声新书《母亲》书写中国式母亲的平凡与伟大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哈尔滨人梁晓声在《人世间》中描写的母亲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近日,梁晓声小说精选集《母亲》由北京新华先锋出版科技有限公司策划,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小说部分内容被选入了国家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

“落在手背上,落在衣襟上,也不拭,也不抬头,一针一针,一线一线,缝补着我的或弟弟妹妹的破衣服 ……”文中的“我”就是《母亲》的作者梁晓声,他母亲是一个苦命人,从小到大都在贫困中生活。此前接受采访时,梁晓声坦言他能走上文学之路,第一个启蒙人就是他的妈妈。“妈妈虽然没有文化,没上过学,但妈妈的父亲是乡村里的私塾先生,多少受到了家庭的熏陶。妈妈很会讲故事,经常给我们几个孩子讲故事。妈妈通情达理非常支持孩子们读书学习,并且希望孩子们以后能靠文化养活自己。”

据悉,小说《母亲》中,梁晓声以童年经历为底本,记叙了母亲在当时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善良纯正的品格,勤劳节俭,以身作则,在做人、做事方面给儿女树立了良好形象的故事。

同时,小说以母亲为缩影讲述了中国社会的起伏变迁,多层次描写了百姓的现实生活,展现了平凡家庭在艰苦岁月中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令人动容。

此外,精选集中还收录了表现哈尔滨1958年抗洪斗争的小说《黑纽扣》和《白发卡》《蓝发卡》《灭顶》四篇小说,这些作品对人物进行了生动而细致的描写,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充满了浓烈的人文关怀。

北京新华先锋出版科技有限公司近期还会陆续推出梁晓声的一系列作品,包括描写哈尔滨生活的长篇经典《雪城》《返城年代》、小说集《父亲》《母亲》《人间烟火》、散文集《心的告白》《人生真相》等 20 种,是对梁晓声五十年创作的回顾与梳理。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祖籍山东荣成,1949年生于哈尔滨,当代知名作家、学者。至今创作了包括散文、小说、杂论、纪实文学等在内的作品逾千万字。 代表作有《雪城》《年轮》《返城年代》《今夜有暴风雪》。 凭借长篇小说作品《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原标题:《入选小学课本|梁晓声新书《母亲》书写中国式母亲的平凡与伟大》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