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十大著作
风水学,起源于古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博大精深,又有些神秘和遥远。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风水,工作、学习或日常生活中,都会与风水悄悄发生某种关系。
一、中国风水第一书——《宅经》
宅经《宅经》亦称《黄帝宅经》,相传黄帝所作。讲述了人与住宅的和谐,人与天地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宇宙的和谐。本书主要讲述了家居住宅的风水知识,对众多杂乱的住宅风水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主要包括旺宅选址、宅亦有灵、室内布局等知识。本书直观性强,通俗易懂,尤为强调实用性。该书认为宅是阴阳之枢纽,首次将住宅分为“阴宅”和“阳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二、中国风水文化之宗——《葬经》
葬经《葬经》亦称《葬书》,西晋郭璞著。郭璞是历史上第一个给风水定义的人,《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葬书》不仅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还介绍相地的具体方法,奠定了中国风水-葬乘生气的理论基础,受后世代风水界的推崇,后人都视郭璞为风水史上之鼻祖。
三、形势派风水权威圣典——《撼龙经》
撼龙经《撼龙经》为唐代杨筠松所著,专言山龙脉络形势。杨筱松是风水形法派的鼻祖,被历代形法派风水学家尊为宗师。《撼龙经》具体分析寻龙捉脉之法,指导怎样选择聚气旺财之地,是龙脉风水的最权威圣典,被誉为“中国古代测绘学之最”,是了解运用龙脉风水的最佳典籍,也是历代研究风水学者必读之书。
四、理气派风水创世代表——《催官篇》
催官篇《催官篇》为宋代赖布衣撰。赖布衣被尊称为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催官篇》继承总结了古代地理风水学术概论,研发和补遗前人之不足,独创编写了龙的规律,详细的描述龙的作用和缺点,龙的祸福相关论说,把龙穴、砂、水、局表露无遗。是地理阴阳学术的一部风水经典。
五、唐代形法派风水代表作——《雪心赋》
雪心赋《雪心赋》系唐朝卜应天所著。卜氏字则巍。《雪心赋》详论五行生克、吉凶互易,词理明快,便后学之观览,引人渐入佳境。是中国堪舆学中的名篇名著,是形势法(峦头法)风水的经典作品。
六、形法派专论山龙的代表作——《博山篇》
博山篇《博山篇》是唐末五代风水大师黄妙应集毕生之所学所著的风水宝典。该书是形法派专论山龙的代表作,深入辨析龙、砂、穴、水、明堂等风水要素的向背对人福禄造成重大影响。是中国古代风水勘舆书籍中很具权威性的名著。
七、明代形法派的代表作——《葬经翼》
葬经翼《葬经翼》是明代由缪希雍编著而成。该书是明代形法派的代表作。该书将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医学诊断流程四步骤收纳和移植到传统风水理论中,进一步地提升和完善了我国的风水理论体系。
八、明代专论水法的代表作——《水龙经》
水龙经《水龙经》为明末清初蒋大鸿所著。古人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看一个地方的风水好不好,"水"的优劣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水龙经》专论水龙各种形态以及吉凶取舍,详细论述了阴阳二宅认水立局的各种方法,在诸多风水著作中,堪称一绝,是研究水龙风水的必读之本。
九、阳宅风水八宅派代表作——《八宅明镜》
八宅明镜《八宅明镜》是由杨筠松撰顾吾序箬冠道人编著,八宅明镜就是"八宅法",它把人与宅分成八类,再归纳为东西两大类,东四命适合住东四宅,西四命适合住西四宅。是流传最久、影响最广、阅读人数最多的一本阳宅风水书籍。在中国古代堪舆领域中独占鳌头,久盛不衰。
十、明代阳宅理论集大成的代表作《阳宅十书》
阳宅十书《阳宅十书》是明代王君荣编著。该书精选当时最盛行的堪舆著述,将其汇总而成,是明代一部专论阳宅内形和宅外形各种吉凶情况的典范之作。这十部风水经典为代表的风水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集大成实用化表现,细心研读就可以基本把握中国风水的精髓义理,掌握中国风水的流脉真传。

这才是祖国十大美女的正确排名?看看怎么排的!
..............................................................
..............................................................
..............................................................
..............................................................
..............................................................
二、凝聚600年旺气——牟氏庄园
三、中国古建筑里的“影视明星”——乔家大院
四、宰相在乡建了个小北京——皇城相府
五、沈厅里的万三传奇——周庄沈厅
六、川西富豪的排场——刘氏庄园
七、破落的地主庄园气派仍在——李家圩
九、西藏最古老的贵族庄园——郎色林
十、一个家族的前赴后继——康百万庄园
一、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二、霍去病——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
三、卫青——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
四、班超——世界最早的殖民者之一
六、韦睿——有光武、周瑜之风的名将
一、第一位杰出的女书法家:蔡文姬
三、流芳千古的纸艺发明家:薛涛
五、天字第一号女强人书法家——武则天
六、宋时宫中知名女书家:杨妹子
作为中国人,老祖宗留下来的“家产”,
中国十大传世书法作品欣赏
三希宝帖是东晋书圣王羲之家族留给后世仅有的三件真迹(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是现存最为古老的法书真迹,为历代奉为无上至宝、法书鼻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神品,分藏于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纸本,四行,二十八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君倩。
《中秋帖》草书,纸本,3行,共22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传为晋王献之书 手卷,纵27cm,横11.9cm。释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无署款。
《伯远帖》是晋王珣(350-401年)写的一封信。 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风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仲尼梦奠帖》行书,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共七十八字, 无款印。书法笔力苍劲古茂。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明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此帖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晰,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仲尼梦奠帖》纸本,纵25.5cm ,横33.6cm,今于辽宁省博物馆藏。
《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麻纸本,行书 纵28.2厘米 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坦白真率,是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进行创作的典范。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唐书法僧怀素草书。中华第一草书。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书的赞颂。《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书於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黄州寒食帖》系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手迹。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原属圆明园收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八、北宋-徽宗赵佶 《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是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是中国传世十大名帖之一。作于是1112年。纵31.5厘米,横111.72厘米,写在一张整幅描金云龙笺上。是赵佶四十岁时的精意作品,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颇为壮观。是继张旭、怀素之后的杰作。今藏辽宁省博物馆。它是难得一见的徽宗草书长卷,以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比,委实伯仲难分。这卷笔翰飞舞的墨迹,书于全长三余丈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其底文的精工图案,是由宫中画师就纸面一笔笔描绘而出,与徽宗的墨宝可谓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这篇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
《前后赤壁赋》是元代书法宗师赵孟頫楷书奇珍。元代书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复古为创新的时代,元代诸家以唐人楷书法为基础,极力规模二晋,形成了一代风气。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纸本,纵二七点二厘米,横一一点一厘米。款署大德五年,赵时年四十八岁,正值精力、体力顶峰期。其字点画精到,结体周密,行笔劲健酣畅,唐棣跋云:“东坡二赋,松雪要每一书之,负出诸书之右,故深得晋人书法。晚年行笔圆熟,度越唐人,乃知早会用意之深如此。”
《草书诗帖》,被誉为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明祝允明所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纸本,纵三六点一厘米,横一一四七点五厘米,书曹植《乐府》四首,是祝允明的代表作品。
王世贞《艺苑卮言》评祝允明书谓:“晚节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漫,天真纵逸。”此帖足可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