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否认回呛宁静琼瑶古龙作品再入翻拍计划
腾讯影业年度发布会前晚举办。张艺谋、黄建新、高希希 、姜山等众多明星云集。腾讯影业“大手笔”地宣布了六大文化系列17部影视剧作品,其中不乏重量级。
无疑是迄今为止今年最大的电视剧爆款。于正携聂远、吴谨言、许凯和宁静等亮相显然是当晚的一大亮点。于正透露新剧 已经杀青,吴谨言饰演李皓镧,聂远饰演吕不韦,两人再度合作,签约于正旗下的宁静也将出演《皓镧传》。谈到与于正合作的感受时,一向以心直口快著称的宁静说:“于老师的戏很捧人,想捧谁就捧谁,哪怕演技差一点,也可以(因为角色)一夜之间就火了……”或许意识到说得不妥,她立刻补充道:“他们俩(聂远和吴谨言)表现很好,合作了不止一部戏,很有默契度。”
对于“演技”,于正昨日微博发文进一步解释道:“什么是演技?在我看来就是有控制的真听真想真感受,相信存在即合理,用充分的内心依据来支持外表的下意识动作。而表演层次的细腻来自于阅读、品位、思考、经验等等。同时表演也是最容易引发争议的学科,且不说内外行之间,就是布莱希特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之间也是争论不休,甚至对某个演员的好恶也会影响到直观的判断。所以在见仁见智的情况下很难做出绝对的公平。你只能说你喜欢谁的表演,不喜欢谁的表演,不能说谁好谁不好。当然,太差的作状式表演和习惯性偶像剧表演不在此探讨范围内。”
不过,对于一些自媒体所称的“于正回呛宁静”,于正在这条微博的评论区说道:“我这一条是针对演技的,跟她无关。我姐也只是想夸夸我,没有针对其他演员的意思,请不必牵强附会!”
金庸、琼瑶和古龙,绝对是“翻拍无止境”的几大金矿,此次腾讯影业片单中,就有琼瑶的 和古龙作品。作者兼出品人琼瑶通过VCR的方式证实将重新编制《还珠格格》,还要同步开发动漫和游戏相关周边。琼瑶儿媳何琇琼说:“我们相信经典无法原样复刻,但我们希望这部小说、这个IP能够用当下年轻群体喜欢的方式,重新演绎与述说,让还珠的故事被更多人喜爱。”
除了《还珠格格》,腾讯影业还公布了“古龙新影像计划”,首批包括《欢乐英雄》 《绝代双骄》《七种武器》《流星蝴蝶剑》 《大人物》《九月鹰飞》10部影视作品。其中,剧集《欢乐英雄》正在拍摄中。
此外,在“次元破壁系列”有《一人之下》《从前有座灵剑山》 《应声入网》《西行纪》《圣斗士系列》《王者时刻》《剑侠情缘叁》,以及《镜》系列。《一人之下》由徐静蕾监制,田蒙导演。徐静蕾表示,参与动画,也是从另外一个维度,加深对这个作品、对人物的了解。因《延禧攻略》而大火的许凯,将出演《从前有座灵剑山》,此外,他还将和于正再次合作《烈火军校》。
电影片单中最受关注的两部国产片当是张艺谋的 。《影》将于9月30日上映,刚刚结束的威尼斯电影节之行收获不错口碑,张艺谋表示:“拍了很多年电影,非常希望拍一部好电影。”
《八佰》是管虎惦记了多年的电影,讲述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以少敌多、死守四行仓库四天四夜,激发全国抗战之心的震撼历史。管虎表示:“现代人不能忘记我们民族曾经经历的苦难,忘记历史则无法进步,所以我想用我擅长的方式,去做这么一件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事。等自己老了也不留遗憾,不愧对导演这个身份。”
对于电影,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表示,目前整个行业泡沫正在褪去,理性正在回归,开始进入口碑制胜的时代,日益细分的受众群体和越来越多元的需求,让人看到更多潜力与机会。(文/记者 肖扬)

我国经典影视剧翻拍现象研究
1、我国经典影视剧翻拍现象研究——以金庸古龙武侠作品为例1、你的性别是 【单选题】 ○ 男 ○ 女2、你是属于 【单选题】 ○ 70后 ○ 80后 ○ 90后 ○ 00后3、你所受的教育程度是 【单选题】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专科 ○ 本科 ○ 研究生 ○ 其他4、你一天花在影视作品上的时间大概是 【单选题】 ○ 1小时内 ○ 1-2小时 ○ 3-4小时 ○ 5-6小时 ○ 6小时以上5、你所了解的翻拍作品主要是哪方面的(多选) 【多选题】 □ 武侠 □ 言
2、情 □ 名著 □ 其他6、你了解过或观看过翻拍的经典武侠影视作品吗 【单选题】 ○ 了解过且收看过 ○ 了解过但没有看过 ○ 完全不了解7、你观看翻拍武侠作品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选) 【多选题】 □ 原作的影响 □ 演员偶像的吸引 □ 新作的情节等的创新 □ 拍摄技术进步,视觉听觉效果更好 □ 无聊打发时间 □ 电视台大力宣传的结果 □ 其他8、你觉得应该如何定义一部成功的翻拍武侠影视剧?(多选) 【多选题】 □ 剧情内容的创新 □ 演员演技的高超 □ 制作效果好 □ 观众认可度高 □ 其他
3、9、你对翻拍的武侠影视作品持什么态度? 【单选题】 ○ 支持 ○ 反对 ○ 无所谓 ○ 观望 ○ 视情况而定10、你对翻拍的武侠经典作品的评价是? 【单选题】 ○ 不错,有创意,可以和原作媲美甚至超过原作 ○ 缺乏新意,炒冷饭,根本不能和原作相比 ○ 没有感觉 ○ 翻拍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好,有的差,但总体来说比较好 ○ 翻拍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好,有的差,但总体来说比较差11、你觉得翻拍的影视作品与原著的关系是? 【单选题】 ○ 完全忠于原版 ○ 结合时代背景适当创新,但主纲不能改 ○ 可以无限制改动 ○
4、视情况而定12、你觉得翻拍武侠影视作品层出不穷的原因是?(多选) 【多选题】 □ 剧本创新不足 □ 借用经典来保持收视率 □ 商业价值大 □ 没有高风险 □ 为了进一步创新突破 □ 其他13、你对于正、张纪中、赖水清等经典武侠影视剧翻拍导演有何了解 【单选题】 ○ 听说过 ○ 看着他们的剧长大 ○ 很喜欢 ○ 很反感 ○ 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14、你对当前翻拍现象的井喷状态怎么看? 【单选题】 ○ 不了解 ○ 担忧国人的创造能力 ○ 反感厌恶 ○ 发展前景较好 ○ 影视业一片繁荣的表现 ○ 其他15、例举你最喜欢或印象最深的翻拍武侠影视作品(格式如:李亚鹏版《射雕英雄传》)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例举你最反感或觉得翻拍的最烂的武侠影视作品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你对经典武侠影视剧翻拍未来发展的看法或建议是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创金庸的小说都翻拍烂了,为何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的作品很少翻拍
说起“江湖上”的“武侠四大宗师”: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金庸老先生了。毕竟,金庸老先生的作品,都快被各大影视公司抢着拍烂了。
和金庸先生作品的热门翻拍比起来,其他三位大家的作品翻拍概率就明显低了很多。明明都是武侠界的大家,为何金庸先生就一骑绝尘了呢?难道是因为其他几位的作品写得不够好吗?当然不是这样,这是
由作品本身的原因和市场的需求造成的!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就算是那些不看小说的人,大多对这些作品也是略有耳闻。其中《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更是隔几年就被人翻拍一遍。其在影视圈的受欢迎程度,简直有些令人侧目。那么,金庸先生的作品,为何有如此高的人气呢?
首先,金庸先生的作品,立意够高,有家国情怀,能点燃人们心中的热血。对一般人来说,靖康之耻,可能就是一段不愿回忆的历史;而对于郭靖和杨康来说,这就足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所以,金庸先生笔下的郭靖虽然略显呆萌,但是却心中常存正义。换个修辞来说,这就是古人嘴里的大智若愚。杨康虽然机智过人,却是个过分追求名利的人。但是,杨康和郭靖的人生轨迹,又绝不是一个好、或者是一个坏字可以概括的。
在金庸先生的笔下,人物的遭遇、人物的性格,都促进了人物命运的走向。读金庸先生的作品,你也会忍不住思考:如果我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选?可以说,
金庸先生用他犀利的描写,勾画了足够大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不仅圈住了书中人、更是勾住了书外客。
其次,金庸先生的感情描写,也足够细腻,细腻到你甚至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型。一见杨过误终身,并不是一句戏言:
这年杨过已十六岁了,身材渐高,喉音渐粗,已是个俊秀少年,非复初入古墓时的孩童模样。
郭襄眼前登时现出一张清癯俊秀的脸孔,剑眉入鬓,凤眼生威,只是脸色苍白,颇显憔悴。
无论是年少的杨过、还是中年的杨过,都足以令人心中感慨:世间怎么会有如此人物?除却对俊男的描写外,书中的美女也不在少数,比如小龙女、李莫愁、香香公主、王语嫣等等,她们个个美得别有一番特色。
再加上令人动容的感情描写,在家国情怀之外,你又能深刻地感觉到:这人世间的万物,唯有一个“缘”字,令人格外捉摸不透。
人物的志向和感情线,是统一的。你能清楚地感觉到,人物的命运在大环境的推动下,逐渐走向了不可控制的地步。
对于书中人来说,黑白并不是那般分明的,人生中有太多的不得已。
而这些特质,不管是对于影视公司来说、还是对观众来说,都有足够的话题性。所以,对于金庸现在的作品,大家是拍了又拍、看了又看。
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的作品很少被翻拍
以古龙先生的作品来说,大家比较熟的影视作品有:《边城浪子》、《天涯明月刀》、《三少爷的剑》、《武林外史》等,这些作品和金庸先生的比起来,被翻拍的次数那简直是太少了。那么,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首先,古龙先生的作品,拍摄的难度明显高了不少。对于编剧和影视公司来说,肯定更喜欢直接可以动手拍的作品。而古龙先生的很多著作,更多的注重意识的表达。这对于编剧来说,难度就大了不少。
别的不说,翻拍过无数遍的作品,都能让现在的编剧们拍得不忍直视,就更不要说古龙先生的那种靠意识走向来推动情节发展的武侠作品了。
在这个愿意吃快餐的年代,编剧们好像更喜欢“拿来主义”,而不是自己去思考、去勾画一个新世界。所以,古龙先生的那种靠独白、靠环境增加魅力的作品,显然是编剧们驾驭不了的。
其次,观众的接受度也影响作品的翻拍。就比如说前几年上映的
《三少爷的剑》,很多观众看完以后,表示并不是很能欣赏得了这种意识流作品。比起那种事业和感情双发展的作品,这种作品的市场接受度,可能就会稍微少些。
梁羽生先生和温瑞安先生的作品,被翻拍的次数就更少了。其中的原因,也和古龙先生的作品被翻拍得少的原因类同。毕竟,追求梦想的导演和编剧们少了,拍小说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影视剧能赚钱的基本原则就是:得有观众。
不过,也不得不点名一个现状,跟金庸先生的作品比起来,其他三位的作品受欢迎度明显是要低一个档次的。不是其他三位的作品写得不够好,而是
好的作品并不一定都能有较大的受众范围。
受众范围决定了观众的选择,而观众的选择就决定了影视作品的翻拍次数
。有现成的路不走,难道还非要去开辟一条荆棘之路吗?对于那些想赚钱的导演来说,这条路,怕不是那么好走的。
作品翻拍次数的多少,并不是衡量一个作者作品好坏的标准。对于武侠小说的书迷来说,四位大家的作品,都是无双之作。书中的描写叫一个荡气回肠,而书中的形容简直让人泪目。
所以,尽管他们中有些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们的作品依旧证明了:
武侠宗师的名头,并不是一个称呼,而是一代人的一种信仰。
对于电视剧来说,虽然创新永远是好的,但是前提是得有人去做那个愿意吃螃蟹的。喜欢看武侠的人,肯定也喜欢武侠影视剧能多出一些新意、多拍一些好片。毕竟,饺子再好吃,你也不能天天吃饺子呀!偶尔换换口味,它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