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部队》军校毕业能直接成连长?顾一野高粱这挂开得太生猛
学无止境,对于任何好学者而言都非常受用。
对于《王牌部队》中的几位优秀士兵们而言,更是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顾一野和高粱等人走下战场后,便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上大学进修。
顾一野、夏林、高粱选择了陆军学院,江南征、韩春雨则选择了通信学院。
在真正的历史中,并没有所谓的“陆军学院”,但影片中的校徽却是真实存在。
因此顾一野和高粱等人也确实在这所学校中,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包括军事素质,管理教育能力,作战指挥以及战备能力等。
除去必要的知识外,在大学期间,顾一野和高粱分别参加了两场重要的演习,白狼和红狼演习。
前者是由三十个猎人,二十个猎物组成,猎人全副武装追捕猎物,猎物则在深山老林一边逃避追踪,一边承担饥饿、劳累等因素,找到目的地获分。
顾一野是唯一幸存下来的猎物,只是可惜,此结果不计入成绩。
后者则是一项有分量有足够压力,足够受军区领导层认可的实战演习。
高粱顺利凭借在此演习中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全连队唯一一个优秀学员证书,毕业后直接越过少尉成中尉。
正式毕业后,顾一野成为了老虎连连长,高粱则成为了九连连长。
在军校毕业的学生,回归后提干很正常,更何况,很多军人在军校毕业的那一刻,就已经拥有了很高的军衔,大专为少尉,本科为中尉或副连职级别。
也就是说,很多军人毕业后,成为基层军官很正常,甚至还有可能直接化身为一个连队的副级。
那为什么高粱和顾一野却能直接成连长?这挂开得未免也太生猛了吧。
从剧情我们得知,高粱是宋建设三顾茅庐到总区用三个连长,且磨破嘴皮子换来的优秀军官。
但因为高粱是副军长(曾经的郑源师长)点名要完璧归赵的兵,宋建设前几次去要兵时,多次碰壁。
宋建设可是老狐狸,他怎么可能会吃闷亏,用三个老军官换一个刚毕业的新瓜蛋子?
由此可以料想,高粱凭借他那股好学聪明劲,不仅只学习了课本上的生硬内容,还在带兵领兵,军事教育,以及战争谋略等方向进行了深刻研究。
在当时那个年代,最缺的就是有战略思维的军人,再加上他不仅年轻,还得到了副军长的认可,无论是谁都会把他当成香饽饽。
简单的说,高粱一毕业,就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极度缺乏优秀军官的大趋势环境,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机会可不就是直接朝他脑门砸过去。
顾一野更不用说,曾在战场上以没有得到任何深造的班长身份,用自身指挥能力带领无数军人走出敌人的炮火区,斩获战斗英雄的同时,成功引起上头的注意。
未来只要他不作妖,一步一步稳步成长,早晚会成为领头者。
连长职务或许都是低的,以他的聪明才智,在五十岁之前,足以成为大校。
相信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有无数顾一野和高粱,他们都是铁血铮铮的英雄汉子,在战场上奉献自我,才给我们带来了,如今和平且富饶的生活。
或许《王牌部队》影片中有些许开挂的嫌疑,但也是剧情所需,不然剧情发展拖拉,主演成长进度缓慢,一部优秀的军旅剧又变成注水剧!

我亲手带出两个"兵王排长",一个军校优等生,一个刺头逆袭,十年后差距惊人!
那是我当连长的第三年,连队同时分来两个新排长——一个是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林锐,另一个是从我们连队提干的"兵王"张强。两人肩章一样,可站在队列前的气场,却像是来自两个世界。
林锐穿着笔挺的常服,皮鞋锃亮,作训服熨得没有一丝褶皱。他站在全连面前作自我介绍时,引经据典,从《孙子兵法》讲到现代战争理论,听得战士们一愣一愣的。而张强只说了三句话:"我是三班张强,以前是咱们连的士官,现在还是和大家一起干!"说完直接扎进了战士堆里,几个老兵当场就搂着他肩膀喊"强哥"。
我看着这一幕,心里直打鼓:这两个排长,到底谁能带好兵?
林锐的第一次带兵训练就成了全连的笑话。那天组织武装五公里越野,他自己背着标准装具才跑了两公里就脸色发白,最后被炊事班的战士轮流搀着才勉强完赛。而张强扛着两个战士的装备全程领跑,到终点时还能做二十个引体向上。
更糟的是,林锐的带兵方式让老兵们集体抗议。他严格按照教材制定训练计划,把战士们的休息时间切割成精确到分钟的模块。有次夜训结束后,他非要按条令开半小时总结会,结果全排战士站着睡着了三个。三班长老王直接拍桌子:"排长,您这套在书里行得通,在咱们这儿会出人命!"
那晚查岗时,我看见林锐独自在器材室抹眼泪。他攥着军校的优秀学员证书,哽咽着问我:"连长,为什么我带不好兵?"
相比之下,张强带兵如鱼得水。他熟悉每个战士的家庭情况,知道谁脚容易起泡要提前准备创可贴,谁胃不好不能喝凉水。训练时他永远第一个示范,战术动作漂亮得像教科书。有次比武,他带的排在蒙眼拆装枪械项目上,比第二名快了整整两分钟。
但隐患在三个月后爆发。连队组织政治理论考核,张强带的排平均分全连垫底。更严重的是在一次战备拉动中,他居然记错了电台频率,导致整个排与连指挥所失联半小时。旅长当场暴怒:"这就是你的兵王水平?"
我找张强谈话时,这个铁打的汉子第一次露出脆弱:"连长,我初中毕业就去当兵了,那些理论教材,我...我看不懂啊!"
真正的考验在年终演习。蓝军突然改变战术,我们连陷入包围。林锐立即识别出敌方电子干扰频率,提出反制方案;张强则带着突击队穿越"敌军"认为不可能通过的沼泽地,端掉了指挥所。
战后总结会上,我看着两个浑身泥泞的排长,突然有了主意。从那天起,我让他们结成对子:林锐教张强战术理论,张强带林锐强化军事技能。有次查寝,我看见两个排长头碰头在研究教案,张强的笔记本上画满了坦克火炮的涂鸦,旁边是林锐工整的批注。
去年战友聚会,我再次见到他们。林锐已是某部作训科长,正在国防大学攻读博士;张强更传奇,他从排长干到特种大队长,现在被破格提拔为某军校教官——专门教"如何带兵"。
酒过三巡,张红着脸搂住林锐:"当年要不是你小子教我认地图,我早就在演习里喂狼了!"林锐笑着回敬:"那你得赔我那双作战靴,被你加练搞报废的!"
我看着他们,想起当年那个问题:到底哪种排长更会带兵?现在终于有了答案——军队需要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踩泥泞的带兵人。就像张强在军校教案扉页写的那句话:"好军官既要读得懂《战争论》,也要会帮新兵缝被子。"
(经历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军校毕业有多大机会能当上营长或者团长?
所周知,部队编制通常是“军师团营连排”,虽然军改后部队部队采用“军旅营连”的建制,但是主流的仍然是“军师团营连排班“建制。军师级属于高级军,团营级属于中级军官,连排级属于低级军官,作为普通军校毕业生当上军师级的高级军官难度是很大,但是团营的中级军官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炊事班的故事》连长与他的乡长女朋友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先给大家说说我们常说的团长,营长,连长分别相当于地方上什么官。团长行政级别相当于正处级,地方上的县长级别。营长行政级别相当于正科级,地方上的乡长级别。连长属于生产大队长级别,也就是村长级别。
根据部队规定,部队军官必须是正规军校毕业生担任,普通士兵如果立功表现好被提干也必须先保送到正规军校学习,毕业回来部队才能担任军官。
正规军校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部队授中尉军衔职务副连长(极少的大专毕业授少尉军衔),你可以简单理解成大学生回农村担任村官,首先当一个副村长,然后慢慢基层学习了解情况,然后副村长转任村长。
根据部队晋升规定,职务最少三年一晋升,也就是军校本科毕业生三年就可以晋升为连长。另外部队规定军校毕业生必须在部队服役满8年才能退役,所以8年期间三次晋升机会如果都没能晋升到连长,那就有点无语了。22岁军校毕业,8年后就是30岁,连级军官最高任职年龄是35岁,
根据部队晋升规定,职务最少三年一晋升,连长到副营长三年,副营长到营长3年,营长到副团长三年,副团长到团长三年,最少需要12年。
职务晋升包括三点:晋级的期限规定,晋级的条件规定,晋级批准权限的规定。
晋级的期限规定指的时间资历问题,上面所说的6年也就是晋级的期限规定
晋级的条件规定指的职务空位置,营长就一个位置,竞争人的连长一堆,所以晋升就存在机率
晋级批准权限的规定指的重大立功表现,上级特批晋级。
战争年代,由于战场上伤亡大,所以上级军官的位置会经常有空,同时战场上很容易立功,这样晋升的机会也就很大,但是和平年代,没法立功,同时职位又少,自然竞争激烈。
晋升人数(20人左右):一个团3个营9个连长外加团部机关10个左右正连级干部,
竞争位子(13人左右):3个副营长及团机关的股长10个位子
注:部分连长升到军师级机关的工作不在计算范围之内,
副营晋升正营(概率约在40%)
竞争位子(6个):3个副营长,1个副参谋长,1个后勤处长和1个装备处长
晋升人数(50人左右):一个团6个正营,一个师就有18个正营,师机关干部约30个,
竞争位子:6个副团长,3个团参谋长、1个师后勤部副部长,1个师装备部副部长,师机关8个左右科长
晋升人数(90人左右)一个师有18个副团,一个军则有54个,军机关里有15个左右副处长,20个左右副团职参谋、干事、助理及直属分队主官
竞争位子(36个位子):竞争9个团长、6个师副参谋长,3个师后勤部长、3个师装备部长,机关15个处长。
部队的连长晋升到营长差不多只有三分之一,晋升到副团长差不多只有十分之一,晋升到正团级不到二十分之一。
军校毕业必须在部队服役8年以上,部队8年理论上可以晋升3次,也就是8年时间正常可以升到正营级。升到正营级后理论上可以有3次晋升机会,因为营级最高服役年龄是40岁,40岁之前不晋升到副团,就必须要退役,不过部队可以让你以副团级退役,因为退役不占职务位子,所以部队也愿意做这个人情。
相关资讯
下篇:地府的势力构架